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幸福就在人生的后花园
286900000052

第52章 远离当下的抱怨 (2)

诸如此类的抱怨她几乎如同潮水一样倾倒给自己所有的朋友,直到有一天,朋友实在忍受不住自己的抱怨:“你已经唠叨了一个星期了。说实话我听得已经有点儿头晕耳鸣了,再听下去我会疯掉的。”于是,在之后的日子中,她与同样失恋的男人章月明一起倾诉自己的不幸,在章月明的不断抱怨中,谭艾琳自己渐渐开始沉默,直到有一天她也听够了大喊到:“别说了,太无聊了,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一辈子愤怒的是爱情、谩骂的是爱情、得意的是爱情、沮丧的还是爱情,一辈子就忙活爱情吗?你别再跟我唠叨了,我受够了。别人没有义务承担你感情的后果,这是你应该自己解决的问题,你爱一个人就是愿打愿挨的事,没有人逼你,知道吗?敢做就得敢当。”

的确,就像谭艾琳那样,当自己不断抱怨的时候,自己对于已经成为别人眼中的“怨妇”毫无知觉,可当看到另一个人如同自己一样整天抱怨的时候,这时候才会突然觉醒,原来自己竟是如此可怜、可悲,在别人的事情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可能会突然觉得如此抱怨多么可笑不堪。

生活中,我们常常以为自己通过抱怨可以博得别人的同情,但就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不幸的事情在别人的耳朵里已经长茧,当初的同情也可能化成嘲笑,别人茶余饭后的笑柄。而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遇到不幸的事情,抱怨根本不会让你的人生时来运转,反而更加影响自己的生活,失去的越来越多。

当一个人开始抱怨的时候,他能想到的只是自己当初如何的不幸,才造成如今的结果,越想越伤心,越想越生气,当这种情绪不断蔓延的时候,根本没有心情去做别的事情。比如当抱怨自己的生活条件不佳,不仅不能为改善你的生活起到任何作用,反而影响到你为自己创造更好条件的机会和时间,如果说将抱怨的时间用来努力想办法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的话,那么很可能当初和自己条件相当的人在1年之后仍然在抱怨,而自己却已经在咖啡厅里悠闲的欣赏高雅的乐曲了。所以说抱怨远远不如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努力地改变现状,这样更容易使自己摆脱困境。

虽然有时候我们常常会因为遇到了困难而暴躁不安,可是苦难不会因为你的暴躁而消失。所以,当我们苦闷的时候可以尝试着放松心情,暗示自己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以适当地倾诉,但是不能将心情一直沉浸在不幸的事情上。充满信心,昂首挺胸地迎接生活的挑战才是打好胜仗的前提条件。人生处处都有希望,只要你想去做,尽力做,就能做得更好。

不要将抱怨当做理所当然的事情

不管走到哪里,你都能发现许多才华横溢的失业者。当你和这些失业者交流时,你会发现,这些人对原有工作充满了抱怨、不满和谴责。要么就怪环境条件不够好,要么就怪老板有眼无珠不识才,总之,牢骚一大堆,积怨满天飞。殊不知,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抱怨的恶习使他们丢失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只对寻找不利因素兴趣十足,从而使自己发展的道路越走越窄,在自己的抱怨声中不断退步。

我们可以发现,几乎在每一个公司里,都有“牢骚族”或“抱怨族”。他们每天轮流把“枪口”指向公司里的任何一个角落,埋怨这个、批评那个,而且从上到下,很少有人能幸免。他们的眼中处处都能看到毛病,因而处处都能看到或听到他们的批评、发怒或生气。

本来他们可能只是想发泄一下,但后来却一发而不可收。他们理直气壮地数落别人如何对不起他们,自己如何受到不公平待遇,等等,牢骚越讲越多,使得他们也越来越相信,自己完全是遭受别人践踏的牺牲品。不停抱怨的“牢骚族”,他们的抱怨只会妨碍和干扰自己的阵脚,终究受害最大的还是自己。

事实上,你很难找到一个成功人士会经常大发牢骚、抱怨不停,因为成功人士都明白这样的道理:抱怨如同诅咒,越抱怨越退步。

李强在一家电器公司担任市场总监,他原本是公司的生产工人。那时,公司的规模不大,只有三十多人,有许多市场等待开发,而公司又没有足够的财力和人力,每个市场只能派去一个人,李强被派往西部的一个市场。

李强在那个城市里举目无亲,吃住都成问题。没有钱坐车,他就步行去拜访客户,向客户介绍公司的电器产品。为了等待约好见面的客户,他常常顾不上吃饭。他租了一间破旧的地下室居住,晚上只要电灯一关,屋子里就有老鼠们在那里载歌载舞。

那个城市的气候不好,春天沙尘暴频繁,夏天时常暴雨,冬天天气寒冷,这对于李强老说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公司提供的条件太差,远不如李强想象的那样。有一段时间,公司连产品宣传资料都供应不上,好在李强写得一手好字,自己花钱买来复印纸,用手写宣传资料。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不抱怨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每次抱怨时,李强都会对自己说:“开拓市场是我的责任,抱怨不能帮助我解决任何问题。”他选择了坚持下来。

一年后,派往各地的营销人员都回到公司,其中有很多人早已不堪忍受工作的艰辛而离职了。后来,李强凭着自己过硬的业绩当上了公司的市场总监。

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李强也没有选择抱怨,对自己工作的坚持,使他在进步的阶梯上得到了飞速发展。一个人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应当选择不抱怨的态度,应该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争取进步。把不抱怨的态度融入生活和工作中,你才能不断进步,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抱怨的人很少积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不认为主动独立解决问题是自己的责任,却将诉苦和抱怨视为理所当然。任何一个聪明的人都应该明白这样的道理:一个人一旦被抱怨束缚,不尽心尽力,都会一事无成。如果希望改变一下自己的处境,希望自己能够取得不断的进步,那么首先从不抱怨自己的工作开始吧。

与其抱怨,不如积极

“事情怎么会这样呢?真是烦人!”

“我这次考试没考好,全都怪昨天晚上……”

“考试题出成这样,老师根本就是在为难我们。”

“太讨厌了……”

这些是不是你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心情不愉快的时候,这些抱怨的话好像是不经过大脑就到嘴边了。然后心情会变得很沮丧。

其实,抱怨只是暂时的情绪宣泄,它可做心灵的麻醉剂,但绝不是解救心灵的方法。抱怨是人性中的一种自我防卫机制,抱怨的人总觉得自己是最正确且最不幸的,而这种不幸和痛苦,是除了他自己以外的全人类给他的。

一般来说,抱怨的人会经常发牢骚,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外部原因。罗曼·罗兰说过,只有将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总是指责他人,认为别人没有将事情做好;为自己的错误做出种种狡辩,却不反思自己;对一些不可抗拒的自然状况不能坦然接受,反而进行埋怨和诅咒。比如抱怨夏天太短冬天太长,抱怨刮风,抱怨下雨,等等;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只会向人诉苦,而不懂得应该尽快解决。

白白有这样一位朋友:家庭生活条件很好,但是就有一个使人很不舒服的习惯——爱抱怨。在白白的印象里,他这位朋友好像从来就没有过顺心的事,什么时候与他在一起,都会听到他在不停地抱怨。高兴的事他抛在了脑后,不顺心的事他总挂在嘴上。每次见到白白就抱怨自己所谓的不如意,结果他把自己搞得很烦躁,同时也把白白搞得很不安,白白甚至有点不愿见到他。

你周围有没有这样的有毒朋友?他每天都会有许多不开心的事,他总在不停地抱怨。其实,他所抱怨的也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而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小事情。

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白白的朋友一样,把每件不称心的小事都堆积在心里、挂在嘴上,自己的心态、情绪也因此变得很糟。在这样一种精神状态下,不难想象,他犯错误的几率自然要比别人高,许多新的烦恼又在后边等着他,那么他又开始新一轮的抱怨——沮丧——出错——倒霉……他自己还不明白:我运气为什么总是这样差?那些能力不如我的人为什么干得总比我好?他们为什么会比我顺利?

我们常用“万事如意”、“一切顺利”等词语来表达祝福,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那只是一个美好的祝愿而已,现实的生活中怎么可能会事事如意呢?我们不可能保证事事顺心,但可以做到坦然面对,该放则放,不要把一些垃圾总堆在心里,把乌云总布在脸上,把牢骚总挂在嘴边,否则你自己会一直是个倒霉蛋,周围的朋友也会觉得你烦人。

有人说,如果一个人青少年时就懂得永不抱怨的价值,那实在是一个良好而明智的开端。倘若我们还没修炼到此种境界,就最好记住下面的话:如果事情没有做好,就千万不要为抱怨找借口。

露西小姐是一家报社的记者,十多年过去了,也一直没有发展的机会,职位和薪水也不是很理想。有一段时间,她甚至想辞职。但是,又害怕辞职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得面临失业的问题,犹豫一番后,最终还是安慰自己:算了吧!就这样混下去吧,到了别的公司也一样。

有一天,她和一个朋友去聚会,又在餐桌上抱怨自己的工作环境。这位朋友一脸严肃地说:“造成现在这种情况,你思考过原因吗?你尝试过了解你的工作,让自己从内心深处对这份工作真正感兴趣,并喜爱它吗?你是否真正在工作中,把它当成一项伟大的事业而努力过吗?你如果仅仅是因为对现在的工作职位、薪水感到不满而辞去工作,就不会有更好的选择,稍微忍耐一下,转变你的态度,试着从现在的工作中找到价值和乐趣,你会有意外的发现和收获。假如你这样努力尝试过之后,依然没有变化,再辞职也不迟。

这位朋友的话让露茜深有感触,她试着让自己重新开始,以积极的态度处理自己的工作。结果,感觉和效果完全不同,不满的情绪也渐渐消失了,在工作中渐渐有了一种留恋的感觉。因此,她的工作才华得到了极大的展示,她也很快受到上司的提拔和重用。

其实,无休止地埋怨对自身是一种伤害。露西小姐因为抱怨而无法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导致了十多年过去了,仍然没有什么发展机会。致使她发生这种情况的不是外部环境,而是她没有把自己的心放到一个端正的位置上,当她听取朋友意见,改变态度,积极应对工作后,很快就受到了上司的重用。这说明,职位和薪水的高低不是影响人发展的必然因素,而好的工作态度会影响一个人的职业生涯。

毫无怨言地工作,使人能够激发出内心的力量,这样便会在工作中拥有双倍、甚至更多的智慧和激情,让人积极主动且卓有成效地完成工作。反之,当抱怨成为一种习惯,人会很容易发现生活中负面的东西,加以放大,甚至身边人一个眼神、一句话都可以让他浮想联翩,进而感慨自己生存艰难,倾诉得越发声情并茂,也就越发使情绪“黑云压城城欲摧”,越来越焦虑。

毫无怨言的人能够全心全意地工作,别人抱怨困难多的时候,他们在解决问题;别人抱怨工作环境差的时候,他们在研究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别人抱怨薪水低的时候,他们在加班加点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