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语言艺术全书2
2884400000013

第13章 语言的智慧(2)

在劝人时应该注意,对方是以一种抵御的心态,不要把自己站在比对方高的位置上,把自己和被劝人摆在平等的位置上。这样,被劝人觉得你尊重他了,是在为他设身处地着想,他才能冷静下来,把心扉打开认真听你的话,才有可能规劝达到目的。相反,你不注意表达方式,把自己摆得高高在上,认为自己做什么都对。一副批评人的嘴脸。势必引起对方的反感,觉得你不尊重他,伤害了他的自尊心。其闭塞不听,你更不可能达到规劝的目的。也许,他是迫于某种因素而屈服,口头上承认错误,但内心还是不能听你的。

在一次课堂提问中,学生小李理直气壮地对老师说:“我不回答你。”老师听后,无名之火直冲头顶,脸涨得通红。但他马上意识到自己不能失控,于是便冷静下来,耐心问道:“小李同学,你不回答我的问题,必定是有原因,你能告诉我是什么原因吗?”等了一下,见学生不肯回答,于是老师又说:

“既然你不肯说明,让我分析一下吧:是不是因为我不能为人师表,不能让同学们信服,甚至玷污了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才使你这样呢?”

“老师,没有,没有的事。”小李终于开口了。

“既然我还称职,我想你也不会有意出我的丑,那么,让我猜测一下你是怎么想的吧。”老师顿了一下,又接着说,“我认为,不外乎三种情况:第一,可能是我的启发式教学搞得不得当,问题提得过于浅薄,引不起你的兴趣,你不屑于回答,是这样吗?”

“不,不是。”小李语调低沉,两只手扭在一起,不停地扭。

“第二,是你能回答这个问题,但不想回答,如果是这样,你现在回答也不迟。”

“我……我不……”小李低下了头。

“第三种情况可能是你不会回答,但又碍于情面,不愿意承认自己不会回答,想搪塞过去了事。但我为什么要这样认真呢?我实在不愿意看到你交不上答卷呀!”

“老师,您,您别说了……请您告诉我这个问题的答案吧!”小李低着头认错了。

“好的!”于是,老师请另一位学生回答,然后让小李重复一遍,最后,老师对刚才的回答和复述作了充分的肯定。

这位老师充分尊重学生,并能耐心引导,终于打开了他的心扉,消除了他抵触的情绪。假如这位老师居高临下,一味批评,怕只会增加学生的抵触情绪,在所有同学面前伤了他的自尊,老师势必达不到规劝的目的。

恰当的言辞表达了一种尊重,征服的是另一种尊重。

1多提善意的建议

善意的建议是满足他人自尊心的一种方式。假如有位女士刚买了件衣服让你评价,你仅说“你的衣服很美”,就显得是一种敷衍。如果说“再添加一个围巾,也许看起来会更可爱”,对方就能感觉到你对她的关心,从而赢得对你的信任。

2称呼对方的名字

将对方的名字频频称呼,往往会产生一种亲密感,给人一种相交多年的感觉。对方感觉自己被认可了,得到了尊重。当然,直呼长辈的名字是不礼貌的,有违道德。但可以称呼其关系昵称,也会让其感受到你是懂事的人。平辈之间称呼对方的名字,可以增加彼此的亲密感。

3收集对方的资料,投其所好

一位心理学家应邀演讲,不料主办方却问他:“请问先生的专长是什么?”他颇为不高兴地回答:“你请我来演讲,还问我的专长是什么?”

与他人见面前,最好先收集对方的资料。这表现出自己相当重视对方,这种做法表示对对方关心。

我总喜欢在他人名片的背面记下其爱好、人际资料等。为下一次见面做好准备。见过一次面的人,能记住对方的特别兴趣,比方说对方喜欢足球,那么在第二次、第三次见面时,多提供这方面的知识与趣事,显示出自己对对方的关怀,使对方对自己产生好感。也便于在谈话中找到好的话题。

学会微笑

我们在与人交往中,不管是同意对方的意见还是不同意,都不要摆出一副冷冰冰的面孔,谁也不愿意和态度冰冷的人谈话。即使是出于某种无奈非谈不可,在心底也已经产生了反感。试想,这样的谈话能有好结果吗?因此,我们在交往中要学会笑,学会用笑给人以温暖。不论对方是谁,有怎样的见解,如何让人讨厌,你可以不和他交谈或躲开,但摆一副冷面孔总是无益的。有这样一个故事:

飞机起飞前,一位乘客请求空姐给他倒一杯水吃药。空姐很有礼貌地说:“先生,为了您的安全,请稍等片刻,等飞机进入平稳飞行状态后,我会立刻把水给您送过来,好吗?”15分钟后,飞机早已进入了平稳飞行状态。突然,乘客服务铃急促地响了起来,空姐猛然意识到:糟了,由于太忙,忘记给那位乘客倒水了!空姐来到客舱,看见按响服务铃的果然是刚才那位乘客。她小心翼翼地把水送到那位乘客跟前,面带微笑地说:“先生,实在对不起,由于我的疏忽,延误了您吃药的时间,我感到非常抱歉。”这位乘客抬起左手,指着手表说道:“怎么回事,有你这样服务的吗?”无论她怎么解释,这位挑剔的乘客都不肯原谅她的疏忽。

接下来的飞行途中,为了补偿自己的过失,每次去客舱给乘客服务时,空姐都会特意走到那位乘客面前,面带微笑地询问他是否需要水,或者别的什么帮助。然而,那位乘客余怒未消,摆出一副不合作的样子。

临到目的地前,那位乘客要求空姐把留言本给他送过去。很显然,他要投诉这名空姐。等到飞机安全降落,所有的乘客陆续离开后,空姐紧张极了,本以为这下完了,没想到,等她打开留言本,却惊奇地发现,那位乘客在本子上写下的并不是投诉,相反,却是一封热情洋溢的表扬信:“在整个过程中,您表现出的真诚的歉意,特别是你的12次微笑,深深打动了我,使我最终决定将投诉信写成表扬信。你的服务质量很高,下次如果有机会,我还将乘坐你们的这趟航班。”

空姐看完信,激动得热泪盈眶。

动感的语言

说话同写文章一样,句子之间要有动感,有动感的句子组成的文章会变得精彩,正如有动感的话语,会让人觉得动听。当然这里也包括讲话时适当的神态、动作。

有一次,著名成功学大师卡耐基先生在给学生演讲“生命如何度过”时,随身携带了一件物品,用一方手巾蒙着。开始的时候,他就把物品置于桌子的右侧,并数次在情绪激昂时默默地抚摸。所有的听众都在听卡耐基慷慨激昂的演讲。卡耐基的声音充满感情,而他在抚摸这件物品时更显得感情凝重,人们心里在纳闷,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东西呢?注意力便都集中起来了。

卡耐基接着讲道:“美国南北战争时,有一名战士叫莱特,他不过是数百万北方军队中普通的一名士兵。他作战勇敢,每次冲锋都跑在最前面。他说他只有一个心愿,就是解放南方黑奴。让自由和民主回到人民手中。他的勇敢受到了无数次的嘉奖。在刚刚接受一枚英雄勋章后,莱特,亲爱的莱特,却遇到了不幸!在一场遭遇战中,他倒下了。临死之际,他手握着那枚英雄勋章说:‘把它送给我的母亲。’人们照着他的话做的时候,发现他是母亲唯一的亲人。他的母亲同样也是伟大的,宁愿自己忍受孤苦寂寞的晚年生活,也要把儿子送到前线……如今,这位伟大的母亲和他的儿子都已死去,但这枚勋章却保留了下来,它永远鼓励着我们为大众的利益而努力奋斗,看,它就在这儿!”

卡耐基说完,在全场听众的注目下,轻轻揭开手巾,露出了一个盒子,他再打开盒子。一枚金黄色的勋章躺在红色的绒布之上。所有的听众在那一刻静默无声,有的人悄悄地流下了眼泪。人们为英雄的伟大而感动,也对卡耐基的良苦用心钦佩之至,动感使他的演讲变得何其丰富啊!

共同的话题

一般情况下,谈话要选择一些容易引起对方兴趣的话题,这样有利于创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谈话氛围。使交谈得以深入、友谊得以发展。

一般而言,以下几种话题,容易引起大家的谈话兴趣:

1与谈话者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话题;

2与谈话者兴趣、角色相关的话题;

3具有权威性的话题;

4新奇的话题;

5某些特殊的话题;

6社会和他人禁锢、保密、敏感的话题。

但在具体选择这些话题时,要顾及谈话对象。一个话题,只有让对方感兴趣,谈话才有维持和继续的可能。比如,自己是球迷,就切莫以为别人都是球迷。遇到对球不感兴趣的人也大谈特谈,让对方感到索然无味、失去兴趣。

关怀和帮助是人人都需要的,因此关心对方也是个永远受欢迎的话题。

有一位女记者,在鸡尾酒会上与伊丽莎白女王进行了简短的交谈。记者问女王昨天是不是在风雨中视察过铁矿。女王听后非常吃惊。原来女王的外衣被什么东西染上了红褐色。经女记者的提醒,女王才发现。

女记者从关心女王的外衣开始,自然引起女王的好感,使这次交谈获得了成功。

美国女记者芭芭拉·华特初遇美国航空业界巨头亚里士多德·欧纳西斯时,见他正与同行们热烈讨论着货运价格、航线、新的空运构想等问题,芭芭拉没法插上一句话。在共进午餐时,芭芭拉灵机一动,趁大家谈论业务中的短暂间隙,赶紧提问:“欧纳西斯先生,你在海运和空运方面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是令人震惊的。你是怎样开始的?当初你的职业是什么?”这个话题一下叩动了欧纳西斯的心弦,他立即同芭芭拉侃侃而谈起来,动情地回顾了自己的奋斗史。

日常生活中,同病人谈治病强身的事情,同家长谈培养子女的方法,同青年人谈今后的发展目标,同家庭主妇谈安排生活的诀窍,同学生谈提高学习效率……这些话题无一例外都是对方乐于接受的。

选择话题,除了注意对方的需求外,还要小心避开“雷区”,尽量选择“安全系数大”的话题。

首先,不要不识深浅,误入禁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禁区,譬如个人隐私、隐癖、生理缺陷等。这一类内容应当有意避开,不要去谈论,不然,轻则破坏谈话气氛,重则伤感情,甚至导致争吵或关系破裂。

其次,避开可能引起对方伤感或误解的敏感话题。每个人除了有若干“禁区”,还存在“敏感地带”,谈话中都应当小心避开。譬如,不幸者忌谈他遭受不幸的往事,失恋者忌谈爱情与婚姻问题,残疾人的家庭忌谈家中的那位残疾者,等等。有时,与医生、律师等专业人士交谈,在他们工作以外的时间里,不宜谈过分具体的专业话题,如什么病该怎么医治,什么纠纷该怎么处理等。同要人交谈,往往忌谈政治、宗教和性的问题。“敏感话题”很难处理,一般要尽量避而不谈。

选择话题除了看人之外,还要看场合。会话是在一定场合、情境之中进行的,话题应当同场合、情境协调,不协调的话题不但大煞风景,而且还有可能损害人际关系。喜庆的场合,不能谈令人伤感或通常认为不吉利的话题。悲哀的场合,不能谈令人捧腹大笑的话题,也不宜谈婚恋喜庆等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