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阶下囚:宋徽宗
2872600000004

第4章 沉溺道家

1112年初,徽宗赵佶仍在病中,徽宗见自己这一病已三月有余,不禁心中暗自焦急。一日,正午时分,徽宗皇帝蒙眬睡去,不久即进入了梦境。只觉得自己身居浩渺之中,忽有仙童前来宣道:“玉帝宣赵佶速上天宫。”徽宗闻听玉帝相召,不敢怠慢,只得赶忙随那仙童而去。一路上,只觉得是乘风踏云,转瞬就到了天宫。但听那仙童叫道:“赵佶请暂留步于天门之外。”徽宗不便违拗,便侍立于天门之外,静待玉帝相召。片刻,只见那仙童转回,对徽宗道:“玉帝有旨,请赵佶晋见。”赵佶立即随之而去,见到玉帝连忙以叩拜之礼相见。只听玉帝说道:“赵佶你以往只重美色,不知重道,今已使你卧床百日,从今以后,如若不能大兴道教,朕定要降罪于你。只要你能使道教发扬光大,我定会派天庭诸神保佑你。”徽宗直听得心惊肉跳,暗想道:“都怪我不敬道,才有这百日卧病之灾!以后如不能顺应天意,恐无好结果!”想到这里,连忙应道:“玉帝教诲,赵佶谨记。今后定会全力推行道教,痛改以往之过。”“好!你既已知错,又能决意推行道教,朕也就放心了。”玉帝又吩咐仙童道:“金童,你带赵佶去吧,代朕赐他三杯御酒,使他明神、明道、明心。而后让他独自返回凡间就是了。”金童遵旨,携徽宗来到一偏殿,早有仙女献上美酒三杯。徽宗不敢多想,接过杯盏,接连饮下了这三盏御酒,只觉得酒香诱人,饮入口中甘洌清醇,果真是琼浆玉液,顿觉周身爽快。他正要请金童再赏几杯来吃,只见金童收回金盏,把手在徽宗背上只一推,徽宗便觉自己如坠入万丈深渊一般……

徽宗惊呼一声顿时惊醒坐了起来,额角上仍是冷汗津津。他侧过头来一看,只见贵妃王巍正伏在御榻之侧,睡得正甜。他又回想了一下梦境,轻轻地吸了口气,只觉得口内尚有美酒的清香,不免暗自称奇。于是,徽宗急令左右“速备香案”。王巍被他惊醒,笑问道:“皇上这是怎么了?难道忘记了什么心愿未还,这样急急地摆香设案做甚?”徽宗只对王巍简单地说了梦中情形。王巍叹道:“唉!但愿从此您能常得上天保佑。”二人说话间,内侍早已将香案摆设齐备。徽宗翻身下床,径直走到香案前,亲自焚香,望空祷告,发誓要发展道教,使道教在天下发扬光大。

徽宗欲兴道教,这正合蔡京之意。蔡京在徽宗沉于美色,尤其是微服下江南之际,基本上垄断了朝廷所有的大权。他恐徽宗聪敏,再识破其奸私,再次遭到贬斥。现在见徽宗有兴道教之意,于是全力支持。他心中暗想:只要皇上终日沉溺于无为清静之中,自己便可高枕无忧地主宰朝廷、安享富贵。于是,蔡京便不时盛赞徽宗圣明,鼓励皇上向崇道的深渊走去。

正在徽宗急于求术士以弘扬道教的时候,太仆卿王亶引荐了一人。此人姓王,名老志,濮州人氏。这位王老志,初为小吏,事亲至孝,不受贿赂,品行甚好。据说后来得遇异人,自称是钟离先生,给他丹药让他服下,他便抛弃了妻子,在妻儿的哭喊声中,毅然入山修道。几年后,学道成,便于乡间置下几间草房,以为人占卜为生。而王老志占卜又常常能算中,故被人们称为“老神仙”。

这位“老神仙”被召入京师后,蔡京亲自前往迎接,并于太师府对其盛情款待。而后又亲自入宫向皇上称颂“老神仙”王老志的道法。徽宗听了十分欣喜,传旨道:“速传王老志进宫。”王老志奉旨入宫,刚刚进

入殿门便引起了皇上的注意。徽宗在御案上展龙目仔细一看,不禁龙颜大悦。只见那王老志神态安详,面容庄重,丹凤眼,卧蚕眉,三髯长须垂于胸前,八卦仙衣飘飘洒洒,端的是仙风道骨。他信步行至御案前,略一躬身,说道:“山野之人,参见陛下。”说着双手向徽宗呈上一封密缄。笑道:“陛下既召小道前来,我总不能赤手而至。此缄便为晋见之礼。”

徽宗接过展看,乃是去年中秋与王巍相互对和的情词。此两首词除徽宗与王巍二人之外,再无任何人知晓。当下徽宗大惊,问道:“此二词先生何处得来?”

“此乃天机,陛下不必多问。小道从师所学即是要算出以往,须知未来。区区小术,不足挂齿。”王老志漫不经心地回答。

徽宗皇帝不觉暗暗称奇,又与王老志谈道论法,更觉王老志超凡入圣,乃赐号王老志为“洞敞先生”。从此朝廷仕宦前来向“洞敞先生”询问吉凶的人络绎不绝。而王老志遇到有人前来问卜,却只用笔写上几句模棱两可的话,随手付与来者,并不多言。来人看那卜辞时,其语多不可解。问的人初时还都似信非信,但后来竟都能应验。如此一来,王老神仙的名声更是轰动朝野。

一日清晨,徽宗闲来无事,令左右用黄绫裹青枣两枚,召王老志前来,问道:“人言先生通卜善算,今朕于黄绫中藏下一种物件,敢烦先生占来,不知先生可能……”

王老志明知皇上设难,一时心中也无甚把握,只叹息了一句:“大清早!大清早!山野之人不愿早占。”他本是托辞不占,怎奈“早”与“枣”同音,徽宗听了,不禁叹道:“先生果真神人也!”令人将黄绫展开,青枣立现。王老志见之,暗自庆幸。但他仍故作姿态地正色道:“陛下,仙机益用于正道,量此儿戏,陛下怎可……”

徽宗见老志不悦,忙笑道:“先生切不可认真。朕今晨无事,故与先生以此相戏,欲知先生占卜之奇技。今见先生神算,朕心甚慰。望先生今后全力助朕。朕自不敢忘先生。”

“谢陛下,小道告辞了”。王老志略一施礼,径自退去。徽宗望着王老志的背影,心中暗自得意,以为自己得到了贤人相助。

怎知蔡京知道此事后,心中十分惊慌。他只恐王老志识破自己的诡计,向徽宗道破其中隐情。于是与王老志商议,不许朝中士宦叩问吉凶,更不许皇上询问天机。王老志明白蔡京用意,当即含笑点首,表示赞同。但王老志毕竟不是无耻的奉迎之徒,因见朝政日非,又不忍使天下生灵惨遭横祸,乃制一乾坤鉴,其中多记历代兴亡故事,献给徽宗道:“小道深恐帝后他日会有大难,请陛下与皇后常坐鉴下静观细心反省,以免灾难发生。”徽宗见了此鉴,十分不悦,只说了句:“朕知道了。”王老志并不介意,只淡淡一笑,径自退去。

不久,王老志又劝蔡京急流勇退,毋恋权位。蔡京只冷笑了一声,说:“先生只可静养,不必为老夫多虑了!”而后便拂袖而去。

王老志落得无趣,不禁心灰意冷,乃托言受到师父谴责,不该溺身于富贵,向皇上上书请归。徽宗不允,他便又托称生病,闭门不出。如此年余,王老志又再三上书乞归。徽宗无奈,只好许归。当诏书下来,王老志霍然起床,步行甚健,即日出都而去。

怎知王老志因对蔡京与童贯主宰朝纲甚是不满。他出了京师,故作疯癫,一路行走,一路叨念:“打破筒(童),泼了菜(蔡),便是人间好世界。”他这一叨念,不免使沿途百姓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于是,百姓纷纷以此为歌谣,广泛传唱,以泄对蔡、童的不满。

当此歌谣传入蔡京耳中后,他不禁深恨这位王老神仙,便与童贯密谋,派人追到王老志家乡,将他毒死了之。

当王老志死讯传到京师后,徽宗才觉怠慢了这位方士。当即传旨,追封王老志为正议大夫,赐以金银,令其家属及地方官吏将王老志厚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