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5
2808700000009

第9章 自然灾害自救(2)

终于,邓清清被武警水电三中队的抢险官兵救了出来。让陈老师与官兵们感动的是,这个女孩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她的诚实如同她的坚强一样,让听者无不动容。陈全红一下子哭了,抱着清清连说:“好孩子,只要你能活着出来,就比什么都好。”

与邓清清一样,另一名被压在废墟里名叫罗瑶的女孩子在手脚受伤的情况下,一遍遍地哼着乐曲,靠着顽强的“钢琴梦想”激励自己不要入睡,结果她赢了死神。

【启示】读书改变命运在这里自然而然地达到了极至。关键时刻,邓清清用读书支撑着自己的信念,让人看到了她在危急时刻所展现的顽强与机智。

案例2

在天灾突然降临的时刻

刘宁是北川县第一中学初-(6)班班主任。地震发生时,刘宁正带领59名学生在县委礼堂参加五四青年庆祝会。

“礼堂突然在晃动,而且越晃越厉害。”经验丰富的刘宁马上意识到发生了地震。他招呼同学们不要乱跑。“县委礼堂的椅子离地较高,我叫学生立即就地蹲进结实的铁椅子下面,千万不要乱动。”刘宁说。正是刘宁老师在关键时刻的冷静,全班59名同学中只有2名受了轻伤。

当时的情形是,礼堂发生部分坍塌,沉重坚硬的横梁和砖头水泥雨点般向下砸。“学生们躲在椅子下面,牢固结实的铁椅子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保护作用。”刘宁回忆说。就这样,59名学生奇迹般得救了。但刘宁老师在救援学生时,双手被坚硬的水泥块划破,鲜血淋漓。

【启示】危急时刻,冷静的处理是获得最大救援时间的保证。

案例3地震中的桑枣中学

四川省绵阳市安县桑枣中学创办于1974年,叶志平担任校长后,就为学校的实验教学楼担心。从1997年开始,连续几年对这栋楼进行了改造加固。叶校长心里明白,除了教学楼修建结实还不够,紧急情况下有序地疏散学生也至关重要。

从2005年开始,他每学期都要组织师生进行紧急疏散的演习,并规定好疏散路线。他要求两个班在疏散时合用一个楼梯,每班必须排成单行。到操场上的位置也是固定的,每次各班级都必须站在自己的地方。教室里一般是9列8行,前4行从前门撤离,后4行从后门撤离,每列要走哪条通道都有预先设置,并且要求在二楼、三楼的学生跑得快些,以免堵塞逃生通道;在四楼、五楼的学生要跑得慢些,否则会在楼道中造成人流积压。在紧急疏散时,要求老师站在各层的楼梯拐弯处。如果有同学在这里摔倒了,老师应在第一时间将同学从人流中抓住扶起来,不至于让别人踩到。

2008年5月12日当地震波袭来,老师们高喊:所有人趴在桌子下!学生们立即趴下来。老师们迅速打开教室的前后门。震波一过,全校2 300多名师生,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单位站好,用时1分36秒。地震发生时叶校长出差在绵阳,当他心急万分地赶回学校时,老师向他报告:学生没事,老师也没事。

学校的墙上写着:“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

2008年5月29日,桑枣中学被教育部授予“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启示】悠悠万事,性命为大。在平时的教学中,学校就应该把安全放在工作中的首位。学校要加固建筑和进行疏散演习。

当地震发生时,你觉得应该如何迅速的逃离现场,保全自己的生命(洼意要根据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情况来作答)。

§§§第三节遇到泥石流怎么办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其特征往往突然暴发,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而下,地面为之震动、山谷犹如雷鸣。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危害。

1.泥石流有哪些类型?

泥石流按其物质成分可分为3类:

由大量黏性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以黏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黏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称之水石流。

2.哪些时间需要我们注意防止泥石流的发生?

这要学会掌握泥石流发生的一般规律:

(1)季节性:我国泥石流的暴发主要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集中降雨的激发。因此,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是与集中降雨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在多雨的夏秋季节。

(2)周期性:泥石流的发生受暴雨、洪水、地震的影响,而暴雨、洪水、地震总是周期性地出现。因此,泥石流的发生和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且其活动周期与暴雨、洪水、地震的活动周期大体相一致。

(3)泥石流的发生,一般是在一次降雨的高峰期,或是在连续降雨稍后。

3.泥石流的分布一般有哪些特点?

我国泥石流的分布,明显受地形、地质和降水条件的控制。特别是在地形条件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1)泥石流在我国集中分布在两个带上。一是青藏高原与次一级的高原与盆地之间的接触带;另一个是上述的高原、盆地与东部的低山丘陵或平原的过渡带。

(2)在上述两个带中,泥石流又集中分布在一些大断裂、深大断裂发育的河流沟谷两侧。这是我国泥石流的密度最大、活动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地带。

(3)在各大型构造带中,具有高频率的泥石流,又往往集中在板岩、片岩、片麻岩、混合花岗岩、千枚岩等变质岩系及泥岩、页岩、泥灰岩、煤系等软弱岩系和第四系堆积物分布区。

(4)泥石流的分布还与大气降水、水雪融化的显著特征密切相关。即高频率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湿季较明显、较暖湿、局部暴雨强大、水雪融化快的地区。如云南、四川、甘肃、西藏等。低频率的稀性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南方地区。

4.泥石流有哪些危害?

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它对人类的危害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对居民点的危害: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

(2)对公路、铁路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有时泥石流汇人河道,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他构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

(4)对矿山的危害:主要是摧毁矿山及其设施,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

5.遇到泥石流如何避险?

在沟谷内逗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留心周围环境,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这很可能是即将发生泥石流的征兆。

发现泥石流袭来时,要马上向沟岸两侧高处跑,千万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

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应等待一段时间。

注意:野外扎营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址,尽量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或山谷、沟底。

案例启示

案例1

泥石流下,女儿得救

一天半夜,一场特大的泥石流吞没了熟睡的小山村。天亮时分,救援人员赶到时,小山村已夷为平地,全村人都被埋在地下。突然,有人惊叫“下面有声音!”大伙儿跑来一看,一间埋在泥石流下的小木屋,仅剩下一角屋顶。

救援人员刨开泥土,掀开屋顶,只见屋里全被泥沙填满,唯独房梁下还有小小的一点空间,一个赤裸裸的小女孩一动不动地蜷缩着,看样子还不到两岁。救援人员赶紧将她抱出来,她却死活不肯离开,指着小屋哭出了声:“妈——”顺着小女孩儿手指看去,在她蜷缩过的泥沙处,隐隐约约露出一双泥手,10个手指。有人惊叫:“下面还有人!”顿时,救援人员以那双手为中心,沿着四周小心翼翼地往外刨。不一会儿,眼前出现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一个半身赤裸的女人,个子很矮,全身呈站立姿势,双臂高高举过头顶,像一尊举重运动员的雕塑。

这女人竟是一个盲人!她被挖出来时已经僵硬了。小女孩儿仍不肯走,指着刨出的泥坑,又哭喊出一声:“爹——”天哪,难道下面还有人?大伙儿立刻继续往下刨,就在女人脚下,又刨出一个半身赤裸的男人,他昂然屹立,身子直挺,双肩高高耸起……这男人也是一个盲人!

原来,矮女人正是站在男人的双肩上,双手高高举着小女孩…

【启示】人梯,小女孩站在了父母搭起的人梯上获得了新生。在泥石流发生的时候要选择高处进行避难。

案例2

西藏军区某边防团规避特大泥石流灾害背后的故事

一场特大泥石流灾害袭来之际,西藏军区某边防团官兵未雨绸缪,科学避险,奋战18个小时,创造了“零伤亡”的奇迹。他们的事迹经本报报道后,引起读者广泛关注。

2007年3月下旬,副团长许志强到通信站蹲点。一天,他转到营房背后的山上时,突然发现山脊上有一道裂缝。会不会是滑坡的先兆?他立即警觉起来,攀着石壁3次深入勘察。判断得到证实后,他马上组织人员、装备撤离。

7天后,随着一阵“轰隆隆”的巨响,山脊果然滑坡。一块长2.5米、宽3米、高1.6米的巨石从天而降,砸向连队营房。由于预先撤离,连队人员、装备毫发无损。

今年,该团驻地气候反常,以往7月才来临的雨季5月初就来了,某边防营连续18天被雨雾笼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