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无公害肉鸡高效饲养技术
2923000000013

第13章 肉鸡科学饲养管理(1)

§§§第一节肉仔鸡的饲养管理

一、饲养方式

1.地面平养

这是最原始、最普遍的饲养方式,但没有好的效果,表现为栏料成本高、病多药费高、鸡粪不值钱、料肉比高、均匀度差、效益低下。

2.网上平养

是一种科学养殖模式,亟待推广,也是现代化养殖发展中的又一次技术革命,与千家万户养殖水平和效益的改善与提高密切相关,由大棚钢丝或螺纹钢筋焊接、支架(木头、水泥柱、角铁等)、塑料垫网构成,养殖效果比传统的竹床要好。

3.笼养

一次性投入大,鸡舍有高利用率,管理难度大。若有闲置的鸡舍和笼具(种鸡场),这种养殖模式也较理想。自动化的笼养模式在国内外也是很常见的。

二、饲养管理制度

所谓饲养管理制度,是制订在散养或规模养殖条件下的养殖标准和流程,对养殖行为进行规范;通过进行控制和改善量化的标准,使营造的条件适合肉鸡的存活、生长,如营养条件、环境条件等。先进的养殖设备如何正确使用,是饲养管理的中心问题。

1.消毒制度、程序与消毒效果检测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冶,消毒是为了彻底消灭掉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是规模化养殖成败的关键。淋浴更衣后进场,经过2次消毒盆再进鸡舍等,是必须坚持的消毒制度。消毒不仅是先后顺序问题,更是细节问题,如先打扫,再冲刷、喷雾1~2次、熏蒸等。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价时根据消毒前后的取样化验,要重做达不到要求的。

2.免疫接种与用药

免疫接种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养殖过程中几种烈性传染病,如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炎、禽流感等。免疫接种的程序、疫苗、接种方法等都很重要,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要尤其关注并尽力控制。在养殖过程中细菌性感染和寄生虫病难免会发生,用药的时机如何把握也是饲养管理的主要内容,如条件性用药、常规性用药、治疗性用药等。

3.环境控制与应激

利用人的责任心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借助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将养殖环境的各项要素调整,达到养殖的需要。应激是指养殖环境中一切对肉鸡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具有不良影响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具有危害性和突发性(短期性)。应激还指动物在非正常因素的刺激下所处的一种亚健康状态(内分泌失调、紧张、代谢途径的改变、抵抗力下降、生长发育迟滞等)。理想的饲养环境和合适的饲养密度是控制应激的主要途径。

4.设备维护、维修

维护是对设备例行的常规检查,要特别关注易损易坏部分,是否需要润滑、螺丝是否松动、是否需要加油,通过及时调整确保设备正常运转。维修是及时排除设备故障,对设备容易发生故障的地方比较清楚,充分准备相关的配件,当设备发生异常的时候能及时将故障查明并修复。详细记录设备故障和维修情况,以便能够快速处理在以后的生产中遇到的类似事件。

5.饲料质量与供应

饲料质量要考虑到加工工艺和原料的质量,力求新鲜、营养全面、干净、平衡。颗粒硬度适中、饲料颗粒大小适中,将饲料的霉变和结块情况杜绝,避免缺乏营养。饲料供应很关键,要将散装料仓的库存结合进料数量、饲喂数量等,将进料的时间和数量确定,不可积压饲料,也不能因为缺料而对正常的养殖造成影响。

6.饮用水的质量与检测

养殖用水的质量要符合饮用水标准,可选用深井水、山泉水、自来水等。定期对饮水取样化验,检查大肠杆菌数量、硬度、颜色、酸碱度、气味等,以免因为水质问题而对养殖效果造成影响。

三、进雏前的准备

1.鸡舍的清理与消毒

进雏前1~2周,清除干净鸡舍内的粪便及杂物,清扫墙壁、地面、天棚、塑料网等处,有条件时对鸡舍内部及设施进行用高压喷枪彻底冲洗。同时,用清水将鸡舍内所有饲养设备如料桶、饮水器、开食盘等用具都洗干净,再在消毒水中(如0.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半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2~3次,放在鸡舍的适当位置风干备用。

风干鸡舍后,可用2%~3%的火碱溶液对鸡舍进行喷雾消毒,要求消毒药液有足够浓度,喷洒不留空白,消毒物品要有充分的浸泡时间。也可用20%石灰乳加2%的火碱将鸡舍墙壁粉刷,可起到消毒作用。

如果采用地面平养,应把7~10厘米厚的垫料铺在风干的地面上。

在进雏前3~4天对鸡舍、鸡舍用具、饲养设备以及垫料进行熏蒸消毒。具体消毒方法是将鸡舍密封好,在鸡舍中央位置,若干瓷盆依据鸡舍长度放置(一般每10米距离放置1个),同时注意盆周围不可有垫料堆积,避免失火。对于新鸡舍,可按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溶液28毫升、高锰酸钾14克的药量;若鸡舍污染较严重,用量加倍。准确称量以上药物后,先将高锰酸钾放入盆内,再加等量的清水,用木棒搅拌到湿润,然后将甲醛溶液小心地倒入盆内,操作人员迅速离开鸡舍,关严门窗。熏蒸24小时以后将门窗、天窗、排风孔打开,排净舍内气味。需要指出的是,只有鸡舍温度高于20摄氏度,相对湿度达到70%左右时,消毒效果才能较好。在秋冬季节气温寒冷时,应先将鸡舍加温、增湿,再进行消毒。鸡舍消过毒后应关闭门窗。

2.鸡舍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鸡舍消毒完毕,鸡舍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工作就应该由养殖者着手准备。要检查供暖的火炉、烟道密封性能如何,有无跑烟、倒烟现象,升温能力如何,是否有正常水电供应等。养殖者只有预先考虑周全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才不会在遇到特殊情况时措手不及,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进雏前24小时,将育雏舍相应高度的湿度升高到65%~70%,温度升高到35摄氏度。温度计和湿度计测量的高度应在育雏面上(地面或网面)5厘米处。

3.药品、疫苗及饲料、饮水、垫料的准备

对于地面平养的养殖户,应该在铺好鸡舍垫料外,将一部分垫料另外贮存,以备将鸡舍内潮湿、板结的垫料和在饲养过程中铺设新垫料更换。

进雏前,应按照免疫程序将所用疫苗选购好保存于冰箱内备用。由于疫苗对环境条件有特殊要求,经常易在运输或贮存过程中降低效价或失效,一旦使用了此类疫苗,往往会带来很大的损失。

因此,养殖户选购疫苗应选择信誉好的疫苗销售部门,自己妥善保存。

常用的消毒药品有百毒杀、火碱、过氧乙酸、碘伏、威力碘、甲醛溶液、高锰酸钾等。可根据这些药物的作用,在肉鸡养殖过程中合理使用。

肉鸡场应将一些预防和治疗消化道及呼吸道疾病的药物预先购入。常用的有球痢灵、恩诺沙星、克球粉、氯霉素、诺氟沙星、多西环素、泰乐菌素和红霉素等。可以随用随购,以免因贮存时间过久造成药物失效。

接雏前,应将饲料准备好。可选购的饲料类型有复合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和全价颗粒料(粒状配合料),养殖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种。如规模较大,可考虑自己设计配方,生产饲料。也可从饲料厂购得浓缩饲料或复合预混合饲料,再加工成粉状配合料。

进雏前5个小时,按每40只鸡用一个小型或中型饮水器,将约500毫升的温开水装入每个饮水器。如果运途长或运途中气温较高,可按0.5%的口服补液盐、4%的葡萄糖、0.1%的速溶多维、100毫克/千克硫酸新霉素加入饮水中。将饮水器提前放入育雏舍的目的是在雏鸡饮水时,能有与舍温相同的饮水的温度。

四、雏鸡的选择与运输

1.雏鸡的质量标准

雏鸡出壳时间短,有较轻脱水程度,饲养容易一些。雏鸡卵黄吸收良好,脐部愈合良好,没有“大肚子冶现象。鸡苗抓在手里挣扎有力,叫声洪亮,眼大有神。雏鸡品种纯正,有均匀一致的毛色,剔除弱、小、大肚子、瘫痪的苗鸡。种鸡的后代尽量选用同一批,母源抗体整齐度好。

2.供苗场地的选择

种禽场的地理环境要非常好,净化和隔离条件良好,养殖设备和孵化设备先进,具备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良好的信誉,售后服务力要强大,能将养殖早期的技术难题解决。

3.供苗合同

进雏的数量和时间要根据养殖需要,结合行情和季节特点决定,并与相关种禽公司签订单批次的或长期的供货合同。制定合同内容本着公平、公正、合法的原则,签字盖章以后生效,合同对双方都有法律约束。

4.运输工具

要用空间大的专车运送鸡苗,供鸡苗盒子存放的货架是特制的,有良好的供暖(空调)和通风系统(与外界进行必要的气体交换),良好密闭性可以熏蒸消毒,良好的车况、齐全的证照能确保安全运输,具备防热、防闷、防冻、防颠功能。

5.产地检疫

鸡苗一定不要在疫区购买。在鸡苗购进时要求对方对产地检疫严格履行并开具检疫证,确保鸡苗的质量受法律监督和保护,也可使跨区域运输道路检疫检查所带来的麻烦避免。

6.运输路线

在进苗前要事先将运输路线落实,选择路况好的路线(即使绕一点路也要确保安全),避免颠簸和交通阻塞,确保鸡苗最快捷最安全地到达养殖场。

7.过程监控

在接鸡苗时,养殖场要派专人押车,以防路途发生意外,同时也便于跟随、不定期抽查鸡苗,确保鸡苗在运输过程中不受冻、不受热、不被颠、不受闷。

8.快速卸车

鸡苗到场后要组织员工迅速卸车,鸡苗进了育雏舍,接雏工作才算圆满完成。

五、适宜的环境

1.温度

现代肉鸡健康养殖模式,舍内温度的控制主要是对暖风炉和通风系统的自动控制的依赖,烟道、暖风口、温控探头、暖风道、风机、进风口等相互配合,在电脑控制下能将舍内适宜的温度环境准确地营造出来。

2.湿度

由于育雏前期温度高,雏鸡也有少量的饮水和排泄,舍内湿度明显不够,可以配备自动加湿器,也可以将人工控制的喷雾装置安装上,加湿要根据实际需要。两周以后,饮水量和排泄量随着脱温和肉鸡的生长发育开始增加,相对湿度将逐渐升高并达到养殖要求,15~20天以后不再需要加湿。当遇到阴雨天或肉鸡拉稀而使舍内湿度增加时,可以将通风力度加大,避免垫料过于潮湿而引发球虫病和大肠杆菌病等。

3.空气质量与通风

刚进雏时一定要全部排除舍内残留的甲醛气,根据温度、湿度的变化,在养殖过程中结合肉鸡生长对新鲜空气的需要,选择使用纵向、侧向通风,并将风机开启的时间和数量调整好。这也要依赖于控制系统的数据设定和自动控制,在特殊情况下采用自动控制与人工手动控制结合。

4.清洁的饮水

整个养殖过程中都要提供符合饮用标准的清洁饮水给肉鸡,并根据需要及时采样化验相关的卫生指标。

5.足够的饮食槽位

在考虑养殖密度时要对饮食槽位是否充足进行测算,所有的肉鸡在统一时间内同步采食或饮水要能满足。

当养殖密度太大而饮食槽位不足时,肉鸡的采食与饮水时间会延长,对肉鸡的增重和整齐度有严重影响,最终对健康养殖的效果和效益造成影响。

6.适宜的光照

光照强度的单位是l勒(勒克斯),40瓦的白炽灯泡悬挂在高2米、在15.2米远处的光照强度是10勒。肉鸡在0.14勒克斯下增重和成活率能有良好效果。由于很多技术材料上光照强度的单位写的都是l勒,而准确检测时只有用照度计才可以,而养殖人员大多数情况下只知道灯泡的功率,所以光照几乎都不能达到到位的管理。鸡舍内安装电灯泡总的要求是灯泡多、灯距短、瓦数小,以达到光线均匀。1平方米面积配2.7瓦,可有大约10勒的光照被提供。1~2周龄的雏鸡由于视力较差,要求有适当强些的光照强度,为10~20勒克斯。

可用照度计测量光照强度,但一般的鸡场与养殖户没有,因此可用简便的公式I=K·W/m2计算,I表示为光照强度(1勒),k=0.9(常数),W为用于人工光照的白炽电灯泡瓦数,m为灯泡至鸡体的距离。光照强度的调节控制可通过改变灯泡的瓦数或数量进行。

弱光能将肉鸡的重量提高并使料肉比降低,光照管理中要尽量有均匀的光照强度,避免某些部位过强或过暗;设置灯罩对反光和保洁有利;注意灯的高度为2.5~3.5米;灯泡要经常擦拭;日光灯的发光效率一般是白炽灯的3~4倍;设置可调变压器,在开关时让动物逐渐适应。

现代肉鸡健康养殖几乎都是采用全封闭鸡舍,间歇弱光制的光照方案是非常成功的。建议选用3瓦或5瓦的节能灯,0.3瓦/平方米即可。1~3日龄光照24小时;4~7日龄光照23小时,晚上1小时的关灯时间,让鸡适应黑暗;8~25日龄晚上开灯2小时(喂料、饮水)、关灯3小时(休息),交替进行,白天全光制;26日龄至肉鸡出栏晚上开灯2小时(喂料、饮水)、关灯2小时(休息),交替进行,白天全光制;6周进入出栏前的快速催肥期,采用24小时全光制并且肉鸡对采食和饮水的需要应时刻满足。间歇光照能提高肉鸡出栏重40~80克/只,可提高7%左右经济效益。

7.精心的护理

现代肉鸡健康养殖更多的是对设备的自动化依赖,一个人可以看两栋鸡舍(3万~4万只),工作时间12小时(两班制)。首先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转,然后淘汰病弱鸡、捡出死鸡,检查饮水线和料线的运转情况,将暖风炉烧好,做好工作日记,加药、免疫、更换消毒液,将垫料添加或更换,观察鸡群的采食饮水、排泄情况和精神状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