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释迦牟尼佛传
2819100000016

第16章 觉悟(3)

悉达多眉间白毫直至六重天上,白毫孔中生出各种珍贵的莲花,过去七位佛陀都端坐在莲花之上。白毫又直上无色的天际,然后照彻世界,就像玻璃镜一般,透澈清明。八万四千天女看见魔王身如焦木,因此掉头一心瞻视菩萨白毫映现出的形相光芒,这时,无数天子天女都为之一震,顿时都生发出无上菩提道意。魔王见此情景,仍不甘心,因此上前用种种手段为难菩萨。悉达多用智慧的力量,伸手按住大地,大地应时而动,魔王以及手下各色魔军都因此而颠倒堕落地上。这时魔王以及各色魔军才确实感到菩萨巨大的威力,因此一个个都瘫倒在地,向菩萨一心至诚哀恳忏悔,菩萨悯念魔众愚昧无知,且既知改恶从善,于是以大悲大慈之力给予他们以饶恕。这时魔王之怨恨已经得到降伏,悉达多正确真实的觉悟也将最后得到完成了。——佛既是大慈大悲,普度众生,又是大雄大力,降伏魔怨,因此寺庙里的佛殿都取名为大雄宝殿。据说,魔王率众侵犯菩萨时,有负多神隐身空中,对魔王大起责难,说:“我现在见到牟尼尊者心意泰然,无恐无怖。就是你们这些魔众大起毒心,在无怨处而横生忿恨之情;你们是愚昧的恶魔,最终也只能徒自劳神费力,永远得不到成功。“今天,你们应当舍弃愤怒毒害之心。即使你们用嘴巴可以吹倒须弥山,可以使火变冷,使水变热,使坚硬的大地变得柔软,你们也永远不能侵害菩萨历劫修习而来的善果。“菩萨的思虑端正,又且精勤无比,他的智慧之光谁也休想断绝,谁也休想留难。“他的智慧就像一千个太阳照在地上,必定会消除一切黑暗;如钻木必定会得到火种;如穿透大地必定能得到水。以他精勤的努力,方便的手段,没有寻求不到的东西。“世间众生,都为三种毒害所淹没,没有人去拯救他们。只有菩萨以大慈悲力,寻求智慧药,替这个世界消灾避祸。你现在为什么要扰乱他的修行呢?“世间众生,痴昧迷惑,缺乏智慧,他们一个个为邪曲的见解所蒙蔽,现在菩萨设置法眼,修习正确的方法,想导引众生出于苦海,你为什么要扰乱他的修行呢?“你们这样倒行逆施,是绝对不行的。这就像在旷野中行走,想欺诳引导商人走出旷野途中的导师,其行为是一样的可恶。“众生堕入大黑暗之中,茫然不知他们应当停在哪里,应当住在哪里,菩萨为他们点亮大智慧灯,你现在为什么要使这个灯吹灭呢?“众生现在淹没在生死的苦海中,菩萨为他们修智慧的宝船,你现在为什么要使这宝船沉没呢?“菩萨将忍受侮辱作为根芽,将坚固的心志作为根本,以至高无上的大法作为最大的结果,你现在为什么要对他进行攻伐呢?“贪欲、愤怒、痴昧禁锢束缚住众生,菩萨用这样的苦行,想为他们解脱,现在决定在这棵菩提树下,结跏趺坐,成就至高无上的解脱大道。“这个地方就是过去各佛的金刚之座,其他地方都能转动,只有这个地方绝不会移转,它能够接受微妙的禅定之功,不是你们所能摧毁的。“你现在应当生出欢欣喜庆的心情,停息骄傲怠慢的心志,勤修知识,提高思想,而恭敬奉事菩萨。”这时,魔王听到空中如此责难的声音,又看见菩萨寂然不动,平和恬静,心下顿生惭愧之感,于是当即舍弃骄傲怠慢之情,返回魔宫。群魔都因此而忧戚万端,见魔王如此,一时都憔悴愁惨,顿失往日威风,因此丢盔弃甲,四下纷崩而散。魔军退散之时,菩萨心中纯净,湛然不动。当时,万里一色,碧空无云;风静止在原地,不再吹动树枝;落日也大放光芒,更加明亮光艳;澄月清澈,众星灿朗,幽隐暗冥之处,可直视无遗,不再有任何障碍;虚空中,落下美妙香艳的鲜花,降下美丽宜人的歌舞音乐。这些都是为菩萨准备的。悉达多就是如此接受着诸天的供养,他静静地沉思着,为最后的解脱而陷入自在的禅定之境中。

5.夜睹明星悟道成佛

魔从心生,亦自心灭。悉达多以大慈大悲的心力,在二月七日那天夜里降伏魔王,神志清清湛湛,一片光明,照彻灵台。这时,他已经深入禅定的境界中,到达无想无念的境地。然而,他仍在思索,仍在思索世界一切真实的意义,他要知道这个世界从何而来,又向何处而去;他要知道过去的因,也要知道将来的果。在他自在禅定的境界中,他将自己心中本具的智慧光明,来了个回光返照,彻悟心源,正像那寒潭之水,寂静无波;又像那皓月当空,清光皎洁。他终于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的禅悟境界里,把心中的粗尘细垢,妄想执著,消灭得一干二净。他即将步入彻悟的境界。一个光明朗照的世界因之而在他面前展开。悉达多就这样沉入于禅定之中。

初夜时分,悉达多已经能够知道久远以来的自己,他生在什么地方,有过什么名字,做过什么事情,善善恶恶,是是非非,了然于心。几千几百年来生死轮回的经历在他的眼前一一展现,他知道了人生的果报一切都从善恶的因中诞生,父母眷属、贫富贵贱、寿命长短,以及姓名字号,所有一切都在这个因果链中生成、结果。悉达多由此而顿生巨大的慈悲之心,不禁双目流下悯念的泪水。“一切众生,没有谁能拯救,也没有谁能济拔。他们生生世世轮回五道(五道,为地狱、饿鬼、畜生、人、天道。加上阿修罗道,称六道)之中,从不知逃离,从不知躲避。他们不知道这个世间一切均为虚伪,没有任何东西是真实的,然而他们在其中却横生苦乐之感,这是何等的不幸啊!”悉达多这样念虑着,一直持续至于中夜。中夜时分,悉达多已经获得天眼的神通。他用此神通力量观察世间,所有情境均无遁形,有如在明亮光洁的镜子中观察自身的脸部,纤毫毕现。他发现众生虽然种类繁多,然而轮回生死,死于此则生于彼,都随着各自的善恶而接受不同的或痛苦或快乐的果报。他发现地狱中种种酷刑,拷治众生,各有种种不同形状,有的洋铜灌口,有的抱持铜柱,有的卧于铁床,有的放入铁锅用大火烹煮,有的在大火上加以炙烤,有的为虎狼鹰犬所食,有的则为躲避大火倚树而立,而树叶因之堕落,变成刀剑,割截其身,有的则受斧锯解剥肢体之苦,有的被掷入滚热沸腾的灰河之中,有的被掷入滚热的粪便屎坑之中,各各饱受种种痛苦,这都是由于前世造业而得的果报。(业是佛教术语,其义为造作,泛指一切身心活动;报为报应。业报指由身、口、意所造成的善恶,必将得到相应的报应。)悉达多心里思考着:“这些众生,本来造了许多恶业,却都是为了现世快乐的原因,遭此极大的痛苦。如果有人见到死后会遭到如此痛苦的恶报,也就不会再有那些不好的想法了。”悉达多又观察畜生种种遭遇,也都随它们种种行为而受生各色不同的丑恶形象,还有因为它们的骨、肉、筋、角、皮、牙、毛、羽等而遭受杀戮的。有的为人负荷重担,虽然饥渴疲乏至于极端,也没有人知道它们的痛苦,有的则遭受穿鼻的命运,有的脑袋倒挂,而身上的肉常供给人类食用,有的同类互相咬食,等等。悉达多见到这种状况,顿生大慈大悲之心,他当即思考道,“这些众生,常用自己体力而供人类驱使,同时又身受捶楚鞭挞饥渴之苦,这都是它们本来修造的恶业所得到的果报啊。”

悉达多又进一步观察到,那些饿鬼,经常居住在黑暗的环境中,从不曾见过一点日月的亮光,同时同类之间也都互不相见,它们体型长大,腹如大山,咽颈就像针孔一般细小,口中大火熊熊,长年累月为饥渴所煎迫,成千上万年从不见它们吃过一点东西。假如哪一天下起雨,雨滴在它们头上,也都一一变成火珠。有时它们经过江海河池,江河之水也都一一化为热铜焦炭。它们动身举步,声响震天,仿如几百辆马车奔走,而肢体节节都像要燃烧起来的样子。悉达多见到这种情景,顿时生起大慈大悲之心,他这样思考着,“这些饿鬼,也都是本来造作了吝啬、贪婪,以及积财不肯布施的恶业啊,所以现在才受到这样罪恶的报应。如果有人见到它们遭受如此苦痛,也就会在现世变得慷慨大度,乐于布施了。人们啊,不要生吝惜之心,假设真的没有财物,也应当割下自己的肉来布施他人。”悉达多然后开始观察人类。他发现人类是从中阴开始结胎,由于父母爱欲和合,而以不洁净之物作为人体的萌芽。人处在母胎中,由于生熟二脏熏炙身体,遭受如地狱般的痛苦。等到十月怀胎期满,就生下人身。初生之时,为外人所拥抱捧持,身受粗涩的苦痛,身体就像被刀剑所割一般。不久,又回到衰老,乃至死亡。死亡之后,又转生为婴儿,轮转五道之中,永不能自我觉悟。悉达多见到这种状况,同时而生起巨大的慈悲之心,他当下思考道,“众生都会有如此的忧患,为什么人们还要在这世间耽爱五欲,不能断绝这颠倒情性的根本呢?”观察完人道,接着悉达多又开始观察天道。他看到那些天子,身体非常清净,没有一丝尘垢。有的居住在须弥山顶,有的居住在须弥山的四面,有的居住在虚空之中,然而心中常保持着欢悦之情,从没有不适意之事。而每天都有钧天广乐相伴娱乐,以致他们无法辨别昼夜。四方所贡献的各种有趣的物事,都无不绝妙。饮食衣服,只要一起念就自然到达他们面前。即使过着如此适意的生活,他们还是常为欲火所煎熬而变得劳神焦虑。而且又看见他们天福享尽之时,五种死相一一出现:一、头上的花便即枯萎;二、眼睛紧闭;三、身上的光芒顿时消失;四、腋下出汗如水;五、自然离开原来的座位。他们的眷属看见天子以上五种死相出现,心生眷慕,因此感受到绝大的苦痛以及懊恼之情。悉达多见到天子也有这样的情事出现,顿时生出巨大的慈悲之心,他如此思考道,“这些天子,他们本来前世做了一些好事,因此得到以上巨大的快乐。然而果报将尽,就会横生巨大的苦恼。生命终结之时,都要舍弃天身,有的甚至要堕落于最前三种恶道(地狱、畜生、饿鬼)之中。“本来造作了好的德行,为求取快乐的果报,却将此天福消耗殆尽;而今所得到的却是乐少苦多,这就像饥饿的人,吃各种有毒的食物,开始虽然感觉味美如鲜,但终究要酿成大患。为什么有智慧的人要贪恋于中,并且乐此不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