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烟草工业与人类健康
2808900000025

第25章 吸烟与疾病(12)

有一项前瞻性研究探讨了人体被动暴露于被香烟污染的环境后,其体内生物标记(血清可替宁浓度)与冠心病的关系。在20年随访期内,研究者将英国18个城市2105名声称不吸烟且血清可替宁浓度低于14.1 ng/ml的男士,按基线可替宁浓度分成同等规模的四组进行比较。在分别校正了已知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后,其患冠心病相对危险度(95%CI)按照可替宁浓度从低到高分别为1.45(1.01~2.08)、1.49(1.03~2.14)、1.57(1.08~2.28)。此外,有一项荟萃分析指出,不吸烟者暴露在被动吸烟的环境中时其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将会增加25%(RR=1.25,95%CI为1.17~1.32),且此风险将随着暴露的量和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家庭环境中被动吸烟的暴露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大于工作场所。

(三)戒烟对冠心病的益处

治病首先需要进行诊断,诊断要求定因、定性、定位,尤其以定因最为关键。吸烟是冠心病的凶手之一,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病因。如果我们对这一点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冠心病其实没那么可怕!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如果知道了病因,就好像掌握了疾病的根一样,斩草除根,就能永绝后患。吸烟可以导致冠心病,相反,戒烟能减少冠心病的发生。这就好比一个硬币的正反面,就看你愿意翻哪一面了。戒烟后的冠心病患者病死率可降低36%;而通过服用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仅能降低29%;服用β受体阻滞剂或ACEI类药物,病死率只能降低23%。另有文献报道,戒烟行为降低冠心病危险性的作用远远大于控制高血压和高血脂作用,前者的效能几乎是后者的2倍。因此,相对于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是对吸烟的冠心病患者最为经济实惠的干预手段。戒烟后心血管系统可逐渐发生“好”的变化,有些反应甚至是立竿见影的。从吸完最后一支烟起,患者20分钟血压下降,心率恢复到正常;24小时,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开始降低;1年,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即可降低50%;5年,脑卒中(中风)或脑出血的发病风险可降低到与不吸烟者相似的水平;15年,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可最终降低到与不吸烟者相似的水平。

(四)冠心病患者继续吸烟的后果

美国退役军人局波士顿保健医疗系统的Bhatt博士等将CHARISMA研究(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事件对照研究)中患有心血管疾病的12152名受试者分成了当前吸烟者、曾经吸烟者和从不吸烟者3类进行观察。研究发现,在为期3年的随访中,与不吸烟者相比,当前吸烟者心脏病、癌症死亡和全因死亡(因各种原因死亡)风险大幅度升高,其中,全因死亡的危险比(hazard ratio,HR)为2.58,癌症死亡的HR值为3.56,心血管病死亡的HR值为2.26。而在曾经吸烟者和不吸烟者中,心血管疾病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不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结果提供的有力证据表明,如果冠心病患者继续吸烟,其短期死亡的风险将显著提高。

此外,在另一项相似研究中,希腊科研人员拉利迪斯医生对150名冠心病患者进行了长达10年的研究后发现,年轻的冠心病患者若能坚持戒烟,这将大大改善他们的疾病预后。该研究报道:超过50%的年轻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会在首次发生心肌梗死后继续吸烟,而其中近50%的患者会再次发病;在戒烟患者当中,只有18%的患者再次发生心肌梗死。也就是说,若35岁或以下的吸烟者在出现心肌梗死后仍不戒烟,其再次引发心肌梗死的概率比戒烟者高出大约3倍。冠心病患者戒烟后继续吸烟的后果的严重性由此可见一斑。

二、其他心血管疾病

(一)吸烟与高血压

1.吸烟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

美国一位医生对4万余名30~40岁的吸烟者和不吸烟者进行长达11年的跟踪观察,发现吸烟者中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5倍。还有学者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方法,对250名男性血压正常者及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了对比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随机血压值处于正常范围的男性中,吸烟组24小时、白天、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不吸烟组,且白天相差尤为显著。2007年11月,在美国心脏病学学院杂志(JACC)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收集了28236名女性的数据,在随访的9.8年期间,30.4%的女性发展成为了高血压病患者。研究人员发现,与从不吸烟的女性相比,那些每天吸烟超过15支的女性发展成为高血压病的风险比率(RR)为1.11,每天吸烟超过25支的女性的风险比率更是高达1.21,而每天吸烟不足15支的女性,患高血压的风险比率仅为1.02。并且一个人的烟龄越长,则发展成为高血压病的风险越大。所以,吸烟增加了高血压病发病的风险,而且吸烟量越大,持续时间越长,风险越大。

2.吸烟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

国内有研究结果显示,吸烟能进一步加重高血压病患者血管重构,增加大动脉的僵硬度。吸烟的高血压病患者的升主动脉、颈总动脉和肱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内膜中层横截面积显著增加,动脉的顺应性和扩张性降低,僵硬度增加,即使校正了年龄、心率、血压及血脂等因素的影响后,这些差异仍存在。以上种种均提示,吸烟会加重高血压病患者血管结构和功能损害。就好比正常的血管被又细又硬的钢管置换了。同时,吸烟还能影响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液黏稠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加重心脏负荷,从而影响高血压病的防治。

3.戒烟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

读者朋友看到这里可能会有一些疑问,既然吸烟是重要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吸烟可以引起血管硬化,加重高血压病的进程,那么停止吸烟后血管的硬化情况能否改善呢?很多人都有这样的顾虑,就像钉子钉进了木板,即使将钉子拔出来,木板上留下的密密麻麻的钉眼再也无法消除。后文中的众多研究和数据都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高血压病患者若能成功戒烟,其对病情的各种好处是显而易见、不言而喻的。

2007年《Hypertension》杂志有研究报道:将未经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n=554),分为现在吸烟、过去吸烟、从不吸烟三组,过去吸烟组又分成停止吸烟短于1年、1~10年、大于10年组。以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反射波增强指数(AI)与传导时间(T)来检测判定动脉僵硬度。结果显示,既往吸烟者停止吸烟的年限与PWV、AI及T改善都有明显线性相关,停止吸烟10年后动脉僵硬参数才能回到正常水平。对吸烟者而言,因吸烟而额外增加的死亡风险可以换算成“等效的血压值”,经换算,增加的死亡风险近似等价于血压升高40mmHg。从而得出结论:高血压病患者戒烟所产生的降低死亡风险的效应近似于持续降低40mmHg的血压。这超过了任何一种的降压药物的疗效。应用“吸烟与血压升高等效值”概念能将这两个独立危险因素联系起来,也可促使吸烟的高血压病患者更加努力戒烟。

(二)吸烟与脑血管疾病

吸烟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脑卒中的风险会随着吸烟量的增加而增加。每天吸烟超过40支的人发生脑卒中的相对风险是每天吸烟少于10支的人的2倍。而脑卒中的风险在戒烟第2年会有明显的下降,在第5年可以降到不吸烟者的水平。大约25%的脑卒中的发生同吸烟直接相关,而这个比例在因隐源性脑卒中而住院的年轻人中则可达到50%。吸烟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风险达2倍,增加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隙)出血的风险达3倍。然而,目前吸烟是否是脑出血的危险因素还不明确。

1.吸烟与影响脑卒中的因素

(1)基因:有研究提示,在ACE基因多态性中,携带有D等位基因的吸烟群体容易患缺血性脑卒中,携带有I等位基因的吸烟群体不容易患缺血性脑卒中。ACE基因与吸烟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过程中存在协同作用。

(2)性别:经研究已明确,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吸烟都是缺血性脑卒中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危险因素之一。最近的一项研究证实,吸烟是男性脑出血(ICH)的一个危险因素。相比之下,女性吸烟对其发生ICH的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此外,有研究结果表明,吸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其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对风险在女性更高,尤其是对那些同时具有几个危险因素,如口服避孕药、伴有先兆偏头痛等的女性。

(3)年龄:香烟中的一氧化碳可引起机体发生一系列变化,如血压增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和Apo B增高。高Apo B、低HDL能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故长期大量吸烟可使脑梗死的发病年龄提前,直接诱发缺血性脑卒中。Whisnant等研究认为:吸烟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也就是说吸烟对青壮年的危害比中老年人更大。

(4)被动吸烟:被动吸烟对脑卒中风险的作用尚未完全确定。近期,美国新泽西医科和牙科大学卒中研究中心Qureshi等在一些全国有代表性的女性群体中对配偶吸烟引发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平均8.5年的随访期间,校正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后,与配偶不吸烟者相比,配偶吸烟的女性发生各种脑卒中(RR=5.7,95%CI为1.4~24)和缺血性脑卒中(RR=4.8,95%CI为1.2~20)的风险均显著增加。这项研究提供了被动吸烟与脑卒中发病有关的新证据。

2.吸烟与脑卒中的类型

(1)脑梗死:脑梗死是脑卒中最常见的类型,占其发病的70%以上。吸烟与脑梗死的关系早已得到了肯定。与心肌梗死的发病相对应,吸烟引起的效应好比有人缝合了大脑的“嘴”,导致大脑不能获取足够的营养和能量而发生局部坏死。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发现:在调整了高血压、高胆固醇、既往发生过心肌梗死、酗酒、口服避孕药等混杂因素造成的偏差之后,吸烟相关脑缺血的相对风险约为3.6。Kurth等的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吸烟可使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增加两倍。相对于不吸烟者,每天吸烟少于20支的人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将会增加1.6倍,而对于每天吸烟多于或等于20支的人则会增加约2.25倍。以上种种数据均强有力地证明,吸烟绝对是诱发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对脑梗死的危险性会随着吸烟量增长而递增。但是,值得欣喜的是,吸烟者戒烟后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将会下降。Kawachi等对女性吸烟者的研究发现,戒烟2年后其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将会降低46%,2~4年后可降低到不吸烟者的水平。

(2)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卒中患者中蛛网膜下腔出血者仅占2%~9%,但SAH的危害性仍不容小觑。相对于其他脑卒中,SAH更容易发生在年轻人身上。一项纳入10项研究的荟萃分析发现,目前吸烟者发生SAH的相对风险为2.93。近期,Kurth等的研究纳入22000名男性内科医生,发现研究人群中目前吸烟者发生SAH的年龄调整RR值为3.61。在一项针对护士的健康研究中,戒烟的女性发生SAH的风险明显小于继续吸烟者,其RR值分别为2.01和4.96。这项研究还发现,既往吸烟者发生SAH的RR值可在戒烟5~9年回复到不吸烟者的水平。

(3)脑出血(ICH):长期以来吸烟与脑出血的相关性饱受争议,众说纷纭。近期一项内科医生健康研究项目,纳入了108名脑出血患者,并进一步将其同不吸烟者比较,得出目前吸烟者发生ICH的RR值为1.98。另有一项美国的关于出血性脑卒中的前瞻性研究,发现吸烟并不总是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吸烟可使脑出血风险增加2倍。也有研究报道吸烟和ICH没有相关性。Theift等发现,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居住环境及既往心血管疾病病史等混杂因素后,吸烟者脑出血的风险并没有增加,其调整OR值为1.07。近期一项荟萃分析纳入13篇论述吸烟与ICH相关性的文献,发现吸烟者发生ICH的风险为1.31。然而,该研究的局限在于未能调整混杂因素,因此无法明确吸烟是否为ICH的独立危险因素。

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总的来说,目前还不尽如人意。有人患了脑卒中以后,虽然生命被挽救了,但成了半身不遂;严重的,甚至一命呜呼。所以,对于脑卒中原则上主张预防为主,其中最有效的办法是控制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因此戒烟就是很重要的一环。从临床医生的观点来看,我们是坚决赞成不吸烟的,已有吸烟习惯的人,也应争取尽早戒除,因为戒烟实在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

(4)腹主动脉瘤破裂:瑞士一项荟萃分析收集了1998年以前的有关无症状的腹主动脉瘤的文献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发现吸烟同腹主动脉瘤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OR=2.41),仅次于男性这一危险因素(OR=5.69)。此外,挪威进行的一项研究纳入2035名男性和2310名女性,随访7年,发现吸烟是引发腹主动脉瘤的一个强烈危险因素。从来不吸烟的人同目前每天吸烟超过20支的人相比,后者发生腹主动脉瘤的风险会增加13倍。该研究还发现,吸烟的持续时间和每天吸烟量均与腹主动脉瘤发病的风险呈独立相关性。而这之前的横断面研究发现上述两个因素中吸烟的持续时间对发病的影响更大。有研究证实,发现腹主动脉瘤后继续吸烟会导致腹主动脉瘤的扩张度增加,其扩张度增长率可达15%~20%,而其破裂的风险以及预后指数也会增加。同时,也有证据说明吸烟者戒烟后以上风险会缓慢下降。形象地说,腹主动脉瘤相当于血管壁鼓出了一个包,吸烟会使这个包鼓得更大,更容易破裂。而腹主动脉瘤破裂的话,几乎是不可挽救的。此外,研究发现,在英格兰和威尔斯,烟草消耗量的增加与40年后增加的腹主动脉瘤死亡率是有相关性的。从以上种种现象和研究结果中不难发现,如果要降低腹主动脉瘤的病死率,戒烟和治疗高血压同等重要。

(四)吸烟与闭塞性血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