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进与退的人生经营课
292400000036

第36章 交友合作(2)

付出的爱会加倍归来。我们总是相信生活以外的东西会给自己带来幸福和满足。但我们“坐拥繁华”时,却会发现“心中变得荒芜”,我们越以外在的方式追求幸福,幸福就越逃离我们,离我们越遥远。

对一个渴求幸福的人来说,他很容易混淆“追求”与“拥有”,他会用生活的实物来填充空虚感并错误地以为那些物质能够填补这种空虚,让自己获得满足,得到幸福。其实,我们一直在追求和苦苦寻找的幸福就在自己身上,我们一直带着它,而只有当我们把它给出去的时候,我们才会强烈地感受到平安与快乐。

海明威因小说《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他把钱捐赠给了古巴的圣母像。他说:“当你把一件东西拿出去的时候,你才拥有它。”给予就是除了与他人分享我们自己的幸福以外没有其他的动机。如果我们对自己贮存幸福的水井视而不见,以为自己一无所有,总想通过赚钱来买幸福,这就会和我们的目的背道而驰。现在,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自己内心有几分安宁、舒坦和欣慰的感觉来检测我们付出的程度。如果我们从贮存的幸福里取出了爱给别人,它就会像春风乍起一池涟漪,使整个池水荡漾。

【箴言】先学做人,再学做事,这是世间不变的真理。少一些欲望,永远对人善良,幸福将不期而至。

用爱心化敌为友

在美国南北战争的后期,罗伯特·李将军率领的南军主力,深感没有取胜的希望,为了减少民众和士兵的进一步伤亡,他决定投降。1865年4月9日,北军总司令格兰特将军和南军总司令罗伯特·李将军与随从来到弗吉尼亚州的阿波马托克斯镇,他们在一个叫迈克林斯的家里签署了有关投降的协议。李将军提出,败军不受辱,必须充分保证南军将士的人格和尊严不受侵犯。格兰特的助手奥特将军还特地提醒他的上司,应该在停战协议里写上,所有接受投降的南军军官可以随身携带他们的手枪和佩剑。格兰特将军接受了它。

签字仪式结束,罗伯特·李即起身告辞,格兰特将军亲率随从相送。当李将军一身戎装,如一尊雕像含泪离开时,在场的北军将士全体肃立,举帽致敬,目送了一个悲剧英雄的最后谢幕。

当和平重新回到人们生活中的时候,参与者们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时刻,每一个人都应该向房主迈克林斯要一点东西以资纪念。不一会儿,客厅里几乎所有的家具都被买走了,只有那个签字投降的桌子还留在原地。奥特将军也想带一点东西回去,可是他知道,凭他菲薄的军饷要买那张带有大理石桌面的桌子几乎不可能。这时,房主迈克林斯向他走来,他说他想送一样东西给他,那就是这张桌子。这使奥特将军惊诧不已。他问这个和善的房主,为什么要送这么贵重的礼物给他?迈克林斯笑眯眯地说,你还记得那个开小差的南军士兵吗?他是我的儿子。

奥特将军这才想起,不久前,战场上曾抓住一个开小差的南方士兵,被他的部下深夜带到他的面前。这个士兵又冷又饿,满脸疲惫,不停地解释他不是暗探,只是想家想疯了,趁着夜色逃跑,不料却误入敌阵。奥特将军向部下吼道:“给这小孩弄点吃的,披条毯子!看这战争,把这孩子整成什么样儿了!”等这孩子吃了东西,暖过身子,他就下令将他送出前线,并叮嘱道:“快回家吧,再别回来了。”

就是这一句话,道出了人性的善良。

当奥特将军说“这小孩”,而不是“这敌人”时,他在内心已自觉地将这个误闯敌阵的士兵作了身份转换。这个南方士兵,也许他曾向北军的战壕扔过手雷,也许他曾将枪口对准北方的兄弟,也许他曾跟从南方州的议员痛骂过“北佬”侵犯他们的家园;但在今夜,他只是一个孩子,一个想念父亲的孩子,一个有家归不得、常年征战在外的疲卒。更具体地说,就是当他放下武器,慌不择路地出现在敌兵的阵地里时,他只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和我们所有的人一样,有恐惧,有软弱,有七情六欲的人。既然是人,他就需要衣物御寒,需要食物充饥,因而,首先不是需要“隔离审查”,而是赶紧“弄点吃的,披条毯子”。

我们经常听人说:“如何与一个举止粗鲁又心怀恨意的人相处呢?虽然我并没有开罪于他,但他却拿我当敌人看。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窘境?”减少无谓敌人的秘诀在于,自己的心中不可对其抱有先入为主的成见,这样方可创造出化敌为友的机会。若对方表现的敌意不甚强烈,而且错不在你,那么自始至终保持仁和之心便可。这样做至少可以削弱他的恨意,让他不生伤你之意。

一位诗人有一句的名言,"爱是一种能力"。化敌人为人,有时只需要一句话、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双紧握的手、一个面包、一条毯子。正如把人变成敌人,有时只需要一句话、一封信、一个冷酷的目光、一只攥紧的拳头、一顶纸糊的高帽一样。从敌人到人与从人到敌人的路都同样短暂,只是一条通往天堂,一条却通往地狱。

【箴言】爱是正义的力量,邪不胜正,爱终胜恨。

感谢对手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充满了竞争,而那些成功的人士都是通过竞争才逐步脱颖而出的。他们之所以成功,就是在于具有常人所不具备的坚韧和毅力,在于他们面对竞争对手勇于拼搏,成功者的进步和成功,不单是靠自己的能力,或是靠朋友和亲人的鼓励,更多的时候,是靠其对手激发了潜能,从而取得成功。

对手,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永远都是与我们相对立的,似乎它就是我们眼前的障碍,学习中的竞争对手,希望和目标的争夺者,有时甚至还给我们的人生道路带来诸多不便与坎坷。因此大多数人总是用敌意的目光来对待对手,但我们要学会感谢对手。正因为有了对手,我们的生活才不会像白开水一样平淡乏味,而变得美丽、变得七彩斑斓;正因为有了对手,我们才不会像人工养殖的鲜花一样弱质纤纤,而变得越来越坚强;正因为有了对手,我们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

人生漫漫的征途中,对手是同行者,也是挑战者,它们或许是有形的,抑或许是无形的,有实际存在的,也有精神上的;是它们将你的人生装扮,是它们将你的心灵改变,是它们将你的微笑展露,也是它们将你的泪痕擦干。“没有岩石的拦阻,哪能激起美丽的浪花”,美丽的红花下面总有静默的绿叶,蔚蓝的天空中总有朵朵白云,每个成功后有着无数汗水和血泪,每个强者后也总有一帮顽强的对手。

爱一个值得你爱的人,是件容易的事;恨一个让你憎恨的人也是一件容易的事,而难得的是:去“爱”你的对手和仇人。

感谢对手吧!正是由于它们,才使得我们的事业见识到了天外有天。正视对手,与高手过招,我们能够不断地校正方向,我们能够不停地向前方奔跑,我们能够不悔地抵达美好的未来。

以宽广的胸怀去接纳、感恩自己的对手,将利于你获得对手的尊重,同时也使你更理智地从对手那里学习经验,提升自己。尤其在一个团队里,团队合作至关重要,感谢对手才能消除隔阂、真心交流,才能增进了解、共谋发展。

我们要感谢对手,因为对手是我们的老师,对手是我们的镜子,对手是我们需要拼尽全力才有可能超越的目标,对手的存在,才使得我们意识到“船到江心,不进则退”,才使得我们的头脑由妄自尊大,变为深刻冷静,才使得我们在凌空虚蹈的瞬间醍醐灌顶,如梦初醒。

【箴言】成功缘于感谢和欣赏对手。有对手才有竞争,有竞争才会激发我们不断进取的活力。

不以喜厌交朋友

俗话说,凡敌可恨,不可全敌。如果你很任性,那么你的家人、朋友和同事中就有很多你看不顺眼的人。“以恶为仇,以厌为敌”是不行的,久而久之,你会无路可走,自身也会成为众矢之的。

与人相交进退之道要讲究,该圆时圆、该方时方。世界上的人都是千差万别的,完全相同的人是不存在的。性格、爱好、观点、行为不一致的人在同一范围内生活相处,是很自然的。如果纯粹以个人的爱恨来选择交往的对象,那就只能生活在一个越来越狭窄的小天地里。我们应学会能容人之过。不要因为某人有过失,便看不起他,或一棍子打死,或从此另眼看待对方,“一过定终身”。有时候和“小人”交往,并没有降低你的人格。就感情而言,这种人的确很令你憎恶和讨厌,但这并不等于一定要和他过不去,不必置之于死地而后快,只要他不是讳疾忌医、不可救药的人,就更应当尽力和他沟通,满腔热情地接近他、团结他、感化他。这并不是降低人格,而恰恰显得你“人格高尚”。另外与人相交,对小矛盾不必太较真儿。记住,敌意一点一点增加的,也可以一点一点削减。中国有句老话:冤家宜解不宜结。相见就是缘分。

要赢得一份友谊有着一定的进退法则:

1.避免争论

你无法在争论中获胜,而只能树立论敌。卡耐基说,十之八九,争论的结果会使双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是绝对正确。你赢不了争论。要是输了,当然你就输了;如果赢了,你照样还是输了。如果你的胜利使对方的论点被驳斥得体无完肤,证明他一无是处,你就使他丢了面子,你伤了他的自尊,他会怨恨你的胜利,而且,一个人即使口服,也未必心服。既然这样,何必去争论呢?

2.承认错误

当我们对的时候,我们就要试着温和地、艺术地使对方同意我们的看法;而当我们错了就要迅速而热诚地承认。在任何情形下,这样做都要比强词夺理的争辩有益得多。

3.不要树敌

避免树敌的第一要领是,要承认自己也会弄错。承认自己错了,对方就会原谅你,从而避免树敌。如果对方错了呢?那也不要正面反对对方的意见。而要尊重对方的意见,不要直截了当地指出对方错了。

4.多说“是的”

与别人交谈的时候,不要以讨论不同的见解作为开端,而要强调双方都同意的事,以此作为开始。自己多说“是的”,目的是引导对方也说“是的”。要使对方在开始的时候说:“是的,是的”,尽可能避免使他说出“不”字。这样双方就达到一致。

5.让对方侃侃而谈

多数的人,要使别人同意他的观点,总是喋喋不休地说太多的话。尤其是推销员,常犯这种得不偿失的错误。尽量让对方说话,你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他对自己的事业和他的问题,了解的比你多,所以,向他提出问题吧,让他告诉你几件事。让对方多说话,也是为了避免你显得比对方优越。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的话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但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

6.让对方觉得良好的动机是他们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