书城历史世界历史博览3
2783500000332

第332章 德 意签订《钢铁盟约》

1939年5月22日,德意为发动世界大战,双方签订了《德国和意大利同盟条约》,即《钢铁盟约》。在英法政府的纵容和姑息下,法西斯国家侵略阴谋步步得逞。但是法西斯头子十分清楚,无沦是德国还是日本、意大利,都没有力量能单独夺取世界霸权。由此,要实现他们的狂妄野心。就必须把法西斯国家组成一个统一的军事政治联盟。虽然德意日已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但是,协定没有规定明确的军事义务。为了更有效地共同对付苏、英、法、美和其他国家,必须把《反共产国际协定》进一步发展为政治军事同盟。因而从1938年1月起,德日开始进行关于缔结军事政治同盟的谈判:同年7月,日本五相会议对德国的建议进行了讨论,原则上表示同意,同时又认为需要明确双方承担义务的范围和条件。鉴于德国的建议得到日本的积极响应。于是希特勒又向墨索里尼提出了了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的建议。墨索里尼表示完全同意,并在1938年10月给希特勒的信中真强调说,不能建立单纯的防御同盟,“我们应当为重画世界地图而缔结同盟”。但是日本统治集团内部在同德国结盟的问题上存在分歧,致使条约暂时搁浅。这时,日本以陆军大臣坂垣为首的一派坚决主张同德意结成军事同盟,认为只有这种同盟才能迫使英美停止对中国的援助,从而使国民党迅速投降,而以海军大臣米内和外务大臣有田为首的另一派,则对结盟不热心,因为这时他们对与英美作战还有颐虑,所以极力主张三国军事同盟应只针对苏联而不针对英法美。两派经过斗争,米内派占了上风。1939年2月,伊藤率领的日本特使团访问罗马和柏林,向德意两国政府转告日本政府关于应将苏联作为条约的主要针对对象的意见,并强调英法美不是条约所要针对的国家。这和德意的意见大相径庭:德意认为当前的主要敌人是英法,是首先应该打击的对象,为了避免两面受敌,他们倒倾向暂时缓和同苏联的关系。争论的结果,最终未能取得一致意见。由于日本坚持不肯无条件加入三国军事同盟,于是德意决定撇开日本先缔结军事同盟。1939年4月,德国空军司令戈林访问意大利。5月,德外长里宾特洛甫到罗马和意大利齐亚诺外长会谈。22日,双方签订了《德国和意大利同盟条约》,即所谓《钢铁盟约》。条约的序言中说:两国“决心并肩协力行动以取得它们的生存空间”。条约的本文共7条,其主要内容是:如果缔约一方的安全或其他重大利益受到外来威胁时,缔约另一方将给予受威胁一方充分的政治上和外交上的支持,以消除该威胁;在缔约一方同一个或几个国家发生战争时,另一方应立即以盟国的身份以其全部的军事力量在陆地、海上和空中予以援助和支持;两缔约国一经共同参加战争,对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则采取一致的行动。两国还决定在军事和经济范围内加强合作,并为此建立常设委员会。德意军事同盟条约的签订,是两个法西斯国家进一步勾结和准备发动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