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大事必具的10种性格
2913000000023

第23章 方圆做人,圆满做事——刚柔并济(1)

如果说“方”即是“刚”,那么“圆”必是“柔”。如果一个人一味刚硬下去,恐怕注定会失败。所谓圆就是圆通、圆活、圆融、圆满。在“方”的基础上加入“柔”功,能方则方,遇圆则圆,就是“方圆人生,刚柔并济。”

1.方圆性格,成就方圆人生

兵无常势,水无定法。能方则方,遇圆则圆,方圆兼济,必有方圆人生。

方圆性格是一种难以达到但人人都向往的性格,这种性格包容性强,可以融诸家思想体系之精髓。具有这种性格的人有“忍”、有“慈”、有“残”、有“变”。他们把宽容、博大、仁爱皆交融在一起,运用时,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调整。

方为做人之本,圆为处世之道。

“方”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脊梁。人仅仅依靠“方”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圆”的包裹,无论是在商界、官场,还是交友、情爱、谋职等等,都需要掌握“方圆”的技巧,才能无往不胜。

“圆”是处世之道,是妥妥当当处世的锦囊。

亦方亦圆者懂得如果原则性问题也要让步,等于失去了做人的方向。尊严是做人的主要原则,一个人的素养越高越看重自己的人格与尊严,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就是这个道理。

有一位小保姆,由于做人实在,干活利索,给女主人的印象极佳。但是,生性猜疑的女主人还是担心这位姑娘手脚不干净,于是在试用期的最后几天想出个办法来试一试她。

一天早晨,小保姆起床要去做饭,在房门口捡到十元钱,她想肯定是女主人掉下的,就随手放到了客厅的茶几上。谁知第二天早晨,小保姆又在房门口捡到了一张五十元钱,这让她感到很奇怪。“莫非是在试探我吗?”小保姆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但她又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女主人是一位大学教授,是很有身份的人,怎么会做出这样侮辱人的事情呢?这样想着,她就把钱放进了茶几底下,但心里面还是留了个心眼。

到了晚上,小保姆假装睡下,从卧室的窗户窥看客厅中的动静。正当她困意袭来,准备放弃这一念头时,女主人竟真的悄悄到茶几前取钱来了。小保姆彻底惊呆了,怒火冲上了她的心头:怎么可以这样小看人!

次日早晨,小保姆又在房门口发现了一张钞票,这次是一百元钱。她笑了笑,把钱装进了自己的口袋。她在女主人出去之前把这一百元钱悄悄地放在了楼梯上,准备也测试女主人一次。果不出小保姆所料,女主人之所以怀疑别人手脚不干净,正是因为她自己是一个自私而贪心的人,她在下楼时看见了那一百元钱,当时就眼睛一亮,然后趁着左右没人把钱塞在了口袋里。这一幕,全都被暗中偷窥的小保姆看到了。

当晚,女主人就像找学生谈话一样,严肃而又婉转地批评她为人还不够诚实,如果能痛改前非,还是可以留用的。小保姆故作懵懂地问:“你是不是说我捡了一百元钱?”“是呀!难道你不觉得自己有错吗?”小保姆摇了摇头:“不,我不认为我做错了什么,因为我已经将那一百元钱还给您了。”女主人一脸诧异:“咦,你啥时还我钱了?”小保姆大声回答:“今天傍晚,公共楼梯……”女主人一听到“楼梯”两个字,当时像触了电一样浑身一颤,狼狈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聪明的小保姆知道做人要方,处世要圆的道理。她知道那钱不是自己的就不应该占为已有,她还利用了一些圆滑的手法为自己找回了面子,女主人自然也不该再侮辱她的人格和尊言。试想一下,如果她正面反击,不讲策略又会是什么效果呢?做人要方圆有道,一劳永逸。

做人要圆。这种圆是圆通,是一种宽厚、融通,是心智的高度健全和成熟。不因洞察别人的弱点而咄咄逼人,不因自己比别人高明而盛气凌人,任何时候也不会因坚持自己的个性和主张让人感到压迫和惧怕,任何情况都不会随波逐流,要潜移默化,绝不让人感到是强加于人……这需要极高的素质,很高的悟性和技巧,这是做人的高尚境界。

古人讲求“中庸”,说的就是做人的方圆道理。

把圆和方的智慧结合起来,做到该方就方,该圆就圆,方圆都恰到好处,左右逢源。

能做到不急不躁,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上不下;可进可退,可方可圆。这样,你的人生就达到了最高境界,不论在何时、何地,你都不会吃大亏。

2.锋芒太胜必遭祸

当今社会,人人都希望自己能成为社会上的栋梁之材。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在事业上有成就、在经济上独立、在社会上有脸面的人才算是人们眼中的完人。而现在,不光男性,女性也被人要求或自我要求去做以前只有男性才去做的事情。虽然有些时候,胜利者并不是在正向发展的积极逻辑上竞争而胜的,甚至可能是借助一种错误的逻辑不择手段而取胜的。但是,要知道,影响人们晋升的弊端通常并不是单纯的个人力量所能改变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走出了自身的性格误区,可能就意味着走出了人生的败局,走向了成功与卓越。

潘尚这个人很精明,在工作上独当一面,在上司面前也能适时地说些奉承的话,因此,在上司的眼中看来,他是相当可靠的一名部属,所以很照顾他,而他也了解上司的期望,因而工作也就更卖力气,逐渐确立了在公司里的地位。

可是,那位上司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发现他在同事之间并不受欢迎。起初这位上司不愿相信这个事实,但是,同事们都纷纷议论:

“潘尚眼皮总往上看,不愿与同事来往。”

“邀请他下班后去喝一杯,也经常吃闭门羹。”

“他的工作能力未必比别人高出多少,我看很多时候不过是擅于应付而已。”

“他这个人好像没有多少同情心。我们同事之间有人遇到困难,大家商量要帮助,只有他淡然处之。”

“他只顾虑自己的升迁问题,把与同事们的感情勾通和协作根本不当回事。”

很多同事都这样异口同声地批评潘尚。

既然好几个同事都有相同的意见,又没有一个人愿意替他辩驳,逐渐地,上司不得不相信,同时也开始怀疑,潘尚是不是有着双重性格的人。

这个例子,或许有一些极端,而且也可能是潘尚的同事们看到潘尚特别受到上司赏识,在嫉妒心驱使下,才联合起来攻击他。可是,既然被同事如此批评,表明他情商太低或者确实存在缺点!而他遭到同事如此漠视,说明他的缺点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对潘尚来说,他的确拥有一位好上司;同时,对上司而言,也有一名优秀的部属,然而,不是别人心目中的好同事。这对潘尚来说,是一种不幸。

但如果潘尚完全没有察觉到这种不幸,或者纵然已察觉,却认为那与升迁无关而不以为然,问题就会更加严重。这样做,迟早会阴沟里翻船的。

虽然在薪水阶层的大环境里,同事也就是竞争的对手,可是,一旦遇到困难,则往往必须靠那些原是竞争对手的同事来鼎力相助。然而,像潘尚那种性格的人,可能就很少有人愿意帮助他。

而且他在仕途上只能被人提拔,却不能获得足够的选票,就是说,不但要有较高的智商,还要有较高的情商。因为,要想在仕途上获得选票,必须首先在人生、人性和人情上获得选票。

孤独的人有两种,其中一种是自己去忽视周围的人,另一种则被周围的人所忽视。

不但夫妻之间如此,即使父子之间,一旦吵架之后,就会深深体会到自己多么孤独,也会感觉到,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最可靠。

平常在单位工作,也许并没有特别的感觉,但偶尔由于某些动机,会感觉周围的人都变成自己的敌人,自己显得孤立无援而难过。

有的人是自己故意回避,不想和别人来往,被周围忽视的人,可能有某些缺点,例如性格与众不同,过去经常困扰别人,又喜欢批评别人,且在生活上又对别人一无益处,自然没有人愿意理会他。

而自己去忽视周围的人,又可分为两种:其中一种是很骄傲,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也就是自以为站的很高,瞧不起周围的人。然而,这种人一旦遭遇困难,就会卑躬屈膝,可怜巴巴地请求周围的人帮助他。这样的人实在令人厌烦。

另一种是所谓不喜欢和别人来往的人。这种人在性格上很消沉,与人接触总感到很被动,也不愿意和别人协作。这种人很值得同情。因为,他在性格上本来就不喜欢和别人来往,所以经常显得落寞寡欢,也渴望别人能接近他。然而,由于无法以行动表示,因而愈封闭自己。

有人说,要了解一个妇人,必须先了解她的母亲,这意味着,要猜测一个女人在婚后变成什么样的妻子,只要看看她的母亲,大体就可以了解。

站在同一个角度来看,要评估一个人时,应该看看他所结交的朋友。如他的朋友都是令人厌烦的人,那么,这个人也多半不会讨人喜欢,即使有朋友,也不会成为贴心的知己。一般人都认为,有知心朋友的人,比较值得信赖。

拥有知心朋友的人能享受到更多的快乐和好处,孤独的人很少能享受到朋友间相扶、相助、相提、相势的人生乐趣。

虽然人生原本是孤独的,但是,人人都应该努力,不要让自己过孤独的生活,因为孤独会使人感到无援和无助。年轻时候的孤独还可以忍受,但是,年老时候的孤独是多么难堪啊!

想在将来达成某种愿望,都应该先有坚强的决心,然后树立绝对的信心,并朝着这个目标奋进,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

任何一位工薪阶层人士,都无时无刻在思索:如何能尽快获得晋升?但近年来,注重家庭的人愈来愈多,有的人已开始不注重公司里的升迁问题,认为家庭能够美满、快乐最重要,其实这种想法更有助于补贴人生的幸福。

另一方面,现如今和过去不同,由于僧多粥少,使得升迁的机会大大降低。以前,只要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便可以保证升迁到某种职位。但现在则不可能如此简单,无论是否一流大学毕业,找工作都成为一种困难,于是,原先抱着满腔热忱指望升迁的人也开始觉悟,即使努力奋发向上,也常常是徒劳无功。

袁华原是某镇政府一位普通职员,他很走运,硬是被镇长看中,从入党到推举为镇党委组织委员都是镇长亲手扶持和栽培的。袁华同镇长成了好朋友。人们一致认为总有一天袁华会成为镇长的接班人。袁华也很以为得意,对自己的前途也愈发踌蹰满志。不久,机会终于来了,镇长任期届满,下届镇长的选举工作也已排上了日程,除了镇长外,袁华成了唯一的一位差额候选人。镇长暗想,袁华是自己亲手提拔起来的,从资历和业绩上都不能与自己分庭抗礼,从个人感情上看,他也更不可能上屋抽梯。但事情的发展并不像镇长想象的那么简单,选举结果出来后,袁华与镇长票数相等。镇长吃惊不小,仔细计算才发现,选举中不但自己投了袁华一票,而且袁华自己也投了自己一票。镇长坐不住了,到几位老朋友中一打探才知道,袁华在背地里搞了不少“小动作”。尤其是秘书潘高的话更让他大吃一惊,为了拉到选票,袁华许诺潘高,若能在本次选举中胜出,日后可考虑让他当组织委员。镇长听后,不禁心寒。警省之后不得不使出最后的杀手锏,在第二轮竞选中也自己投了自己一票,终于彻底击败了袁华。事隔不久,袁华便因“工作需要”成了后勤食堂里的一般职员。他慨叹自己的命运陷进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怪圈里,却又哑巴吃黄莲——有苦难言。当有朋友问及他的失败原因,他深有感触地说:“这一切只缘于我在镇长和众人面前暴露了自己向上爬的野心!”

3.不是所有的实话都可以坦言的

就像医生不能对患癌症的病人或垂死的患者说:“你快死了,你没救了。”一样。生活中许多时候实话比谎话更能伤人,所以人们才发明了赞美和恭维,以及“真实的谎言。”

英国人劳比一生耿直,憎恶在人际交往中有任何虚假。为此,他在50年生命旅途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痛苦地发现自己竟找不到一个可以倾心交谈的人,连妻子和儿女也离他远去。劳比只能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日记上,讲给自己听。劳比这样写道:“我到现在才相信,人与人相处是没有绝对诚实的。有时候,假话和假象更能促进友情和爱情。”

我们倡导人与人之间应该坦诚相待,但发现坦诚在许多时候会让人碰得头破血流。劳比不是政治家,也不再需要自幻,所以他把人类长期来羞于启齿的隐秘说了出来:很多时候,交际并不需要真实。

一位涉世未深的青年给卡耐基来信,倾诉和劳比一样的苦衷。他从小受到诚实的熏陶,可是走上社会不久,已经因为几句真话屡遭白眼了。他希望卡耐基能替他找出原因。因为这样的问题绝不是一封信能说清楚的。卡耐基考虑再三,干脆只给了他两句话:“当我的父亲与我探讨家庭大计时,我绝不会说假话,而当我的母亲因病重将不久于人世时,我会对她说:‘没关系,医生说你马上就会好的。”’这就是说真话和说谎言的区别。

谎言,在人际交往中几乎是不可缺少的。有些人宣布自己从来不说假话,这句话本身就一定是谎言。当我们得到亲戚病重,当我们获悉朋友遭难,我们就时常会说一些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的假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世界上没有不说假话的人。许多假话在形式上与人际间真诚相处不相一致,但在本质上却吻合于人的心理特征和社会特征。人都不希望被否定,人都希望猜测中的坏消息最终是假的。为了人们许多合理的心愿暂时不被毁灭,假话就开始发挥作用。

真正能说好谎言并不比说真话容易,首先我们应消除对假话的偏见和犯罪感。这样,我们才能把谎言说好。

1.真实。

谎言是无法真实时的一种真实。当我们无法表露自己真实意图时,我们就选择一种模糊不清的语言来表达真实。当一位女友穿着新买的时装,问我们是否漂亮,而我们觉得实在难看时,我们便开始模糊作假。回答说:“还好。”“还好”是一个什么概念,是不太好或是还可以?这就是谎言中的真实。它区别于违心而发的奉承和谄媚。

2.合情合理。

这是谎言得以存在的重要前提,许多谎言明显是与事实不符的。但因为它合乎情理,因而也同样能体现我们的善良、爱心和美好。经常有这样的问题:妻子患了不治之症不久将要死去。丈夫为之极感颓丧。他应该让妻子知道病情吗?大多数专家认为:丈夫不应该把事情的真相告诉她,也不应该向她流露痛苦的表情,以增加她的负担,应该使妻子生命的最后时期尽可能快活。当一位丈夫忍受受到即将到来的永别时,他那与实情不符的安慰反而会带给我们激动。因为在这谎言里包含了无限艰难的克制和真实的感情。

3.必须。

是指许多谎言非说不可。这种非说不可有时候是出于礼仪。例如,当我们应邀去参加庆祝活动前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我们必须把悲伤和恼怒掩盖起来,带着笑意投入欢乐的场合。有时候我们说谎言是为了摆脱令人不快的困境。例如,美国曾经就一项新法案征求意见,有关人员质问罗斯:“你赞成那条新法案吗?”罗斯说:“我的朋友中,有的赞成,有的反对。”工作人员追问罗斯:“我问的是你。”罗斯说:“我赞成我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