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长满灌木的南北极(星球保卫战)
2923400000020

第20章 敲响警钟—别让泪水淹没家园(2)

生存于冰洋的磷虾是南露脊鲸的主食,磷虾的主食则是海藻。已知较高的海水温度和南极地区海冰的融化,将导致海藻及磷虾大量死亡,对南露脊鲸的生存构成威胁。科学家已经注意到,在南极洲夏季变得更暖和的那几年,新生的幼鲸数量减少,他们相信,数量减少的原因是母鲸缺乏食物而导致流产。研究显示,幼鲸是从母南露脊鲸那里学习如何在浩瀚的海洋中觅食的,此知识代代相传,因此一旦食物从它们的觅食地消失,它们将很难迁徙至别的地方。

海平面上升,是指由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上层海水变热膨胀等原因引起的全球性海平面上升现象。它与局部的海平面变化有所不同,后者还受到局部地形变化等复杂因素的影响。

1.将被海水淹没的丹麦瓦登海

丹麦的瓦登海是大约 1万年前的上一个冰河时期末形成的浅海区域。当时,覆盖丹麦大部分地区的冰层融化,雪水向西流抵达沿海地区时,淤泥堆积成新的低洼地,并自那时起,随着潮汐改变形状。历经长久的时间,这个浅海区域的动植物群已经适应了海潮的涨退和海水盐度的变化,形成无比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使得瓦登海被列为世界上十个最重要的湿地之一。

丹麦瓦登海

海潮及风的起起落落,形成及维持着瓦登海的动态景观。但是部分科学家认为,若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幅度和速度超出预期,可能造成沉积物不足而无法复原此湿地。也就是说,届时,瓦登海这块湿地将被海水完全淹没。

2.泰晤士河压威胁两岸人民

罗马人在公元前 43年于泰晤士河北岸建立了伦敦城,取其傍河近海的地利之便。从那时起,泰晤士河就成为伦敦的主要交通渠道,并带动伦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都会区和商业与金融中心。

但是,泰晤士河也对伦敦构成了最大威胁。自中世纪至今,伦敦一直朝泰晤士河道扩展,导致河道变窄,防洪堤的兴建永远都嫌不足,直到1983年兴建了泰晤士河防洪闸后,伦敦才算有了堪称适足的防洪设施。但根据预测,到 2025年,就算有泰晤士河防洪闸,也未必能提供足够的保护。若气候变迁趋势持续下去,涨潮、中度规模气旋和海平面升高等因素结合起来,伦敦大部分地区恐怕都会被淹没,对此地 34万栋建筑物和居住于低洼地区的 125万居民将构成直接威胁。泰晤士河防洪闸只要遭毁损一次,英国蒙受的经济损失估计将高达3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800亿元)。

3. 正在消失的赫利根群岛

德国北部的赫利根群岛包括 10个低洼小岛,这些小岛系因北海潮汐形成,迄今仍保留原始、未受污染的风貌。“Halligen”这个字源自凯尔特语“Hal”,意指“盐”,涨潮把北海的咸水倒灌至这些小岛的内陆,这种现象形成了这些小岛独特的生态系统。夏天,情人草在这里遍地开花,这里的动植物“仰赖”咸水涌入。岛上居民的远祖筑了数米高的堤防,在堤防内建造住房,涨潮时,小岛的部分土地被淹没,居民和牲口便撤退至堤防内,等待潮水退去。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赫利根群岛被淹的频率将增加,这会使岛上的耕种更加困难,而暴雨的侵袭和大潮的侵蚀可能会摧毁岛上堤防,危及岛上的居民。赫利根群岛同其他一些低洼的珊瑚岛一样,随着海平面的上升,都处在消失的危险中。

4.埃及人是否背井离乡

尼罗河发源于东非赤道附近的白尼罗河和埃塞俄比亚高原上的青尼罗河,向北穿过苏丹和埃及,所经之地均是沙漠,进入埃及北部后在开罗附近伸展散开,汇入地中海,形成尼罗河三角洲,全长 6650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此三角洲以开罗为顶点,西至亚历山大港,东到塞德港,海岸线绵延 230千米,面积约 2.4万平方千米。

尼罗河三角洲土地肥沃,人口密集,是古埃及文明的发源地,世界长绒棉的主要产地。根据预测,全球变暖使注入地中海的水量不断增加。到21世纪末,地中海海平面将上升 1米以上,该三角洲 1/3的土地将被吞没,约一成的埃及人口将背井离乡,被迫另觅生存之地。没有尼罗河三角洲,埃及就少了一个大粮仓,其结果和影响将难以想象。

5.百万居民何去何从

尼日尔河三角洲是世界上面积第二大的三角洲,这里的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是地球上密度最高的之一,包括无数的陆栖与水栖动植物物种,这里也有世界上种类最繁多的蝴蝶。尼日尔河三角洲也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油藏之一,使尼日利亚成为世界第七大产油国。

但是密集的石油开采已导致此三角洲的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污染。海平面上升和极端气候事件会导致尼日尔河三角洲发生水灾的次数明显增加,海水倒灌侵蚀淡水水源,将威胁此处的整个生态系统,摧毁这里的红树林,严重影响当地的农业、渔业、基础设施和居民生计,也可能严重冲击此处生态恶化,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失衡,功能得不到更新,自我调节赶不上外部破坏的现象。

1.麝牛生存危机

萨肯贝格地区位于格陵兰岛东北方,这一地区生活着现存最古老的食草动物之一:麝牛。这个名称的由来是,公麝牛在繁殖期时会散发出麝香的石油开采,同时,疟疾、痢疾、霍乱等疾病将在这个地区更加肆虐。在20世纪结束前,尼日尔河三角洲的大部分地区可能被毁灭,导致数百万居民失去收入,被迫迁居。

味以吸引母麝牛。

麝牛是极地最大的食草动物,身体粗短结实、四肢矮小,耳朵、尾巴也都短小,有保暖效果极佳的皮毛,不论公母,终身都会长着大角,体重可达 300千克,习性群聚,爱斯基摩人戏称它们是“大胡子”。由于极地环境艰困,麝牛觅食十分不易,尤其是冬季冰雪覆盖时更辛苦。再加上极地变暖速度加快,温暖的海水造成更多的水汽,形成更大的降雪量,将使麝牛的生存更为艰困。

2.苔原挪威

萨米人,意思为单纯的人,是北极圈地区的土著居民,大约在上一次冰期结束时(1万年前),迁居到斯堪的纳维亚的最北边,人口估计约 7万人。萨米人以放养驯鹿维生,以驯鹿奶与肉为食物,用驯鹿皮做帐篷、衣服、鞋袜,用驯鹿的肌腱与韧带作为缝纫工具,生活所需几乎都仰赖驯鹿。他们的词汇里有超过 400个词是与驯鹿密切相关的。

在终年酷寒的极地,萨米人与驯鹿一直遵循着自然的节奏生活着。是地球上非常特殊的族群,并保存着独有的文化及语言。随着全球变暖脚步的加快,北极圈地区的气温日渐升高,这不但会大幅度地改变气候、雨量及地貌景观,也会冲击萨米人的生活及生存。

3.瑞典古云杉受到严重威胁

几年前,科学家在瑞典中南部的达拉纳省山区发现了世界上最长寿的一棵树。这是一棵树龄高达 9950年的云杉,可远溯至上一个冰河时期末,当时的瑞典完全被冰层覆盖。

现今瑞典国上总面积中有将近60%是森林,其中高耸的云杉占了42%,是瑞典最重要的纸业和林木业的基础资源。云杉非常耐寒,也有一定程度的抗旱力,在严寒地区生长得最好。但是,气候变迁使得云杉林面临不确定的未来,有预测指山,气温升高和夏季降雨量的减少,将导致瑞典南部的云杉数量减少。云杉小蠹虫是另一项威胁,经常出现的暴风雨及暖夏会导致这种小蠹虫数量暴增,全球气候变暖又将导致它们的数量进一步增加,从而对瑞典古云杉树构成更严重的威胁。

4.北坡

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北坡有面积广阔的永冻层,其上有森林及苔原覆盖这个地区,河流从布鲁克斯山脉蜿蜒而下,注入北冰洋的波佛特海。此区域面积相当于整个英国,但永久居住人口只有 7300人。北坡有壮丽的景观和珍贵的野生动物,包括北美驯鹿、北极熊和北极狐;同时,北坡也有北美最大的石油蕴藏量。而今永冻层的融化对这个地区构成严重威胁。永冻层的活动层在冬天结冰,在夏天融化,但过去 1/4个世纪以来,气温的上升已经导致活动层变得更深,而且已经向下侵蚀到构成整个地区地质基础的永冻冰层、土壤、岩石和有机物质。全球变暖导致的气温上升趋势若持续下去,将使得这种情况更加恶化,会渐渐地破坏森林和人造建筑。当更深的永冻层融解时,冰冻了数千年的有机物质也将开始分解,并释放出温室效应气体至大气层中,从而进一步加速气候变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