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进与退的人生经营课
292400000004

第4章 以退为进是一种智慧(3)

一位搏击高手参加锦标赛,自以为稳操胜券,一定可以夺得冠军。

出乎意料,在最后的决赛中,他遇到一个实力相当的对手,双方竭尽全力出招攻击。打到中途,搏击高手竟然还找不到对方招式中的破绽,而对方的攻击却往往能够突破自己防守中的漏洞,有选择地打中自己。

比赛的结果可想而知,这个搏击高手惨败在对方手下,当然也就无法得到冠军的奖杯。 他愤愤不平地找到自己的师父,一招一式地将对方和他搏击的过程再次演练给师父看,并请求师父帮他找出对方招式中的破绽。他决心根据这些破绽,苦练出足以攻克对方的新招,决心在下次比赛时,打倒对方,夺取冠军的奖杯。

师父笑而不语,在地上画了一道线,要他在不能擦掉这道线的情况下,设法让这条线变短。

搏击高手百思不得其解,怎么会有像师父所说的办法,能使地上的线变短呢?最后,他无可奈何地放弃了思考,转向师父请教。

师父在原先那道线的旁边,又画了一道更长的线。两者相比较,原先的那道线,看来变得短了许多。

师父开口道:“夺得冠军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如何攻击对方的弱点,正如地上的长短线一样,如果你不能在要求的情况下使这条线变短,你就要懂得放弃从这条线上做文章,寻找另一条更长的线。那就是只有你自己变得更强,对方就如原先的那道线一样,也就在相比之下变得较短了。如何使自己更强,才是你需要苦练的根本。”

徒弟恍然大悟。

师父笑道:“搏击要用脑,要学会选择,攻击其弱点。同时要懂得放弃,不跟对方硬拼,以自己之强攻其弱,你才能夺取冠军。”

在获得成功的过程中,在夺取冠军的道路上,有无数的坎坷与障碍,需要我们去跨越、去征服。人们通常走的路有两条:

一条路是学会选择攻击对手的薄弱环节,可找出对方的破绽,给予其致命的一击,用最直接、最锐利的技术或技巧,快速解决问题。另一条路是懂得放弃,不跟对方硬拼,全面增强自身实力,在人格上、在知识上、在智慧上、在实力上使自己加倍地成长,变得更加成熟,变得更加强大,以己之强攻敌之弱,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如果十分渴望获得成功,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就会战战兢兢、患得患失,带着紧张的心情,很多本该完成得很出色的事情反而会搞砸。但是如果用平常心去对待任何考验,就会发挥出最佳水平,甚至超常发挥,打破纪录。不跟对手硬拼,是一种低调,也是一种智慧。绕开圈子,才能避开钉子。

【箴言】条条大路通罗马,曲径也能通幽处。与其不撞南墙不回头,不出绕一个弯子达到目标地。

适时隐藏锋芒

闭门造车,锋芒不露,别人就无法了解你,你的人生道路和人际关系必将越来越萎缩。但是,过分张扬,锋芒太露,同样不会有好结果。如果给人以自以为是、爱出风头的感觉,毫无顾忌地表现自己,必将招他人的反感,甚至会给自己带来灾祸。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有一位名叫高尔顿的将军很有军事才干,可是他毫无城府,爱表现,不但使上司颇为难堪,自己也因此失去了不少人缘,被同事们称为“军队内部的战争贩子”。有一年,高尔顿到斯科菲尔德军营观看演习,他对这次演习非常不满,就直接向指挥官递交了一份措辞激烈的意见书。他的这种做法是纪律所不允许的,因为他只是一名少将,无权指责一名中将指挥官。这样一来,他便招致了上司的非议和怨恨。但高尔顿并未吸取教训。第二年,在观看了一场战术演习后,他又一次递交意见书指责指挥官和其他人员准备不足,没有达到预定的目的。虽然这次他很明智地请副官代替自己签了名,但其他军官心里很清楚,知道这又是他搞的鬼,所以联合起来一致声讨他。众怒难犯,司令官没有办法,只好把这位颇爱表现的高尔顿从少将的位置上撤下来。

一个人若要获得别人的赏识和器重,就不能个性孤僻,独守一隅,而要敢于表现自己的才华。不过,在表现自己时仅有大胆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必须把握好表现的分寸。

易经有云:“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无此器最难,有此器不患无此时。锋芒对于年轻人,有的是害处,而好处却很小。锋芒好比是额头上长出的角,额上生角必然会很容易触伤别人,如果你不去想办法磨平自己的角,时间久了别人也必将去折你的角,角一旦被折,其伤害也就太多了。古语说得好:“满招损,谦受益。”一个人即使并不自满,而只是才华横溢,锋芒毕露,都容易受到别人的攻击,受到伤害。因为你的流光溢彩使周围的人相形见绌,黯然失色,所以,你越能干,事情做得越完美,就越应慎重、低调一些,以免得罪人。

有时候做一个有点城府的人,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让自己有点“城府”,别总想比别人看上去更聪明。让自己有点“城府”,别总为了表现自己而高谈阔论。一个懂得留有余地并充分利用余地的人,最有可能成为成功者;反之,一个倔强且目的很纯的人,往往最容易碰壁、失败。

一位哲人说:“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更聪明。”也就是说,你即便真有两下子,也不要太出风头,要藏而不露,深有城府,适当时机才能一发制胜。有句俗话,“心随精英,口随大众”,公然违逆大众,显出你的独特不凡,结果不但会导致失败,更会带来不可估量的风险。如果你真的是精英级人物,也要让自己有点城府,做个能被大众接受和认可的精英。

总之,你要把所有的精力和聪明才智集中到扎扎实实做事上去,靠成绩证明自己,而不是一味地表现自己。无论你胸中燃烧着多么强烈的欲望,都要让自己的外表平静如水,你的沉稳、老练将为你的优秀加上最好的“注解”。

【箴言】大智若愚,智者不锐;少一份偏执,多一份豁达;少一份倔强,多一份柔和;少一份特立独行,多一份自我隐藏。

难得糊涂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一个人若过于认真,那么很可能一事无成,冷眼观潮,任潮起潮落;心比天高,看世间风起云涌。人不能太较真,太较真就会忘记了本身的使命,就会因为失大,得不偿失。

宋朝的范仲淹,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人。他在用人的时候,主要是取人的气节而不计较人的细微不足。范仲淹做元帅的时候,招纳的幕僚,有些是犯了罪被朝廷贬官的,有些是因为犯了罪被流放的,这些人被任用后,有的人不理解。范仲淹则认为:“有才能没有过错的人,朝廷自然要重用他们。但世界上没有完人,如果有人确实是有用人才,仅仅因为他的一点小毛病,或是因为做官议论朝政而遭祸,不看其主要方面,不靠一些特殊手段起用他们,他们就成了废人了。”

范仲淹对于无伤大雅的小错误糊涂一把,使得人才不会被埋没。而楚庄王的糊涂则成就了一位得力干将。

在一次宴会上,楚庄王命令他所宠爱的美人给群臣和武士们敬酒。傍晚时分,一阵狂风把灯烛吹灭了,大厅里一片漆黑,黑暗中不知是谁用手拽住了美人的衣袖。美人急中生智把那人系帽子的带子扯断,然后来到楚庄王的身边,向他哭诉了被人调戏的经过,并说那个人的帽带被扯断,只要点上灯烛就可以查出此人是谁。楚庄王听后不以为然,他安慰了美人几句,便向大家高声说:“今天喝酒一定要尽兴,谁的冠缨不断,就是没喝足酒。”群臣众将为讨好楚庄王,纷纷扯断冠缨,喝得烂醉如泥。等点灯时,大家的冠缨都断了,就是美人自己想查出调戏她的那个人,也无从下手了。

三年后,楚国与晋国开战,楚军有一位勇士一马当先,总是冲在前头。楚庄王很奇怪,问他为什么如此拼命。勇士回答说:“末将该死,三年前我在宴会上酒醉失礼,大王不但不治我的罪,还为我掩盖过失,我只有奋勇杀敌才能报答大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道德修养的人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有过能改,不再犯过。所以用人,用有过之人也是常事,应该看到他的过错只不过是偶然的,他的大方向是好的。《尚书·伊训》中有“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话,是说我们与人相处的时候,不求全责备,检查约束自己的时候,也许还不如别人。推己及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能团结能够团结的人,共同做好工作。

聪明是天赋的智慧,糊涂是聪明的表现,人贵在能集智与愚于一身,需聪明时便聪明,该糊涂处且糊涂。鲁迅先生曾专门揭示了“难得糊涂”的真正含义,他说:“糊涂主义,唯无是非观等——本来是中国的高尚道德。你说他是解脱、达观罢,也未必。他其实在固执着什么,坚持着什么……”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在坚持着什么”,其实难得糊涂的人实际上是再清醒不过了。之所以要“糊涂”,是因为将世上的一些事情看得太明白、太清楚、太透彻,因为有某种无以言表的原因,不得不糊涂起来。生活中,人们在小事上不妨也糊涂一把。索性放下包袱,轻松、潇洒一回。

人们常说:“凡事不能不认真,凡事不能太认真。”一件事情是否该认真,这要视事情本身、场合等而定。钻研学问要认真,面对大是大非的问题更要讲究认真。而对于一些无关大局无损原则的琐事,不必太认真。不看对象、不分地点场合刻板地认真,往往使自己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处处被动受阻。每当在这种时候,如果能理智地后退一步,装一装糊涂往往能化险为夷。

“难得糊涂”是聪明的最高境界。人生少一点较真,换来的将是更多的收获。

【箴言】在小事上不妨糊涂些,遇到大事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关键时刻表现出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