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语言艺术全书2
2884400000017

第17章 语言的功效(2)

“成人之美”的事,在当今社会到处皆是,如主动替同事值班,帮助同学温习功课,掌握知识,宁其尽早榜上有名;主动帮助暂时经济窘困的朋友,使他无后顾之忧等等。

总而言之,但凡是好事情,好愿望,您伸出热情之手,给予大力支持,使其功成事就,都可以算是“成人之美”的“君子”行为,都会得民心,受欢迎的。

2分内分外都要帮

当你正在专注于当下工作,或全身心投入一份你所热爱的事业,或沉浸于你所业已为生的一份职业时,却受到了来自亲人、朋友、同学或同事的求助等额外的事的干扰,需要你匀出时间,需要你多花心思和精力来应付它。

假如接受这类额外的事,肯定对你所进行的工作有影响,你会觉得不痛快、不甘心。假如推掉它、排斥它,你也会感到惶惶不安,或许还会有意外的烦恼,比如遭到曲解,受到无谓的攻击,受到周遭的淡漠,你会同样觉得不顺畅、不痛快。

接受额外之事的干扰或解除额外之事的干扰,不光是一个怎样对时间进行合理操作的技巧问题,更是一个怎么认清自己生存的根本问题。

在接受额外之事或拒绝额外之事的两难情况下,你能从接受额外之事方面入手。你受到了额外之事的干扰,你用于所进行的主要工作的时间相应减少了,你在这儿会感到有所损失,有些担心。但你获得的或许是良好的人际关系,于是你不安的感觉又会消除。

额外之事,同事、友人求助等诸如此类可能只是看上去占用了你的时间,用长远眼光看,从整体上想实际上也许并不会对你形成损失,它或许对你手中所进行的工作有间接性的影响,或许对你未来的工作造成间接的作用。这样的话,这份“干扰”也就算是干扰了。古人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何况,你在接受额外之事,在给别人以帮助的时间里,你或许就能够感觉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你此时就是快乐的,就是合理的。对你来说就是失中有得,没有什么值得惋惜的。

同时,你帮助了他人方便了他人,得到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美好的效应也许你一时还不会有明显的感觉。你经常给人方便,常替他人分忧解难,帮助他人,日积月累,时间一长,你处世行事的口碑将流传八方,这会大大胜过你当初因推脱别人而节约的那一点点时间的损失。

3懂得相互“借光”

平常我们请人帮个小忙,通常说劳驾、借光。它和借光有什么联系?其实从“借光”一词的典故就说明了求助也就意味着双赢。

传说,古代有个勤劳的孩子,由于家里穷得买不起灯油,晚上无法读书。村里有个大屋子里有很多妇女在那里纺线,所以有灯光。于是他就请求帮助,借点光亮。为了让大家能接受他去,他说“你们给我方便,我也要给大家做些事情,每天晚上我来打扫卫生。”就这样,他每天晚上利用别人纺线的灯光读书了。

互助互利不单指物质方面,而且还包括精神方面。作为援助者,不一定非得你给别人什么帮助和利益不行,也许一句关切的话语,就可以给你莫大的鼓舞,让你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生活在当今社会,总会有些时候,主动权不会由你掌握,而是由别人掌控。无论你从事什么行当,你都需要别人的帮助,都需要以低姿态表现。须知求人和低姿态是我们在生活中都会碰到的问题,我们不应该恐慌。低姿态出现和求人,这一方面表明,在一些事情上,主动权没有由你掌控,另一方面同时说明你在成长。一个人在开拓事业的初期,绝大多数求人的时候多。正如俚语所说:“每个人都有当孙子的时候。”其实这话说得并不粗俗,孙子的意思不就是说你有一个爷爷,每个人都有当孙子的时候就是说你位于一个相对的人际关系之中:你是你爷爷的孙子,你是你儿子的父亲。

在当今社会中,也会有别人需要你的时候,有时你也需要别人帮助,社会本来就是这样。

假如你对社会上求人的这种现状很不适应,你在社会上就很难取得大的发展。

当你的事业发展到自以为不用再求人的时候,也就说明你已经处于闭关自守的时期,这个时候,你必须鸣起警钟了!求人不光有它被动的一面,也有主动的一面,那说明你在努力地寻求机会,你在奋斗。

在社会上有求于人和保持低姿态,是你工作和生活的方式,与你的道德和气节是无关紧要的。如果你碰到一个非常低的门的时候,你只有低头。

你要能够平和、从容地接受你的生活,在生活的种种风雨之中,你会意识到,有时,求人和低姿态出现也是一种奋斗,也是一种拼搏。相对年轻一代来说,学会忍耐是比学会抗争更复杂的工程。既然每个人都需要求人,既然每个人都需要以低姿态出现,为何多数人宁可苦守“万事不求人”的古训自我封闭呢?为何宁愿忍受一些生活的不完美,把问题高高挂起而不去求助,不肯去低一下高贵的头呢?

很多人在没求人之前,就幻想着别人可能会对待自己的态度:傲慢、轻视、会对自己视而不见,甚至会侮辱自己,把自己赶出门去……这样没有开始就缺乏勇气,就退缩了。正是如此,你就举起了“万事不求人”的牌子,宁可忍受事办不成的后果,隐忍不办事的麻烦,把事情高高挂起,也不去求助。事实上,别人重视你与否,别人尊重你与否,这是别人的事,也是别人的权利。你不可能拿着刀胁迫别人重视你、尊重你,特别在你求别人办事的时候,你没有余地可以选择。你只有以低姿态去对待能帮你办事的人,对方会有选择的余地。别人完全有可能漠视到你的价值,有可能因为完全不需要你而忽视你。

假如你想成功,你就得必备充分的心理准备,必须以淡定的心态去面对这些事情。要知道你的容貌、智慧、身高、综合素质并不会因为别人的轻视和怠慢而有些微小的改变,也不会因为有别人的夸奖和称赞有些微小的变化。

在一个人外在的实力和成就还不太突出的时候,一个人尊严主要靠自尊来支持,就是人内在的尊严。内在的尊严是一个人的尊严的奠基石,一个人只有自尊、自爱,然后他才能具备真正的尊严。我们来假想一下,假如一个人因为老板的微笑就精神焕发,因为一个人的轻视而垂头丧气的话,那么他还能有尊严可言吗?

在我们实力还不足够的时候,我们就不能期望个人的尊严高高再上,而必须自己依靠内在的尊严来生活和工作。要知道,你有你自己的长项,当你在你实力欠缺的领域之中办事,就需要别人帮忙以解决碰到的问题。如同你就医看病要付费一样,你找别人办事就要付出,包括外在面子,这是你显示低姿态给对方的一种具体的代价。

求人办事的说话艺术

在工作和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有求于人,或求人办事,或者希望别人给自己提供方便、机会或物质、精神上的东西等等。求人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其中绝大多数是由口头提出的。

人们很快能发现,一样的请求内容,不一样的人,用不一样的方法和言词表达出来,得到的效果往往是不一样的。那么,怎样才能让施助者乐意答应自己的请求呢?

求人语言要做到恳切、礼貌,不能强势有必要时需要委婉一点。“恳切”是指要让施助者感到你是诚恳的、真切的从内心想求助于他,因而重视你的请求,这是求人成功的首要条件。

“礼貌”是指言辞得当,要用让施助者易接受的话语,比方在问路、请求让道时,这一点就显得很重要。问路时,称对方为“老头”、“喂”,那你肯定徒劳无功;假如用“老人家”、“同学”“大哥/大姐”等,效果就会好些。

不强势是指不用命令、祈使的语气,要多用委婉、征询的口气,比如,尽可能地使用“打扰了……”、“劳驾……”、“麻烦您一下……”这样的句式,即使对认识的人也可以这样。

以下是我们介绍的关于运用求人语言的具体技巧,或许对你得到理想的答复有所帮助。

1以情动人

这通常用在较大的或较为重要的事情上。在动情的叙述中融入自己的请求,或叙述自己的处境,让施助者理解自己是不得已之举;或充分说明自己所请求之事与被请求者的利害关系,以使对方不忍无动于衷、袖手旁观。

2先“捧”后求

所谓“捧”在这里是指对所求的人的恰如其分、实事求是的赞美,并不包括无根据的拍马屁。求人时说点好听的话,特别是就势与所求的事有关的方面称赞一下对方优势,也不失为一种求人的好办法。

3“双赢”承诺

这是指在求人时记得表示愿意给对方某种回报,或将铭记对方所提供的便利,即便不能立刻报答对方,也定会在对方用得着自己的时候全力以赴。配以“双赢”的承诺,让对方觉得他的付出还是会有回报,也会对你产生好感。

4寻求“过渡”

如果向朋友或亲人或很熟悉的人求助,可以单刀直入、开门见山。但如果求助于关系泛泛的人、陌生人或社会地位较高的人时,则通常需要一个“引导”的过程。这个引导过程可长可短,须视情况而定。

而且还要尽量避免自己的话无意间冒犯对方,因此,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了解施助者是有必要的,若无意中冲撞了对方,岂非竹篮打水?

对所求之事要有预见

当你满心希望地向别人提出请求时,却遭到对方的直接回绝,那场面是很令人尴尬的。这种被回绝而产生的难堪,通常使你感到失意、沮丧,伤害自尊,甚至出现不正常心理,比如记仇或报复的心理,因此会影响彼此之间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尴尬很常见,造成尴尬也有不少原因,有些是无法预见的,不可避免的,但有些还是可在努力之后加以避免。从交际的方面来看,灵活避免尴尬也是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每一个交际者都应该掌握避免不必要尴尬的方法。

1对所求之事要有所预见

在交际活动进行之前,要对求助对象和自己提出的请求和可能被满足的程度有所预见。至少要对三个方面做一定的预见:一是看自己提出的要求是否在对方的承受范围内。如果要求太高,不现实,对方能力有限,最好不要提出这样的要求,否则,势必会自取其辱。二是看对方的人品和自己与他关系的深浅、性质。假如他不是乐善好施的人,即便你提出的要求并不高,对方也会习惯性拒绝。像这种人尽量不要提要求,不然也会自寻烦恼。另外还要看相互关系的深浅,当自己与别人并没有多少交情,就提出过高的要求,碰壁的可能性就会很大。三是看你提出的要求是否合情合理。假如所提要求有违法律法规,人家是会回绝的,最好免开尊口。在实施求助性交际活动之前,需要先预见、思量,然后再做提出自己的要求的决定。这样一来可以避免很多尴尬场面出现的。

2要学会交际的试探技巧

人际交往的情况是相当复杂的。有时,即使你事先预见、思量,也难免碰到意外,或出现预见失误的情况。这样,你仍然可能难逃难堪场面。这种情况下,如何避免令人尴尬的局面呢?可以运用试探方法,就有了交际临场避免尴尬的选择。常见的方法有:

(1)自我否定法

即是自己对所述问题不确定,假如开门见山提出来唯恐失言,造成冷场。这时,就可能用边提出问题,同时也自我否定的方式进行试探。在这样自我否定的过程中,就暗含了两种可供对方选择,又使对方的任何选择都不会令你感到忐忑和难堪。

(2)投石问路法

当你有具体想法时,先不直接说出,而是先说一个与本意密切相关的问题,请对方回答,假如从答案已经得出否定性的结果,那就不要再提出自己原来的意图,这样可以避免难堪。

(3)触类旁通法

如你想提一个请求时,还可以先提出一个同类型的问题,试探一下对方的态度。假如得到肯定的答复时,便可以更进一层提出自己的请求;假如对方的态度是明确的否定,那就免开尊口,以免被拒绝出现难堪。用触类旁通法进行试探,其优势是进可攻、退可守,在交际中有广泛的用途。

(4)顺便提出法

有时提出问题,并不用严肃,很正式的方式。因为这样的方式显得太过重视,太过迫切,否定之后就会觉得颜面无存。而假如在执行某个交际任务的过程中,利用合适的时机,顺带提一下自己的问题,给人的感觉是没有把这事看得很重,即便不满足也没有什么的。

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顺便带出的问题通常是自己要说明的真正目的,但是,由于使用这种云淡风轻的方式顺带一说,就让自己变得更主动一些,留有余地,可以有效地避免对方否定造成的心理失衡。

(5)开玩笑法

有时还可以把本来应严肃、正式提出的问题用开玩笑的形式表现,假如对方给以否定,就可把这个问题算作是开玩笑,这样不光可达到试探的目的,还可在笑声之中化解尴尬,保护自己的尊严。

(6)打电话法

打电话提出自己的要求和当面提出有些不同,由于双方只能听到声音而见不到面,即使被对方拒绝,所受的刺激性也较小,比当面被回绝更容易接受些。

与领导相处的艺术

中国有一个庞大、密集的关系网,靠关系办事是人们都已经达成共识的了。关系是一种感情的积累和利益的融汇。有了关系也便有了门道,有了利益,就可能有了各种随时兑现的希望。所以,不光布衣平民重关系,达官显贵也重关系;而且下级重关系,上级也同样重关系。一旦其中一个环节的关系出了问题,便将可能会改变他的切身利益甚至似锦前程。

和一些重要人物或关键人物有亲密关系或所谓“交情深”的人都是神通广大的人,他们不光能把和自己或亲人利益相关的合情合理的事办得称心如意,而且还有可能越过法律和道德的边界办成一些超越底线的事。有了良好的关系,可能会出现指鹿为马、反话正说,黑白或许能颠倒,是非或许能混淆,虽然这样做不合理,但它却十分合乎一个“情”字,因为合乎了“情”也便合乎了“关系”,一旦有了关系,生活中绝大部分事几乎都可以办到。所以,聪慧的人没有必要信奉单纯的“真”和单纯的“好”,人世间万物及其相关自古不是为“是”、“非”和“对”、“错”预备的。换句话说,不是只要是正确的,就会得到保护和爱惜,而只要是错误的,就一定被人拒绝和排斥,复杂的社会生活有时使情况互反,不合规矩的事被办成了,合情合理的事反而办不了。那么,怎样来诠释这种观念呢?答案很简单:关系。要想成事,须靠关系。尤其是下级找上级,必要时更要拉拉关系才好。与上级拉关系,应注意的点有很多。

1攀附关系要了解和掌握上级的身世和社会关系网

但凡一位领导都有自己的人际关系网。这个“网”的形成和他的家世和个人经历有重要关系。若想与他拉关系,首先私下多留心和观察他的家世和社会关系群,比如他的老乡、亲戚、朋友、同学、上下级关系诸如此类等。了解这些关系之后,因为直接和某领导建立关系诸多不便,便可以暗度陈仓、曲线救国,想办法同一两个和这位领导关系密切的人建交。这样,在必要时,就可以借助这些关系的力量牵制领导,使领导碍于某些关系的情面不好拒绝,不便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