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方与圆全集
292900000029

第29章 方圆处世,讲究刚柔并济之道(2)

我们在社会应酬中,要动用不同的思考模式去对待不同的事情,做到灵活应变,进退自如,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有一次曹操邀请刘备到府中做客。酒喝到半醉时,忽然阴云漠漠,骤雨将至。随从把天边挂着的长龙指给二人看,曹操借题发挥,便问:“您知道龙的变化吗?”刘备说:“知道的不太详细。”曹操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身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现在正是深春时节,龙能够顺应时节而变化,就好像人得志了纵横四海一样。龙作为动物,可用世上的英雄来作比方。您长期以来,游历四方,一定知道当世英雄。请您试着说说吧!”刘备说:“我是肉眼凡胎,哪里能认得英雄呢?”曹操说:“您就不要太谦虚了吧!”刘备仍然装糊涂:“我得您的庇护,作了朝廷官员。天下英雄,真的不知道啊。”曹操说:“那么,既然您不知道他的长相,也应该听到他的名字吧。”再装糊涂是没有办法了,这条路堵死了,刘备另装湖涂,于是举出淮南袁术、河北袁绍、刘表、江东孙策、益州刘璋、张绣、张鲁、韩遂等人,一一被曹操否定。刘备只好说:“除这些人之外,我实在不知。”

曹操说:“所谓英雄,是指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的人啊!”刘备说:“那么,谁能称作这样的英雄呢?”

曹操用手指指刘备,又指指自己,说:“今天下英雄,只有您与我罢了!”

曹操看似不经意的话,其实不仅是一种试探,更包藏着杀机,且不说刘备正在曹操的府上,即使在外边,如果证实了曹操的推测,他也不会放过刘备的。

大吃一惊,到底被曹操识破真面目了。那么,自己“放下身段”的招法是不是没有瞒过奸雄曹操呢?如果这时默认或辩解,都无济于事,慌乱之中,手中的汤匙和筷子掉到地上。恰在此时,大雨将至,雷声隆隆,随即从从容容,不动声色地俯下身子,捡起了汤匙和筷子,又不紧不慢地说:“雷声一震竟有如此大的威力,我的匙筷都掉了。”

曹操笑着说:“男子汉大丈夫也害怕雷吗?”刘备说:“圣人见到迅雷风烈还变色哪,怎么能不害怕呢?”一句话就把听到曹操的话而吃惊落匙的原因轻轻掩饰过去。曹操果然相信了刘备的话,认为他打雷还要害怕,可见不是真英雄了,也就不再怀疑刘备了。

刘备的灵活机智让自己逃过了一劫。

机智灵活,应对自如有时可以逢凶化吉,保全性命。

清朝礼部尚书纪昀,才思敏捷,能言善辩。一次,天奇热,他正光着膀子同军机处的几个人伏案工作。突然,门外传来“皇上来了,”的声音,穿衣已来不及了,光膀子接驾又恐有亵渎万岁之罪。纪昀急中生智,连忙钻到桌子底下藏起来。后来听不到皇上说话的声音了,他估计皇上走远了,就在桌子下面问其他几个人:“老头子走了没有?”

这时,坐在椅子上的皇上一听此说,立即板起面孔问:“纪昀,你叫我老头子是什么意思?今天非讲清不可。”

纪昀见皇上还没走,知道闯祸了。于是,干脆从桌子底下钻出来,赶忙俯伏在地叩头,口称“死罪,死罪”。

皇上说:“叩多少头也不行,快讲‘老头子’是什么意思。”

纪昀又给皇上叩了一个头,然后索性慢条斯理地说:“万岁不要发怒,奴才之所以称您为‘老头子’,确实是对您的尊敬。‘万寿无疆’称为‘老’,‘顶天立地’称为‘头’,皇上称为‘天子’,这就是我称您‘老头子’的原因。”皇上得意地笑了,赦纪昀无罪。纪昀应对之巧在于将“老头子”一词拆字联义,并使其义处处都落实在“天子至尊”之意上,这就是纪昀的急智。

在政治斗争中,掌握局势,应付自如显得尤为重要。

公元222年至235年间,古罗马国的帝王囚昏庸无能,激起了人民的不满,被大将寨维罗推翻,寨维罗当了新一代罗马大帝。

此时,塞维罗要主宰整个帝国,面临两大困难:一是尼格罗已在亚洲称帝,二是阿尔匹诺正在西方建立自己的政权。塞维罗知道,此时,他如以习惯性的思考模式去对待尼格罗和阿尔匹诺,就只有进军一途,坚决地消灭他们。但是,这两强的势力太大了,如不知进退,将是十分危险的。于是,他决定动用不同的思考模式,采取灵活应变的方法去对付这两大强敌:对于西方的阿尔匹诺,他用退一步的方法,以赐给“恺撒”的称号来稳住他;对于亚洲的尼格罗,他则用突袭的方式予以剿灭。当然,最后他还是在法国活捉了被他赐封过的阿尔匹诺,达到了他主宰罗马帝国的目的。

公元前192年西汉惠帝时,其母吕太后专权。一天,吕后接到匈奴军冒顿的一封信,信中之意,要娶吕后为妻,代刘邦当中原皇帝。看过这封粗鲁无礼的来信之后,吕后大怒,“欲斩其使,后兵击之”。

季布道:“高帝新丧,吴下创痍未复。樊哙大言以十万军可横行匈奴,这不是为了面谀太后,置天下安危于不顾吗?况且冒顿素来大话欺人。”这一番话,说得太后一脸的怒色渐渐平息下去。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思,吕后命人回信冒顿:“大王不忘怀于我,给我来信。想我已年老色衰,发齿坠落,行步失度,哪里还配得上大王呢?现在奉上我平日乘坐的御车两辆,良马八匹,备大王乘用。”

遭遇困境时能应付自如游刃有余是我们成功者必备的素质之一。

无为有治

“绝圣弃智,绝仕弃义,绝巧弃利”,弃人为而变无为,却反是有为。“民利百倍,民腹孝慈盗贼无有。”

东汉永平年中,汉武帝刘秀的侄孙刘睦年轻时谦逊好学,博览群书,才智过人,且为人仁厚,随和爽快,深得汉武帝喜爱。长大以后,刘睦喜欢结纳宾客,笼络天下贤才,在士人中声望很大,有昔日孟尝君之风,天下才子纷纷与他交往,刘睦的名声顿时大噪。

刘睦被封北海敬王之后,刘睦意识到自己不能再按以前的方式做下去,他深谙皇帝的猜忌心理,皇帝一般希望自己在百姓心中是一个仁德的好君主,“仁德”是他们追求的标准;但是若自己也过于仁德;岂不有超过君主之嫌?这是皇帝们所不能允许的。作为藩王,如果因为贤能而引起皇帝的注意,并不是什么好事,相反都有可能招致各种危险。

想到这一层,刘睦就改变了往日的风气,他把门关起来,不再与社会名流交往,不再接待宾客,对往日的朋友一律拒于千里之外,并且,平时也不再显露自己的学习才干,处处掩饰。他日日耽于酒色,纵情享乐,让人觉得他平庸无能。

后来,刘睦果然一直稳居王位,没有忌恨他,皇帝对他也很放心。

隋朝的时候,隋炀帝十分残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的许多官员也纷纷倒戈,转向农民起义军,因此,隋炀帝的疑心很重,对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易起疑心。唐国公李渊(即唐太祖)曾多次担任朝臣和地方官,所到之处,悉心结纳当地的英雄豪杰,多方树立恩德,因而声望很高,很多人都来归附。这样,大家都替他担心,怕遭到隋炀帝的猜忌。正在这时,隋炀帝下诏让李渊到他的行宫去晋见他,李渊因病未能前往,隋炀帝很不高兴,多少有点猜疑之心。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炀帝的妃子,隋炀帝向她问起李渊未来朝见的原因,王氏回答说是因为病了,隋炀帝又问道:“会死吗?”

王氏把这消息传给了李渊,李渊更加谨慎起来,他知道迟早为隋炀帝所不容,但过早起事又力量不足,只好隐忍等待。于是,他故意广纳贿赂,败坏自己的名声,故意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而且大肆张扬。隋炀帝听到这些,果然放松了对他的警惕。后来,李渊成了唐朝的开国皇帝。

老子主张无为而为,无为即是有为,有为反而不如无为。

曾有一个叫阳子居的人问过老子这样一个问题:“先生,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先生,望先生不吝指教。”

老子微一笑,点点头,示意他问。阳子居问:“先生,有一个人,行动果敢敏捷,同时又具有深入透彻的洞察力,而且他又勤学于道,先生说,这样的一个人是不是就可以称为是理想的领导者了呢?”

老子仔细地聆听着,边听边思索。等阳子居说完,老子微微摇了摇头,抬眼望着阳子居,依旧笑着回答说:“如你所言的人其实只不过是像个小官吏罢了。像你所描绘的那样的人的才能其实是有限的,而有限的才能往往其才能成了束缚自成的绳索。”

才所困,终使自己身心俱乏,心力交瘁。恰似虎豹因其身上长美丽的斑纹和光亮的皮毛反而招致猎人的捕杀。猴子因为身灵敏活泼,机警灵巧;猎狗因其擅长猎取动物,善于追奔,所以被人抓来,捆之以绳索。有了优点反而引来灾祸。你说,这样人是理想的为职者吗?”

阳子居若有所悟,问道:“是这样。是不是就像马儿因为善于奔跑却又只会奔跑,结果却是被人驯服豢养,成了供人骑耍的工具。”

老子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很赞赏阳子居的聪慧。

阳子居又问:“如此说来,那么,先生以为什么样的人才是理想的为职者呢?”

老子回答说:“一个真正的理想的领导者应当是这样的,他的功德普及天下,恩惠泽被后世,而在一般人眼中一切功德又都似和他没有什么关系;他的教化惠及万物,德追乾坤,然而,人们又丝毫感觉不出他的教化;他治理天下时,根本不会留下任何施政的痕迹,而对万事百姓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只有做到这一点的领导者才是真正理想的领导者。

庄子说过:

圣人清静无为,不是说清静无为好,所以才清静;而是说不足以扰乱内心,所以才清静。

水清静,胡须眉毛便可照得一清二楚。水的平面能合乎标准,所以最高明的匠人都取法于水。

水清静则明澈,何况人呢?圣人的心可清静,它是天地的明镜,万物的明镜。虚静、恬淡、寂寞、无为是天地的根本,道德的本质。

能持清静,则恬淡无为;恬淡无为,则什么事都尽到责任了。

《道德经》中指出:“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非不为,而是指顺应自然规律,顺应形势的发展,无为而为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身处弱势不气馁

然而,世上不可能有永远一帆风顺的事。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实际上背离了事物演进的法则。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是登上成功顶峰的阶梯,人非生而知之,只有在经历失败之后,才会发现不足,才能获得提高。卡耐基说:“迈向成功的路是由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铺起来的。”

当你处于弱势的时候,不要气妥,凡事都会有转机,只要坚持努力,成功终会属于你。

李嘉诚在一九九八年接受香港电台访问时说道:“在逆境的时候,你要自己问自己足否有足够的条件。当我自己处于逆境的时候,我认为我够!因为我有毅力……肯建立一个信誉。”所以在创业之初,他并没有大量的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商场上,他并没有气妥。

有一次,一位开发商看中了他产品,约他次日到酒店商谈合作。翌日,李嘉诚带着样品到批发商下榻的酒店。

批发商大为赞赏这9款样品,声言是他所见到过的最好的3组。望着李嘉诚通宵未眠熬得通红的双眼,批发商心里便明白了一切。

他拍拍李嘉诚的肩膀说:我欣赏你的办事作风和效率。我们开始谈生意吧?”

李嘉诚坦率直言说:“谢谢您的厚爱。我非常非常希望能与先生做生意。可我又不得不坦诚地告诉您,我实在找不到殷实的厂商为我担保,十分抱歉。”

接下来,李嘉诚诚恳地对批发商谈了长江公司白手起家的发展历程和现在的状况,请批发商相信他的信誉和能力。

李嘉诚的经商原则引起批发商的共鸣。批发商相信自己的判断,他确定合伙人就是这个诚实又深富潜力的年轻人。他微笑着对李嘉诚说:

“你不必为担保的事担心了。我替你找好了一个担保人,这个担保人就是你自己。”

接下来,谈判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很快签了第一单购销合同。按协议,批发商提前交付货款,基本解决了李嘉诚扩大生产的资金问题。

身处弱势而不气馁,仍坚持自己的理想与抱负的人古往今来大有人在,下面的例子是关于鬼谷子的两个徒弟张仪和苏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