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土做成,上窄下宽呈梯形,分为南北框及东西两侧框。其尺寸规格根据阳畦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1)抢阳畦
四框做成后向南成坡面,北框比南框高,东西两侧的侧框也是北高南低,太阳高度角低的季节更利于接受阳光,故名抢阳畦。这种阳畦多用于北方,一般北框高35~60厘米,底宽30厘米左右,顶宽15~20厘米;南框高20~40厘米,底宽30~40厘米,顶宽30厘米左右。东西侧框与南北框相接,厚度与南框相同,畦面下宽1.66米,上宽1.82米。畦长6米,做成它的倍数,就可做成联畦。
(2)槽子畦
南北两框接近等高,框高而厚,四框做成后近似槽形,故名槽子畦。槽子畦多用于太阳高度角较高的季节或纬度较低的地区。北框高40~60厘米,宽35~40厘米;南框高40~55厘米,宽30~35厘米;东西两侧框宽30厘米左右。畦面宽1.66米,畦长7米,或做成加倍长度的联畦。
2.透明覆盖物
畦面可以加盖玻璃窗或薄膜等其他透明材料。
玻璃窗的长度与畦的宽度相等,窗的宽度60~100厘米,框多为木制,做法与房屋的窗扇相同。但近年来多在畦面上用竹竿等做支架,然后覆盖上塑料薄膜,称为“薄膜阳畦冶。
3.保温覆盖物
多用蒲席、草苫子覆盖。材料可以用蒲草、旱生芦苇、稻草及扇房草等。厚约5厘米,宽约1.2米,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而定。
(二)阳畦的类型
(1)普通阳畦
普通阳畦主要指的是前面介绍的抢阳畦和槽子畦2种。
(2)改良阳畦
改良阳畦又名小洞子、小暖窖、立壕子,是在阳畦的基础上加以改良而成。主要把阳畦框增高,改为土墙,玻璃窗斜立,成为屋面,增加了棚顶及柁、檩、柱等棚架,因而加大了作物的生长空间,提高了防寒保温的效果。
改良阳畦是由土墙(包括后墙和山墙)、棚架(柱、檩、柁)、土屋顶、玻璃窗或塑料薄膜棚面、保温覆盖物等部分组成。
改良阳畦的后墙高0.9~1米,厚40~50厘米;山墙脊高与改良阳畦的中柱高度相同;中柱高1.5米,土棚顶宽1~1.2米。玻璃窗斜立于棚顶的前檐下,与地面成40度~45度的角。目前生产上多用塑料薄膜做透明覆盖物,呈半圆拱形。栽培床南北宽约2.65米。每长3~4米为一间,每间设一立柱,立柱上加柁,上铺两根檩(檐檩、二檩),檩上放秫秸、席上铺芦苇或草等,然后再抹泥、铺土,前屋面晚上用草苫子保温覆盖。畦长因地块和需要而定,一般10~30米。
(三)阳畦的性能
(1)普通阳畦
阳畦除具有风障的效应外,由于增加了土框和保覆盖物,保温能力大大增强。透明覆盖物可以使阳畦白天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能,更加有效地提高畦内温度,土框和保温覆盖物可以使夜间减少放热。但是,由于畦内温度受天气的影响,晴天畦内温度较高,阴雪天畦内温度较低。畦内昼夜温差和湿度变化幅度都较大。畦内的温度分布也不均匀,一般中心部位和北部温度较高,南框和东西两侧附近温度较低。
(2)改良阳畦
改良阳畦的性能与普通阳畦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由于玻璃窗覆盖成一面坡形的斜立窗,加大了倾斜角度,从而增加了透光率,减少了反射率,而且又有土墙、棚顶及草苫子覆盖,因此保温能力又比普通阳畦强了许多。而且改良阳畦空间大,栽培管理方便。从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生产中主要应用的是塑料薄膜改良阳畦。
(四)阳畦的应用
(1)普通阳畦的应用
普通阳畦除主要用于蔬菜、花卉等作物育苗外,还可用于植株矮小的园艺作物春季提早、秋季延后及假植栽培。在山东、河南、江苏等一些较温暖的地区还可用于耐寒作物的越冬栽培。
(2)改良阳畦的应用
改良阳畦的性能比普通阳畦优越,而且可以进入畦内进行操作,栽培管理方便,应用的范围更加广泛。主要用于耐寒蔬菜的越冬栽培,温暖地区果菜类的春季提早和秋季延后栽培,也可用于蔬菜、花卉、部分果树的育苗,在华北的南部还可以栽培草莓。
二、风障畦
(一)风障的结构与性能
风障也叫风障畦,就是在作物栽培畦的北面立起一排东西延长的挡风屏障。风障畦由风障和栽培畦组成。风障由篱笆、披风和土背组成,是一种简易保护设施。
风障的主要增温原理是在垂直于来风方向架设风障后,对风形成阻碍,降低了空气流动速度,近地面空气相对比较稳定,这样就减少了由于空气而造成的近地表面散热,使栽培畦内的温度比露地高。通过减弱风速,不仅能提高栽培畦内近地表面的气温和土壤温度,还能够减少障前冻土层的厚度,减缓畦内水分的扩散,有利于稳定空气湿度。此外,风障还有防霜、防流沙和防暴风的作用。一般单道风障防风、防寒、保温的有效范围为风障高度的8~12倍,风障前土壤解冻比露地约提早20天,畦温比露地高6摄氏度左右,可使越冬作物提早返青。
(二)风障的类型
由于设置高度的不同,风障可分小风障畦和大风障畦。
(1)小风障畦
小风障畦结构简单,只在栽培畦的北侧竖立高1米左右的挡风屏障。防风效果较差,春季有效防护范围约为2米。
一般只用于在早春定植前期的防风、保温防护。
(2)大风障畦
大风障畦又分为简易风障畦和完全风障畦。
(三)设置风障所用的材料
风障一般用芦苇、秫秸、玉米秸、木棍、竹竿、树枝、板皮等架设篱笆,为了增强抗风能力,一般在篱笆内隔一定距离用较粗的木棍或竹竿做骨干桩。披风一般用稻草、扇房草(小叶樟,也有的叫茅草)、草苫子、草包片、席片等质地较软、结构较致密的材料制作。也有的用旧塑料膜,甚至用反光膜做成披风,或与其他骨架材料一起作为风障,增温效果则更好。
(四)风障设置的技术要求
(1)风障的方位和角度
风障正确的设置方位,是风障的延长方向与当地的季候风的方向垂直,这样设置的风障,防风、增温效果最好。在使用风障的季节,引起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温的季候风是西北风,设置风障时应与这一方向垂直。考虑到遮光等因素,许多地区设置风障的方向是东西延长或与南偏东5度的方向垂直。
在个别地区,由于地形较特殊,风吹来的方向可能不在北侧,而且风还较强,这时一定要把风障设置在迎风方向。
风障与地面的夹角,冬、春季以保持70度~75度为好,这样可以减少垂直方向上的对流散热,加强风障的保温性能。在温暖季节单纯为了挡风沙的情况下,以与地面垂直为好,这样可以避免对作物造成遮阴。
(2)风障的间距
风障的间距要根据栽培季节、作物种类、栽培方式、风障的类型和材料的多少而定。一般完全风障主要在冬春季使用,每排风障的间距为5~7米,或相当于风障高度的3.5~4.5倍,保护3~4个栽培畦(即并一畦、并二畦至并四畦)。简易风障主要用于春季及初夏。每排之间的距离为8~14米,最大距离有15~25米。小风障的距离为1.5~3.3米,大小风障可以配合使用。
(3)风障的长度和排数
长排风障比短排的防风效果好,可减少风障两端由于风的回流而造成的影响,在风障材料不足时,加排风障不如减少排数而延长风障的长度。加设长排风障时,单排风障不如多排的防风、保温效果好。
多风地区可在风障区的西面再设置一道风障,以增强整个栽培区的防风能力。
(五)风障畦的应用
风障畦多用于我国北方地区,这些地区晴天多,季候风明显。
秋冬季可用于蔬菜的越冬栽培(如芹菜、韭菜、菠菜、小葱、青蒜等)、蔬菜的假植贮藏,也可用于某些蔬菜幼苗的越冬防寒。
风障畦在春季主要用于春季叶菜类的早熟栽培,如小水萝卜、小白菜、油菜等,也用于耐寒蔬菜,如春季提早定植的甘蓝防寒保温。
三、地膜覆盖
(一)地膜的种类
地膜是专门用于地面覆盖的一种很薄的塑料膜,其厚度一般在0.01毫米以下。按照地膜的性能与应用范围不同,一般将地膜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无色透明地膜
这是最普通、使用最广泛的一类地膜。这种地膜透光性好,覆盖后在不遮阴的情况下,一般可使土壤表层温度提高2~4摄氏度。适用于南方、北方、沿海、内陆等不同地理环境及多种类型的土壤,广泛地应用在各类农作物的早熟栽培上。
2.有色地膜
在聚乙烯树脂中加入有色物质,可以制成具有不同颜色的地膜,如黑色地膜、绿色地膜、银灰色地膜和黑白双面地膜等,由于它们有不同的光学特性,对太阳辐射光谱的透射、反射和吸收性能不同,因而对杂草、病虫害、地温变化、近地面的光照、生物、气象因子都有不同的影响,进而对作物的生长发育也有不同的影响。
3.具有特殊功能的地膜
(1)耐老化长寿地膜
在聚乙烯树脂中加入适量的耐老化助剂,使用寿命较普通地膜长45天以上。非常适用于“一膜多用冶的栽培方式,而且还便于旧地膜的回收、加工和再利用,不易使地膜残留在土壤中,但该地膜价格稍高。
(2)除草地膜
在聚乙烯树脂中,加入适量的除草剂,经吹塑制成,有除草作用。
(3)有孔地膜
这种地膜在生产加工时,按照一定的间隔距离,在地膜上打出一定大小的播种用或定植用的孔洞,便于实现地膜覆盖栽培的规范化。这种地膜为专用膜,应用的局限性比较强,使用时要注意是否合乎自己的要求。
(二)地膜覆盖的效应
(1)提高地温
土壤覆盖上地膜以后,由于透明的地膜容易透过短波辐射,而不容易透过长波辐射,白天太阳光就大量透过地膜而使土壤表层温度升高,同时热量不断向下传导而使下层土壤增温,所以,膜下的地温高于露地。
(2)保持土壤水分
覆盖地膜后,土壤水分蒸发量减少,所以可以较长时间地保持土壤水分的稳定。在多雨季节,可以减缓雨水下渗,加大地表径流,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含水量和减轻涝害。
(3)保持土壤结构
由于地膜覆盖后能避免因土壤表面风吹雨淋的冲击,减少了中耕、除草、施肥、浇水等人工和机械操作、践踏而造成的土壤板结现象,使土壤容重、孔隙度、三相(气态、液态、固态)比和团粒结构等均优于未覆盖地膜的土壤。
(4)提高土壤中的速效养分
覆盖地膜后,地膜下的土壤中,温度、湿度适宜,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使土壤中有机养分的分解加快。经实验测定,土壤中速效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含量,都比露地有明显的增加,因而地膜覆盖会使土肥力得到提高。
但需注意的是,地膜覆盖后,栽培前期土壤的养分供应强度比较大,土壤养分消耗也比较多,如不及时补充肥料,栽培后期容易养分供应不足,出现脱肥早衰现象。
(5)防止地面返盐
地膜覆盖后由于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从而也减少了随水分带到土壤表面的盐分,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土壤返盐(就是俗话说的“返碱冶)。
(6)增加近地面光照
由于地膜的反光作用,地膜覆盖可使晴天中午作物群体中下部多得到12%~14%的反射光,从而可以提高作物的光合强度。如果使用反光膜,这种效果会更加明显。
(7)防除杂草
地膜覆盖对膜下土壤杂草的滋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在透明地膜覆盖得非常密闭或者使用黑色地膜、绿色地膜的情况下,防除杂草的效果更为突出。高垄地膜覆盖对杂草的抑制作用要比平畦效果好,黑色地膜对杂草有全面的防治作用。
(三)地膜覆盖的方式
地膜覆盖的方式依当地自然条件、栽培作物种类、生产季节及栽培习惯的不同而异,主要有平畦覆盖、高垄覆盖、高畦覆盖、沟畦覆盖、穴坑覆盖、微棚覆盖等方式。
(1)平畦覆盖
将地膜覆盖在平畦的畦面上,畦宽1~1.2米,畦长依地块而定。播种后或定植前,将地膜平铺畦面,四周用土压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