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冯梦龙寿宁民间传说
2928500000010

第10章 曹学佺应邀来到寿宁

冯梦龙用茗溪绿芽茶、鳌阳红米酒、渔溪鲜朱菇、芹洋白莲藕、平溪大白鹅、斜滩红鲤鱼、西溪金丝扣、大安娃娃鱼等山珍野味为其接风洗尘。

次日,冯梦龙陪同曹学佺到南阳一游。二人信步来到大莲庵,女尼见知县大人一行来到庵中,顿感蓬荜生辉。众人端汤净脸、请坐敬茶、摇扇送凉,忙个不停。大莲庵规模虽不如榕城寺庵恢宏壮观,但清幽净雅却也别有一番情趣。不久,一桌摆满御豆、金针、芋头、雷笋、土豆、金瓜等当地时鲜菜蔬的斋饭,也令久居城中的曹学佺颇感新鲜,别有一番风味。

饭罢,冯梦龙向庵尼介绍,曹大人乃福州侯官洪塘人。自小聪慧过人,写得一手好字。十八岁就考中举人,二十一岁就进士及第,还当过四川按察使、广西右参议、陕西副布政使。

女尼听完冯知县介绍,就像遇见了天上文曲星,对曹大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众人拿来纸笔,恳请曹大人赠赐墨宝。曹学佺也不谦让,上前展纸挥毫,“妙净觉场”四个大字一挥而就。庵尼将其制成匾额,此匾至今犹存南阳回来,冯梦龙又约集一帮文朋诗友,陪同曹学佺在一览亭小聚。一览亭建在鳌阳城西的狮子球岩上,这颗球形岩石高约十米,圆周达数十米。因其上方的大山形如雄狮,故形家称其为“狮子戏球”。

狮子球岩壁上有一高3.8米,宽3.18米,面积十二平方米,镌有四百四十八字的明代摩崖石刻,其面积之大,字数之多为闽东摩崖石刻之冠。狮子球岩石刻内容为--甘泉子曰:可以与吾随处体认天理之学者,其古源李子乎?夫随处体认天理,此吾心学六字诀也,千圣千言之会也,尽之矣。苟能终日终身而致力焉,直上达天德无声无臭焉,至矣。李子其勖之哉,是在李子。

嘉靖丁酉十月廿五,守南京吏部尚书、增城湛若水书以载履二赋古源李子歌。

赠子以峩峩,四直之中,撑柱乎!明明之高,旻中当以袅袅。素丝之履,平步乎!广广之大地。夫高山广大不直也。他自然而然,而毫末不加,嗟,惟古源李氏之子其殆可以与于此哉!

嘉靖十有七年,岁在戊戌四月既望,守南京吏部尚书、前祭酒侍读、国史经筵官、甘泉居士湛氏若水,书于锡龟亭。

自苍颉体亡,右军韵远,学者罕得其传。慕甘泉先生妙墨,盖独得心画也。兹双华羽出笥以示,非嘉惠后学意耶?因慰,附诸石石。

嘉靖丙午春,知寿宁县事张鹤年顿首谨跋。叶荘七书。督工叶邵一、烜十。平阳方□□镌,范震四采。此吾粤湛文简公墨迹也。先生以道学为己任,涵养深纯,耄年独讲不辍,文章经济冠绝一时。身修五福,位历三卿,原不借书法见长,而笔力豪迈直追颜柳。学者得之称同卞璧。今来此幸获拜观,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矣。维时同观者为侯官林君、受品皇清道光五年十月既望,知寿宁县事乡后学吴川孙大焜跋并书。

曹学佺一边饶有兴致地徜徉在狮子球岩前与冯梦龙等人观赏、评点石刻,一边向众人介绍湛若水其人其事。湛若水,号甘泉,广东增城县沙贝村人,明成化二年生。二十七岁中举,四十岁中进士,六十八岁任南京礼部尚书,七十一岁任南京吏部尚书,七十四岁任南京兵部尚书。其学识渊博,工书法,生平著作及诗文逾千卷。嘉靖三十九年逝,隆庆元年追赠太子太保,谥文简。听曹学佺如数家珍地描述湛若水,众人都被他渊博的学识所倾倒。

看完石刻,众人回到一览亭。冯梦龙叙及上午到大莲庵一游,曹大人为庵尼题赠墨宝之事,教谕李日荣提议:“曹大人才华出众,既为大莲庵题字,也该为今日小亭相聚留些墨宝,大家觉得怎样?”话音落地,众人鼓掌附和。

曹学佺见大家如此热情,起身拱手言道:“感谢各位盛情,容曹某细细想来。”只见曹学佺步出亭外,见亭门口尚无楹联,即朝众人说道:“此亭如此雅致,但缺楹联一副,且容曹某为其补上。”随即出口吟道:“上联:占山占水些些地;下联:宜月宜风小小亭。”

众人一听,顿时赞不绝口:“曹大人才思敏捷,脱口成联,真不亚当年曹子建七步成诗。得此佳联,一览亭与狮子球岩又多了一段千秋佳话。”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冯梦龙与曹学佺品茗谈诗,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归期已至。曹学佺与冯梦龙击掌相约,任满归梓之日,在古田县为冯梦龙置酒送行。

古人重诚信。当冯梦龙离任寿宁,由建宁府治--建瓯沿闽江乘船到水口,再由水口到古田县驿馆时,曹学佺早已在古田恭候多时了。想到人海茫茫,知己难求,俩人均已年逾花甲,苏州、福建山高水长相距千里,今日一聚不知何时才能再会,不禁百感交集。

执手依依,互道珍重。曹学佺临别赋诗送行--

赠别冯犹龙大令辞君无别径,水次即云涯。胜侣开三雅,清心度六斋。暂然抛墨绶,旋得傍金钗。河尹风流者,宁妨韵事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