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约翰·博格传
2816100000004

第4章 前言(4)

博格对经济学导论这门课程尤其感兴趣。1948年,当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的新古典经济学教科书《经济学》(Economics:An Introductory Analysis)出版时,博格才上大二,这本书对他产生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任何教材。他回忆道:“这本书为我打开了通往未知的经济学天地的大门。在此之前,我只知道挣钱和存钱,但是从没想过这是一门学问,是一个准科学或者说科学性的理论实体。”或许是个巧合,1993年为博格的畅销书《博格谈共同基金—投资高手的新观点》(Bogle on Mutual Funds:New Perspectives for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作序的正是萨缪尔森教授。

不幸的是,正当杰克在外求学、兄弟大卫在海外驻扎的时候,家里的情况变得日益恶化起来。他们的母亲约瑟芬·博格得了很重的病,后来被诊断为宫颈癌,他们的父亲也变得愈发难以自我控制。此时巴德刚从海军陆战队退伍,忍无可忍的他终于开始做出反抗。他说:“我不得不跟父亲摊牌,要求他离开这个家。我们租住的是一个小房子,必须住在一起。有一天我对父亲说:‘我母亲和我再也无法忍受你了。’然后,我含着眼泪把他送上了去纽约的火车。后来,我有几次在纽约碰到过他,他还不错,总是能找到活儿干。他在史坦顿岛戒酒中心时,我还去看望过他。”

对于这段往事,杰克的讲述显然更为轻描淡写:“我的父母并没有离婚,他们只是分居了,两人始终合不来。我们住在费城,父亲一个人去了纽约,我想这大概是家里达成的某种默契。我们仍要为了生活挣扎,当时我的哥哥威廉已经退伍,他在家里照顾母亲,我在普林斯顿大学读书,自己照顾自己。”

到大三的时候,博格已经开始着手研究未来将给他带来成功的课题。他为完成大学四年级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所做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博格决定选择一个其他经济学专业学生从未分析过的重大课题,一天,当他在图书馆浏览杂志时,博格偶然发现在1949年12月的《财富》杂志上有一篇题目为“波士顿金融巨头”的文章。这篇文章对马萨诸塞投资者信托基金进行了分析,该基金是当时美国最大的共同基金,总资产为1亿美元。在那个时代,没有多少人听说过共同基金行业。共同基金行业当时规模很小,主要集中在波士顿地区,整个行业管理的总资产才20亿美元。这篇文章注意到,共同基金业务仅占美国家庭总储蓄额的1%,称“共同基金就像金融行业中毫不起眼的小零钱”。但是,《财富》杂志认为共同基金是一个“快速成长且颇具争议的行业,对美国企业具有重要的潜在影响力”。博格马上被这篇文 章自相矛盾的观点吸引了,并决定以此作为自己的论文主题。这篇论文的写作让他有机会做原始调查,发挥写作能力,并对这个新兴的行业进行深入研究。在回顾那段经历时,博格是这样评价意外发现这个课题时的兴奋之情的:“我感觉自己就像在天堂一样幸运。”

随后两年,博格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这个课题的研究项目上。大四那年,他的课程评价表现为A。1951年6月,博格以优等成绩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这个荣誉的取得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那长达123页的毕业论文。这篇名为“投资公司的经济角色”的论文,得到了A+的成绩。在这篇论文中,博格不但证明了自己对基金行业的充分了解,而且指出了其未来发展的优势和弊端,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可以说,这篇论文完全不像出自一个大学毕业生之手,更像是一位共同基金公司主管多年的经验总结。

尽管有人说这篇论文充满预见力,但实际上,与其说它是对基金行业的整体分析以及对其造成的投机环境的批判,倒不如说它所揭示的更多的是博格的理想特征和对先锋基金未来的憧憬。这篇文章认为,共同基金行业具有五大未来经济角色,其中三种角色是为企业发展提供风投资本,对公司管理层造成积极影响以及充当证券交易活动的稳定因素。基本上,基金的这三种角色后来都没有实现。博格后来在其作品如《维护资本主义灵魂之战》(The Battle for the Soul of Capitalism)中坦言,实际上基金行业的发展和他当初的预言完全相反—如今,共同基金已成为孕育投机行为的乐土,成为企业恶行泛滥的催化剂。

不过,这篇论文还是为博格的先锋基金勾画出了一个轮廓,奠定了早期的一些指导原则。在论文的第一章,博格就写道:“基金并不比市场均值优越,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应采用固定资产组合的方式进行投资。比方说,购买可组成特定‘平均值’的多个股票。”8他还写道:“由于基金管理公司几乎不进行交易,如果它买入的证券是可交易证券,那么这些基金就会在市场中占据领先位置。”9从这些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当时低成本指数基金已在博格脑中萌芽。

同时,博格还在其论文中批评了那些只顾交易、置投资者利益于不顾的共同基金公司。他建议基金公司缩减广告费用支出,把成本视为改善投资选择的重要因素。在论文结尾,他对基金行业过度强调积累资产,忽略自身受托职责的现象表示忧心忡忡,他是这样写的:“投资公司的首要作用是管理其资产组合,相对于这个职能来说,其他方面的作用都是次要的。”不难看出,博格后来对基金公司的管理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成形于当年那个初出茅庐却敢对基金行业指手画脚的大学毕业生。

遗憾的是,博格的父母都没能看到儿子把这些理论付诸实践。1951年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杰克回到费城工作,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博格兄弟又回到了同一屋檐下。一年之后,他们的母亲死于宫颈癌。博格回忆道:“以前我在上学,没办法照顾母亲,可等我1951年毕业后,她在1952年2月就去世了。我的母亲真是太不幸了。”

约瑟芬生命中的最后几个月可以说非常痛苦。巴德告诉我:“在她卧床不起的最后一年里,我们兄弟三个不得不轮流给她打杜冷丁止痛。我们必须半夜把她叫醒,然后给她注射,那种痛苦实在难以描述。我们住的房子有两个房间,因此兄弟三个当中必须有一人睡在她的房间。后来,为了保证上班,我们只好请了一个护士来照顾母亲。”

在这三兄弟心目中,他们的母亲无疑是一个完美的偶像。然而,就在同一年,他们的父亲也离世了,在贝尔维尤医院死于中风。当时,杰克只有23岁,对他来说人生的这段经历实在太过悲痛,令人不堪回首。当我问起他的父亲有没有在母亲病重的时候为家里提供过经济援助时,博格说:“这个我也不清楚,但我想他当时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他经济宽裕的话,肯定会伸出援手的。

想当初我还小,不懂得多帮助家里,现在这个遗憾再也无法弥补了。”说完这番话,博格已是泣不成声。

表面上,杰克和巴德兄弟两人都没有埋怨过父亲对家里的所作所为。但是,即便有所遗憾,他们还是热爱和怀念父亲的,对父亲仍怀有一些美好的回忆。巴德对我说:“小时候每年过圣诞节,父亲都会胡乱拼凑一些小礼物,虽然都是用过的东西,并不怎么珍贵,但总是让我们充满期待。那时,我们并不缺少父爱,圣诞节总是充满欢乐。我们还记得,他特别喜欢铺轨道,为我们组装火车模型和其他玩具。”

对于父亲的回忆,博格是这样看的:“我觉得他不是一个内心很强大的人,但是他已经尽到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我们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显然,他对父亲的评价并不多。博格认为,与其回忆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倒不如多想想父亲给这个世界带来的积极影响,然后鼓励自己“知难而进”。我想,这大概就是他在书架上一直珍藏着那架骆驼飞机模型的真正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