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博览3
2783500000363

第363章 法国崩溃

法国保罗·雷诺内阁改组后,马克西姆·魏刚将军接替甘未林任法军总司令。魏刚上台后即在索姆河和埃纳河一线仓促构筑“魏刚防线”,准备据险防守,阻止德军南下。1940年6月3日,德国空军向法国的机场和后方实行密集突击,摧毁法军飞机约900架,夺取了制空权。6月5日拂晓,德军以143个师的兵力,对“魏刚防线”发动大规模进攻,开始了法兰西战役的第二阶段。德军仅用3天时间就突破“魏刚防线”,进攻矛头直指巴黎。正当德军向法国腹地推进,其先头部队进抵巴黎西郊时,一直自称“非交战国”的意大利趁火打劫,于6月10日出动32个师,越过阿尔卑斯山侵入法境,给法国背后一刀。面对险恶的局势,法国政府并未号召和组织人民奋起抵抗。6月11日,法国政府迁到图尔,宣布巴黎为“不设防城市”。6月13日,雷诺政府正式向德国提出停战请求。6月14日,德军兵不血刃占领巴黎,埃菲尔铁塔上挂起了法西斯德国的田字旗。同日,法军的马其诺防线被突破,雷诺政府又从图尔迁至波尔多。6月17日,德军进至德法边境莱茵河畔,攻占了斯特拉斯堡,近50万法军被围,除小部逃至瑞士外,全部被歼。在法国面临崩溃之际,美国总统罗斯福对法国政府6月10日发出的求援电报,仅以同情的方式作答。英国政府也表示不能派出大量空军支援。6月16日晚,雷诺政府辞职,投降派贝当接任总理。6月20日,贝当政府正式向德国呼吁停战求降。两天后,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的一节火车车厢里,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国向协约国投降、签署停战协定的同一地点,法国全权代表查理·亨茨格和德国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凯特尔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法国被迫接受了德国提出的苛刻的停战条件。6月24日,法国—意大利停战协定在罗马签署。按照德法停战协定,法国军队全部被解除武装,并把武器交给德国;法国被肢解成两部分:占领区和非占领区。约占法国领土3/5的北部富庶工业区和比斯开湾沿岸,由德军直接占领,法国负担占领军的全部费用。非占领区主要是南部和西部农业区,由贝当傀儡政府统治。7月1日,贝当政府迁往维希。维希政府实际已沦为德国的附庸。接着,大法奸、卖国贼皮埃尔·赖伐尔出任总理,废除了1875年的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宣告覆亡。一个拥有5000万人口、号称“头号陆军大国”的法兰西,仅在战争爆发6周内便一败涂地,沦于德国法西斯的铁蹄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