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玩转职场和人脉场的50条权利法则
291900000031

第31章 法则29:为自己涂抹一层“保护色”

隐藏锋芒,相机而动

人想出头是天经地义之事,可如何出头却大有讲究。不管三七二十一盲目冲动,难免不被撞个头破血流。而人生的智者往往隐忍等待,神明内敛,不露锋芒,默默寻求最佳的出头时机。

老子云:“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即善于做生意的商人,总是隐藏其最珍贵的货品,不会让人轻易见到。而品德高尚的君子,从外表看上去却显得愚笨。这无疑蕴含着一种处世智慧。锋芒毕露毫无益处可言,“满招损,谦受益”,自我炫耀者只会招致他人的反感,乃至小人的陷害。“隐藏锋芒”,低调做人,才能让自己不会过早地被风雨侵蚀,才能让自己长成参天大树。

隐藏锋芒不是消极被动的处世态度,很多人会把它与放弃、逃避、怯懦等词联系在一起,然而它却是一个积聚能量的过程,在自我隐藏中才会有快速生长的可能。之所以隐藏锋芒,完全是因为时机尚未成熟,如果强行出头,不仅达到一鸣惊人的效果,还有可能惹人耻笑,自毁自伤。可一旦时机来临,就要反应迅速,在第一时间挺身而出,一击即中。

战国时期赵国的平原君门下聚集食客数千人,待遇十分优厚。这些人文韬武略,各有所长,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于是在秦兵围赵时,赵王便派平原君向楚国求救。

平原君宣布从门下食客中选取20名智勇双全之人同行,一个叫毛遂的门客站出来自荐。此人平时并不活跃,跟其他门客比起来毫无过人之处,也没有什么名气。平原君有些看不起他。毛遂却将自己比喻为锥子,说道:“请把我放到口袋中吧!如果早点把我放进口袋中,我不但早就露出尖端,甚至还会脱颖而出呢!”

平原君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但其他人依然“相与目笑之”,等着看毛遂出洋相。可是,事实证明,毛遂的三寸不烂之舌,胜过了百万雄兵,在其他门客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毛遂成功地说服了楚王,完成了任务。

毛遂是当世罕见的人才,之前他的平庸与内敛只是隐藏锋芒的一种手段,他耐心等待着,直到最能表现自己的时机来临,他不愧是深谙藏锋马出头之道的大师。

藏锋与出头之道主要包括两方面意思:其一,是当自己的能力还不够时,如果勉强去做某些事。固然也有可能获得意外的成功,但这种可能性不高。通常的结果是:做失败了,折损了自己的壮志,也惹来一些嘲笑。虽然说“失败为成功之母”不是没有道理,可是在别人眼中,你的失败却是能力不足、自不量力的代名词,在由别人分配机会的竞争环境里,失败是一种致命伤,而且还会成为烙印,跟着你一辈子,这是现实社会中严酷性的写真。既然如此,那又何不先隐忍待机呢?其二,是说自己虽然有足够的能力,可是客观环境并未成熟,所谓客观环境是指大势和人势,大势是大环境的条件,人势是周遭人对你支持的程度。大势如果不合,以本身的能力强行出头,即使能够成功,也肯定会多花很多力气;人势若无,如果想强力出头,更是必然会遭到别人的打压和排挤。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处世策略还是暂时隐忍不出,等待时机来临才挺身而出。

以守为攻,以退为进

在你努力争取的目标上,还不具备绝对的制胜条件时,一定要注意避免和对手遭遇,宁可退避三舍,也不要急于交手。隐藏你的真实意图,以守为攻,以退为进,这对争取到最后的胜利绝对有益无害。要知道,谁笑到最后,谁就笑得最好。

俗话说:“退一步路更宽。”实际上,退是另一种方式的进,防守也是另一种方式的进攻。暂时退却,忍住一时的欲望,将你内心涌动的志向之火悄悄隐藏,养精蓄锐,鼓足力量,后退后的前进将是更快、更有效、更有力的。有时,通往成功的路,便是这样一条曲线之路,但踏上这条路你绝对不会撞得头破血流。欲速则不达,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就是这个道理。

一位留美计算机博士学成后在美国找工作。因为有个吓人的博士头衔,求职的标准当然不能低。结果他连连碰壁,好多家公司都没聘他。想来想去他决定收起所有的学位证明,以一种最低身份再去求职。

不久他就被一家公司录用为程序输入员。这对他来说就是大材小用,但他仍然干得认认真真,一点儿也不马虎。不久老板发现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不是一般的程序输入员可比的。这时他才亮出了学士证,老板给他换了个与大学毕业生相称的工作。

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时常提出一些独到的有价值的建议,远比一般大学生要强,这时他亮出了他的硕士证书,老板见后又提升了他。再过一段时间,老板觉得他还是与别人不一样,就对他“质询”,此时他才拿出了博士证书。这时老板对他的水平已有了全面的认识,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这位博士最后的职位,也就是他最初理想的目标。

博士以退为进,先将自己放在一个极低的水平线上,然后踏踏实实地奋斗,为自己积蓄内在资本。“真金不怕火炼”,他在平凡的岗位上显示出了光彩,被慧眼识英雄的老板委以重用。

一个人只有深谙进退之道,知审时度势,才能洞悉对方意图,能审视自己处境,从而知进识退,进退有节,挥洒自如,才能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左右逢源。

一个人的成功在于他做人做事的方式。谁都想事业发达、家庭美满,谁都想受人尊重,办事顺利,但是只有那些即会做人又善于做事的人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而他们的共同经验就是懂得并且善于利用进退规则。

生活的智者们不会在形势不利于自己的时候去硬打硬拼,那样,有可能是以卵击石,自寻死路;也有可能是两败俱伤,损失惨重。在这种时候,他会先退几步,以求打破僵局,为自己积蓄力量赢得时机。善于把握进退的火候,勇于抉择进退的时机,就可以改变不成功的做人做事方式,把自己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他们能分清不同的场合,进而采取不同的处世态度。当自己处于弱势时,总是采取以退为进的方针,所以能避开强者的锋芒,保存自己的实力。等到有朝一日羽翼丰满时,才表明自己的主张和态度,这时候,你就是真正的强者了。

寡言少过,沉默是金

想要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最直接的办法莫过于严守“寡言慎行,沉默是金”的准则。祸从口出,说者无心,往往听者有意,如果不想被人看透,就要管好自己的嘴巴。那些修养高深的人常常都是少说话而多做事的人。古人常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就是这个道理。

懂得“沉默是金”这个道理的人,内心往往是最沉稳的,气度是最深沉的,这样的人是别人无法猜透的。与那些喋喋不休,大发谬论的人相比,首先在气势上已胜了一筹。

林肯在做律师时,就曾利用沉默打赢了一场官司。

当时,在法庭上,原告律师滔滔不绝,把一两个简单的论据反反复复地讲了两个小时,法官和听众都显得十分不耐烦,一片议论声。有的人竟打起瞌睡来。最后,原告律师终于说完了,林肯作为被告律师登上讲台,但他却一言不发。台下一片肃静,人们都感到很奇怪。

过了一会,林肯把外衣脱下,放在桌上,然后拿起水杯喝口水,再把水放下,重新穿上外衣,然后又脱外衣又喝水。如此循环了五六次,法官和听众被林肯的哑剧逗得哈哈大笑,而林肯却始终未发一言,在笑声中走下讲台,他的对手最终被“笑”输了。

林肯因反复进行的小动作讽刺了对手,把那些微不足道的论据反复扯来扯去是多么的愚蠢,不正暗示了自己缺乏有力证据吗?但林肯并不直接去攻击他,而是用一场哑剧让听众自己去领会,等到大家发出会心一笑的时候,林肯的目的达到了。听众也不由自主将心中的天平向林肯这边再倾斜一些。

沉默的力量是无法衡量的。人们要学习怎样说话,而最主要的学问是,知道在什么时候保持沉默。阿拉伯有句俗语:“你要说话时,你的话必须要比沉默更有益。”

所以,如果你很想说话,就先问自己:你为什么想说话——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利益,还是为了别人的利益的方便。如果是为了自己,那就努力保持沉默。

对失去理智的人最好的回答就是沉默。回答他的每一个词都会反过来落到你头上。以怨报怨——就等于火上浇油。

在特定的环境中,缄默常常比论理更有说服力。我们说服人时,最头痛的是对方什么也不说。反过来,如果劝者什么也不说,对方的错误意见就找不到市场了。

孔子曾在金人背后铭刻:“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无多事。多言多败,多事多害。”他正是在劝诫人们:为人宁可保持沉默寡言的态度,不骄不躁,宁可显得笨拙一些,也绝对不可以自作聪明,喜形于色,溢于言表。

沉默是金,沉默是福。沉默的人,从表面上看好像显得愚钝木讷,其实不然,沉默是一种修行,是为自己镀上了一层保护膜。善于伪装,善于掩饰自己,不让他人觉察到你的真实意图,不致让他人集中心思与力量来对付你,这便是“沉默”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