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无公害肉牛高效饲养技术
2923600000015

第15章 无公害饲料(2)

(3)啤酒糟

啤酒糟,是啤酒工业的主要副产品,将大麦芽或混合其他谷物制造啤酒过程中所滤出的残渣进行干燥即得啤酒糟,实际产品有时会含有酒花粕、啤酒酵母、热凝蛋白等其他啤酒副产品。啤酒糟除淀粉较少外,其他成分与大麦类似。粗蛋白含量为22%~27%,粗脂肪达5%~8%,粗纤维含量高,矿物质、维生素成分均佳。正常啤酒糟为浅色至中等巧克力色,细致均匀,流动性好,可见浅色麦谷纤维,但不可有结块现象。

在奶牛、肉牛饲料中,啤酒糟可取代部分或全部大豆粕,还可改善尿素的利用性,防止瘤胃不全角化、肝肿疡及消化障碍的发生。犊牛可使用10%,奶牛20%,肉牛30%~35%,均会取得良好的生产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麦芽根用于乳牛饲料不可超过20%,否则容易引起牛乳苦味。

2.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主要有肉骨粉、血粉、鱼粉、羽毛粉、蚕蛹粉、牛乳等。我国已禁止在反刍动物饲料中使用动物性蛋白质饲料,肉牛养殖中使用最多的是牛乳。

二、精饲料加工方法

(一)能量饲料的加工方法

精饲料加工是指用某种方法使饲料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加工后不仅能提高营养价值,而且能脱毒、改善适口性、减少水分和延长贮存时间等。饲喂肉牛的主要精饲料包括小麦、大麦、玉米和高粱,它们的淀粉和蛋白质在瘤胃内降解的顺序为:小麦>大麦>玉米>高粱。

现代加工方法要同时考虑湿度、温度和压力3个因素。浸泡、蒸煮、压片、粉碎和制粒是目前常用的加工方法,挤压、蒸气压片和高温处理等是最新发展的方法。另外,氢氧化钠和氨等化学试剂还可用于贮存高水分谷物。对脂肪、蛋白质和氨基酸还可以进行过瘤胃保护加工处理,使它们直接到达真胃和小肠,经血液吸收后利用。饲料的颗粒化,就是先将饲料粉碎,然后根据家畜的营养需要,按照一定的饲料配合比例搭配,并充分混合,再用饲料压缩机加工成一定的颗粒形状。

颗粒饲料通常为圆柱形,以直径4~5毫米、长10~15毫米为宜,可以直接用来喂肉牛。颗粒饲料喂肉牛有以下优点:

颗粒饲料适口性好,咀嚼时间长,有利于消化。

可以及时应用饲养上的科学研究成果。

可以增加采食量,且营养齐全,能防止产生营养性疾病。

榆能充分利用饲料资源,减少饲料损失。

饲喂方便,有利于机械化饲养。

另外,还可以将精饲料进行以下加工:

1.磨碎与压扁

对于一些质地坚硬或有皮壳的饲料,直接饲喂往往难以消化而由粪排出,造成浪费,如用整粒玉米饲喂肉牛时就会出现这种现象,所以饲喂前需要磨碎或压扁,但玉米也不能磨得太细,一般直径1~2毫米为宜。

2.浸泡

对于一些坚硬籽实及饼块,经浸泡软化或溶去饲料中的一些有害物质,不仅有利于咀嚼,而且能减轻饲料异味,提高饲料适口性。浸泡用水量根据浸泡目的不同而不同,用于软化时,料水比为1:1~1:1.5,即以手握指缝渗水为准;用于减轻异味时,可用热水浸泡,料水比为1:2;用于棉籽饼脱毒时,可用浓度为1%的硫酸亚铁溶液按1:2.5浸泡24小时,中间搅拌几次。

浸泡时间以不引起精料变质为宜,具体应随环境温度和饲料种类的不同而变化。夏天可以制成凉粥料喂牛,冬天可以制成温热粥料。

夏天浸泡的精料应及时喂完,浸泡容器内也不能留有残料,并每天对饲槽进行一次清理,以免引起饲料发霉变质,也可通过缩短浸泡时间来预防变质。有些饼粕浸泡会产生大量的芥末辣味,例如菜籽饼粕(尤其是生的),使牛拒食,以粉碎为好。

3.糖化

糖化是利用谷实和麦芽中淀粉酶的作用,将饲料中的淀粉转化为麦芽糖的过程。糖化可提高饲料中低分子糖的含量,并能产生少量的乳酸,从而改善饲料的适口性,提高消化率。具体方法是,先将谷料粉碎,然后装入木桶内,按1:2~1:2.5的比例加入80~85摄氏度的水,充分搅拌成糊状,并使木桶内的温度保持在60摄氏度左右。在谷料表面撒上一层干料面,厚约5厘米,最后盖上木板即可。糖化时间一般为3~4小时,若想加快糖化,可加入适量(约占干料重的2%)麦芽曲(大麦或燕麦经过3~4天发芽后干制磨粉而成,其中富含糖化酶)。为避免引起酸败变质,盛放糖化饲料的用具必须确保洁净,并且储存时间不能过久,最好不要超过10~14小时。

4.熟化

(1)蒸煮

豆类籽实适宜用蒸煮的方法加工调制,可提高适口性、消化率和营养价值,使消化吸收率达到最大。

(2)焙炒

玉米等谷物籽实饲料,经过短时间的高温(130~150摄氏度)焙炒后,可使部分淀粉转变为糊精,既可提高适口性,又能产生香味。焙炒还可消灭有害细菌和虫卵,增强饲料的卫生性、诱引性。

(3)膨化

膨化可使原料疏松,有利于消化,减少“过料冶,但成本较高。

无论蒸汽压扁、蒸煮、焙炒还是膨化,均能有效地将抗胰蛋白酶、凝集素等富营养因子灭活;使原料中所含淀粉和蛋白质的降解率明显地降低,生淀粉转化为糊精,大大改善瘤胃消化。

(二)蛋白质饲料的加工

1.物理方法

(1)加热处理

加热可使蛋白质变性,使疏水基团更多地暴露在蛋白质分子表面,使糖醛基与游离的氨基酸发生不可逆反应,降低蛋白质溶解度,提高蛋白质的瘤胃通过率。但是用热处理保护蛋白质常破坏一些氨基酸,并降低小肠内的消化率,且费工、费时、耗能等,因此并未广泛应用,仅对一些含抗营养因子的蛋白质原料进行热处理。目前可采用的热处理方法有蒸、煮、炒、膨化和热喷处理等技术措施。

(2)包被处理

选择对pH值敏感,即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不溶解而在强酸性条件下溶解或崩解的材料(如脂肪、纤维素及其衍生物或由苯乙烯和2-甲基-5-乙烯基吡啶组成的共聚物)包被蛋白质,在瘤胃内(pH值5.4~7.0)稳定,在真胃(pH值2.0~3.0)内被分解,使蛋白质释放出来,被消化吸收,从而达到保护的目的。

2.化学方法

化学处理一般采用氢氧化钠保护法。用3%NaOH处理豆饼和菜籽饼,可减少2.11~2.37倍的蛋白质降解率,并且对氨基酸的组成没有不利影响,效果最佳。NaOH处理的大豆饼可改善犊牛的氮沉积,提高饲料效率和蛋白质利用率。

3.生物学调控

生物学调控,就是利用生物学技术,选择性地控制瘤胃代谢,是改善反刍动物生产的途径之一。抗生素能降低微生物分解蛋白质的活性,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是莫能菌素。莫能菌素又称瘤胃素,是一种链霉菌产生的物质,它可以改变瘤胃微生物群体组成和关键酶活性,从而影响瘤胃发酵过程,增加丙酸产量,减少甲烷生成量,抑制蛋白质降解,进而改善饲料利用率。研究证实,饲料中添加莫能菌素钠,平均日增重提高2%,饲料的摄取量减少7.1%,饲料转化率平均改善8.9%,使用后无不良影响。莫能菌素能降低氨浓度,可能是通过选择性抑制脱氨反应,或者降低微生物蛋白质分解酶的活性,显著降低细菌氮的流量,增加小肠饲料氮量。

4.过瘤胃蛋白处理

过瘤胃蛋白技术是通过技术处理将饲料中蛋白质保护起来,避免蛋白质在瘤胃内发酵降解,减少了蛋白质在瘤胃“降解-合成冶过程中氮和能量的损失,直接进入小肠被吸收利用。

当瘤胃内脂肪,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浓度高时,粗纤维的消化率及牛的食欲均会降低。保护脂肪首先是用甲醛处理酪蛋白包膜脂肪,然后喷雾干燥。但这一技术的应用受到酪蛋白成本高和喷雾技术的限制。整油籽的保护可以通过去壳、在碱内溶解、乳化、甲醛处理,然后干燥等方法实现。饲喂脂肪酸的负效应最小的方法是饲喂长链脂肪酸的钙盐或脂肪酸钙盐与脂肪酸的混合物。若日粮精粗比过高,或瘤胃氢离子浓度较高,需使用碱性缓冲液将瘤胃氢离子浓度调控到正常范围,以防钙皂的离解。

第二节粗饲料

按照国际饲料分类原则,粗饲料指粗纤维含量18%以上或细胞壁含量为35%以上的饲料。粗饲料不仅提供养分,而且可以促进肌肉生长和胃肠道活动,所以对反刍家畜和其他草食家畜极为重要,尤其是母牛和架子牛,其营养需要可以完全用粗饲料来满足维持。能饲喂肉牛的粗饲料包括干草、农作物秸秆、青贮饲料等。其中苜蓿、三叶草、花生秧等豆科牧草是肉牛良好的蛋白质来源。

一、粗饲料的特点

肉用牛每天不仅需要少量的精饲料,还需要大量的粗饲料。牛是食草动物,它能充分利用大量不能为人类所直接利用的青粗饲料和农副产品,转变为人类生活所必需的食品和产品。

粗饲料主要是干的饲草和秸秕等农副产品,包括干草类、农副产品类(荚、壳、藤、秧)、树叶类、糟渣类等。它的来源广,种类多,产量大,价格低,属饲料分类系统中第一大类,是马、牛、羊等草食动物冬春季的主要饲料来源。

这类饲料的特点是体积大、密度小、难消化、可利用养分少、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在18%以上。所含粗纤维高,特别是收割较迟的劣质干草和秸秕类,木质素和硅的含量增大。由于它们与纤维素类碳水化合物紧密结合,并共同构成植物的细胞壁,从而影响了微生物对纤维素的酶解作用和对细胞内容物的作用。所以粗饲料的能量和各营养素消化率较低。粗饲料中的钙、钾和微量元素的含量比精饲料高,但磷的含量低。脂溶性维生素的含量比精饲料高,如豆科牧草B族维生素含量丰富。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大,如豆科牧草的粗蛋白质含量可达20%以上,而秸秆的粗蛋白质含量只有3%~4%。

在粗饲料中,青干草的营养价值最高,例如,上等苜蓿干草的干物质中含有18%以上的粗蛋白质;每千克干物质含增重净能0.5兆焦左右,相当于0.3~0.4千克粮食;每千克干物质含有200~400毫克胡萝卜素。干草营养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制作干草的青饲料的种类、收割的生长阶段以及调制贮藏方法。干草是青饲料在非生草季节的一种延续利用形式,也是牧区和半牧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物质基础。

农作物秸秆和枯草一般体积大,粗硬,含粗纤维25%~40%,含粗蛋白质不到5%,几乎不含胡萝卜素,适口性差,是粗饲料中营养价值最低的饲草。因此,单纯喂秸秆时,牛对其干物质摄入量降低。秸秆中,质量较好的为玉米秸和谷草等,含有的增重能量与苜蓿干草相近,但粗蛋白质含量低;而麦秸、豆秸、稻草、稻壳等,则是粗饲料中营养价值最低的饲料,每千克干物质中含增重净能低于0.4兆焦,假如不作适当的加工处理提高其营养价值,则不宜大量用作育肥饲料,而只适于在高精料日粮中作维持牛消化器官正常功能的填充物,或作为枯草期维持饲养之用(维持牛正常生活的最低营养水平)。秸秕类粗饲料是我国广大农区草食动物的主要饲草资源,不容忽视。例如,中原地区用稻草和麦秸喂牛,北方地区用谷草(粟秸)和玉米秸喂马和牛,并一直延续至今。

二、粗饲料加工方法

(一)干草的干燥方法

干草是指植物在生长阶段收割后干燥保存的饲草。适当的干燥方法,可防止青饲料过度发热和长霉,减少营养物质损失,最大限度地保存干草的叶片、青绿色泽、芳香气味、营养价值以及适口性,保证干草安全贮藏。干燥方法大致可分为自然干燥法和人工干燥法两种。

1.自然干燥法

干制牧草时应掌握以下原则:关注天气情况,尽量减少雨淋;晴天晒制干草时,青草水分降低到45%~55%通常仅需5~8小时,所以应勤翻动,使植物各部位水分均匀散发,避免翻动造成叶片、细枝的更多机械损伤;注意避免折断植株幼嫩部分,尤其在搂草、集草、打捆、上架及堆垛环节;避免阳光长时间暴晒,以减少维生素A、维生素C和叶片的损失。

(1)田间干燥法

即在田间晒制干草,分为平铺晒草法、小堆晒草法或平铺小堆结合晒草法三种,具体可根据当地气候、牧草生长、人力及设备等条件选择使用。

平铺晒草法虽然干燥速度快,但养分损失大,因此目前多采用平铺小堆结合晒草法。为避免因长久日晒或雨淋而造成营养损失,可堆成高1米、直径1.5米的小堆或小垛,以减少暴露面积,晴天上午把草割倒,就地晾晒,夜间回潮,第二天上午无露水时搂成小堆,叶损失可减少到最低程度,晾晒4~5天,待水分降到15%~17%时,再在草棚内堆成大垛贮存。在我国南方多雨地区,可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建制简易干草棚,干草棚顶四周可用立柱支撑,在干草棚内进行小堆晒制与阴干。

(2)草架干燥法

先用木杆、竹竿或金属管建造成单面梯形或分层式棚架,再将刈割后的牧草扎成小捆或直接运往草架干燥。草架上的青草根部向上,堆成厚度不超过70~80厘米的圆锥形或屋脊形。

此法在多雨地区采用较多。有些农民图简单,利用大树干、墙头等晒制干草,也可达到类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