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进与退的人生经营课
292400000002

第2章 以退为进是一种智慧(1)

做人做事学会刚柔相济

真正懂得进退之人,其处世之道必是刚柔相济,恩威兼施。刚柔平衡,外柔则要内刚,遇事能进退,能屈能伸的人,有一番功名和事业可以成就。该刚则刚,当柔则柔。刚柔相济是一种交友处世的管理方法,它可使激烈的争论停下来,也可以改善气氛,增进感情。

357年,前秦苻坚即位后,任用汉人王猛治理朝政,富国强兵,在近二十年的时间内,先后攻灭前燕、仇池、代、前凉等割据政权,占领了东晋的梁、益两州,把整个黄河流域和长江、汉水上游都纳入了前秦的控制。为了争取支持者,他对各族上层人物极力优容和笼络,如鲜卑族的慕容垂、羌话的姚苌,都毫不怀疑地委以重任。对苻坚这一做法,谋臣王猛曾多次劝说苻坚对那些异族重臣有所制约,甚至还不止一次利用机会,设法除掉这些人。但苻坚迷信自己对他们的恩义,阻止他这么做。在鲜卑贵族慕容垂、慕容泓相继谋反后,苻坚面责仍在自己手中的原前燕国主慕容玮说:“卿欲去者,朕当相资。卿之宗族,可谓人面兽心,殆不可以国土期也。”在慕容玮叩头陈谢之后,他又说:“《书》云,父子兄弟相及也……此自三竖之罪,非卿之过。”但是,慕容玮并未为苻坚这一套所感化,在暗中仍企图谋杀苻坚来响应起兵复国的慕容氏鲜卑贵族,后来因事情败露才被苻坚擒杀。苻坚这才后悔不听王猛的忠谏,但这时大局已无法挽回了。

人不可无刚,无刚则不能自立,不能自立也就不能自强,不能自强也就不能成就一番功业。刚就是使一个人站立起来的东西。刚是一种威仪,一种自信,一种力量,一种不可侵犯的气概。由于有了刚,那些先贤们才能独立不惧,坚忍不拔。刚就是一个人的骨头。

214年,刘备夺取四川后,诸葛亮在协助刘备治理四川时,立法“颇尚严峻,人多怨叹者”,当地的官员法正提醒诸葛亮,对于初平定的地区,大乱之后应“缓刑弛禁以慰其望”。诸葛亮认为自己的做法并没有错,他对法正说:四川的情况,与一般不同。自从刘焉、刘璋父子守蜀以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奉承,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现在如果我用在他们心目中已失去价值的官位来拉拢他们,以他们已经熟视无睹的“恩义”来使他们心怀感激,是不会有实际效果的。所以,我只能用严法来使他们知道礼义之恩、加爵之荣,“荣恩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

人也不可无柔,无柔则不亲和,还和就会陷入孤立,四面楚歌,自我封闭,拒人于千里之外。柔就是使人站立长久的东西。柔是一种魅力,一种收敛。一块巨石如果落在一堆棉花上,就会被棉花轻松地包在里面。以刚克刚,两败俱伤,以柔克刚,则马到成功。大凡刚烈之人,其情绪颇好激动,情绪激动则很容易使人缺乏理智,仅凭一股冲动去做或不做某些事情,这便是刚烈人的优点,同时又恰恰是其致命的弱点。俗语说:“牵牛要牵牛鼻子”、“四两拨千斤”,讲的正是以柔克刚的道理。

俗语说:“百人百心,百人百姓。”有的人性格内向,有的人性格外向,有的人性格柔和,有的人则性格刚烈,各有特点,又各有利弊。然而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往往刚烈之人容易被柔和之人征服利用。为职者要善于以柔克刚。不然“柔”也要有一定的尺度,当你想施恩于对方,打算做出让步之前,首先考虑你的让步在对方眼里有无价值。别人并不看重的东西,没必要送给他。若开始你就做出许多微小的让步的话,对方也许会不仅不领情,反而加强对你的攻势,因为他知道你做出这些小的让步有企图,而且他们并不看重这些让步。

【箴言】刚愎自用只能让你自闭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点到为止留余地

我国古代有个叫李密庵的学者,写过一首《半半歌》,诗云:“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半帆张扇免翻颠,马放半鞭稳便。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掺,会占便宜只半。”就是凡事要留有余地,不要不给自己和别人退路。常留余地二三分,体现了人生的一种智慧。凡事留有余地,则自由度就增加。进也可、退也可,亲也可、疏也可,上也可、下也可,处于一种自由的境地,体现了一种立身处世的艺术。

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狄仁杰出任宁州(今甘肃宁县、正宁一带)刺史。其时宁州为各民族杂居之地,狄仁杰注意妥善处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抚和戎夏,内外相安,人得安心”,郡人为他勒碑颂德。是年御史郭翰巡察陇右,宁州歌狄刺史者盈路,郭翰返朝后上表举荐,狄仁杰升为冬官(工部)侍郎,充江南巡抚使。狄仁杰针对当时吴、楚多淫词的弊俗,奏请焚毁祠庙1700余所,唯留夏禹、吴太怕、季札、伍员四祠,减轻了江南人民的负担。垂拱四年(688年),博州刺史琅琊王李冲起兵反对武则天当政,豫州刺史越王李贞起兵响应,武则天平定了这次宗室叛乱后,派狄仁杰出任豫州刺史。当时,受越王株连的有六、七百人在监,籍没者多达5000人。狄仁杰深知大多数黎民百姓都是被迫在越王军中服役的,因此,上疏武则天说:“此辈咸非本心,伏望哀其诖误。”武则天听从了他的建议,特赦了这批死囚,改杀为流,安抚了百姓,稳定了豫州的局势。

其时,平定越王李贞的是宰相张光弼,将士恃功,大肆勒索。狄仁杰没有答应,反而怒斥张光迅杀戮降卒,以邀战功。他说:“乱河南者,一越王贞耳。今一贞死而万贞生。”“明公董戎三十万,平一乱臣,不戢兵锋,纵兵暴横,无罪之人,肝脑涂地。”“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如得上方斩马剑加于君颈,虽死如归。”狄仁杰义正词严,张光迅无言可对,但怀恨在心,还朝后奏狄仁杰出言不逊。狄仁杰被贬为复州(今湖北沔阳西南)刺史,入为洛州司马。但是,狄仁杰的才干与名望,已经逐渐得到武则天的赞赏和信任。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被任命为地官(户部)侍郎、同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平章事,开始了他短暂的第一次宰相生涯。身居要职,狄仁杰谨慎自持,从严律己。一日,武则天对他说:“卿在汝南,甚有善政,卿欲知谮卿者乎?”狄仁杰谢曰:“陛下以臣为过,臣当改之;陛下明臣无过,臣之幸也。臣不知谮者,并为善友。臣请不知。”

张光迅因为遇到的是狄仁杰所以幸免于难,在我们赞赏狄仁杰的坦荡豁达的时候,还要吸取张光讯的教训,世事难料,所以不要走极端,要给自己留有余地。

中国人办事讲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不左不右,折中调和,不走极端。在为人处世时,严格要求自己,办事知道节度,不走极端,可以通行无阻,马到功成。

给别人留有余地,就是给自己留后路。即使是敌人,也不要将其置于死地。每个人都会有在悬崖边上的经历,想想此时你的处境,就不会再把别人往悬崖下面逼了。凡事都不能把别人往死里逼,而应有一颗宽容之心,得饶人处且饶人。如果做事太过分,没有分寸,只想着把对手往悬崖下逼,那么,先掉下悬崖的往往是你自己。真正的打败对手不是让其消失或将其逼向绝路,而是让其变成自己的朋友。这是一种生存的大智慧,也是一种豁达。

【箴言】世事无常,万事多留些余地,多些宽容。这是一条重要的做人准则。在你留有余地的同时,别人也会因此而受益匪浅。

学会藏露有时

以退为进,由低到高,这也是一种自我表现的艺术。人不怕被别人看低,而怕的恰恰是自己把自己看低了。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暂时藏起“高”来,退一步比进一步更重要,因为你可以重新找到一条生活的出路。老子曾经告诫世人:“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这句话的大意是,一个人不自我表现,反而显得与众不同;一个不自以为是的人会超出众人;一个不自夸的人会赢得成功;一个不自负的人会不断进步。

柯立芝在爱莫斯特大学的最后一年,曾经被美国历史学会授予一枚金质奖章。在当时,这是一个被无数人看重的荣誉,可他没有对任何人说起过这件事,甚至自己的父亲也不例外。直到他毕业参加工作之后,他的上司诺坦普顿的法官菲尔德才无意中在《斯普林共和杂志》上看到了对这一事情的报道,于是对他极为赞赏。

当他竞选麻省议员连任时,在选举即将进行的前夜,他无意中听到了省议会议长的职位正虚位以待的消息。于是,柯立芝拎着他那“又小又黑的手提袋”,大踏步地赶到诺坦普顿的车站。两天以后,当他从波士顿回来时,手提袋里已经装满了大多数议员亲笔签名推举他为议长的联名信。就这样,柯立芝顺利地出任麻省议会议长,从而迈开了自己走向政坛的第一步。 柯立芝在获取政坛职位时的顺利,无疑是和他平时积累的谦虚是分不开的。谁都想保荐一个真诚而谦虚的人,这一点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