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玩转职场和人脉场的50条权利法则
291900000035

第35章 法则33:你所说的,要永远少于你想说的 (1)

你说得越多,你所能控制的就越少

当你想用言辞来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时候,你说得越多,你这个人看起来就越是平淡无奇,你所能控制的也就越少。如果你能把话说得隐晦一点,神秘一些,多给人留一点遐想,那么即使你是老调重弹,别人也会觉得你的见解独到。那些有权力的人总是说得很少,他们给人的印象却很深刻,而且总是能威慑到别人。你说得越多,说出更多愚蠢的话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提起“刘罗锅”,人们脑海里立刻出现了一个聪明机智、正直勇敢、不失几分幽默的人物形象。“刘罗锅”刘墉靠着他的正直和聪明周旋于危机重重的封建官场,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但刘墉也曾遭遇重大转折,受到乾隆皇帝的申斥,本该获授的大学士一职也旁落他人。究其原因,不过是刘墉守口不密,说话不周,酿成了祸患。一次乾隆谈到一位老臣去留的问题,说若老臣要求退休回籍,乾隆也不忍心不答应。刘墉便将这话泄露给了老臣,而老臣真的面圣请辞。乾隆大为恼火,认为这是刘墉觊觎补授大学士的明证,是“谋官”的明证,因而训斥一通,将大学士一职改授他人。

可见,言语谨慎对于一个人立身、处世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常言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就是说,疾病往往是因为饮食不慎而引起,祸患则因为言语不慎而招致。处世戒多言,多言必失。与世人相处切忌多说话,说话太多必然有失误。莫言闲话是闲话,往往事从闲话来;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说话犯了随便胡扯的毛病就会听起来荒诞不经;说话犯了繁琐啰唆的毛病就会使人感到支离破碎,不得要领。说话不小心会招致祸患,行动不谨慎会招来侮辱,君子处世应当谨慎。

当然,有时说话的人并无恶意,但对听者而言,却可能伤及他的自尊心。所以,说话应谨慎,只说该说的话。

话说得得体,则让人高兴;反之,只会让人伤心。就是同个意思的话,出自两个人之口,听起来也有区别。你自己信口开河,根本意识不到会伤害人,但别人却认为你是有意的,如俗话所说“口乃心之门”,你明显是故意伤害他。

不爱多说话的人,他内心并不是糊涂得无话可说,而是他明白话说多了鲜有不败事的道理。

日常生活中,一个人如果光说不做、只会说话不能付诸行动,久而久之,只会让人生厌。多说话比起多做事往往给人以夸夸其谈的印象,倒不如少说话,踏踏实实地多做实事则让人感觉勤奋踏实,值得信任。一个人只有做行动上的巨人,少言多思,才能取得成就。

司马迁作为一代伟大的历史学家,他在《史记》中这样评价汉代名将李广:“《论语》上说过位居于上的人行为端正,不发命令,下属也会效法他的行为去做;位居于上的人行为不端正,即使下了命令,也不会有人遵照去做。这说的就是李广将军这类人。我见过李广将军,他诚信忠厚,简单像个乡下人,不善于谈吐。可是当他逝世的时候,天下无论是认识或不认识他的人,都因为他的死而哀痛不已。这是他忠诚笃实的品质取得了人们对他的依赖的缘故!”

说话太多惹灾祸

长于言辞,口若悬河有时未必是好事。如果一个人总是滔滔不绝地讲话,说得多了,话里就自然而然地会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你对事物的态度,你对事态发展的看法,你今后的打算,等等,会从谈话中流露出来,被你的对手所了解,从而制定出相应的策略来战胜你。而且,你的话多了,其中自然会涉及他人。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人的心理感受不同,而同一句话由于地点不同、语气不同,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尽相同,别人在会话的过程中也难免会加入他个人的主观理解,等到你谈的内容被谈话对象听到时,可能已经大相径庭,势必造成误解、隔阂,进而形成仇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说话太多可能是一个人最大的灾祸。

隋朝有位大将军,常常为自己的官位比他人低而怨声不断。他认为凭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当上宰相。对同僚他不屑一顾,对上司更是出言顶撞。一些过分的话传进皇帝耳朵里,他被逮捕入狱。皇帝责备他嫉妒心太强,自以为是,目无尊长,但念他劳苦功高,便将他释放了。换了别人,这样的教训已经足够让他清醒过来,低调行事。可他偏偏不领情,开始向别人夸耀自己的功劳卓著,并大肆宣传自己与皇族的亲厚关系,甚至说出“太子与我情同手足,连高度机密也对我附耳相告。”他的对头立刻告发了他,并添油加酱,说他早有谋反之心,常常说些大逆不道的话。这一次,皇帝还是饶恕了他,但撤销了他的官职。

大将军的政治生命就此结束了,他的遭遇是可悲的。其实,只要他低调一些,少说几句没分寸的话,何至于落到这种境地。

说话过多有百害而无一利。言多必失,话一出口,不加思考,匆忙之中妄下结论,所造成的影响,是再用几百句、几千句话也弥补不了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放纵你的口舌,让那些言语的毒汁四下喷溅,在伤害他人的同时,最终肯定是伤害自己。

在事业成功的过程中,一言一行都关系着每个人的成就荣辱,所以言行不可不慎。有的人口齿伶俐,在人际交往中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这固然是不少人所向往的。但如果口无遮拦,说错了话,说漏了嘴,也是很难补救的。所以应看对象,看场合说话。并讲究“忌口”。否则,若因言行不慎而让别人下不了台,或把事情搞糟,那是最不合算的事。

1.避免谈别人的隐私和错处

有人喜欢当众谈及别人的隐私和错处。有时会使自己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

在一次宴会上,某人在酒桌上向邻座的人讲起某校校长的秘密来,同时表现出对校长卑鄙行为的大为不满,并大大地说了一堆攻击的话。

直到后来,那位太太问他说:“先生,你认识我是谁吗?”

“还没有请教贵姓。”他回答说。

“我正是你说的那位校长的妻子。”

这位先生立时窘住了,场面非常尴尬。这位太太很有教养,没有当面指责他,但这位先生口无遮拦给别人留下了一个非常坏的形象。

2.不要伤害别人的自尊

在公众场合要重视对别人的尊重和说话的礼貌,否则一不注意分寸,就会伤害对方。

在庆祝十月革命15周年的晚宴上,情绪极好的斯大林当着大家的面,对他的妻子娜佳喊道:“喂,你也来喝一杯!”如果这话是在家里说,是一句充满人情味的话。可是当着苏联党政高级官员和外国代表的面,这话就显得不够庄重和得体,甚至可以说太随意了一点。娜佳是一位个性极强且年轻气盛的人,她从来就不认为自己是附属物。她听了此话,感到受到了羞辱,一时又无化解的方法和语言,于是就大喊一声:“我不是你的什么‘喂’!”

接着便站起来,在所有宾客的惊愕中走出了会场。

第二天早晨,人们发现:时年22岁的娜佳已经躺在血泊中,手里握着“松牌”手枪。

一句话,断送了一条正值青春年华的生命,实在令人惋惜。如果斯大林注意场合和分寸,说一句:“娜佳,请你也来喝一杯吧!”不就可以避免这种悲剧了吗?

注意说话的场合,朋友之间、同事之间甚至夫妻之间,都不能忽视说话的分寸。

3.不要讲出不合场合的话

一位湘籍著名歌星应邀到长沙做嘉宾,主持一个义演节目,只见她手持话筒,朗声说道:“那次在中央电视台举行青年歌手大奖赛,我给‘娘屋里’的参赛选手打了最高分,下次‘娘屋里’的伢子到北京参赛,我还要给他们打最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