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南方本)
2923800000001

第1章 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概述

§§§第一节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的概念

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指的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农业部的《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农业部和各省、市、自治区公布的无公害农产品的相关质量技术标准,严格地按照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以及行业标准的规定,如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生产技术规范等进行的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的过程。

§§§第二节无公害蔬菜的要求及意义

(一)无公害蔬菜的不超标要求

要想生产无公害的蔬菜,必须满足三个不超标要求,即农药残留不超标、硝酸盐含量不超标和病原菌微生物等有害有毒物质的含量不超标。农药残留不超标指的是无公害蔬菜中不能有禁止使用的高毒性农药,其他农药的残留物也不能超过允许量。硝酸盐含量不超标要求食用的无公害蔬菜中硝酸盐的含量不能超过标准的允许量,即其含量应低于432毫克/升。病原菌微生物等有害有毒物质的含量不超标指的是这些物质在无公害蔬菜中的含量不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允许量。

(二)无公害蔬菜产地认证的申报要求

(1)认证要求

包括加工卫生条件在内的生态环境良好;在一定区域内可进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与加工。满足以上两点的企事业单位或者个人都可以向当地县区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无公害蔬菜产地认证的申请。

(2)认证条件

蔬菜产地处于上风向,灌溉水源无污染,其上游不靠近工业生产地,无工业废水、废气、废渣污染,无农业废弃物、医院污水和废弃物、城市垃圾及生活污水的污染。

蔬菜产地必须距离公路的主干线2千米以上。

蔬菜产地须避开土壤含重金属高的地区以及与土壤环境相关的地方病高发区。

(3)规模要求

申请无公害产地必须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即用于蔬菜生产的日光温室应在30栋以上;进行设施栽培的面积高于50亩;露地栽培的菜田多于100亩;连片食用菌超过15棚。

(三)无公害蔬菜产品认证的申报要求

(1)认证前提

申请无公害蔬菜产品认证的前提是企事业或者个人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农业行业标准进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3同时已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地认证证书。

(2)认证渠道

无公害蔬菜产品的认证渠道有通过县区、市级、省级农业行政相关部门进行逐级上报和直接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进行产品认证申请两种。

(3)产品范围

无公害蔬菜所申报的产品必须在农业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公布的《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

范围内。

(4)产品规模

申报的无公害产品比较集中,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

(四)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意义

1.保护环境

我国是一个受资源约束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总量的7%,森林面积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3%,草地面积占世界水平的32.3%,人均耕地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32%。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工业“三废冶和农药污染近2000万平方米,粮食损失约50亿千克,经济损失达30亿人民币。随着社会发展,城市和工厂不断增加、扩大、新建,城市垃圾、污水、燃烧的废弃和工厂生产的废水、废气、废渣大量产生,导致4000万人和800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因为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的过量使用,使很多化学元素大量无节制地进入土壤中,危害了人畜健康。因此,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进行蔬菜的无公害生产刻不容缓。

2.保证人民身体健康

有些蔬菜商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蔬菜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尤其是近几年,随着设施蔬菜、反季节蔬菜栽培的规模不断扩大,其中封闭式的生产和高温、高湿以及高密度的栽培加重了蔬菜的病害发展,使得生产者不得不过量喷洒农药;同时,为了使蔬菜早上市,蔬菜生产者不断使用激素、高营养素,以期达到使蔬菜超常生长的目的,从而导致蔬菜产品中的硝酸盐、农药含量超标,出现了不少地方性蔬菜中毒事件。无公害蔬菜生产可以通过选择洁净无污染的生产环境,建立无公害蔬菜基地,再通过产中、产后对添加的化学物质的严格控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实施无公害的操作,从根源上解决农药、化肥、激素、重金属以及其他有害物质对蔬菜的污染,改善蔬菜产品质量,保证蔬菜产品安全,完成从农田到餐桌一系列的无公害产品的质量监控。

3.进入国际市场

我国蔬菜种类和品种多种多样,种植资源丰富,栽培史长,是世界上蔬菜物种最多、最古老的的国家之一。随着改革开放,各地蔬菜业发展迅猛,逐渐在全国形成了一个相互流通的市场,使得南北方蔬菜互通有无,同时,国外市场也渐露头角,存在无限商机,只是困难诸多。自从我国加入WTO以后,已承诺遵守动植物卫生方面的相关法规,蔬菜方面一些强制性的国际质量标准被广泛应用,我国蔬菜的生产环境、原料产地、种植栽培、贮藏保鲜、包装加工等方面都要受到外商认可,这些认可既包括蔬菜产品的技术标准的统一,也包括蔬菜产品质量管理的统一,同时还要获得第三方的认可。因此,只有蔬菜符合商品质量标准,才能流通于国际市场。加入WTO后,我国出口的蔬菜产品必须经过产品安全性的检验,如果达不到无公害蔬菜各个方面的要求,就会失去市场竞争力,从而无法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所以,发展无公害蔬菜,提高蔬菜质量,是我国出口蔬菜冲破国际市场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前提,是提高我国蔬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的保障,也是出口创汇的基础。

§§§第三节蔬菜标准化生产的意义

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是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

蔬菜标准化生产是现代农业蔬菜生产和管理的重要表现,只有标准化的农业生产才能适应农业发展的新形势与新要求,才能使农产品的质量得到提高,增强蔬菜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建立起新型的农业管理体系。

§第一,蔬菜标准化生产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走向,是市场供求发展的要求。纵观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历程,基本上是两个阶段、两次巨大的飞跃,即由低产到高产的飞跃和由数量到质量的飞跃。第一个阶段解决了因人口增长导致的农产品不足等问题,而我国也已经解决了这一问题。第二个阶段解决了人们在温饱之后对农产品质量的需求问题,在这一阶段上,我国正处于初级层次。计划经济时期,产品定量供应,计划分配,百姓凭借各种票据进行购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产品产量不断增大,人们已不再满足于买得起,而是向买得好发展,买东西货比三家,有自己明确的选择已经不再是一种空想。消费者越来越关心产品的质量、卫生安全、营养比例、食用是否方便快捷等问题,其中食品安全是广大消费者最为关注的方面。食用的产品无公害、绿色安全不仅是消费者的基本需求,还是农产品在市场中立足的最基本的质量要求;它不仅是消费者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也是商品生产者必须行使的基本义务。因此,发展农产品蔬菜的标准化生产势在必行。

第二,蔬菜标准化生产可以促进农业地方特色的形成。随着我国农业的良好发展,连续的丰收也促使了农产品过剩现象的出现。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各地政府纷纷采取各项措施,不断调整农业结构。然而,市场的不稳定性、农民生产的盲目性以及所得信息的滞后性,都制约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因此,只有标准化的农业蔬菜生产才能保持住地方品质高、有特色的农产品作物,从而创立自己独特的品牌,既高效利用了当地资源,又发挥了区域优势。

第三,蔬菜标准化生产可以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业效益,拓宽农民收摄氏度。科学技术是农业发展的支柱,农民素质是农业发展的基础,然而,现实中农民的素质普遍较低,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和科技的新形式,严重制约着蔬菜农产品向高水平上档次的发展。蔬菜标准化生产以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形式,培训、教育农民学技术、学科学,将科技的进步、科研的成果转变成农民易于掌握的规范标准和生产模式,有效地将科技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同时,更新了农民的观念,改善了传统的蔬菜种植习惯,促进了蔬菜集约化发展,从数量的增加跨越到数量与质量共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实施蔬菜的标准化生产可以提高蔬菜生产设施化、科学化、良种化的水平;可以促进蔬菜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外向化的发展;可以促进农产品质量品质、蔬菜业比较效益的提高,从而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增加了农民收入,增强了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第四,蔬菜标准化生产构成了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世界农业的发展预示了农业走向产业化的趋势,为了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有效发展、经营,扶持一部分具有带动辐射作用的企业或者个人,创立一批满足市场需要的农产品品牌很有必要。要想实现蔬菜业的产业化经营,必须以一致的技术标准统一从事蔬菜生产、加工的农户,采用分户生产、集中加工和统一销售的组织形式。标准化的产业结构既有利于农业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又有利于争取市场。

第五,蔬菜标准化生产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工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现象十分严重,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乱用农药、化肥的现象十分普遍,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影响了土壤和水的质量,对人类生产的大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没有科学指导和严格控制,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恶化、工业“三废冶污染、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导致农产品有毒有害残留的超标等。因此,只有制定和实施相关的农业产业标准,进行蔬菜标准化生产,规范农民的用药用肥剂量、规范农民的生产管理,才能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