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幸福就在人生的后花园
286900000024

第24章 人忙,心不能忙 (1)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世界就像座城堡,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身居繁华都市的人,往往追求悠闲安静的田园生活;身在林深竹海的乡人,却向往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

其实,安静是福,真正生活在喧嚣吵闹的都市中的人们,可能更懂得安静的弥足珍贵。与安静的生活相比,追逐名利的生活是多么不值得一提。安静的生活是在真理的海洋中,在激流波涛之下,不受风暴的侵扰,保持永恒的安宁。

生命的本身是宁静的,只有内心不为外物所惑,不为环境所扰,才能做到像陶渊明那样身在闹市而无车马之喧,正所谓“心远地自偏”。

富有的农夫在巡视谷仓时,不慎将一只名贵的手表遗失在谷仓里,他在偌大的谷仓内遍寻不获,便定下赏金,要农场上的小孩到谷仓帮忙,谁能找到手表,给他50美元。

众小孩在重赏之下,无不卖力地四处翻找,但是谷仓内满坑满谷尽是成堆的谷粒,以及散置的大批稻草,要在这当中找寻小小的一只手表,实在是大海捞针。

小孩们忙到太阳下山仍无所获,一个接着一个放弃了50美元的诱惑,一起回家吃饭去了。只有一个贫穷的小孩,在众人离开之后,仍不死心地努力找着那只手表,希望能在天黑之前找到它,换得那笔巨额赏金。

谷仓中慢慢变得漆黑,小孩虽然害怕,仍不愿放弃,手上不停摸索着,突然他发现在人声静下来之后,出现个一奇特的声音。

那声音“滴答、滴答”不停响着,小孩登时停下所有动作,谷仓内更安静了,滴答也响得十分清晰。小孩循着声音,终于在偌大漆黑的谷仓中找到那只名贵手表。

在安静的境界中,一切皆可寻。安静是心灵的平静,让你在嘈杂浮华中找到自己的心灵空间。安静并不是一种懒散、没有生气的状态,而是一种内在安静的心灵状态。

一旦你知道如何达到安静,就可以帮助你在遭遇困难时重新找回幸福的感觉,也可以让你更能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还可以让你欣赏到生活中的美好。

现在,让我们给自己一段可以放慢脚步的时间,享受放松时的美好与快乐。让自己放松,你就会觉得很舒服。

你是否时常回顾过去轻松休闲、没有刺激的好时光?你是否时常单独在空旷的海滩或安静的公园里散步?你是否曾经在派对上或电视节目进行到一半时离开而来到花园里的树下?

只要你开始回想这些事,就会发现,让自己安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乐趣。它不是娱乐,也不是一种感官刺激,但是,它确实是一种乐趣,一种单纯且无罪的乐趣。

你应该开始了解——就算意识上还没有了解,潜意识应该也能够体会——达到安静是让你快乐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也是通向幸福天堂的路。

可见安静是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人们必修的一堂课,它是春天里清朗的歌声,是成长后收获的果实。丰富的安静和其他道德一样珍贵,它的价值远远胜过财富。在名利场里钩心斗角,或为几块金币、几亩田地同别人争白了头发,到头来也只不过是一日三餐和最后的几尺坟地。与安静的生活相比,这种生活很让人不屑一顾。

有人曾这样说过:“我们会结识这么一些人,他们勤奋、努力地工作,但是脾气暴躁,生活也因此而变得混乱不堪。他们无法欣赏美好的事物,只顾匆匆赶路,却忘了欣赏路边的风景,从而葬送了自己幸福安静的生活,破坏了他本该拥有的幸福。在我们身边,我们所能碰到的真正能享受平和宁静生活的人真是越来越少了。”

在当今这个忙碌的社会里,人们会因各种各样的事情而狂躁不安,会因自我控制能力的弱化而情绪波动,会因焦虑和多疑而饱经风霜。只有那些明智的人,才会掌控并引领自己朝他原本需求的方向走去。

无论你在哪里,在做什么,要往哪里去,都请你记住:在生活的沙漠中,总会有一片绿洲等你去发现,总会有一些花朵在为你绽放。请你偶尔放慢脚步,好好欣赏吧,因为更多的时候,幸福是躲在安静背后的一道风景。

以宁静淡泊之心,过简单快乐生活

有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

一天,当他正送花到佛殿时,遇见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欣喜地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以香花供佛,据经典记载,常以香花供佛者,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

信徒非常欢喜地回答道:“这是应该的,我每天来寺礼佛时,自觉心灵就像洗涤过似的清凉,但回到家中,心就烦乱了。我如何才能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呢?”

无德禅师反问道:“你以鲜花献佛,应该知道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吧?”

信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并且在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因花梗的一端在水里容易腐烂,腐烂之后水分不易吸收,花朵就容易凋谢!”

无德禅师道:“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其道理也是一样,我们的生活环境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唯有不停地净化身心,才能不断吸收到大自然的养分。”

信徒听后,欢喜作礼感谢道:“谢谢禅师的开示,希望以后有机会亲近禅师,过一段禅者的生活,享受晨钟暮鼓、菩提梵唱的宁静。”

无德禅师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脉搏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庙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又何必非得到寺院中生活呢?”

拥有淡泊的人是幸福的,淡泊使人心更加宁静,更加自由,没有羁绊。淡泊是不慕名利,远离喧嚣和纠缠,走向超越;淡泊是遭受挫折时仍有与花相悦的从容;淡泊是别人都忙于趋本逐利时仍然保持恬静。只有淡泊,才可以使你真正享受人生,在努力中体验欢乐、充实自己。

淡泊的人生是一种享受,守住一份简朴,不再显山露水,认识生命的无常,时刻保持一种既不留恋过去,又不期待未来的心态。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走一程,蓦然回首,你会发现,其实幸福离你只有一个转身的距离。淡泊人生,并非消极逃避,也非看破红尘或甘于沉沦。淡泊是一种境界,要做到真正的淡泊,没有极大的勇气、决心和毅力是不行的。

拥有淡泊的心境,不是做现实主义的逃避者,而是在工作和学习之余,多一分清醒,多一分思考。在人的生命历程中,轰轰烈烈是暂时的,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平淡中度过。只要怀有淡泊的心境和一生一世永不放弃的追求,就一定能获得生活馈赠的那份幸福和快乐,成功赋予的那份慰藉和乐趣。

一切随心而为,嬉笑怒骂皆自由才是生活的本意,亮化自我心灵,放眼悠悠天地,淡泊之心自然高远。

一个老人在池塘是种了一片莲花,莲花盛开的时候,引来众人驻足,啧啧称赞。突然一夜狂风暴雨,第二天池塘里的莲花不再,留下一片狼藉,惨不忍睹。围观的人们纷纷感叹,无比惋惜。有好心人安慰老人,说:“天公不作美,没有体恤你种植的辛苦,你真是太可怜了。”老人却宽心一笑,说:“这没什么遗憾,更谈不上可怜,我种莲花是为了种植的乐趣,乐趣我早已得到,而莲花的衰败是迟早的,何必为此感伤呢?”众人闻言无语。

做人应该像故事中的老人一样多几分淡恬淡泊心,只有如此才能豁达地面对人生的得与失。不消除欲望就不会知足,贪婪的人永不会满足,而且时时处在渴求和痛苦之中。宁静与淡泊才是生活的真谛,只有洞悉了这一点,生活才能紊而不乱,缓而有序,我们才能不骄不躁,创造和经营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一个人需要以清醒的心志和从容的步履走过岁月,他的精神中必定不能缺少淡泊。虽然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种平平淡淡的生活,一份实实在在的成功。这种成功,不必苛求轰轰烈烈,不必有那种揭天地之奥秘、救万民于水火的豪情,而只是一份平平淡淡的追求。

生活中,并不只有功和利。尽管我们必须去奔波赚钱才可以生存,尽管生活中有许多无奈和烦恼,但只要我们拥有淡泊之心,量力而行,坦然自若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真实,做到宠亦泰然,辱亦淡然,有也自然,无也自在,如淡月清风一样来去不觉,生活,就会变得很轻松。

有了宁静淡泊的处世心态,你就能简单快乐地生活。

静下心来,拭去心灵的浮躁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有时候我们想一蹴而就,恨不得一下子把事情做好、做完。这种心理就是浮躁心理。浮躁使人急于求成,患得患失、焦躁不安、心神不宁。在浮躁使人们产生了各种心理疾病,成功、幸福和快乐也被浮躁所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