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289000000020

第20章 硬币两面,欲望双刃剑 (2)

无欲则刚,淡泊明志心自远

智慧点金石

怎样才算得上真正的刚强?一个人有欲望是刚强不起来的,碰到你所喜好的,就非投降不可,人要到“无欲”则刚。所以真正刚强的人是不被任何欲望控制的。

人到无求品自高,要到一切无欲才能真正刚正,才能真正作为一个大写的人,屹立于天地之间。

俗话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贪、腐者们追求的不外乎身体的安适、丰盛的食品、漂亮的服饰、绚丽的色彩和动听的音乐这些东西,到头来仍然是一场空。

故事苑:曲径通幽

山高人为峰,无求品自高。

一位高僧和一位老道,互比道行高低。相约各自入定以后,彼此追寻对方的心究竟隐藏在何处。和尚无论把心安放在花心中、树梢上、山之巅、水之涯,都被道士的心于刹那之间,追踪而至。他忽悟因为自己的心有所执著,故被找到,于是便想:“我现在自己也不知道心在何处。”也就是进入无我之乡、忘我之境,结果道士的心就追寻不到他的心了。超然忘我,放下得失之心,不苦苦执著于自己的得与失、喜与悲,便不会陷入欲求的痛苦之中。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拥有一颗宁静的心,我们才能从容地面对自己的生活。

一天,释尊禅师在寂静的树林中坐禅。太阳斑驳的影子撒在地上,即使闭着眼睛也能感觉到它的晃动。微风轻轻地拂过树梢,发出悦耳的声音。

突然,从远方传来隐约的嘈杂声,声音越来越近,在寂静的树林中听得十分清楚,原来是一对男女在林中争吵。

过了一会儿,一名女子慌忙地从树林中跑了过来,她跑得太专注了,从释尊禅师面前过去,居然一点也没有发现禅师。之后又出来一名男子,他走到释尊禅师面前,非常生气地问道:“你有没有看见一个女子经过这里?”

禅师问道:“有什么事吗?为什么你这么生气呢?”

阳光透过树叶,在男子脸上形成明暗不定的阴影。他目光凶狠地说:“这个女人偷了我的钱,我是不会放过她的!”

释尊禅师问道:“找逃走的女人与找自己,哪一个更重要?”

青年男子没有想到禅师会这样问,站在那里,愣住了。

“找逃走的女人与找自己,哪一个更重要?”释尊禅师再问。

青年男子眼睛里流露出惊喜的神色,他在一瞬间醒悟了!青年低下头,脸上的怒气早已消失了,重新洋溢着平静的神色。

一旦陷进“追逐物欲”的泥淖中迷失了自己,想要抽身出来就不容易了。找到自己的本心比寻回丢失的钱袋更为紧迫。

弦外有音

很多时候,当我们处在困窘的处境中,似乎会有更多的渴望,然而,太多不切实际的杂念,也往往是我们登上人生顶峰的最大阻碍。这时候,如果你能够让你的心平静下来,不受外界的干扰,那么你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一切。

拳头与手掌,佛陀的理财之道

智慧点金石

《圣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人降临世界的时候,手是合拢的。”似乎在说:“世界是我的。”他离开世界时手是张开的,仿佛在说:“瞧,我什么都没有带走。”可见世间的道理大多都是相通的。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古希腊横行天下,征服大半个天下的亚历山大大帝死的时候在棺材两侧各挖一个洞,将手伸出来,表明他也是两手空空走向死亡的。

故事苑:曲径通幽

有位信徒对默仙禅师说:“我的妻子贪婪而且吝啬,对于做好事行善,连一点儿钱财也不舍得,你能慈悲到我家里来,向我太太开示,行些善事吗?”

默仙禅师是个痛快人,听完信徒的话,非常慈悲地答应下来。

当默仙禅师到达那位信徒的家里时,信徒的妻子出来迎接,可是却连一杯水都舍不得端出来给禅师喝。于是,禅师握着一个拳头说:“夫人,你看我的手天天都是这样,你觉得怎么样呢?”

信徒的夫人说:“如果手天天这个样子,这是有毛病,畸形啊!”

默仙禅师说:“对,这样子是畸形。”

接着,默仙禅师把手伸展开,并问:“假如天天这个样子呢?”

信徒夫人说:“这样子也是畸形啊!”

默仙禅师趁机立即说:“夫人,不错,这都是畸形,钱只能贪取,不知道布施,是畸形;钱只知道花用,不知道储蓄,也是畸形。钱要流通,要能进能出,要量入而出。”

握着拳头暗示过于吝啬,张开手掌则暗示过于慷慨,信徒的太太在默仙禅师这么一个比喻之下,对做人处世、经济观念、用财之道,豁然领悟了。

弦外有音

握着拳头,你只能得到掌中的世界,伸开手掌,你能得到整个天空。

有的人过于贪财,有的人过分施舍,这都不是禅的应有之处。吝啬,贪婪的人应该知道喜舍结缘是发财顺利的原因,因为不播种就不会有收成。布施的人应该在不自苦、不自恼的情形下去做。否则,就不是纯粹的施舍了。

多贪多欲,永远是穷人

智慧点金石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祸莫大于不知足。”意思是说一个人最大的坏处就在于他不知足,奉劝人们学会知足。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说的也是知足常乐的道理。一个人,活在世上,首先要学会知足,一个不知足的人,永远和快乐无缘。

知足者常乐!人的欲壑难填,不仅追求当下享受,还想拥有更多的资产,以备永远享受,因此会产生了患得患失的痛苦。

故事苑:曲径通幽

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的欲望就如同宇宙中的黑洞一般,是无法填满的。如果任其膨胀,必将身心疲惫、后患无穷。

有一个人潦倒得连床也买不起,家徒四壁,只有一张长凳,他每天晚上就在长凳上睡觉。

他向佛祖祈祷:“如果我发财了,我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吝啬。”

佛祖看他可怜,就给了他一个装钱的口袋,说:“这个袋子里有一个金币,当你把它拿出来以后,里面又会有一个金币,但是当你想花钱的时候,只有把这个钱袋扔掉才能花。”

那个穷人就不断地往外拿金币,整整一晚上没有合眼,他家地上到处都是金币。这一辈子就是什么也不做,这些钱也足够他花的了。每次当他决心扔掉那个钱袋的时候,他都舍不得。于是他就不吃不喝地一直往外拿着金币,屋子里装满了金币。

可是他还是对自己说:“我不能把袋子扔了,钱还在源源不断地出来,还是让钱更多一些的时候再把袋子扔掉吧!”

到最后,他虚弱得没有把钱从口袋里拿出来的力气了,但是他还是不肯把袋子扔了,终于死在了钱袋的旁边,屋子里装的都是金币。

在物欲方面,凡是过分地追求和占有,都是贪欲,不仅造成心理的负担,也为自己带来痛苦。所以物质方面的少欲知足,能为你营造安定的心境和安全的处境。

做人一定要知道满足,不可贪得无厌。美好的生活应该靠勤劳的双手去创造,不劳而获的东西得之容易,用之却难——它往往不会带来幸福,只会带来祸害。

以前,有一对兄弟,他们自幼失去了父母,相依为命,家境十分贫寒。他们俩终日以打柴为生,生活十分艰苦。即便这样,兄弟俩从来没有抱怨过,他们起早贪黑,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而且,哥哥照顾弟弟,弟弟心疼哥哥,生活虽然艰苦点,但过得还算舒心。

观世音菩萨得知了他们二人的情况,为他们的亲情所感动,决定下界去帮他们一把。清晨时分,菩萨来到兄弟俩的梦中,对他们说:“远方有一座太阳山,山上撒满了金光灿灿的金子,你们可以前去拾取。不过路途非常艰险,你们可要小心!并且,太阳山温度很高,你们一定要在太阳出来之前下山,否则,就会被烧死在上边。”说完,菩萨就不见了。

兄弟二人从睡梦中醒来,非常兴奋。他们商量了一下,便起程去了太阳山。一路上,他们不但遇到了毒蛇猛兽、豺狼虎豹,而且天空中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兄弟俩咬紧牙关,团结一致,最终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太阳山。

兄弟俩一看,漫山遍野都是黄金,金光灿灿的,照得人睁不开眼。弟弟一脸的兴奋,望着这些黄金不住地笑,而哥哥却只是淡淡地笑。

哥哥从山上捡了一块黄金,装在口袋里,下山去了。弟弟捡了一块又一块,就是不肯罢手。不一会儿整个袋子都装满了,弟弟还是不肯住手。此时,太阳快出来了,可是弟弟却仍在不住地捡。

一会儿,太阳真的出来了,山上的温度也在渐渐地升高。这时,弟弟才慌了神,急忙背着黄金往回跑,无奈金子太重,压得他根本就跑不快。太阳越升越高,弟弟终于倒了下去,被烧死在太阳山上。

哥哥回家后,用捡到的那块金子当本钱,做起了生意,后来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富翁。可弟弟却永远留在了太阳山。

哥哥因为不贪而享受了富有的恩赐,弟弟因贪得无厌而命丧黄泉。物欲过度的危害可见一斑。

任何财富的取得都要通过辛勤劳动方可获得,妄想不劳而获者只能使自己变得更加狼狈不堪。

弦外有音

多贪多欲的人,纵然富甲天下,还是无法满足,等于是个穷人,他们拥有的是痛苦的根源而非幸福的靠山;而少欲知足的人,才是真正的富人。

知足常乐是一种看待事物发展的心情,不是安于现状的骄傲自满的追求态度。《大学》曰“止于至善”是说人应该懂得如何努力而达到最理想的境地和懂得自己该处于什么位置是最好的。知足常乐,知前乐后,也是透析自我、定位自我、放松自我。才不至于好高骛远、迷失方向、碌碌无为,心有余而力不足,弄得心力交瘁。

知足是一种处世态度,常乐是一种幽幽释然的情怀。知足常乐,贵在调节。做到知足常乐,良好心态就会和为人处世并驾齐驱,充满和谐、平静、适意、真诚。这是一种人生底色,当我们都在忙于追求、拼搏而找不着北的时候,知足常乐,这种在平凡中渲染的人生底色所孕育的宁静与温馨对于风雨兼程的我们是一个避风的港口。休憩整理后,毅然前行,来源于自身平和的不竭动力。真正做到知足常乐,人生会多一份从容,多一些达观。

只有心中无色,才能按住心兵

智慧点金石

禅宗提倡修身养性、清心寡欲。关键在于克制自己的心性。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理性和情绪上的斗争,自己随时随地在和自己争讼。这种“心、意、识”自讼的状态就叫做“心兵”。普通人心中随时都在打内战,如果妄念不生,止水澄波,心兵永息,自然天下太平。

心兵慌乱之时需要“快刀斩乱麻”,就像最终成为亚细亚王的亚历山大在面对戈迪亚斯的神秘绳结时一样,一剑落下,绳结自开。如果在纷扰之中心兵慌乱,乱作一团,最终只能溃不成军,然而,许多人在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时,通常会自乱阵脚。

故事苑:曲径通幽

在空与色的领悟上尤其需要这样一刀斩结的果断与勇毅。

一次,洞山禅师问云居禅师:“你爱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