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七国之乱
2886700000007

第7章 叛乱意义

七国之乱的平定,巩固了削藩政策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汉高祖分封子弟为大国所引起的矛盾,并为汉武帝以“推恩策”进一步解决王国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七国之乱以朝廷军队胜利、叛军覆灭、七国宗王丧生而告终。叛乱平定后,景帝在文帝基础上进一步削弱了王国势力:首先,继续实行贾谊所提出的“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方针,在吴、楚、赵、齐四国旧地,又陆续封皇子十三人为诸侯王;其次,抑贬诸侯王的地位,剥夺其任官之权。具体办法是:第一,“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即不准诸侯王干预自己封国的政务,诸侯王仅能享受到封国的“衣食租税”。第二,削减封国官员,“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谒者、郎诸官长丞皆损其员”。又改丞相为相。第三,剥夺诸侯王置吏权,改由“天子为置吏”。诸侯王培植党羽、亲信的途径因之被堵死。七国之乱平定后景帝所采取的一系列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政策,使诸侯王失去专断擅权的条件,使其一举一动皆在皇帝所派官吏的监视之下。从此,诸侯王与朝廷分庭抗礼及叛乱的可能性大大减少了。西汉建国以来逐渐膨胀并威胁统一政权统治的诸侯王,经过七国之乱后基本得到解决。七国之乱的平定,诸侯王势力的削弱,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且为武帝时期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势力,为西汉走向鼎盛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