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长满灌木的南北极(星球保卫战)
2923400000005

第5章 最后净土—走近南北极地(4)

像北美驯鹿以及麝牛那样的一些动物(还有尾随其后的狼以及狼獾),都能适应严寒的气候,并在整个冬季里跑来跑去寻找食物。极地的其他动物,从鲸类到野鸭,则借迁居来保护自己免受冬季寒冷的折磨。鸟类是众所周知的迁徙动物;当冬季来到北极地区时,一群群水鸟便离开这里,甚至雪鹀这个苔原上唯一的鸣鸟也要往南飞。世界上最优秀的旅行家是北极燕鸥,这是唯一在南、北极地都有家的动物。它在每年秋季离开北极地区南飞 1.29万~ 1.61万千米——约环绕地球的一半路程——到达南极地区,寻找它所喜爱的冰冷而且开阔的水面。当南极地区改变季节时,它又飞回北极地区去。这种燕鸥一年有七个月时间用于飞行中,它只是在筑巢季节返回原居地。盗贼鸥整年进行捕猎:夏季捕食其他鸟类及苔原的旅鼠,冬季则向东或向西移栖到海洋上捕食鱼类,可远至南非洲;它常常追逐正在采食的海鸥,迫使它们丢掉所捕获的食物。黄金鹆是北极地区具有最高明导航技术的动物:它以蛋的形式降临到这世界之后三个月,就能够与大鸟比翼齐飞,从阿拉斯加海滩到夏威夷群岛,能够不出错也不停留地连飞两天。

同南极一样,北极也是一片冰雪少数的植物能够存活,是一片名副其世界,由一片海和环绕着它的陆地组实的苍茫世界。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冰成。北极地区非常寒冷,在陆地上,雪世界,特别是在冬季,北冰洋的绝有起伏的冰川、广袤的冻土,只有极大部分都会结起厚厚的坚冰,最大厚度可达 6米,在冰面上不仅可以行驶车辆,还能起降飞机。在这里,你很难分清哪里是海洋、哪里是陆地,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北冰洋会被称做“白色海洋”了吧。

北冰洋除了常年被冰雪覆盖外,与世界上其他的三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相比,还有很多独特之处。首先,它是面积最小的大洋,只有 1300多万平方千米,还不到太平洋的 1/10,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它是一个由大陆围着的内海。直到 1650年,德国地理学家瓦伦纽斯才认为这片海域可以作为一个大洋;至 1845年,伦敦国际地理学会才正式把这片海域命名为北冰洋。

四大洋中,北冰洋不仅是最小的,还是最浅的,其平均水深只有 1300米左右,还不及太平洋的 1/3。为什么它会这么浅呢?这是因为北极地区拥有世界上最宽阔的大陆架。世界上大陆架的平均宽度约为 75千米,而北极的大陆架宽度却多在 500千米以上,最宽处达 1700米。宽广的大陆架存在于北冰洋的海底,也就使它成为世界上最浅的大洋。

北冰洋的“世界之最”,又何止这些?它还是世界上纬度最高、跨越经度最多、最淡的大洋。

海水,在我们的印象中应该是苦涩、难以下咽的。既然北冰洋的海水最淡,那它的滋味又如何呢 ?这里的海水依旧苦涩,只是轻得多。这是因为:一方面,北冰洋沿岸有大量的淡水河流注入,约占全世界河水总量的1/10;另一方面,北冰洋是世界上最小的大洋,这也就使北冰洋海水中的盐分得到了充分的稀释。此外,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地区的冰川快速融化,大量的淡水流入北冰洋,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随着对北冰洋探秘的不断深入,让我们也越过厚厚的海冰,探索海冰下那幽深奇妙的北冰洋水体。

或许你心有疑惑,既然北冰洋的表面都已经被冻住了,那么冰面下的海水还会流动吗 ?答案是肯定的。首先,海水会形成表层环流,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穿极漂流”“绕极环流”等,此外,还有很多的环流。其次,北冰洋还与太平洋、大西洋连通,并与它们进行海水交换。北冰洋的异常酷寒,使得海水进入时还是暖流,出来时已是寒流了。北冰洋与大西洋连通的地方较宽,所以,当海水向南流进大西洋时,随处可见一簇簇蔓延开来的海冰也随之漂流。

南极是没有土著居民的,这主要不相同了,它被亚欧大陆、美洲大陆是由于南极的周围为茫茫大海,人类所环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很难远涉重洋来到这里,而北极就大有人迁徙到这里定居,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因纽特人。

因纽特人属于蒙古人种,黑头发,黄皮肤,面部宽大,颊骨突出。大约在 1万年以前,他们从亚洲渡过白令海峡到达美洲北部,或是通过冰封的海峡陆桥到达的。他们主要分布在格陵兰岛、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西伯利亚等地区。因纽特人的总人口约13万人,其中格陵兰岛上的人数最多,有 5万多人。他们是生活在地球最北部的人。

过去,北极土著——因纽特人被印第安人称作爱斯基摩人,意思是“吃生肉的人”。这听起来可不是一个好名字,给人很野蛮的印象。这是因为在历史上,因纽特人和印第安人虽然是邻居,却存在不少矛盾,所以印第安人就给因纽特人起了“吃生肉的人”这么一个“绰号”,并在世界范围内传开了。因纽特人对此感到不满,并于 1970年向全世界发出了正名宣言,称自己为因纽特人,意思是“真正的人”,此后外界也改口称呼他们“因纽特人”,以尊重其文化精神。

因纽特人称自己为“真正的人”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们是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才生存下来的。北极地区气候恶劣,环境严酷,还要随时面临北极熊等可怕动物的袭击,想要生存下来何其艰难!但因纽特人在这里生存繁衍了几千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奇迹。他们可以面对长达数月甚至半年的极夜,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无所畏惧,仅用简单的武器甚至赤手空拳就敢去与冰封海洋的霸主——北极熊一拼高下。他们不是不知道危险,只是倘若不去捕猎,他们一家甚至整个部落就会被饿死。所以,有人评价因纽特人是世界上最强悍、最顽强、最勇敢和最为坚忍不拔的民族。“真正的人”的称呼他们当之无愧!

早先称因纽特人为“吃生肉的人”,这也的确是他们饮食方式的体现。从前因纽特人确实是吃生肉的,这是客观环境造成的。在北极极其寒冷又冰天雪地的环境中,几乎没有什么植物,想要找到足够的燃料升起一堆火也是非常奢侈的事情,更别说要发展农业种点庄稼了。所以,他们只能以肉类为食,包括驯鹿、海豹、海象、鲸鱼、北极熊等。在捕获到猎物之后,他们就会把猎物的肉切成生肉块作为食物。他们会充分利用猎物的其他部分,如用毛皮做衣物、被褥等。因纽特猎人穿的是用整张兽皮制成的衣服,既可以抵御寒风,又可以沾雪,使猎人在狩猎时便于隐藏。猎物的油脂可用于取暖、照明和烹饪,骨、牙可作为工具和武器。在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下,因纽特人已基本摒弃了吃生肉的习惯,“吃生肉的人”这个称呼早已不合适了。

因纽特人的交通工具主要有两种:在陆地上的狗拉雪橇和在水上的皮划艇。狗是因纽特人忠实的朋友。在冬季,因纽特人使用狗拉雪橇;到了夏季,由于冰雪融化,雪橇不能使用,他们就用狗来驮东西,还用它们拖船、协助捕猎等。皮划艇是因纽特人的水上交通工具,是用木头做成框架,然后用几张海豹皮或海象皮覆盖其上制成的。这样的船体既轻又防水。因纽特人的皮划艇有敞篷船和带舱的船两种,因纽特人称之为屋米亚克和柯亚克。这些皮划艇主要用于打猎,因为用它们追逐猎物时速度快、操作灵活。这些无不体现因纽特人的智慧与勇气。

雪屋是因纽特人独具特色的住房,不仅要求力学上的稳定,对外形的要求也颇为严格,堪称建筑上的杰作。建造雪屋所用的雪块需要质地均匀、软硬度合适,要用工具探试雪层中有无冰层和空气。雪块的大小视拟建雪屋的大小而定,屋子越大,雪块相应切得越大。建造雪屋的关键技术在于如何将雪块一块块摆成圆圈,呈螺旋状上升,而不用任何辅助材料。这就要求雪块之间要做到精确吻合,使雪屋坚固而不至于倒塌。雪屋封顶之后,在底部挖出一扇门,把屋内的一部分用雪堆垫高,铺上兽皮等物,这就是因纽特人的床了;另外,他们在顶部开一个通气孔,以免屋内过热使雪块融化。 只有“真正的人”才能在零下几十度一个经验丰富的因纽特人能在 1 的寒冷天气独自选料、切雪块、搬运,小时内建好供三四人居住的雪屋,也 最终建成雪屋。

1.独角兽之家——巴芬岛 为世界第五大岛。行政上属加拿大西巴芬岛属北冰洋岛屿。略呈西 北地区富林克兰区。东隔巴芬湾和戴北 -东南走向,长 1600千米,最大 维斯海峡与格陵兰岛相对,南隔哈得宽度 800千米,面积 507451平方千米, 孙海峡与加拿大大陆的拉布拉多半岛相望,西南临福克斯湾,西北邻北极群岛的其他岛屿。

1576年英国探险家马丁·弗罗比合首先到达巴芬岛。1616年英国航海家威廉·巴芬航行到此,故名巴芬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