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释迦牟尼佛传
2819100000024

第24章 成佛后的教化(7)

这引起众多采女的疑问:“这是谁?是鬼,还是天神?”话未说完,提婆达多又恢复原形,手持衣钵,站在王子前面。阿阇世王子才知道这是提婆达多。因为他的神通变化,阿阇世王子十分尊敬和宠信提婆达多。于是,阿阇世王子每天早晚,用五百辆车运送五百份牛奶饭,供养提婆达多。这引起许多僧众的欣羡或反感。僧众纷纷将此消息报告给佛陀,请求佛陀想出办法扭转局面。但佛陀只是静静地听着来自各方的报告。后来,佛陀劝说众比丘僧不须急躁,也不要羡慕提婆达多的名闻利养,他说:“提婆达多正是那种既愚蠢又痴迷的人,接受太多的布施,等于给自己播下了恶的种子。贪欲、嗔恚、愚痴这三大毒盘踞心中,总有一天会被这三大毒火烧毁的。“正像芭蕉结果导致自己的毁灭,提婆达多的名闻利养也将导致自己的毁灭。“提婆达多一方面想证到清净的涅槃境界,一方面却索求丰富的供养,这是犯了清净梵行的三毒之戒。他不但会伤害自己,也会伤害别人。你们不要羡慕他,不要被这种假象所诱惑。”在提婆达多风头正劲的日子里,佛陀总是小心地避开他的锋芒。有一次佛陀和阿难走在路上,迎面看见提婆达多和他的弟子正走过来,佛陀便迅速地避开道路,不与提婆达多照面。阿难对此很难过,他说:“您为什么要避开提婆达多呢?他是佛陀的弟子,难道您还怕他,还要避开他吗?”佛陀回答说:“我为什么要怕他呢?我不是怕他,只是不愿意和他相遇,发生冲突。与愚人见面发生冲突是不明智的。如果你现在跟他见面,就势必要跟他争辩。他现在正怀着满腹的邪念,就像一条恶狗,你去打它,它反而叫得更凶,更为狂暴。所以对付恶狗的办法,就是不要触犯它。这样,就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了。”提婆达多得到阿阇世王子的供养和支持,因此野心勃发,想进一步统治僧团,做僧团的领袖。他说:“沙门瞿昙有神足,我也有神足;沙门瞿昙有所知,我也有所知;沙门瞿昙是高贵的种姓,我也是高贵的种姓。“如果沙门瞿昙现一神足,我当现二神足;他如果现二神足,我就现四神足……随他有什么变化,我都如法加倍奉陪。”提婆达多为达到自己目的,便决心在僧团内部制造分裂。他纠集许多比丘,提出修行的主张,这就是佛教中所提的提婆达多的“五事”,即五种严格的修行原则。这“五事”分别是:一、一个好比丘应该住在树林中,而不应该住在村中。二、比丘应该乞食,而不应该接受邀请吃饭。三、比丘应该穿粪扫衣,而不应该穿施主赠送的衣服。四、比丘应该住在树下,而不应该住在屋内。五、比丘应该不吃鱼肉,而不应该吃鱼肉。提婆达多知道佛陀不会同意他的主张,这样,他就能达到使僧团分裂的目的。提婆达多带着自己的追随者去见佛陀,提出自己的主张,但遭到佛陀的拒绝。

佛陀说:“行了,提婆达多,这样的规定是没有益处的。谁高兴住在村中就住在村中,谁高兴住在树林中就住在树林中,谁高兴乞食就乞食,谁高兴接受邀请吃饭就接受邀请吃饭,谁高兴穿粪扫衣就穿粪扫衣,谁高兴穿施主赠送的衣服就穿施主赠送的衣服。有什么必要做这样的规定呢?这又不违反修行的大节。”佛陀继续说:“我允许比丘,一年中有八个月住在树下,但雨季不必住在树下;我也允许吃鱼肉,只要本人不看到、听到或想到屠宰。”提婆达多在佛陀这里得不到响应,于是他进入王舍城,开始宣传他的主张,并说佛陀反对这五条原则。这造成了人们的误解,以为只有提婆达多的集团是刻苦、勤俭的,而佛陀的僧团是贪图享受、生活奢侈的。在提婆达多的煽动下,有五百名来自吠舍离的跋祗族新比丘赞同这五条原则,于是提婆达多另立僧团,然后带领他们前往伽阇山顶。在这场争夺僧众和世俗权力的斗争中,舍利弗和目犍连也是提婆达多集团想争取的对象。有一次,舍利弗和目犍连一起来到提婆达多住处,他们想听一听提婆达多是怎样说法的。提婆达多远远看见这两位僧团健将来了,非常高兴,当即对旗下的比丘们说:“这两位是悉达多的弟子,都是非常聪明能干的。”两人到来后,互相问候,然后在一面坐下。这给提婆达多旗下的比丘们造成一种错觉,以为他们两人都是来投向提婆达多的。于是,提婆达多接受两人的要求,开始讲法。讲了许久,提婆达多有些困乏,背脊也开始隐隐发痛。但他实在太高兴了,继续卖弄精神、口若悬河地演讲,最后实在熬不住,想稍稍休息一下。提婆达多便请舍利弗代他讲法,自己将脚叠起朝右卧倒,不一时就进入睡梦之中。舍利弗和目犍连见到提婆达多睡了,就先后讲演如来佛法,直到众比丘领悟到万法有生必有灭时,才提议说:“我们现在要回到世尊那里去了,谁如果还想听的,就请跟我们一起回去。”于是舍利弗和目犍连将提婆达多旗下的五百位比丘带回到佛陀所在的僧团。提婆达多一觉醒来,看不见众比丘,知道受了舍利弗二人的欺骗,当下愤怒得暴跳如雷,口吐鲜血,一边骂,一边发出毒誓,说:“我若不报此怨,誓不为人!”一天,佛陀为大众说法,国王也来了。提婆达多站起来,对佛陀说:“现在世尊年事已高,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应当退休,安度晚年了。请世尊把僧团交给我,我会领导僧团,使它发扬光大的。”

佛陀当即拒绝了他的要求。提婆达多再三要求佛陀退出,将僧团交给他。佛陀说:“我甚至不会将僧团交给舍利弗和目犍连,又怎么会交给你这个无用的废物呢?”提婆达多觉得受到了侮辱,因此想道:“世尊当着大众的面,连国王也在场,他赞扬舍利弗和目犍连,却羞辱我,说我是无用的废物,这个侮辱实在太大了。”于是他满怀愤怒,向佛陀行礼之后,离席而去。佛陀因此对众比丘说道:“现在,僧团要在王舍城公开揭露提婆达多,指出他从前是怎样的一个人,现在变成了另一种人。无论提婆达多做什么,说什么,都将与佛法无关。他做出的事由他个人完全负责。”后来,佛陀吩咐舍利弗在王舍城公开揭露提婆达多的过失,但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许多不明是非的人都纷纷说,是这些释子在妒嫉提婆达多的名闻利养。当然也有人明白,世尊揭露提婆达多,确实事关重大。于是提婆达多兴起恶念,他想取沙门瞿昙杀之,独霸佛法,在过去、现在、未来三界做惟一的佛陀。他对阿阇世王子说:“过去的人寿命长,现在人的寿命短。倘若您王太子一旦命终,就枉生一世。你为什么不杀死你的父亲,做摩揭陀国的国王呢?如果你取代父亲做国王,那我也将取如来的性命,自己做佛。我们一个做新王,一个做新佛,岂不是很快活的事吗?”阿阇世王子听信提婆达多的话,当下暗藏匕首,企图潜入后宫,杀害父王。结果被王臣发现,搜出匕首。他承认受提婆达多唆使,企图谋杀父王。一些王臣主张处死王子、提婆达多和所有比丘。另一些王臣只主张处死王子和提婆达多,不必牵连无辜的僧众。众王臣将阿阇世王子带到国王频婆娑罗王面前。国王了解了经过,说:“这事与佛、法、僧没有关系。世尊早就在王舍城揭露提婆达多的罪恶了。”他问王子:“你为什么要杀死我?”王子回答说:“我想早点得到王位。”频婆娑罗王说:“如果你想要王国,那么这个王国就是你的了。”说完,频婆娑罗王将王位交给阿阇世王子。(一说是阿阇世王子派遣守门人,将父王抓住,关在牢狱中,断绝其饮食,使之饿渴而死,然后自立为王。)然后提婆达多请求阿阇世王派人杀死佛陀。

结果派去的人非但没有按原计划杀害佛陀,反而都受到佛陀的感化,归依了佛陀。于是提婆达多决定亲自动手杀死佛陀。一天,佛在灵鹫山(又作耆阇崛山)下行走。当佛来到一座小山的底下时,提婆达多爬到山上,推下一块巨石,企图砸死佛陀。据说,当时有山神见此,伸手将这块石头接起,但一块碎石还是砸了下来,砸在佛陀的脚上,流出了血。当时佛陀见到提婆达多,说:“你兴起这样的恶念,想害死如来,这是不可饶恕的罪恶啊!”后来,提婆达多又嗾使阿阇世王放出饮醉的黑象,当佛陀入城乞食时,冲向佛陀。但佛陀不为所动,他拍拍疯象的前额,用慈心使它得到调伏。疯象用鼻子拂去佛陀脚上的尘土,然后从容退去。从此,提婆达多的名声渐渐减退,王舍城里的人们对他的行为渐渐表示不满起来。紧接着,提婆达多的利养也开始减少。一位名叫法施的比丘尼远远看见提婆达多走来,便上前对他说:“你所造的恶业实在太过分了,现在改悔还容易,以后恐怕就十分困难了。”提婆达多听到这话,心中十分愤怒,当即回答说:“你这个秃婆子,我做错了什么,需要现在改悔、以后就不能改悔了?”法施比丘尼回答说:“你现在跟恶魔一起,造下许多恶事,你还不自知吗?”提婆达多火气一下子腾地从脑门上冒出来,他抓起法施比丘尼就给她一顿拳打脚踢,法施比丘尼当场被活活打死。然后,提婆达多扬长而去。但提婆达多毕竟打死了人,而且又是同为罗汉僧,虽然没有被治罪,但心里却逐渐地后悔起来。后来竟至愁忧不乐,不久便得了重病。提婆达多死前想见如来,请求忏悔,但因为他不是真心倾向如来,终于没有能到达如来的面前。

3.沙门果报

一天,佛陀在王舍城耆旧童子庵婆园中。随身侍候的比丘众有一千二百五十人。这天正是月明十五的晚上,圆月在天,清光照人,朗朗乾坤,纤毫悉现。摩揭陀国国王阿阇世和大臣们坐在王宫屋顶平台上,踌躇满志地欣赏这优美的月色。面对这般明亮旷朗的夜空,国王的心突然感到有些空落,渐渐地又有些心神恍惚,最后竟至于变得异常烦躁。虽然有众大臣们陪侍左右,但他仍不知道如何打发今晚漫长而悠闲的时间。国王打发侍从去问夫人,说:“今夜如此大好月色,夫人打算做些什么呢?”夫人回答说:“这跟白昼一般的景色,真是让人陶醉!大王应当沐发澡浴,与各宫娥采女,五欲自娱。”国王却回答说:“今夜这样清清朗朗,正当集合军队,前往讨伐边境上挑衅的邻国。然后得胜回朝,再行娱乐不迟。”问到手下非常勇健的大将,则回答说:“这样好的天气,应当统领兵众,巡视天下,看哪里有叛逆,可以随时剿灭。”这些回答都不能让阿阇世国王满足,他问身边智慧最胜的大臣婆罗门种的禹舍,说:“今夜这样好的月色,浪费了真是可惜,应当到哪个沙门、婆罗门的住所才能使我的心得到开悟呢?”禹舍回答说:“有一位名叫富兰那·迦叶的,他知识广博,智慧高超,名称远闻,就像大海一样能够容纳万千河流,因此受到大众的尊崇供养,您可以到他那里去。”但阿阇世王并未相信,他又问及禹舍的弟弟须陀尼。须陀尼回答说:“有一位末伽黎·拘舍罗,是大众领袖,也是知识渊博,智慧高超,名称广布,您应当到他那里去,必能有所收获。”阿阇世王又问及典作大臣,典作大臣回答说:“有阿耆多·翅舍钦婆罗,也是大众的领袖,知识广博,智慧高超,名声远播,受到大众的供养尊敬。您应当去他那里。”国王还是不为所动,他又问守门将军伽罗,伽罗回答说:“有一位婆浮陀·伽旃那的大众领袖广受人们爱戴,您应当去拜访他。”又问到优陀夷漫提子,优陀夷漫提子推荐去删阇耶·毗罗梨子那里。

问到弟弟无畏,无畏推荐的是尼乾陀。所有被推荐的沙门、婆罗门都没有使得国王得到满意,最后问到寿命童子。寿命童子说:“现在佛陀世尊住在我的庵婆园中,您应当去跟他讨论一下。或许您的心会有所开悟。”当听到佛陀的名号,阿阇世国王心有所动。他想以前听提婆达多的话,竟至要杀害佛陀。而今去拜访他,会不会受到佛陀的拒绝呢?但不管如何,在国王心里,仍只有佛陀才能驱除他心中的烦躁不安。因此,他下定决心,必须赶在今天晚上去拜访佛陀。于是他下令准备象队,摆驾出发。他骑着宝象,带领大批扈从,手执火炬,走出王舍城,庄严地向着庵婆园前进。但愈接近这座园林,阿阇世国王的心愈不安,他忽然担心园中设下了陷阱,因为以前与佛结怨的经历时时在意识里提醒着他。他叫来寿命童子,说:“你是骗我,要陷我于险地吧?”寿命童子回答说:“大王,我有再大的胆子也不敢骗您。您尽管放心前进,决不会有任何危险。”这时,林中异常寂静,几百僧人住在那里,没有一点声音。“也许里面有什么阴谋在等着我吧?”阿阇世国王这样自言自语着。寿命童子解释说:“我绝不敢将大王引进险地。之所以这样安静,是因为那些沙门平时喜欢闲静相处,所以不发出一点声音。大王,您只管前进。瞧,现在已经能看到园林了。”阿阇世王听到寿命童子的解释,稍稍放下一颗悬着的心。他走到园门前面,下了宝象,解下宝剑,退去华盖,将所有象征威仪的饰具都一律除去,然后轻装疾步走入园门。他对寿命童子说:“佛陀现住在哪里?”寿命童子回答说:“佛陀现在高堂上,堂前有明灯。世尊正在师子座南面而坐。”阿阇世王小步走近,他看见佛陀正在那里。于是他走到讲堂外面,洗好足,然后登堂,准备拜见世尊。他走进讲堂,讲堂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音。这样安静的夜晚,真是修道的好去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