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常见儿科疾病
2810400000012

第12章 小儿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又叫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脊髓灰质炎病毒有Ⅰ、Ⅱ、Ⅲ三个型别,病毒存在于患者的鼻咽壁、肠壁、脊髓和脑部。患者大便中有大量病毒,常由于接触病人的大便或污染的衣物、玩具,用具而传染。在生病最初5天内,也可由呼吸道分泌物通过唾液飞沫传染。病毒侵入人体,从肠或咽部侵入局部淋巴结,进入血液。在抵抗力强者,病毒被消灭,患儿仅有上呼吸道炎或急性胃肠炎症状;若患儿抵抗力低下,病毒可从血液侵入脊髓和脑部。由于病毒侵犯不同部位的神经组织,病儿可发生不同的相应部位瘫痪。严重的上肢和肋间肌、膈肌也可瘫痪,出现呼吸困难。也可侵犯脑神经,而发生歪嘴面瘫、呛咳、吞咽困难、食物从鼻孔回出、声音低哑等。呼吸肌瘫痪或侵犯脑神经者,表示延髓受到侵犯,病情严重,常危及生命,必须及时抢救治疗。

木瓜葛根甘草汤

【组成】 木瓜10克,葛根10克,炙甘草3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补气活血通络。

【用途】 适用于小儿脊髓灰质炎瘫痪期。

【用法】 每日1剂,分1~2次服。

艾叶生地芡实汤

【组成】 艾叶6克,生地10克,芡实10克,炙甘草3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养阴益气通络。

【用途】 适用于小儿脊髓灰质炎恢复期。

【用法】 每日1剂,分1~2次服。

荷莲百合五味汤

【组成】 荷叶12克,莲子10克,百合6克,五味子3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补气活血通络。

【用途】 适用于小儿脊髓灰质炎恢复期。

【用法】 每日1剂,分1~2次服。

淫羊藿五加皮汤

【组成】 淫羊藿6~12克,五加皮6克,牛膝3克。

【制法】 以上3味加水煎取200~300克药汁。

【功效】 补益肝肾,温通经络。

【用途】 适用于小儿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期。

【用法】 一日内分2~3次服完,持续服药至基本痊愈(约10~60剂)。

金银花丝瓜络饮

【组成】 金银花30克,丝瓜络20克,茵陈12克。

【制法】 将以上3味加水煎汤,去渣取汁。

【功效】 清热解毒,通经活络。

【用途】 适用于小儿脊髓灰质炎瘫痪初期。

【用法】 代茶饮,日服2次。

芦根连翘竹叶饮

【组成】 芦根50克,忍冬藤叶25克,连翘15克,淡竹叶20克。

【制法】 用以上4味加水煎汤,去渣取汁。

【功效】 清热,透表,解毒。

【用途】 适用于小儿脊髓灰质炎发热期。

【用法】 代茶饮,每日1剂,分2次服完。

桑枝川芎当归洗方

【组成】 桑枝15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桑寄生10克,土牛膝10克,黄酒10克。

【制法】 取以上前5味加水煎煮,去渣后兑入黄酒备用。

【功效】 活血通络,散风止痛。

【用途】 适用于小儿脊髓灰质炎。

【用法】 每日用消毒纱布蘸药液在瘫痪部位反复擦洗,每日2~3次。

川芎防风膏

【组成】 川芎、防风、赤芍、红花、黄芩各12克,羌活、独活、乳香各10克,当归20克,冰片3克,凡士林适量。

【制法】 将以上前10味共研细末,用凡士林调膏或将药物熬炼成膏剂备用。

【功效】 活血通络,散风止痛。

【用途】 适用于小儿脊髓灰质炎。

【用法】 使用时,可选后背、前胸、肚脐、命门穴、八穴、委中穴,先行针灸、推拿、拔罐、刺血,然后用膏药敷贴穴位,配合艾条温灸。每2日换药1次。

桑枝丝瓜络洗方

【组成】 桑枝30克,丝瓜络30克。

【制法】 用以上2味加水煎煮,去渣备用。

【功效】 清热解毒,活血通络,利尿消肿。

【用途】 适用于小儿脊髓灰质炎初起发热阶段。

【用法】 先熏患肢,待药液温度适宜时再洗患肢,每日1次。

透骨伸筋草洗方

【组成】 透骨草500克,伸筋草250克。

【制法】 把以上2味加7000克水浸泡,然后煎沸30~60分钟,去渣备用。

【功效】 祛风利湿,舒筋活络。

【用途】 适用于小儿脊髓灰质炎。

【用法】 先在挛缩肌腱处熏30~60分钟,待药液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泡在药液中,直至药液变凉,每日1次。

当归白芷红花酒

【组成】 当归30克,白芷30克,红花30克,赤芍30克,生地30克,石胡荽30克,樟脑15克,白酒500克。

【制法】 取以上前7味共研粗末,放入容器中,加入烫热的白酒,浸泡10天,每天振摇1次。

【功效】 活血祛风,温经通络。

【用途】 适用于小儿脊髓灰质炎。

【用法】 取药酒适量,烫热后用消毒药棉蘸药酒擦患处,以皮肤微红为度。

当归生地乌头膏

【组成】 当归、生地、鹅不食草粉各30克,白芷、肉桂粉、血竭粉、三七粉各15克,乌头10克,广丹90克,桐油500克。

【制法】 将当归、生地、白芷、乌头4味药用桐油煎至滴水成珠,去渣,加广丹熬成黑膏药,离火至无烟时,放冷加入其余4药粉,摊成膏药敷贴。

【功效】 活血通络,散风止痛。

【用途】 适用于小儿脊髓灰质炎。

【用法】 取当归生地乌头膏上肢贴肩、天宗穴;下肢贴环跳穴。每日换贴1次,15日为一个疗程。

草乌姜桂枝伸筋草洗方

【组成】 生草乌6克,干姜6克,桂枝6克,伸筋草6克,川芎6克,丹参6克,络石藤6克,鸡血藤6克,白酒100克。

【制法】 将以上前8味加水煎汤,去渣取汁,稍凉后加入白酒。

【功效】 温经散寒,化淤通络。

【用途】 适用于小儿脊髓灰质炎。

【用法】 浸浴患处,每日1次。

归芍木瓜洗方

【组成】 当归15克,芍药15克,木瓜15克,桑枝15克,制附子9克,穿山甲6克,桂枝9克,蜈蚣1条,桑寄生10克,土牛膝10克,川芎10克,白酒、黄酒各适量。

【制法】 取以上前11味加2000克水,煎沸5分钟,加入白酒和黄酒,再煎沸后倒入盆中。

【功效】 温经散邪,活血通络。

【用途】 适用于小儿脊髓灰质炎瘫痪期轻、中型。

【用法】 先熏患处10分钟,待温后再用消毒纱布蘸药水反复擦洗患处30分钟,每日熏洗2~3次。

小儿麻痹症洗方

【组成】 生草乌6克,干姜6克,桂枝6克,伸筋草6克,川芎6克,丹参6克,络石藤6克,鸡血藤6克,白酒100克。

【制法】 用以上前8味加水煎汤,去渣取汁,稍凉后加入白酒,备用。

【功效】 温经散寒,化淤通络。

【用途】 适用于小儿麻痹症。

【用法】 浸浴患处,每日1次。

当归芍药木瓜汤

【组成】 当归15克,芍药15克,木瓜15克,桑枝15克,制附子9克,穿山甲6克,桂枝9克,蜈蚣1条,桑寄生10克,土牛膝10克,川芎10克,白酒、黄酒各适量。

【制法】 把以上前11味加水2000克,煎沸5分钟,加入白酒和黄酒,再煎沸后倒入盆中,备用。

【功效】 温经散邪,活血通络。

【用途】 适用于小儿麻痹症瘫痪期轻、中型。

【用法】 先熏患处10分钟,待温后再用消毒纱布蘸药水反复擦洗患处30分钟,每日熏洗2~3次。

桑枝丝瓜络洗方

【组成】 桑枝30克,丝瓜络30克。

【制法】 用以上2味加水煎煮,去渣备用。

【功效】 清热解毒,活血通络,利尿消肿。

【用途】 适用于小儿麻痹症初起发热阶段。

【用法】 先熏患肢,待药液温度适宜时再洗患肢,每日1次。

二草洗方

【组成】 透骨草500克,伸筋草250克。

【制法】 将以上2味加水7000克浸泡,然后煎沸30~60分钟,去渣备用。

【功效】 祛风利湿,舒筋活络。

【用途】 适用于小儿麻痹症。

【用法】 先在挛缩肌腱处熏30~60分钟,待药液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泡在药液中,直至药液变凉,每日1次。

牛耳风过江龙洗方

【组成】 牛耳风150克,过江龙15克,走马胎15克,甘草15克。

【制法】 把以上4味加水煎煮,去渣备用。

【功效】 祛风利湿,舒筋活络。

【用途】 适用于小儿麻痹症。

【用法】 先熏患肢,待药液温度适宜时再洗患肢,每日1次。

当归白芷红花酒

【组成】 当归30克,白芷30克,红花30克,赤芍30克,生地30克,石胡荽30克,樟脑15克,白酒500克。

【制法】 取以上前7味共研粗末,放入容器中,加入烫热的白酒,浸泡10天,每天振摇1次,备用。

【功效】 活血祛风,温经通络。

【用途】 适用于小儿麻痹症。

【用法】 取药酒适量,烫热后用药棉蘸药酒擦患处,以皮肤微红为度。

桑枝芎归洗方

【组成】 桑枝15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桑寄生10克,土牛膝10克,黄酒10克。

【制法】 将以上前5味加水煎煮,去渣后兑入黄酒备用。

【功效】 活血通络,散风止痛。

【用途】 适用于小儿麻痹症。

【用法】 每日用消毒纱布蘸药液在瘫痪部位反复擦洗,每日2~3次。

木瓜透骨草洗方

【组成】 木瓜12克,透骨草12克,麻黄12克,当归12克,川牛膝12克,红花12克,地肤子12克,穿山甲9克,桂枝9克,露蜂房1个,白酒60克,黄酒60克。

【制法】 将以上前10味加水煎煮,去渣加入白酒和黄酒,备用。

【功效】 祛风利湿,活血化淤,舒筋活络。

【用途】 适用于小儿麻痹症。

【用法】 趁热熏洗患肢,每日3次,每日1剂。

荆芥菖蒲葱姜方

【组成】 荆芥15克,陈皮15克,透骨草15克,桂枝15克,石菖蒲15克,葱白15克,生姜15克,冰片1.5克。

【制法】 用以上前5味共研细末,再加入后3味捣烂,放入适量烧酒加热,用布包裹,备用。

【功效】 祛风除湿,温经通络。

【用途】 适用于小儿麻痹症后遗症初期。

【用法】 用药袋轻轻揉擦全身数次。

川断杜仲黄芪洗方

【组成】 川断9克,防风9克,羌活9克,当归9克,杜仲21克,黄芪21克,五加皮15克,木瓜10克,赤芍10克。

【制法】 取以上9味加清水适量,煎沸5分钟,去渣倒入盆内备用。

【功效】 温经散寒,活血化淤,益气通络。

【用途】 适用于小儿麻痹症后遗症中期。

【用法】 待药液温时浸洗患肢30分钟,每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