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
2825400000001

第1章 我们不过是借一段生命(1)

生命匆匆,不过一次借来的旅行;踽踽行脚,不止些许泪水和微笑。同样生此红尘,有人选择珍惜时光,一步一脚印;有人选择尽日混沌,一天一蹉跎;有人惴惴不安,把前路当绝路;有人整日昏沉,将往事当心事……只是,佛陀的脚步从未因我们不同的选择而停止。流年似水,似水流年,我们何不加快步伐,回到佛陀身边!

生命,不过一段借来的光阴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杜秋娘《金缕衣》

一次,雪峰禅师在路上遇见了玄沙禅师。雪峰禅师说道:“有一个远道而来的僧人,昨天不幸去世了,我心里感到十分悲哀。让我想起前几天有人问我的问题。”

玄沙问道:“他问你什么?”

雪峰说:“他问我:‘人死后会是什么样呢?’”

玄沙问道:“你怎么回答的?”

雪峰说:“我对他说:‘人死之后,如冰归水。’”

玄沙点点头:“嗯,这样说有一定的道理。虽然我不完全认同,但你的回答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雪峰问道:“那你该怎么回答呢?”

玄沙默默垂首,双掌合十道:“人死之后,如水归水。”

雪峰听完,大为叹服。

“人死之后,如水归水。”多么平静而抚摸人心的字句!

生命,本就是从时间的长河里舀取的一瓢光阴。不管你是细呷慢嘬,还是一饮而尽,纵然你有再多抱负、流连和遗憾,终须将这一勺清冽,还予不止的溪流。

可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玄沙禅师的智慧和豁达。有很多人,因贪生怕死而去烧香拜佛,每天惴惴不安、谨小慎微地“熬”度人生,生怕做出一点有损功德的事。他们以为,这种“虔诚”能换来多一点的阳寿,或增加死后成佛的可能。殊不知,这样既错过了生活中的温暖美好,也因缘木求鱼而不能得悟正道。

佛陀曾说:“生命只在一呼一吸之间。”我们得一天寿命,就该心怀感激和善良的期许,好好度过这一天。“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生活里每个动人的瞬间:一次不经意的浅吟低唱,一个自然而然的明媚微笑,或只是一朵开得正艳的野蔷薇……都是值得我们探身攀折的。而焦虑、紧张、忧郁和算计……只会让我们辜负时光的赠与,错过最好的自己。

是纠结于自己和别人兜里厚薄不一的钱包,还是融化于父母和爱人暖暖的微笑?

是用一生的时间去追逐名利和荣华,还是用半个小时的时间,给老朋友打个电话?

是埋头算计着哪里才是最有升值潜力的房子,还是花几十块买些书,投资自己的脑子?

答案显而易见,可很多人却选择视而不见。

有这么一则笑话,也许能给我们一点警示。

一天,儿子问父亲:“您已年近古稀,年轻时候的愿望都实现了吗?”

父亲回答:“年轻的时候,你妈责备我时总揪我的头发,当时我想,要是没有头发就好了。如今,只有这个愿望算是实现了。”

笑过之余,每个人都可以自问:当我们老了,会不会和这个父亲一样,只是被岁月的砂纸一点点磨损了身体和锐气,而自己手里的刻刀,却始终没能对曾经渴望的幸福生活举起?

生命,不过一段借来的光阴。你我,不过是在这段借来的旅途里匆忙行脚。只是,时光虽是借来的,脚下的每一步,却是我们自己的。用心、真心、开心地过好每一天,走好每一步,才能在水归水之前,采撷到属于自己的那支最美的幸福花蕾。

生活:生下来,活下去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唐·白居易《观刈麦》

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多为感叹时世、反映民间疾苦之作,这首《观刈麦》就是他观看农民刈麦时有感而发所作。诗人慨叹道:“那些老百姓终年忙碌,最终还是一贫如洗,要靠捡拾麦穗充饥。而自己做事不多,每年的俸禄却有三百石,岁末还能有点余粮,一念至此,就十分惭愧不安。”现在一般人的家境虽不及做官的白居易,但至少也是温饱无忧,可其中有几个人会对那些饥寒交迫的人们报以深深的同情呢?更不用说为自己的富足而愧对别人的苦难了。

当我们在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时,当我们在为了爱恨情仇苦苦挣扎时,当我们在为了理想与现实的问题争论不休时,当我们在忧郁地思考着生命、生活究竟有何意义时,我们是否想过,对很多人来说,生命不是苏格拉底豁达的“为死亡所做的准备”,也不是泰戈尔诗意的“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生活也不是米兰·昆德拉所言的“在别处”,更不是凯鲁亚克所说的“在路上”;对他们来说,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

生下来,活下去!多么苍凉却又充满力量的回答!佛陀慈悲,自然不会反对人们在红尘中取得温饱、富足,但是佛陀更关心的是人内心的富足和觉悟。“佛陀”这一称谓的意思不正是“觉悟之人”吗?佛陀当然希望更多的人觉悟正道,得到解脱。

佛陀告诉我们,觉悟之道往往不在那温饱之余的闲思里,而是在饥寒交迫时坚强地忍耐、深刻地体悟里。

一个女人死了丈夫,家乡又遭受了灾祸,不得已,母亲带着两个孩子背井离乡,辗转各地,好不容易得到一个善良人家的同情,把仓库的一角租借给母子三人居住。那里空间很小,只有三张单人席大小。她铺上一张席子,拉进一个没有灯罩的灯泡,一个炭炉,一个饭桌书桌两用的小木箱,还有几床破被褥和一些旧衣服,这是他们的全部家当。

为了维持生活,女人每天早晨6点离开家,先去附近的大楼做清扫工作,中午去学校帮助学生发食品,晚上到饭店洗碟子,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里已是深夜十一二点钟了。于是,家务的担子全部落在了大儿子身上。

为了一家人能活下去,女人披星戴月,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可生活还是那么清苦。他们就这样生活着,半年、八个月、十个月……母亲不忍心孩子们跟她一起过这种苦日子。她时不时会想到死,想和两个孩子一起离开人间,到丈夫所在的地方去。

这一天,女人泡了一锅豆子,早晨出门时,给大儿子留下一张条子:“锅里泡着豆子,把它煮一下,晚上当菜吃,豆子烂了后稍放点酱油。”

经过了一天的辛劳和疲惫,女人回来了。她偷偷买了一包安眠药带回家,打算当天晚上和孩子们一块去死。

当她打开房门,见两个儿子已经钻进席子上的破被褥里,并排入睡了。女人发现大儿子的枕边放着一张纸条,便有气无力地拿了起来,上面这样写道:“妈妈,我照您条子上写的那样,认真地煮了豆子,豆子烂后放进了酱油。不过,晚上盛出来给弟弟当菜吃时,弟弟说太咸了,不能吃。弟弟只吃了点冷水泡饭就睡觉了。妈妈,实在对不起。不过,请妈妈相信我,我的确是认真煮豆子的。妈妈,尝一粒我煮的豆子吧。而且,明天早晨不管您起得多早,都要在您临走前叫醒我,再教我一次煮豆子的方法。妈妈,我们知道您已经很累了。我心里明白,妈妈是在为我们操劳。妈妈,谢谢您。不过请妈妈一定保重身体。我们先睡了。妈妈,晚安!”

泪水从女人的眼里夺眶而出。“孩子年纪这么小,都在顽强地伴着我生活……”母亲坐在孩子们的枕边,伴着眼泪一粒一粒地品尝着孩子煮的咸豆子。一种信念在她的心中升腾而起:“我要坚强地活下去。”女人摸摸装豆子的布口袋,里面正巧剩下残留的一粒豆子。她把它捡出来,包进大儿子给她写的信里,她决定把它当做护身符带在身上。

是啊,孩子这么小都懂得体恤母亲,顽强地生活下去,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认真地活下去呢?其实,佛陀希望我们领悟的,从来就不是什么艰涩精微的奥义,而是这朴素却温暖的感情。生下来,就一起活下去。彼此体贴、相互温暖,关心家人,也关心粮食和蔬菜,在这“活下去”的过程里,慢慢体会生命的真谛、爱的真谛。

用勤劳的双手去耕作,用温暖的双眼去抚慰,远比用昏沉的大脑去空想,更接近佛陀的证悟之道,更接近我们自己最完美的幸福生活。

光阴荏苒,怎有时间老去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时无重至,华不再阳。

——晋·陆机《短歌行》

有一个著名的“三八理论”,即一个普通成年人的一天应该分为“三个八”。八小时工作、八小时睡眠、八小时自由时间。前面两个“八”,大多数人都是一样的,没有多大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往往就在于如何度过剩下的八小时自由时间。

你如何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将最终决定你的一生是浑浑噩噩还是轰轰烈烈地度过。你选择看肥皂剧和与人闲聊,就将收获一段闲适的,却没有更多内容的时光;你选择埋头苦读和辛勤工作,就会换来一段寂寞的,却牵引着光明未来的时光;你选择陪伴家人和亲近朋友,就会换来一段甜蜜的,持续的温暖时光……我们在闲暇里的每种选择,都会成为既定的事实,成为真实的足迹,决定着我们未来的旅途。

佛陀提醒我们:要么珍惜时光的每一丝闲暇,驾驭自己的生命;要么被时光狠狠地抛弃,被生命驾驭。不要等到时过境迁,繁华散尽,才发现自己垂垂老矣,却一无所获。

佛光禅师门下弟子大智,出外参学二十年后归来,正在法堂里向佛光禅师述说在外参学的种种见闻,佛光禅师以慰勉的笑容倾听着。最后,大智问道:“老师!这二十年来,您老一个人还好吗?”

佛光禅师回答:“好!很好!讲学、说法、著作、写经,每天在法海里泛游,世上没有比这更欣悦的生活了,每天,我忙得好快乐!”

大智关心地说:“老师,您应该多一些时间休息!”

佛光禅师笑笑,对大智说道:“夜深了,你休息吧!有话我们以后慢慢谈。”

清晨,大智还在睡梦中,隐隐听到佛光禅师禅房传出阵阵诵经的木鱼声。

就这样,大智看到佛光禅师总是晚睡早起,白天不厌其烦地对一批批来礼佛的信众开示,讲说佛法;夜晚不是批阅学僧心得报告,便是编写信徒的教材,每天总有忙不完的事。

好不容易看到佛光禅师刚与信徒谈话告一段落,大智争取这一空当,抢着问佛光禅师道:“老师!分别这二十年来,您每天的生活仍然这么忙碌,怎么都不觉得您老了呢?”

佛光禅师道:“我没有时间觉得老呀!”

“没有时间老!”真是一句精彩的回答!越是忙碌的人,仿佛时间就越多,就像孔子所说的:“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参佛之人的人生观也是如此。像佛光禅师一样,当你将全部的生命与精力都投入有意义的生活中时,哪里还有时间去关注自己鬓角催生的白发、额上乍现的皱纹呢?

而且,当你不去关心这些身体变化时,这些变化似乎就会比平常慢了一些,也许,这就是时光对我们的赞许吧。正如那句发人深省的话:“时间是公平的,给每个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又是不公平的,每个人拥有的都不是二十四小时。”你吝啬时间,时间反而对你慷慨;你挥霍光阴,光阴也就加速离你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