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约翰·博格传
2816100000002

第2章 前言(2)

可以说,在保存博格思想遗产方面,本书略做了一些贡献。它至少能向后人部分地展示这位金融巨子杰出的个人成就,同时也准确记录并客观评价了他的一些失误。

第二章 从父亲的战斗机到普林斯顿

在大学的毕业论文中,博格已经为未来的先锋基金勾画出了一个轮廓,奠定了早期的一些指导原则。在论文的第1章,博格就写道:“基金并不比市场均值优越,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应采用固定资产组合的方式进行投资。比方说,购买可组成特定‘平均值’的多个股票。”他还写道:“由于基金管理公司几乎不进行交易,如果它买入的证券是可交易证券,那么这些基金就会在市场中占据领先位置。”从这些内容中我们不难看出,当时低成本指数基金已在博格脑中萌芽。

在博格的办公室书架上,隐藏在卡里·纪伯伦的《先知》(TheProphet)和迈克尔·诺瓦克的《商业天职》(Business as a Calling)之后的是一架索普维斯“骆驼”战斗机模型。在一个塞满19世纪海战遗物和先锋大事记的房间内,摆放一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代的双翼飞机模型似乎显得有些不伦不类。后来我才得知,这是一架专门定做的飞机模型,是博格的父亲小威廉·耶茨·博格(William Yates Bogle,Jr.)曾经驾驶过的。当年,他的父亲曾为皇家陆军航空队服役。

不过,这段历史并不足以说明这架骆驼飞机出现在这里的原因。如果读过介绍博格童年经历的作品如《够了》(Enough),大家肯定会为其奋发致富、摆脱贫困的故事所激励,但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博格却有一段不堪回首的青年时代经历。实际上,当时博格家里的几个兄弟全都对父亲晚年毫无节制的酗酒感到愤怒不已。对博格来说,或许这架飞机模型是一个很好的寄托,能让他想起父亲曾经光辉的一面,忘记那些不快的往事。不过,这种做法却和他那“知难而进”的人生信条有些格格不入。

小威廉·耶茨·博格,1896年出生于新泽西州蒙特克莱尔市。1920年,他和1896年出生于布鲁克林的约瑟芬·洛瑞恩·易金斯(Josephine Lorraine Hipkins)结婚。他们两人都来自富有而备受尊敬的苏格兰裔美国家庭,约瑟芬在美国的家族可以追溯到18世纪,当时她母亲所在的阿姆斯特朗家族很早就移民到了美国,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博格经常会提起外曾祖父费兰德·巴尼斯特·阿姆斯特朗(Philander Banister Armstrong),称他是自己的“精神起源”。1阿姆斯特朗从事的是保险行业,是个喜欢“惹是生非”的人。他曾经发表演说敦促保险行业降低成本,还写了一份长达268页的文章,标题是“合法盗窃—寿险行业如何窃取巨额收入”。在这篇文章中,阿姆斯特朗呼吁每位读者捐献2.5美元成立“投保人”联盟,该联盟将致力于迫使保险公司“交出通过虚假法律、虚假财务、虚假死亡、虚假利润、虚假罚没和虚假费用等方式从投保人那里窃取的36亿美元”。2

有意思的是,阿姆斯特朗自己也曾身陷司法纠纷。根据1907年《纽约时报》一篇题目为“控诉寿险公司虚假经营”的报道,由于Excelsior火险公司承诺投资的30万美元中有13.75万没有存入银行,结果形成信用虚构,纽约州总检察长宣布对该公司进行破产管理,而这家公司的总裁正是阿姆斯特朗。3阿姆斯特朗后来向州长休斯写了一封信,请求免除当时州保险业主管的职务,并指控他诽谤了自己公司的名誉。尽管如此,这次事件还是极大地破坏了他的信誉,以至于后来他的书在1917年出版时,专业期刊《保险业监督者》(TheInsurance Monitor)还写了一篇题为“合法胡扯”的措辞激烈的评论。4毫无疑问,此举标志着《保险业监督者》对其口无遮拦的一种惩罚。和博格一样,阿姆斯特朗对整个保险行业的批评也使自己变得孤立无援。

在其早年生活中,博格一家住在新泽西州维罗纳市的一间大宅内,生活相当富足,这里离纽约市仅一箭之遥。虽然家里最早的两个孩子—双胞胎姐妹约瑟芬和洛瑞恩出生时就死了,但他们在1927年又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叫威廉·耶茨·博格三世。1929年5月8日,母亲约瑟芬又生下一对双胞胎兄弟约翰·克里夫顿(John Clifton)和大卫·考德威尔(David Caldwell),他们的名字分别取自孩子的外公和曾外公。尽管都和祖辈重名,但博格家族的这三个男孩都有自己的小名,分别叫巴德、杰克和戴夫,在好朋友之间有时也亲切地称为巴德罗、杰克罗和戴夫罗。博格回忆说:“我的母亲叫我杰克,外婆觉得我应该取个更正式的名字叫约翰,杰克只是一个随口叫叫的名字。”

博格夫妇经历了他们的孩子未曾体验过的美好生活。杰克对我说:“他们俩就像20年代的斯科特和姗尔达夫妇(即菲茨杰拉德夫妇),我父亲非常英俊,人们都称他是威尔士王子,说他以后前途无限。我母亲温柔漂亮,每个人都很喜欢她。”此外,他的父亲曾经参战的事迹更是为这个男人平添了几分浪漫色彩。博格说:”那个时代很强调爱国精神。1916年我父亲才19岁,当时美国国内有一种普遍的情绪,认为人人应当参战。根据我对当时情况的了解,我父亲先是去了加拿大,加入加拿大皇家空军,然后又转入皇家陆军航空队,到英国参加战斗。”

不过,博格的第一个成功商人模范却是他的爷爷老威廉·耶茨·博格(William Yates Bogle,Sr.),他成立了美国砖业公司,同时也是卫生制罐公司的共同创始人。在1907年经营失败后,该制罐公司陷入财务危机,最终被美国罐业公司收购。老威廉在美国制罐行业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人物,是最早在美国开发和推广双层接缝卫生罐的实业家之一。在此之前,制罐工业的焊接工艺常常造成罐体内壁出现黑色斑块,这些焊接过程中形成的斑块对水果和蔬菜造成了碳化痕迹。5(颇具讽刺意味的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罐业公司管理权最终落入蔡志勇(Gerald Tsai)之手,而蔡志勇正是先锋基金死对头富达基金著名的前任经理。在他的影响下,昔日美国最大的制罐业巨头更名为普莱姆瑞卡(Primerica),成为一家金融服务公司。后来该公司被花旗集团前首席执行官桑迪·威尔(Sandy Weill)收购,成为其下属企业之一。真可谓,寥寥数语,道不尽美国工业的沧桑巨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博格的父亲回到美国从事销售和营销工作。一开始是在美国砖业公司,后来又到美国罐业公司。他在这两个职位上做得都很不错,一家人继续保持着体面的生活。但是,1929年的股票市场大崩溃对博格一家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其家族遗产一夜之间消失殆尽。博格回忆道:“当时,虽然亲戚好友并没有拒绝接济他们,但生活条件已经大不如前了。对于那段经历,虽然我没什么印象,但却通过老照片有所了解。父母会告诉我‘当时我们就是这样生活的’。”

因为家庭经济问题,博格家的男孩子们不得不早早工作以帮助养家。正是这段时间的磨练,让他们形成了坚定的工作观和强烈的节俭意识。10岁时,杰克就开始在社区送报纸杂志(如《家庭妇女期刊》、《考利埃杂志》、《星期六晚邮报》等),同时还要在一家冰激凌店打工。在成立先锋基金之前,他从事过的工作还有很多,包括餐厅服务员、调查员、证券经纪助理、《费城公报》夜班记者以及保龄球馆摆球员。在他印象中,做摆球员是最辛苦的工作,一遍遍地重复毫无意义的动作对他来说简直是一种无尽的折磨。

但是,博格也承认,这些学习经验对他很珍贵,为他提供了接触富裕阶层和高素质人士的机会,同时也教会他通过努力工作来磨练自己的性格。他对我说:“这些经历让我明白,要想花钱就必须自己去挣,这是再天经地义不过的事情。人生的磨练是件好事,年轻的时候多做些工作,特别是跟人打交道的工作,可以锻炼一个人的交往能力。你能从中学会怎样接触不同的人,学会工作要准时,学会理解老板的苛刻以及客户永远都是正确的。”我想,也许正是这番话,说明了博格和他哥哥巴德为什么会在80岁和82岁的高龄仍要坚持工作。博格家的小伙子们并没有让辛苦的工作压倒,但是他们的父亲却让整个家庭陷入了麻烦。博格的哥哥巴德告诉我:“每次父亲开始胡闹时,我都要挺身而出保护自己和两个弟弟免受伤害。父亲的胡闹总是离不开酒精、女人和肆意叫嚷,我每次都能在他发作之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程度。所以,每次都是我当面摔碎他的酒瓶,然后泣不成声。这是非常可怕的经历,它不但影响到了我的母亲,也影响到了家里的每一个孩子。其实,父亲是一个感情很脆弱的人,每次我哭的时候他也会忍不住流泪。但是,当时我实在没有意识到原来酗酒也是一种疾病。”

最后,由于这位父亲无法控制的行为问题,他在20世纪40年代丢掉了在制罐公司的工作,这下子让家里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博格一家不得不从维罗纳的大宅中搬了出来。曾经有一段时期,博格一家人在新泽西海岸一带不断搬来搬去。巴德说:“我们从父母的房子里搬出来,然后到外婆家租住了一阵子,房租几乎只是象征性的。再后来,父亲失去了工作,我们连外婆家的房子也租不起了,只好搬到了新泽西州的海岸边。”

他们的父亲小威廉,因为人长得帅气,又是很有天赋的销售员,因此总是能在附近找点零工做,但却挣不了多少钱,全靠三个孩子拼命打工来维持家里的生计。可以说,这位父亲在情感上对长子巴德造成的伤害要远远大于对次子杰克造成的伤害。巴德说:“当时我赢得了上蒙特克莱尔高中的奖学金,那是一所很有名气的男校。我是班里最聪明的孩子,不过我的弟弟们并不知道我赢得了全奖。但就在那时我们家要搬出市区了,我很想留下来住在表弟家里,可他家没有地方。最后,我只好放弃了奖学金和上名校的机会。我和弟弟杰克不一样,从那之后我就没怎么认真学习过,成了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巴德和杰克之间的竞争总是很激烈。在博格家的三兄弟中,杰克的双胞胎弟弟大卫非常勤奋,很有艺术气质,性格也很安静,但他的两个哥哥却非常热衷于各种体育活动,一天到晚打个不停。巴德说:“我们两个从小就经常打闹,而且是那种真打,下手毫不留情。我记得有一次在住处附近的山上玩,不知怎的我们开始朝对方丢起石块来,还是那种挺大个儿的石块。结果,那天晚上回 家时我们两个都被砸得满身是血。还有一次在地下室里,我们甚至拿起锤子互相敲对方的脑袋。现在想起来真是古怪,小时候我们竟然那么暴力。”

这种争斗显然引发了兄弟之间的深深敌意,16岁那年,由于无法忍受失去奖学金和父亲恶习的困扰,巴德离开了这个家庭,到舅舅克里夫顿·阿姆斯特朗·易金斯(Clifton Armstrong Hipkins)家里住了一年。他的舅舅是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市一位成功的投资银行家。与此同时,博格家的双胞胎兄弟则和父母一起住在新泽西州春湖市,兄弟俩考上了Manasquan高中,而巴德则进入了格林威治高中学习。巴德说:“我在家里很不开心,一切都乱糟糟的,让我感到难以承受。我舅舅是这样说的:‘这孩子受到了太多的压抑,或许我能帮助他转变生活。’”

杰克似乎不愿多谈家庭往事,对于那些问题,他的处理方式好像更好一些,他总是把压力转化成动力,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自己的目标上。他是这样说的:“我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内心充满梦想,我要让整个世界都围绕我旋转。我跟我的兄弟们不同,他们身边有很多朋友,而我总是形影相吊。我有我的目标,我必须去完成自己的目标。”在谈到家庭困扰时,他说:“我一直认为我们的家庭环境很好,怎么说呢,充满问题的家庭生活或许是一种挑战,要么你能挺过去,要么干脆逆来顺受。挺过去,你就是内心强大的成功者,要比那些一帆风顺的人更容易笑对人生坎坷。”

1945年,拮据的经济状况迫使这家人搬到了费城郊区阿德莫,住在一栋不起眼的小楼的三楼。三楼的这个公寓只有两个房间,一个是主卧,一个是起居室;两个房间之间是一个小过道,摆着一个咖啡壶和小电炉,除此之外就一无所有了。由于烹饪条件太简陋,很多情况下一家人只好到街角的Horn&Hardart小吃店解决晚饭问题。博格告诉我:“那是个很便宜的小吃店,很多人都去吃那里的自助餐厅。我们去的不是自助餐厅,而是那里的小炒部,坐在那里吃晚餐。”如果你看过爱德华·霍普(Edward Hoppers)的画作《自助餐厅》(画的是一个女人坐在空荡荡的餐厅里独自喝咖啡),你就知道在那里吃饭有多单调乏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