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比尔盖茨为什么优秀
292600000030

第30章 向财富疯狂扩张(6)

有句谚语说得好,每个人距总统只有六个人的距离。你认识一些人,他们又认识一些人,而他们又认识另外的一些人……这种连锁反应一直延续到总统的椭圆形办公室。而且,如果你仅仅距总统六个人的距离,那么你距你想会见的任何人也就只有六个人的距离。不管他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还是好莱坞的制作人,还是你想让其加入你的团队支持你的名人。

将你所有的联系列出来。想想你认识并有业务联系的每个人,以前曾经是你的客户的公司的总经理,设计一个计划最有效地利用你的这些联系。也许你想有人帮你打电话,向你介绍某特定领域的一些关系或是写一封介绍信。当然,要尽量使人们更加容易地帮助你。如果你想让他们帮你写封信,那么你应当打好信的草稿,你的草稿将节省他们很多的时间,因为他们不用再构思怎样写这封信了。当你寄这封信给他们的时候,附上你的联邦快运账号或一个写上自己地址的回邮信封,这样许多人就都会非常乐意帮助你了。这些人并不是消极的人,否则他们是不会有如此杰出的地位的。所以当强有力的人看到其他的人也具有这种品质时,他们会尊重这一点点的“胆大妄为”。不要害怕提出请求,如果不请求,他们也不会主动地来帮助你。

妥建立自己的关系网,要确定一下你想在哪个领域多学些知识和经验。也许你计划开始做咨询业务,或者是成为录音艺术家,或在国际互联网上销售一种新产品。谁能够向你提供你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呢?尽量列出潜在的可以利用的资源。如果他是你公司的某个人;那就接近那个人。不断地与你小圈子里的人进行交流,问问他们是否认识一些这个领域的人。通常你得到的名字往往又引出其他的提名,这样延伸下去直到你找到你想要见的人。如果你的每一条道路都走向了死胡同,那么就做一些调查来发现你需要的人。找一些最近写过那个领域的文章的人,给他们每个人写封信告诉他们,你的问题是什么,或是发封电子邮件,这种方法观在可以容易便捷地与某个大学的教授,或者某个公司总裁等各种各样的人建立起直接的联系。请求他们向你推荐可能帮助你的人,或给你提供其他的资料。即使是比尔·盖茨,你也能通过电子邮件找到他。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技术,而且最重要的是,现在就开始行动!你不会损失任何东西,而且创富每一步都将使你更加靠近你的目标。

人脉即钱脉

掌握了人脉就等于掌握了钱脉。因为人脉往往给我们提供生活中的贵人。

人类是以社会形态生存着的,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很多朋友,他们在各行各业占有一席之地,也许某天就成为我们自己的贵人。贵人是根据我们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变换的。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保持良好的关系网,来帮助我们寻求不同阶段的不同贵人。有时候,你距离目标只有一步之遥,而关键就在于你能否找到实现目标的资源。克富洛夫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现代社会里,人脉又是行动必须的桥梁。如果我们想要把“也许伟大”的想法付诸行动,就必须寻找贵人的帮助。

也许那些手里掌握着一定资源的人,比我们更深谙人脉和钱脉的关系。他们创造的人际圈对于中国商界的影响力,难以估量。同学会,俱乐部,网友聚会,新型的人际关系正通过一个个圈子影响着各个行业,各种人脉圈也正在形成。

有人说:“看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就知道他是怎样的人,以及将会有何作为。大多数人的成功,都源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确,如果没有与人建立关系,我们在这世上就算活着也无异于已死。友谊,是生命的重心——这活听来老套,却是真理。

一旦我们事业发展有了基础,相交满天下的锦上添花,还是有相当大的妙用。商场有句俗浯是“天大的面子、地大的本钱”,指的就是这回事。古往今来最熟知个中三味,并且运用自如的,恐怕当数金融界大亨罗思柴尔德家族了。

19世纪20年代初期罗思柴尔德在巴黎发迹,不久之后他就面对最棘手的问题:一名犹太人,法国上流社会的圈外人,如何才能赢得仇视外国人的法国上层阶级的尊敬呢?罗思柴尔德是了解权力的人:他知道他的财富会带给他地位,但是他会因此在社交上被疏离,最后地位与财富都将不保。因此他仔细观察当时的社会,思考如何受人欢迎。

慈善事业?法国人一点也不在乎,政治影响力?他已经拥有,结果只会让人们更加猜疑。他终于找到一个缺口,那就是无聊。在君主复辟时期,法国上层阶级非常无聊,因此罗思柴尔德开始花费惊人的巨款娱乐他们。他雇用法国最好的建筑师设计他的庭园和舞厅,他雇用最驰名的法国厨师卡雷梅准备了巴黎未曾目睹过的奢华宴会。

没有任何法国人能够抗拒,即使这些宴会是德国犹太人举办的,罗思柴尔德每周的晚会吸引来越来越多的客人。

终于,罗思柴尔德的晚会反映出他渴望与法国社会打成一片,而不是混迹于商界的形象。透过在“夸富宴”中挥霍金钱,他希望展现出他的权力不只在金钱方面,而是进入更珍贵的文化领域。罗思柴尔德或许透过花钱赢得社会接纳,但是他所获得的支持基础不是金钱本身就可以买到的,往后几年他一直受惠于这些贵族客人,并将事业做得越来越大。

诚实待人,财源自然来滚滚来

比尔·盖茨曾说过:“说话做事一定要诚实,一个好的领导者不能随意滥用奖赏和表扬,我会特别小心对待我对我的员工所承诺的事情。”我们知道,盖茨的成功,和他一向坚守的诚信原则是分不开的。以诚为本,才能做大生意。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下面举李嘉诚先生的诚信打拼天下的故事,以读者。

由于李嘉诚在塑胶业的实力及声誉,他被推选为香港潮联塑胶制造业商会主席。

在此任上,李嘉诚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至今为香港商界传作佳话。

1973年,石油危机波及香港。香港的塑胶原料全部依赖进口。香港的人口商趁机垄断价格,将价格炒到厂家难以接受的高位。

年初的每磅塑胶原料是6角5仙(分)港币,秋后竟暴涨到每磅4-5港元。

不少厂家被迫停产,濒临倒闭。

李嘉诚其时的经营重心已转移到地产上。因此,这场塑胶原料危机,对他影响不大。况且,长江公司本身有充足的原料库存。

但李嘉诚毫不犹豫地挂帅救业。在他倡议和牵头下,数百家塑胶厂家人股组建了联合塑胶原料公司。

原先单个塑胶厂家无法直接由国外进口塑胶原料,是因为购货量太小。现在由联合塑胶原料公司出面,需求量比人口商还大,因此直接交易。

所购进的原料,按实价(其实并不高,只是被人口商炒高了)分配给股东厂家。在厂家的联盟面前,人口商的垄断不攻自破。

笼罩全港塑胶业两年之久的原料危机,一下子烟消云散。

李嘉诚在救业大行动中,还将长江公司的1243万磅原料,以低于市价一半的价格救援停工待料的会员厂家。直接购人国外出口商的原料后,他又把长江本身的配额——20万磅,以原价转让给需量大的厂家。

危难之中,得到李嘉诚帮助的厂家达几百家之多。

李嘉诚被称为香港塑胶业的“救世主”。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佛家更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李嘉诚救人危难的义举,为他树立起崇高的商业形象,他的信誉和声望义薄云天。信誉和声望无疑又会回馈他无尽的生意和财富。

我们且不论李嘉诚是否有更高层次的思想意识,我们只以商论商,李嘉诚此举,无疑是经商的上乘之作。

由此我们不难悟出,当业中同行需要你施以援手,而你又有能力时,你该怎么办?

落井下石,踩沉对方,你可以少一个竞争对手。但切不可忘记,即使你真扼杀了对方,总会有新的竞争对手崛起。一个人不可以独霸一个行业的。正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个人是赚不完所有的钱的。

更兼风水轮流转,何日又到你家呢?

正确的取向是,应该从李嘉诚的行为中汲取精义。救人于危难倒悬,不但赢得了人缘、信誉及声望,你的形象实际上为你日后创大业赚大钱埋下了伏笔。

不说是积善积德,就是在商言商,你日后的所得势必要超过你的付出。以李嘉诚而言,一个被称为“救世主”的人,谁不愿意和他做生意呢?

无论李嘉诚的事业发展到如何庞大,获得的盛誉有几多,他永远不会忘记从事塑胶花生产的岁月。是塑胶花把他引入辉煌事业的大门,坚定了他实现远大抱负的信心,更使他获得磨炼积累经验。

李嘉诚回首这段岁月时说:

“虽历经坎坷,但从未彷徨。”

“我深刻感受到:资金,它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生命的源泉;信誉、诚实,也是生命,有时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借别人的钱来发财

西方生意上有句名言:只有傻瓜才拿自己的钱去发财。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阿基米德的“支点”就是一种凭借。

美国亿万富翁马克·哈罗德森说:“别人的钱是我成功的钥匙。把别人的钱和别人的努力结合起来;再加上你自己的梦想和一套奇特而行之有效的方案,然后,你再走上舞台,尽情地指挥你那奇妙的经济管弦乐队。其结果是,在你自己的眼里,会认为不过是雕卑小技,或者说不过是借别人的鸡下了蛋。然而,世人却认为你出奇制胜,大获成功。因为,人们根本没有想到,竟能用别人的钱为自己做买卖赚钱。”

在现代,任何巨额财富的起源,建立在借贷基础上是最快捷成功的。就是说,要发大财先借贷。没有本钱怎样发大财呢?借贷是行之有效相当成功的手段。当然,借钱就得付出利息,但你不要害怕,你利用别人的钱来赚钱,你赢得的部分,可能远远超出了你所付的利息。

十美国船王丹尼尔·洛维格的第一桶金,乃至他后来数十亿美元的资产,都是借鸡生的“金蛋”。可以说,他整个事业的发展是和银行分不开的。

当他第一次跨进银行的大门,人家看了看他那磨破了的衬衫领子,又见他没有什么可做抵押的,自然拒绝了他的申请。

他又来到大通银行,千方百计总算见到了该银行的总裁。他对总裁说,他把货轮买到后,立即改装成油轮,他已把这艘尚未买下的船租给了一家石油公司。石油公司每月付给的租金,就用来分期还他要借的这笔贷款。他说他可以把租契交给银行,由银行去跟那家石油公司收租金,这样就等于在分期付款了。

许多银行听了洛维格的想法,都觉得荒唐可笑,且无信用河言。大通银行的总裁却不那么认为。他想:洛维格一文不名,也许没有什么信用可言,但是那家石油公司的信用却是可靠的。拿着他的租契去石油公司按月收钱,这自然会十分稳妥。

洛维格终于贷到了第一笔款。他买下了他所要的旧货轮,把它改成油轮,租给了石油公司。然后又利用这艘船作抵押借了另一笔款,从而再买一艘船。

洛维格的成功与精明之处,就在于他利用那家石油公司的信用来增强自己的信用,丛而成功地借到了钱。

这情形继续了几年。每当一笔债付清之后,路维格就成了某条船的主人,租金不再被银行拿去,而是由他放入自己的口袋了。他的现金状况、他的信用情形、他的衬衫领子,都迅速地改进了。

到这时,他又产生了一个更妙的念头,——如果他可用一艘现有的船来借钱,为什么不能以一艘还没有建的船来借钱?于是他想到了第二个借钱的法子。

路维格的新方法是这样的:他设计一艘油轮,或其他有特殊用途的船。在还没有开工建造的时候,他就找到人;愿意在它完工的时候,把它租出去。手里拿着租契约,他到一家银行去借钱建船。这种借款是延期分期摊还的方式,银行要在船下水之后,才能开始收钱。船一下水,租费就可转让给银行,于是这笔贷款就像上面所说的方式一样付清了。最后,等待一切交待完毕,路维格就以船主的身份把船开走,可是路维格当初一分钱也没花。

开始时这种想法再次震惊了银行。但是,仔细地研究之后,他们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因这时路维格本身的信用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何况,跟以前一样,还有别人的信用加强还款的保证。

“这一类的贷款,”大通银行的人说,“我们叫做‘双重文件’——意思是说,这笔款是由两个公司,或者两个人分别保证偿还,而他们之间的经济又互相独立。因此,即使中间有一方偿还不了,另一方也会把债务解决。银行于是有了双重的保障。”

当路维格发明的这种贷款方式畅通之后,他可以着手建立他的巨大财富了。他先去租借别人的码头和船坞。继而借别人的钱建造自己的船。他的小造船公司成立之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政府购买了他所造的每一艘船。他的造船公司就这样迅速地成长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