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
“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韩非子·五蠹》
“译文”
宋国有个农民正在耕田,田里有棵大树桩,一只飞奔的兔子撞在树桩上,折断脖子死了。这个农民便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边,希望再次得到撞死的兔子。结果,兔子没有得到,而他的这种行为却被当作笑话在宋国传开了。
“说明”
这则寓言故事告诫人们,干任何事情都必须要有实干精神,不能抱有侥幸心理。
熟能生巧
“原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北宋·欧阳修《归田录》
“译文”
北宋时有个叫陈康肃(尧咨)的人,善于射箭,在当时是举世无双的,他也因此而骄傲。一天,有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在那里眯斜着眼睛看他射箭,久久不肯离去。当看见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时,却只是微微点了点头,以表赞许。
陈康肃问他:你也会射箭吗?
你评评看,我射箭技术高超吗?老头回答:“没有什么,只是手熟而已!”陈康肃恼怒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头回答:“凭着我卖油的经验就知道这个道理。”于是他便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口子,然后用勺子慢慢地舀油注入葫芦,油顺着钱币中间的小孔倒入,却不打湿钱币。倒完之后,他说:“我这种技能也没有什么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康肃听了笑了笑,然后打发他走了。
“说明”
这则寓言告诫人们,实践出真知,凡事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熟能生巧,达到精通的程度。
死后不赊
“原文”
一乡人,极吝致富,病剧牵延不绝气,哀告妻子曰:“我一生苦心贪吝,断绝六亲,今得富足,死后可剥皮卖与皮匠,割肉卖与屠,刮骨卖与漆店。”必欲妻子听从,然后绝气。既死半日,复苏,嘱妻子曰:“当今世情浅薄,切不可赊与他!”
明·冯梦龙《广笑府·贪吞》
“译文”
有个乡下人,依靠极其吝啬而发了财,后来身患重病,气息奄奄,就是不肯断气,他哀告妻子说:“我一生贪婪吝啬,苦心积攒,六亲断绝,才得到今天的富足,我死后可以剥下我的皮卖给皮匠,割下我的肉卖给屠户,取下我的骨头卖给漆店。”一定要妻子允诺,他才肯断气。他已经死了半天,又苏醒过来,叮嘱说:“如今世道炎凉,人情淡薄,切记千万不可赊给人家!”
“说明”
辛辣地讽刺了那些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人。
宋 人御马
“原文”
宋人有取道者,其马不进,倒而投之溪水。又复取道,其马不进,又倒而投之溪水。如此三者,虽造父之所以威马不过此矣。不得造父之道,而徒得其威,无益于御。
《吕氏春秋·用民》
“译文”
宋国有个赶路的人,他的马不肯前进,就把马杀死扔进河沟里去。他又驾上一匹马赶路,马又不肯前进,他又把马杀掉扔进河沟。这样一连杀了三次,就是造父使用威力驯服马匹也不过如此。那个宋国人没有学到造父御马的技术和方法,却仅仅学到用威力驯马,这对驾驭马匹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说明”
这则寓言故事告诫人们,只学形式,不学内容,只看现象,不看本质,是不行的,御马是这样,做其他事情也是如此。
螳螂搏轮
“原文”
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
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
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回车而避之。
《淮南子·人间训》
“译文”
齐庄公出外打猎,看见一只小昆虫举起脚来要和车轮搏斗。他问车夫说:“这是什么虫呀?”
车夫回答说:“这就是平常所说的螳螂。这虫光知道前进而不知道后退,不自量力而轻视敌人。”
庄公感叹地说:“这虫假如是人,必定是天下最勇敢善战的武士了!”他连忙叫车夫掉转车头避开它。
“说明”
这个寓言启示人们,要善于选贤任能。
田父得玉
“原文”
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阴欲图之,谓之曰:“怪石也。畜之,弗利其家,弗如一复之。”
田父虽疑,犹录以归,置于庑下。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大怖,复以告。邻人曰:“此怪之征,遄弃,殃可销。”于是遽而弃于远野。
邻人无何盗之,以献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玉工望之,再拜而立,曰:“敢贺王得此天下之宝,臣未尝见。”
王问价。玉工曰:“此玉无价以当之。五城之都,仅可一观。”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上大夫禄。
《君文子·大道上》
“译文”
魏国有位在田野耕种的老农夫,拾得一块直径一尺的宝玉,但他不识宝,便把此事告诉邻居。邻居暗中盘算要把宝玉弄到手,欺骗农夫说:“这是块鬼怪石头。收藏起来,对家庭不吉利,不如把它再放回原处。”
老农夫虽然心中疑惧,还是把它搬回家里,放在房廊上。当夜宝玉通明,照亮了整间屋子。老农夫全家惊恐万状,又把发生的事告诉邻居。邻居说:“这是鬼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就可以消除。”老农夫于是急忙把宝玉丢到很远的野外去了。
邻居没等多久,就把它偷去献给魏王,魏王召玉工来鉴别。玉工远远一看,朝魏王行了两次礼,然后站起来说:“我冒昧地恭贺国王得到这块天下名宝,这样的稀世珍宝我还从来没有看见过。”
魏王问宝玉价值多少。玉工说:“这是无价之宝,就是拿五座城来换,也只能让他看一眼。”魏王立即赏赐给献玉人千斤金子,并让他一辈子享受上大夫的俸禄。
“说明”
这篇寓言,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了那些用谎言、盗窃等手段以猎取高官厚禄的人。
田鸠见秦王
“原文”
墨者有田鸠,欲见秦惠王,留秦三年而弗得见。客有言之于楚王者,往见楚王。楚王说之,与将军之节以如秦至,因见惠王。告人曰:“之秦之道,乃之楚乎?”固有近之而远、远之而近者。时亦然。
《吕氏春秋·首时》
“译文”
墨家有个叫田鸠的人,想要见秦惠王,在秦国呆了三年但没能见到。有个客人把这情况告诉了楚王,田鸠就去见楚王。楚王很喜欢他,给了他将军的符节出使秦国。他到了秦国,凭借这个身份见到了秦惠王。田鸠告诉别人说:“到秦国见惠王之道,竟然是先去楚国啊!”事情本来就有离得近反而疏远、离得远反而靠近的道理。时机也是这样的。
“说明”
这篇寓言说明办事除了主观愿望以外,还必须具备客观条件,必须掌握时机。
田子方赎老马
“原文”
田子方见老马于道,喟然有志焉。以问其御曰:“此何马也?”
其御曰:“此故公家畜也。老罢而不为用,出而鬻之。”
田之方曰:“少而贪其力,老而弃其身,仁者弗为也。”束帛以赎之。
罢武闻之,知所归心矣。
《淮南子·人间训》
“译文”
田子方看见一匹老马站在道旁,不禁叹息着牵挂在心中的事。便询问赶车的人说:“这是什么马呀?”
赶车的人回答说:“这是旧尊老家所养的一匹马,由于老弱不再使用了,便牵出来想把它卖掉。”
田子方说:“年少的时候贪用它的力气,年老的时候就想把它抛掉,这是有仁义的人所不愿干的事。”说着便用五匹帛赎买了这匹老马。
老臣罢武听说之后,便知道有所归向了。
“说明”
这则寓言里,老臣罢武之所以能够“知所归心”者,是由于他向往以束帛赎老马的田子方。它说明,少者怀之,老者安之,这是常理、常情,那种“拉完磨便杀驴”的做法是令人寒心的。
同舟共济
“原文”
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孙子兵法·九地》
“译文”
吴国人和越国人曾经常打仗,积怨很深,但当他们同坐在一条船上过河,遇到大风大浪,船就要被掀翻的危险时刻,他们忘掉一切怨恨,互相关怀救助,好像是一个人的左右手,不分彼此。
“说明”
这则寓言是说,为了共渡难关,可以与那些积怨很深的对手团结一致。
剜股藏珠
“原文”
海中有宝山焉,众宝错落其间,白光煜如也。海夫有得径寸珠者,舟载以还。行未百里,风涛汹簸,蛟龙出没可怖。
舟子告曰:“龙欲得珠也!急沉之,否则连我矣!”
海夫欲弃不可,不弃又势迫,因剜股藏之,海波遂平。至家出珠,股肉溃而卒。
嗟夫!天下之至贵者身尔。人乃贵外物而丧其身,身死虽宝奚用焉?何其惑之甚也?
明·宋濂《龙门子凝道记·秋风枢》
“译文”
海中有座宝山,很多宝物错杂分布其间,白光照耀着。有个海夫从这里觅得直径一寸的大宝珠,船载而归。航行不到百里,海风大作,海涛汹涌簸荡,见一条蛟龙浮游沉没着,十分恐怖。
船夫告诉他说:“蛟龙想要得到宝珠呀!快把宝珠丢到海里去,否则,连累我们遭祸!”
海夫想把玉珠丢进大海又舍不得,不丢又迫于蛟龙所逼,因而把自己大腿挖开,将宝珠藏进去,海涛就平静了。回到家里,把宝珠取出来时,大腿肉已溃烂,不久死去。
唉!天下最宝贵的是自己的身体。这个人竟然过分看重身外之物而毁掉自己的身体。自己死了,宝珠又有何用呢?为什么愚蠢糊涂到这般地步呢?
“说明”
这则寓言告诫人们,人要自重,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贪图钱财。海夫的形象,足为追名逐利者戒。
亡羊补牢
“原文”
庄辛谓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专淫逸侈糜,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
襄王曰:“先王老悖乎?将以为楚国妖祥乎?”
庄辛曰:“臣诚见其必然者也,非敢以国妖祥也。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楚国必亡矣。臣请辟于赵,淹留以观之。”
庄辛去之赵,留五月,秦果举鄢、郢、巫、上蔡、陈之地,襄王流掩于城阳。于是使人发驺,征庄辛于赵。庄辛曰:“诺。”
庄辛至,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庄辛对曰:“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战国策·楚四》
“译文”
庄辛对楚襄王说:“君王的左边有宠臣州侯,右边有夏侯,车驾后面跟着的是鄢陵君和寿陵君,一味穷侈极乐,荒淫无度,不理朝政,楚国就会危在旦夕。”
襄王说:“先生是老糊涂了吧?怎么说起楚国的吉凶、善恶来了呢?”
庄幸说:“为臣看来,确实会是这样的啊!并非是我故意说楚国的不吉祥的话。君王如果始终宠爱这四个小人,那么楚国就非亡不可,为臣的请求君王让我到赵国去回避一下,让我呆在那里看结果吧!”
庄辛到赵国不到五个月,秦国果然一举攻下楚国的鄢、郢、巫、上蔡、陈这几个地方,襄王自己也逃到齐国的城阳避难去了。这时,襄王派人驾车到赵国去召庄辛回来,庄辛就乘车回来了。
庄辛回来后,襄王就说:“我没有听先生的话,如今造成这样的悲局,你看怎么办为好呢?”庄辛回答道:“为臣的曾经听过这样的俗话:‘见到兔子才以目示意而指使猎犬,并不算晚,失掉了羊而修补羊圈,也未为迟。’为臣的曾经听说商汤王、周武王都是以百里之地而兴旺发达起来的,夏桀王、商纣王虽然占有整个天下,结果都以荒淫残暴而自取灭亡。今天,楚国虽然小了,但截长补短还有几千里,岂只是一百里呢!”
“说明”
告诉人们,要随时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闻过则喜,知错就改。
望洋兴叹
“原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
“译文”
秋水涨了,无数条溪水汇合于大河,河水猛涨,淹没了两岸的高地和水中的沙洲,河面宽得看不清对岸的牛马。这样一来,河伯就洋洋自得起来了,以为世界上所有壮丽的景色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了。他顺着河水向东行,一直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一片辽阔的大海,看不见水的边际。于是乎,河伯才改变了他骄傲的面容,仰望着海洋,向海神感慨地说:“俗话说:‘有的人只听到万分之一的道理,就以为谁也比不上自己’,这说的正是我自己呀!我曾听说有人嫌孔子的学问少了,瞧不起伯夷的大义,起初我不相信,今天我亲眼看到您的浩瀚无边,才知道自己往日的见闻实在太浅陋埃如果我不到你这里来看一看,那就危险了,那样,我将会永远受到深明大道的人的耻笑!”
“说明”
这则寓言说明,同潺潺溪水相比,宽阔涌流的大河确实壮观;而面对浩瀚无边的大海,河水就显得非常渺小。它告诫人们:学然后知不足。骄傲自满,实在是空疏无知。
为盗之道
“原文”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
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壤。自此以往,施及州闾。”
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垣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及时,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
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怨之。
国氏曰:“若为盗若何?”
向氏言其状。国氏曰:“嘻!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今将告若矣: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夫禾稼、土木、禽兽、鱼鳖,皆天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亡殃。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
《列子·天瑞》
“译文”
齐国有家姓国的人很富,而宋国有家姓向的人很穷。一天,向家特地从宋国到齐国去,向姓国的请教发财致富的诀窍。
姓国的告诉他说:“我不过会偷盗罢了。当我开始做盗贼时,一年就能自己养活自己,二年就有盈余,到了第三年就大大富裕起来了。从此以后,有能力接济周围的邻居了。”
姓向的听了非常高兴。但他只记住了做强盗的话,而没有领会怎样去“盗”的道理。于是回去以后,便翻墙打洞,凡是手所能摸到的、眼睛所能看到的,无所不偷。没有多久,官府以盗窃罪把他抓去,原先所有的财产也都被没收了。
姓向的以为姓国的人哄骗他,便找上门去抱怨他。
姓国的人问:“你是怎样偷的呀?”
姓向的把偷盗的经过告诉了他。国氏说:“唉呀!你违反做贼的道理竟达到如此境地啊!现在我特意把这道理告诉你吧:你听说天有春夏秋冬之时序,地有稻粱菽黍之出产。我偷的正是这种天时地利。云雨可以滋润庄稼,山林沼泽可以植树养鱼,我利用这些来种植我的庄稼,修筑我的墙垣,建造我的房屋。在陆地上,我‘偷盗’飞禽走兽;在水里,我‘偷盗’鱼、鳖水产,真是无所不‘偷’。五谷、瓜果、庄稼、土地树木、飞禽走兽、鱼虾龟鳖都是自然界里生长的,哪一件是属于我的呢?然而我偷自然界的东西却是遭不到祸殃的。可是金银、珠玉、谷帛、钱财货物,都是人们积聚起来的,哪一件是自然界所赐予的呢?你去偷这些东西而获罪被捕,那怪得了谁呢?”
“说明”
这则寓言告诫人们,只从词句的表面意义去理解问题,不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结果必然导致错误。还告诫人们,自然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通过辛勤的劳动,就能产生无穷无尽的财富。
卫人嫁子
“原文”
卫人嫁其子而教之曰:“必私积聚。为人妇而出,常也;成其居,幸也。”
其子因私积聚,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其子所以反者倍其所以嫁。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而自知其益富。
今人臣之处官者皆是类也。
《韩非子·说林上》
“译文”
卫国有个人,当他的女儿出嫁时,教训她说:“到了婆家,一定要多积攒私房,做人家的媳妇被遗弃回娘家,是常有的事。不被遗弃,夫妻能够白头偕老,这是侥幸的。”
他的女儿到了婆家后,果然拼命积攒私房。婆婆嫌她私心太重,于是把她赶回娘家了。这个女儿带回的钱财比出嫁时带去的嫁妆还要多出一倍。她的父亲不责怪自己教女不当,反而自以为聪明,认为这样可以使家里更富了。
如今做官的人当中那种贪赃枉法聚敛钱财的,正是和这一类行径一样呀。
“说明”
这则寓言揭露了那些贪官污吏惟利是图、寡廉鲜耻的丑恶面目和内心世界。它也告诫人们,要重视好的家教,因为小孩子从束发就接受家庭教育,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子女的影响极大。
畏影恶迹
“原文”
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
《庄子·渔父》
“译文”
有一个人,害怕自己的影子,讨厌自己的脚印,想摆脱影子和脚印就快步跑起来。可是步伐越快,脚印越多;跑得越紧,影子追得越紧。他自己认为还跑得太慢,更加拼命地跑个不停,最后精疲力竭累死了。这个人不知道停在阴暗的地方就不会有影子,静止不动就不会有脚印,真是太愚蠢了!
“说明”
这篇寓言讽刺不寻本究源解决问题,却盲目行事的愚人。
献鸠
“原文”
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亦有恩也。”
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列子·说符》
“译文”
邯郸这个地方的老百姓在正月初一那天,捉了大批的斑鸠向赵简子进献,赵简子非常高兴,给予厚赏。有个客人问这是什么原因。赵简子回答说:“正月初一放生,表示我的恩德呀!”
客人说:“老百姓知道你要放生,所以大家都抢着去捕捉斑鸠,捕捉时打死的斑鸠可比抓住的要多得多呵!你如果真心要把这些捕捉到的斑鸠放生,还不如禁止老百姓再去捕捉斑鸠;如果捕来后再把它们放走,这种恩德是弥补不了为你捕捉时而打死斑鸠的过失的。”赵简子说:“你说得对。”
“说明”
这则寓言深刻地戳穿了古时统治者的虚伪性,揭露了那些沽名钓誉的人,只讲形式,不讲效果。
相法不准
“原文”
有人问相者曰:“你向来相法,十分灵验,而今的相法,因何一些不应?”
相者促额曰:“今昔心相,有所不同:昔人凡遇方面大头的,必定富贵;而今遇方面大头的,反转落寞;惟是尖头尖嘴的,因他专会钻刺倒得富贵。叫我如何相得准?”
清·石成金《笑得好》
“译文”
有人问相面的人说:“你向来给人看相,十分灵验,而今天给人看相为什么有些不灵验?”
看相的人愁眉苦脸地说:“今天同过去的心相,有所不同:过去凡是看见方面大头的,我就断他一定富贵;而今天看见方面大头的,反而要断他会转为冷落。惟有那些尖头尖嘴的人倒能得富贵,因为他们很善于钻营,很善于探听起居,以施逢迎。这叫我怎么能够相得准呢?”
“说明”
这则寓言故事通过看相人的一席话来鞭挞那些喜欢阿谀奉承并希图借此升官发财的人。
相剑者
“原文”
相剑者曰:“白所以为坚也,黄所以为也,黄白杂,则坚且,良剑也。”
难者曰:“白所以为不也,黄所以为不坚也,黄白杂,则不坚且不也。又柔则锩,坚则折,剑折且锩,焉得为利剑?”
剑之情未革,而或以为良,或以为恶,说使之也。故有以聪明听说,则妄说者止;无以聪明听说,则尧桀无别矣。
《吕氏春秋·别类》
“译文”
鉴定宝剑的人说:“呈白颜色是表示剑坚硬的,呈黄颜色是表示柔韧的,黄色白色相混杂,那就表示既坚又韧,这就是好剑。”
有人反驳说:“白色表示不柔韧,黄色表示不坚硬,黄色白色相混杂,就表示既不坚又不韧。而且柔软就容易卷刃,坚硬容易折断,既容易折断又容易卷刃,怎么能说是利剑?”
剑的情况没有变化,但有的人认为它好,有的人认为它坏,这都是人为的议论所造成的。所以,用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识别力去判断各种议论,那么,那些胡说乱道的人就得住口;如果没有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识别能力去判断各种议论,那么,连尧和桀的好坏,你都会分辨不清的。
“说明”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判断一件事物是好是坏,不能光听别人议论,自己要有主见,当然,这个主见不是主观臆测,而是来源于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而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实践检验。
薛谭学讴
“原文”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列子·汤问》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把秦青的本领全部学完,自己就以为统统都会了,便打算向老师告辞回家。秦青没有阻拦他,并在城外的大路旁给他设酒饯行。席间,秦青轻轻地击着拍子,唱了一支十分悲壮的曲子,歌声把树林都震响了,使天上飘动着的彩云也停住不动了。薛谭听了,便连忙向老师谢罪请求回去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再也不敢说学成回家的话。
“说明”
这则寓言告诫人们,读书、学习浅尝辄止的人,不可能有大成就。学识技艺,是永远没有穷尽的。
学皆不精
“原文”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
项籍年轻时,学习文字,没有学到家,便中止了;又学习剑术,又没有成就卒业。项梁对他发怒。项籍说:“文字,只够记录姓名罢了;剑术,只能跟单个人对抗。这都不值得学习。我要学习能够对抗万人的本领。”项梁于是传授项羽兵法。项籍大喜。但是,他略略了解兵法的大意之后,又不肯学完。
“说明”
它表现了项羽大而无恒心的性格特点,并预示着他一生事业的成败。它说明,一个人光有大志,而没有恒心,不肯孜孜不倦,精益求精,是不会取得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