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玩转职场和人脉场的50条权利法则
291900000048

第48章 法则45:永远不要表现得很匆忙

统筹时间的艺术

有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他把自己的每个工作日都分成“三天”。“第一天”是从早晨到下午2点。他认为这是最宝贵的时间,用来安排最重要的工作。“第二天”是下午2点到晚上6点。这时身体已经比较疲倦,这段时间安排做些比较轻松的工作。“第三天”是从晚上6点到午夜,这段时间是身体的低效期,可以用来参加会议、看书,等等。

把一天当做三天来统筹安排,才能够有效地运有时间,全力去生活。

有效地运用时间,就是要使每一分、每一秒都过得十分充实。在长期的展望中,明确地拥有一个坚定的战略意识,为实现这个战略而采取明朗的、乐观向上的行动,这是理想的时间活用的要点,也是幸福人生的根本原理。

亚尔诺德·白尼特在他的《如何利用一天的24小时》中写的一段话对我们很有启发:

“时间的赐予,真是每天的奇迹……你在每天清晨醒来的时候,在你的生命世界里,你就有还没有使用的24小时,它们是完完全全属于你的,这是你所拥有的最珍贵的财富。”

制定你的时间规划。善于为时间立预算、做规划,是管理时间的重要战略,是时间运筹的第一步。而成功目标是管理时间的先导和根据。需以明确的目标为轴心,对自己的一生作出规划并排出达到目标的期限。

只要拥有成熟的计划、行程表,原本凌乱不堪的工作,就会显得条理井然起来。

每天重温自己制定的目标,并用每天的行动去接近这个目标,在办公室里应放上自己的人生目标的陈述,借此提醒自己。即使是在干一件最小的事,心中也不忘那个长期的目标。在每天早晨就进行计划,安排好一天工作的轻重缓急。每天都有一张当天要做哪些事的清单,并将它们按重要性程度排列,然后尽可能一有时间就去干最重要的工作。在每月事先安排的工作计划中,应使自己除了能为“烫手”的项目留出额外的时间外,还能使工作有所变化并保持平衡。养成好习惯,按着“任务清单”的顺序干,绝不跳过困难的工作。为自己,也为别人都定下工作的最后期限。

有效管理你的时间。切忌平均分配时间。要把自己有限的时间集中在处理最重要的事情上,切忌不可每样工作都抓,要有勇气并机智地拒绝不必要的事、次要的事。一件事情来了,首先要问:“这件事情值不值得做?”绝不可遇到事情就做,更不能因为反正做了事,没有偷懒,就心安理得。

善于把握时机。时机是事物转折的关键时刻。抓住时机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大的成果,促进事物的转化,推动事物向前发展。错过了时机,往往会使到手的成果付诸东流,造成“一着不慎,全局皆输”的严重后果。所以,成功人士必须善于审时度势,捕捉时机,把握“关节”,掌握“火候”,赢得时机。

开发你的时间宝藏。把所有的时间都当做有用的时间,努力从每一分钟中得到满足,但并不一定要干什么事情。尽量去喜欢自己正在干的一切事情,永远做乐观主义者,相信自己会成功。从不把时间浪费在为失败而后悔上,也从不把时间浪费在懊悔没有去做哪件事上。时时提醒自己:“要干重要的事情总是会有足够的时间的。”如果认为某件事情是重要的,就想法找时间去干。先干重要的事,而且要尽量干得更机智而非干得更辛苦。对大的项目,要从收益最大的部分开始,而后会常常发现没有必要再做其余的部分。要使自己有足够的时间投身于重要的工作。

利用时间的艺术

伟大的音乐家莫扎特在人间仅仅度过了35年岁月,在这看似短暂的一生中,他竟为人类留下了600多首旷世乐章。比他长寿的音乐家数不胜数,但绝大多数人流于平庸,在时光的舞台上一晃而过。莫扎特拥有的时间是极其有限的,但与他巨大的成就相比,这有限的每一分,每一秒又是那样宝贵,其价值是无法衡量的。

莫扎特的秘诀恐怕只有四个字:善用时间。对你实际存在的时间,即有生命的时间予以重视,力求在任何时间里都活得有意义,你便能够使自身的价值最大化。

效率即是生命。集中你的时间做最核心的、最有生产力的事情。把重要的事情摆在第一位是时间管理的要诀所在。而所谓重要的事情,是指真正有助于达成我们的目标的事情,是让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更有意义、更有成就的事情。

充分利用时间要求的是高效率,而不是“无事忙”。有些人,例如,某些公司的业务主管,总认为自己担负重任,总是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堆满各种公文及资料性文件,总是不停地将别人支使来支使去。你若有什么问题向他请教,他会不耐烦地说:“我很忙,顾不上。”是的,他很忙,他让他的手下人也跟着他一起忙,但是他们的工作业绩却始终不理想。

相反,有的人对每件事都处理得井然有序,不管公司内外,大大小小的事,他都能迅速地处理,并且让人一目了然,甚至有时还悠闲地表现出一些幽默和情趣。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那些人忙碌的理由十分可笑,有的甚至只是为了要将自己的能力表现给人看,却完完全全地与效率和工作目标脱了节。

成功者总是从容不迫地在做着最重要的事,很多一般人却急急忙忙做着紧急而不重要的事。你必须学会如何把重要的事情变得很紧急,这时你就会立刻开始做最重要、最有生产力的事情了。

要想赢取时间,还要学会善用零碎与余暇时间。

三国时期的董遇是个大学问家,他告诉去找他求学的人先“读书百遍”,之后才可能“其义自见”。当求学者抱怨说“没有时间”时,他回答说:“当以‘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也。”要充分利用寒冬、深夜和雨天学习。在古代人们就已经知道利用余暇时间来做学问了。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许多人都常常感到时间紧张,根本没有时间干许多重要的事。而鲁迅先生曾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实际上也正是如此。

同样,如果你觉得自己缺乏思考问题的空闲时间,不妨试着坚持每天睡前挤出十几分钟的时间,一旦形成了习惯、长期坚持下去就很容易了。

除了认真用好余暇时间之外,我们还应该学会善用零碎时间。比如在车上时,在等待时,可用于学习,用于思考,用于简短地计划下一个行动等。把零碎时间用来从事零碎的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利用零碎时间,短期内也许没有什么明显的感觉,但经年累月,将会有惊人的成效。

适度休息≠浪费时间

休息并不是浪费时间,它能够让你在清醒的时间做更多清醒、有效率的事。

人应有高远的志向,需要向往。但是并非向往越多就越好、越高、越远。若过于苛求自己,自己的能力无法达到,则会造成长久的失落。对于太要强的人,需要适度放松自己,学会几分轻松平淡,使心灵得到舒展,避免急于求成的紧张焦虑心理。唯有如此,才能在奋斗与享受中,找到生命潜质发挥和完善生存状态的“契合点”,才能平衡而健康地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有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他给人的感觉永远是精力充沛,风度翩翩,但众所周知,他的日程表永远是排得满满的,从清晨到午夜,看上去他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恢复精力。其实他的诀窍很简单,有空就睡,即使只有半小时、几分钟,也要抓紧时间靠在沙发上打个盹。这似乎不经意的一点点休息时间竟然能让身体永不疲倦。只要对休息足够重视,这短短的一点时间就能为我们节省出大量有效的时间,从而精神百倍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休息对于身体是如此的必要。休息能够有效地防止疲劳感,而疲劳感正是生理自然反映出来的信号,提醒我们身体某部位超过负荷。如果置之不理,将更增加身体的负担。所以,一旦出现了警告信号,让负担过重的部位恢复正常,才是明智之举。每个人都应当在不疲劳的情况下做事,拖着疲惫的身心则不会取得多大的成果。疲劳的时候就要休息,休息之后再想、再做,效果反而更好。

日常工作中,由于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使得血液循环不畅,导致身体产生疲惫感,心中也开始滋生厌烦情绪。此时,何不给自己几分钟休息时间,站起来活动一下身体,去走廊呼吸点新鲜空气,或是听听音乐,喝杯红茶,只有当你对身体厚爱的时候,身体才会给予你丰富的回报。

珍惜时间与健康绝不对立。健康与财富似乎本来就具有某种联系。健康的身体是工作、学习、生活的先决条件。

人只有在健康前提下拥有的时间,才是有效的时间。不难理解,当你省去看医生、做检查的时间去投入工作和学习,本身即是对时间的一种利用。而更重要的是健康的身体,一方面使你有充沛的精力和足够的体力去完成手中的工作;另一方面,生活的健康会带来心理的健康,从而使你能以愉悦的心境投入工作。

只有在不影响身体健康的前提下运用时间才是有效的。现实中,有诸如“工作狂”之类的人存在,他们整日的工作,有的甚至通宵达旦。他们的工作换来了短期的可喜效应,但却留下了一生的隐患。

可以称这类“工作狂”现象为“透支”现象。

当你过度将时间用于工作,并超出人的身体所能承担的负荷时,那你便“透支”了。“透支”的后果便是以利益来惩罚你——以身体健康状况的恶化,来导致你的财富丧失。

生命中不能使自己的负荷承受得太轻,过于散漫,没有压力,不是好事。但是,也不要将时间计划订得过紧,不要担起过重的负荷,若穷尽生命,生活未必会给你丰厚的馈赠。

成功之路就如同参加一次旅行。在旅途中,高明的人,就会随时进行心灵的大扫除,清理、淘汰掉那些不必要的东西,以使自己轻装上阵。只有善于“去掉旧我,接纳新我”的人,善于舍弃那些拖累物件的人,才能活得更自在、更轻松。要想不使自己整日紧张忙碌,弄得疲惫不堪,就得随时清理自己的行囊,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

一些成功之士都善于琢磨节俭时间的窍门。办事的时候,尽可能找寻乐趣,热情投入,以提高处理问题的效率。在方法上,做事尽可能找找窍门,不一味蛮干。腾出足够的时间,突击处理最紧迫的事情。一次集中力量办一件事。将主要精力用于从长远看收益最大的事,并在连续干完几件事后,作短暂休整,给自己休息时间,进行轻松的娱乐活动。将自己的琐事集中起来,抽一定时间去处理,等等。只要我们做珍惜时间的有心人,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的“窍门”,掌握时间安排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