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冯梦龙寿宁民间传说
2928500000012

第12章 柳汝霖大义反清

黄立云

话说清兵南下,一路攻城略地,到处烧杀奸淫,亡国之民的悲惨境遇猪狗不如。在江西九江府任通判的寿宁鳌阳人柳汝霖,见九江已被清兵所占,一介书生,纵有一腔热血,却也报国无门,只好携妻挈子,凄凄惶惶地随着逃难人群往福建老家而来。

谁知回到寿宁鳌阳不久,凶残的清兵又像魔鬼一样杀到了寿宁县城。柳汝霖不愿剃发易服屈膝投降,只好带着妻儿躲到平溪乡下的亲戚家中避避风头。

顺治二年冬,柳汝霖陪同妻子来到仙崖寺上香,祈祷全家安康,万事吉祥。柳汝霖见妻子在佛前虔诚祷告,自己闲来无事就随处遛遛。踱进一间客房,见房内虽仅一床一桌一凳,陈设甚为简陋,但桌上的文房四宝倒一件不缺。

柳汝霖走到桌前,看见桌上用镇纸压着一本翻开的簿子,只见一首《乱离歌》尚未写完。柳汝霖饶有兴致地读着《乱离歌》之序:“数年以来,朱门娇嫒,穷巷幽姿,尽于兵燹者多矣。玉碎香消,花残月缺,魂销蓟北之烟,埋青无地;泣尽江南之血,化碧何年。凤台一梦,鸾箫何处吹云;燕市皆空,马髻当年堕月。时惟静夜,听远笛以哀秋;坐对清宵,黯孤灯而泣雨。为怜冷翠摧残,牵情异域;更恨怨红零落,堕节终天。聊兴嗟乎翰墨,遂致叹于咏歌。”

这时,一位老者走进房间,看见有人在桌前欣赏自己的诗作,开口问者,忙躬身施礼,答曰:“小的乃鳌阳柳汝霖,陪内人到宝刹进香,闲来无事,因而误入贵室,见桌上诗文颇佳,不免失礼,惭愧,惭愧!”

冯梦龙听见“鳌阳柳汝霖”之语,忙问:“客官可是鳌阳柳元之孙,九江府通判柳汝霖?”柳汝霖忙应曰:“在下正是,先生怎么知道吾祖柳元?”

冯梦龙回曰:“当年曾到邑内南阳庵一游,见庵内墙上题诗--《游南阳庵》:‘风落缃桃泛碧湾,似随流水武陵间。春山有色新莺巧,野寺无尘老衲闲。飞翠昙云移竹影,垂红丽日醉红颜。游余唱咏狂僧态,夕雾横溪弄月还。’不仅文句佳丽,书法也颇上乘,因此询问庵中女尼,墙上题诗的是何人。女尼告知,题诗人柳汝霖,字景传,号芳齐,乃鳌阳柳元之孙,知县柳春芳之子。泰昌元年拔贡,现在江西九江府任通判。因柳氏乃鳌阳望族,柳氏祖孙三代,家学渊源,事业有成,故印象深刻。”

柳汝霖听后,问曰:“先生乃流寓之人,对敝县情况怎么如此清楚?”冯梦龙没有回答柳汝霖,而是一边招呼就座,自己也在床沿坐下。反问:“你是九江府通判,怎会来到此地?”柳汝霖见问,长叹一声:“大明覆亡,我这个通判还算什么东西?因清兵强迫剃发易服,小可不愿引颈受辱,故至平溪亲戚家中暂避。”

冯梦龙见柳汝霖乃深明大义之人,于是不再隐瞒身份,就将自己曾在寿宁任过五年知县,清兵南下后返闽抗清来到平溪之事一一告知。冯梦龙动员柳汝霖加入抗清队伍,为反清复明而战。柳汝霖虽深为冯梦龙崇高的民族气节所感动,但仍心存疑虑:“先生之志固然可嘉,但百无一用是书生,你我都手无缚鸡之力,怎么抗清?”

冯梦龙见问,又将自己在古田县寺院与王祁将军相遇,两人志同道合来到平溪,前些日子又和郧西王朱常湖在仙崖寺相逢。目前三人正在召集旧部,等待时机,准备大干一场,将入侵者逐出神州大地之事告知。柳汝霖一听大喜,俩人当即击掌为誓,驱逐鞑虏,还我河山。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重要骨干。柳汝霖又联络了一批亲朋故旧,一路追随郧西王攻寿宁,克政和,夺取建宁府,为反清复明冲锋陷阵。

顺治五年四月初四,清兵攻破建瓯,柳汝霖宁为玉碎,拒不降清,从容赋诗慷慨赴难于建瓯兴贤坊。清兵屠城,全城房屋被焚,四十多万居民惨遭屠杀,幸存者不足二百人。柳汝霖墓葬寿宁城东,形取“金猫捕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