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289000000025

第25章 以己为舟,航向彼岸 (1)

自伞自度,求人不如求己

智慧点金石

“求人不如求己”,很简单的一条禅理,参悟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在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应该靠自己去解决一切难,靠自己去成功!

古语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即自己拯救自己,有了自救的愿望,才会奋起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征服所有阻碍,老天自然就会暗中帮助你了。

故事苑:曲径通幽

求人不如求己,万事皆靠自己。企图不劳而获,或者一劳永逸,那是不现实的事。

在永平寺里,有一位八十多岁驼着背的老禅师,在大太阳下晒香菇,住持和尚道元禅师看到以后,忍不住说:“长老!您年纪这么大了,为什么还要吃力劳苦做这种事呢?请老人家不必这么辛苦!我可以找个人为您老人家代劳呀!”

老禅师毫不犹豫地说:“别人并不是我啊!”

道元禅师说:“这话是不错!可是要工作也不必挑这种大太阳的时候呀!”

老禅师说:“大太阳不晒香菇,难道要等阴天或雨天再来晒吗?”

道元禅师是一寺之主,指导万方,可是遇到这位老禅师,终于认了输。

禅者的生活,无论什么,都不假手他人,也不等到明天。

道谦禅师与好友宗圆结伴参访行脚禅师。

路上,宗圆因为不能忍受跋山涉水的疲劳困顿,所以几次三番地闹着要回去。

道谦禅师于是安慰他说:“我们已经决心出来参学,而且也已经走出了这么远的路,现在半途放弃回去,实在是可惜啊。这样吧,从现在起,路上如果有我可以替你做的事,我一定为你代劳,但只有五件事我帮不上你的忙。”

宗圆问:“哪五件事呢?”

道谦禅师泰然自若地说:“穿衣、吃饭、屙屎、撒尿、走路。”

道谦禅师的话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宗圆终于有所领悟,从此再也不提行路辛苦之事了。

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就,即使天上掉馅饼,也要张开嘴巴去接啊。

“别人并不是我”,“现在不做,要待何时?”这是现代人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因为他们都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佛印禅师与苏东坡一起在郊外散步。正走着,看到一座观音石像,佛印立即合掌礼拜观音。

苏东坡突然不解地问佛印禅师:“观音本来是我们要礼拜、要祈求的对象,为何他的手上与我们同样挂着念珠而合掌念佛,观音到底是在祈求谁呢?”

佛印禅师意味深长地说道:“这要问你自己。”

苏东坡说:“我怎么能知道观音手持念珠祈求谁?”

佛印开示道:“求人不如求己。”

一个人只有自己来承当自己,才能真正走上解脱之路。没有别的路了,你剩下的只有向你自己求救,打开自己的心门,点燃那盏心灯,让自己成为自己的避难所。

有一个信者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位禅师正撑伞走过,于是就喊道:“禅师!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程如何?”

禅师道:“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信者立刻走出檐下,站在雨中,说道:“现在我也在雨中,该度我了吧!”

禅师:“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不被雨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你,而是伞度我,你要被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

说完,他便扔下这个人独自走了。

自己有伞就可以不被雨淋,自己有真正的禅性,就可以不被魔迷惑。雨天不带伞想让别人帮助,平时不认识真正的自我本性,却想让别人度。这如同自家的宝藏不用,却专门想别人家的,怎么能称心如意呢?

自伞自度,凡事应该反求自己。那位禅师不肯借伞,其实是禅师的大慈大悲。

弦外有音

我们总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而在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习惯于求助他人,却忘却了自己——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尚未开发的潜力,并拥有把难题变成机会的能力,为什么我们不去主动地主宰自己的命运,却要祈求他人的怜悯和帮助呢?

如果我们不能回到自身中来,反求诸己,认识、接纳自己,转而肯定、提升自己,找到安身立命之道及安心的法则,那里又有真正的皈依处呢?

山高怎阻野云飞

智慧点金石

心灵是每个生命独自的宇宙,人在其中的奥秘里迷转,没有旅伴。不知从哪一天起,我们生起一股浓得化不开的厌倦:难道生命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像机械一般运转?被苦恼和病痛、死亡所全面控制和摆布?

心中四面都竖起一座又一座的高山,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也挡住了我们本来清明的视野。

怎样才能飞越这叠嶂层峦呢?

故事苑:曲径通幽

一句话: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怎阻野云飞。这是善静和尚点破他师兄的,他已经飞过了高山的阻挡,拥有了像野云一样自由自在的心态。

善静和尚27岁时候,弃官出家,他去乐普山投奔元安禅师,禅师令善静管理寺院的菜园,在劳动的过程中修行。

有一天,寺内一位僧人认为自己已经修业成功,可以下山云游了,于是就到元安禅师那里向他辞行。当然,下山是要等到禅师的批准的。

元安禅师听了僧人请求,笑着对他说:“四面都是山,你往何处去?”

僧人无法想出其中蕴涵禅理,只好转身回去。

那人无意走进了寺院的菜园子。

善静正在锄草,看见僧人愁眉苦脸的样子就惊讶地问:“师兄为何苦恼?”

僧人就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

善静马上想到“四面的山”就是暗指“重重困难”、“层层障碍”。元安禅师实际上是想考考僧人的信念和决心。可惜,僧人参透不了师父的旨意,于是善静笑着对僧人说:“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怎阻野云飞。”意思是: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高山都无法阻挡。

僧人于是就来到元安禅师那里,对禅师说:“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怎阻野云飞。”

僧人以为师父一定会喜笑颜开地夸奖他,然后准他下山,谁知元安禅师听后,先是一怔,继而眉头一皱,两眼直视僧人道:“这肯定不是你的答案!是谁帮助你的?”

僧人见师父已经察觉,于是只好把善静和尚的名字说了出来。

无安禅师对僧人说:“管理菜园的僧人善静和尚,将来一定有一番作为的!多学着点吧,他都没有提出下山,你还要下山吗?”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世上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只要下定决心,一切困难都能迎刃而解。关键在于你的心胸有多么宽广!

弦外有音

只要我们的心是自由自在的,没有什么能捆缚住我们。让我们的心灵随时保持自由,松开自己的扎紧的绳子,那么我们就能飞越一切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关键是你的心空有没有那样吹拂野云的风。

锲而不舍,铁眼苦募一文钱

智慧点金石

信心是什么?信心不是坚定的意志,不是自我的执著,想靠一己之力,扭转乾坤。全备的信心恰恰是谦卑,是俯伏在天地大精神面前,持之以恒、静心等待这永恒不灭真理的成就。

信心并非豪情壮志、豪言壮语。而是认识自己的贫乏与卑微,因为这是自信心得以建立的根基。信心不是妄想一步登天,一蹴而就,而是愈挫愈勇,毫不动摇。

反观我们的红尘世界,心雄志壮者,可谓多矣。他们也言辞激昂,也宏愿凌云,但喜欢的是一蹴而就,一步登天,缺乏“苦募一文钱”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一遇困难就动摇,一受挫折就退缩。于是乎,最终成就大事业者,自然也就凤毛麟角了。

故事苑:曲径通幽

铁眼禅师从苦募一文钱开始,迈出了通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他的可贵之处在于:坚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坚信只要锲而不舍,百折不挠,就一定能实现预定的目标。

铁眼禅师发誓要用募捐来的钱建一个佛的金身。这件事虽然功德无量,但是却是困难太大了啊。然而,铁眼禅师立下了誓愿,决不退缩。

铁眼禅师着手募款的第一天,早早地来到平日人群川流不息的大桥旁,准备向过路人乞讨施舍。那时天色尚早,桥头边还静悄悄地,没有人影。

一会儿,第一个过桥者走来了。那是个腰悬宝剑的武士,雄赳赳地迈着大步。铁眼禅师赶紧趋前几步,合十施礼道:

“贫僧誓愿塑造佛陀的金身,请施主大慈大悲,捐一点吧。”

不料武士斜瞥了和尚一眼,只当没听见,大步流星地踏上桥头走了,仿佛唯恐避之而不及。铁眼禅师迈着小快步追上去,跟在武士后面,低声乞求:

“请多少捐一点吧。”

“不。”武士拒绝得干脆,依旧大摇大摆地走。

“拜托了!”铁眼恳求。

“不。”武士毫不松口。

“无论如何捐一点吧。”铁眼依旧软磨。

武士一脸厌烦地挥手,铁眼满面堆笑地央求。就这样,铁眼禅师跟在武士后面纠缠了足足有十几里路,而且看样子,哪怕武士走到天涯海角,也一定会追随到底。最后,那个刚愎固执、铁石心肠的武士也不得不认输了。他停住脚步,转过身来,无可奈何而又恼怒地说:

“真是个啰唆和尚,少见!拿去吧,呸!”

武士啐了一声,随手扔下一文钱。

“谢谢施主!”铁眼禅师连忙俯身从地上捧起那文钱,欣然色喜地朝武士行礼致谢。

这一来,武士反倒觉得奇怪了,上下打量铁眼一番,问道:

“和尚,你老远地紧追不放,只讨到一文钱,却这样的欢喜,究竟是怎么回事,说来听听。”

铁眼禅师表情愉悦地回答:

“今天是贫僧立下大愿行乞化缘修建佛陀金身的第一天,而您是第一位施主。如果不能化到您这一文钱,或许贫僧的心志就会因此而产生动摇啊。如今承蒙您慷慨施舍,贫僧对于成就大愿已经确信无疑,所以,为此感到无限欣喜。”

说完后,铁眼禅师引身告退,按照原路返回大桥旁继续化缘去了。

寒来暑往,经过无数个风吹雨打、霜刀雪剑的日子,铁眼禅师终于筹足了开板的资金,完成了自己的大愿。

不幸的是,国内恰逢罕见的大饥馑,许多难民活活饿死。救人要紧!铁眼禅师便毫不吝啬地将千辛万苦筹集起来的钱款,统统捐献出来,赈济灾民。然后,又从头开始化募。当二度募款好不容易凑齐时,一场特大水灾又造成哀鸿遍野,饿殍千里。铁眼和尚再次捐出了全部募款,继而满怀信心地开始第三度化缘。

皇天不负苦心人。直到公元1678年,才终于大功告成。

铁眼禅师为了化募一文钱,竟然追随纠缠施主十几里路,铁眼禅师一旦立下宏愿就决不退缩,这种不达目标不放弃的执著精神的确令人感佩。

弦外有音

铁眼禅师高风大德,胸怀高远信念,在天下苍生的死活面前,毅然奉献千辛万苦募集来的资金,赈济灾民,将救人放在第一位,足让天地为之变色。他的全备信心让我们每个人景仰!

俗话说得好:集腋成裘,聚沙成塔。铁眼禅师的艰辛努力和巨大成功证明,一个人信心十足地朝着目标迈进,他终究会获得意想不到的事业成功,他的理想终究会实现的,而这些,只不过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已。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智慧点金石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老子说的。意思是说传授给人既有的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度人必须先度心。人世间的饭食可以解一时之饥,但是那却不是真正的生命之粮。人世间的金钱可以满足人一时的欲望,那也不是真正的生命之光。

“贫富都一样,大难无处藏”,每个人都有佛性与善良的一面,以法理或良知唤醒世人心中的真诚与善良,才能从根本上救度世人远离邪恶,脱离苦海。同样的道理,送人一袋金钱,不如启发他的善心,因为诚心善念才是一个生命能够走向未来的最根本的保证。

故事苑:曲径通幽

下面这个方丈和乞丐的故事,恰好表明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与结局:

一天早上,一位只有一只手的乞丐来到一座寺院向彻悟方丈乞讨,方丈毫不客气的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些砖头搬到后院去,我就给你饭吃!”

乞丐很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怎么搬砖头呢?不愿给就不给,何必这么捉弄人呢?”说完他怒气冲冲地向寺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