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一生要养成的50个习惯
293400000016

第16章 信守你的承诺

信守承诺不仅是立身处世的一种高尚的品质和情操,更是在体现对人尊重的同时,尊重了自己。

东汉时,汝南郡的张劭和山阳郡的范式同在京城洛阳读书,学业结束,他们分别的时候,张劭站在路口,望着长空的大雁说:“今日一别,不知何年才能见面……”说着,流下泪来。范式拉着张劭的手,劝解道:“兄弟,不要伤悲。两年后的秋天,我一定去你家拜望老人,同你聚会。”

两年后的秋天,落叶萧萧,篱菊怒放,长空一声雁叫,牵动了张勋的情思,不由自言自语地说:“他快来了。”说完赶紧回到屋里,对母亲说:“妈妈,刚才我听见长空雁叫,范式快来了,我们准备准备吧!”“傻孩子,山阳郡离这里一千多里,范式怎么来呢?”张母不相信,摇头叹息:“一千多里路啊!”张劭说:“范式为人正直、诚恳、极守信用,不会不来。”张母只好说:“好好,他会来,我去做点酒。”其实,老人并不相信,只是怕儿子伤心,宽慰宽慰儿子而已。

等到约定的日子,范式果然风尘仆仆地从山阳赶到了汝南。张母感叹道:“天下真有这么讲信用的朋友!”范式重信守诺的故事一直为后人传为佳话。

无信不立

信守承诺也就是讲信用,是忠诚的外在表现。人离不开交往,交往离不开信用,“小信成则大信也”,无论是治国持家还是做生意,讲信用在其中必不可少。一个讲信用的人,能够前后一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人们可以根据他的言论去判断他的行为,进行正常的交往。你无法对一个不讲信用、前后矛盾、言行不一的人判断他的行为动向。对于这种人,是无法进行正常交往的。守信是取信于人的第一方法。

一个人守信是最可贵的品性,要成大事者,必须守信。

诚信之人都是讲信义的,也就是说,他们说过的话一定算数,无论大事小事,一诺千金。

青年人一定要记得中国人以信为本的做人处世之道,在你的事业中,要养成守信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守信的人,才会有人信任你。只有做到了一诺千金,你的事业才有望发展、壮大并蒸蒸日上。

所谓恪守信义,即对许诺一定要承担兑现。“人无信不立”,答应了别人什么事情,对方自然会指望着你;一旦别人会发现你开的是“空头支票”,说话不算数,就会产生强烈的反感。“空头支票”不仅仅增添他人的无谓麻烦,而且也损害了自己的名誉。对别人委托的事情既要尽心尽力地去做,又不要应承自己根本力所不及的事情。华盛顿曾说过:“一定要信守诺言,不要去做力所不及的事情。”这位先贤告诫他人,因承担一些力所不及的工作或为哗众取宠而轻诺别人,结果却不能如约履行,是很容易失去依赖的。

我们与别人合作,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要守信用。假如甲有管理才能,乙有一笔资金,有了这两个条件,两人就有合作可能了。但是两人未必就能合作成功,还必须相互信任。比如甲拿了钱,得让乙相信他不会挪做它用,更不会逃之夭夭。

守信之人,别人就愿意与他合作。有一个美国孩子,他父亲早逝,他父亲去世时留下了一堆债务。若按常规,欠债人已去,把他的财产拍卖分掉,债务差不多也就算了。但这个孩子一一拜访债主,希望他们宽限自己,并保证父亲留下的债务分文不少地还掉。后来这孩子意然历20年之功,把父亲留下的债务,连本儿带息,分文不差地全还了。债主们都非常感动,知道他是一个可靠之人,也都非常愿意和他做生意。结果这孩子不但博得了别人的合作,也赢得了他人的尊敬。

与人合作,守信是第一原则。守信,会使人对你产生敬意,也因之会使人愿意公平地与你合作。和一个不守信用的人合作考虑到失信的危险,人们通常会把合作的费用提高,以防万一。比如你是一个信用度不是特别高的人,那你要买别人的货物,一般是要先付款,但是如果别人知道你很讲信用,或者另一个商界同行出面说你非常可信,那么打交道的对方就可能很放心地你把货先运走,卖完货后再付款。一个要占大量资金,另一个近似于白手赚钱,这中间的出入,就是信用的价值。

学会适度承诺和切实应诺

信守承诺关系到承诺和应诺两个方面。不少有识之士都断定:在当今“信息网络”走俏的世纪,也将是“信誉”当家的世纪。一个人要想“学会做人”,就不能无视获得良好信誉的重要一环——适度承诺与切实应诺的人生艺术。这是人人需要的一门艺术,这是当今一切力图建功立业的人们,尤其不可缺少的一门艺术。

从通常意义来说,适度地承诺,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因人而异,因情势而异,故难以对它做整齐划一的界说。但是,从大多数人的现实境遇中不难看出,承诺如若失度,往往会使人陷入困窘、烦忧,乃至十分尴尬的境地。因此,在通常情况下,在决定承诺之前要防止感情冲动,以保持冷静的头脑,注意承诺的适度。

绝不伤害人生的总体战略和终极目标,是把握承诺适度的总原则,这自然不排斥那些为了迂回地逼近人生目标而做出的某些具有“战术”意味的承诺。在这方面,有些人缺乏对某些重大承诺的因果与人生大目标做整体把握和判断的能力,这时也不妨借鉴亲友的某些建议,以便在决定是否做出承诺时减少盲动的因素,增添有益的分辨力。

绝不为自己“制造”力不从心的、不可变更的、日趋沉重的负担而盲目地承诺,是把握适度承诺的前提。因为信守承诺,只有在量力而行、相互体谅、留有余地的情况下,才有望圆满地兑现。注意在承诺时讲明在特定情况下可能导致的理解深度和适应弹性,并不降低承诺的严肃性。承诺时留有余地,是人生艺术的难点之一,也是处理人际关系走向成熟的一种鲜明标志,这就要求人们做到“恰如其分”地承诺——使对方满意,使自己主动。

履践对他人的承诺(也可称为允诺、许诺)谓之应诺。应诺,是一个人学习塑造自身形象、完善自身生存态势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人是否能信守承诺,往往鲜明地反映和预示着他的为人风范、精神品位和生活艺术的优劣,以及未来的人生走向。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之间,“有限合作”、“项目合作”、“局部合作”、“短期合作”以及“即兴合作”的方式快速增长,并成为人们生存方式的主流。在这种情势下,在承诺和应诺方面,就与往昔那种与长期合作伙伴的情况不同,就容不得一点儿粗疏。应诺的信誉,往往就是下一次合作或招徕更多合作伙伴的首要前提。在市场经济、知识经济体制下,可以说,它是决定一个人生存成败、经营优劣的命脉。“信息网络”时代,一个人信誉斐然抑或恶劣,皆可以在瞬间传遍世界,从而成为人们能否体面生存的硬指标。

信守承诺,讲究信誉,是一个人应当拥有的基本素质之一。应诺的一个,守信、守时,执著于信誉甚于一时之功利。应诺的方式随人的精神、修养品位而异,可以是常规的,一般的信守协议、合同或“君子协定”之类,也包含十分巧妙的其他应诺的方式。

曾经有一个发生在挪威音乐家爱德华·格利戈和一个乡间小姑娘之间的故事。一次,年轻的格利戈来到乡间的森林里散步,正巧遇到了一个挎着小篮子采集鲜花和野果的8岁小姑娘达格妮。他们很快认识了,并且成了好朋友。当与小姑娘分手时,格利戈抱歉地向小姑娘说他现在没有礼物可以送给她,但是他却答应要送给她一件礼物,并且说这将是一件很好的礼物,只是他又说这件礼物要等到10年以后才能送给她。这使小姑娘达格妮迷惘而又感激。10年之后,达格妮已经是18岁的亭亭玉立的少女了。

这位美丽的守林人的女儿,第一次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来到了祖国的首都奥斯陆,并且第一次走进了一个正在举办露天音乐会的公园里。突然,她听到了好像又带她走进了故乡的如梦如幻的大森林的美妙旋律,她不禁忽地一下从草地上站立起来。接着,她听到了报幕员向观众报告:“下一个节目,是我们的音乐大师爱德华·格利戈的最得意作品《献给守林人哈格勒普·彼得逊的女儿达格妮·彼得逊,当她年满18岁的时候》。”顿时,她感到全身沸腾了,她忆起了那个在10年前散步于她的故乡森林里的青年的承诺,那个青年所承诺的那件最好的礼物,竟是这首肯定会传遍整个挪威的,当然迟早也会传到她的耳际的乐曲。这是一种多么出人意料的应诺方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