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财商课
293500000045

第45章 第二十四课 剔除虎视眈眈的财富杀手(1)

财富安全是幸福生活的基础,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能美满,但是如果财富总是处在流失的过程中,还能感到幸福吗?关注财富安全,就是关注你的幸福生活!

银行理财产品,有多少陷阱等你跳

银行开设的这些理财产品都是有风险的,不要因为看到较高的收益率,看到大幅的广告就昏了头脑。往往是你贪图小便宜和忽视风险的心态让你更加容易上当,从而跳到风险的陷阱里。

这几年,理财业务在各大银行展开,于是涌现出了很多理财专家、理财师、理财顾问还有各式各样的理财产品。可是,仔细研究起来,你会发现,即便是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也是存在缺陷的,甚至有些是挖好的陷阱就等着你来跳!

陷阱一:避谈风险

很多银行的理财产品为了吸引更多顾客,只强调理财产品的优点而不提它的风险。事实上,理财产品也是一种投资,它也存在风险。可是银行的广告宣传很容易给客户造成一种误导,就是这些理财产品是和银行挂钩的,十分安全。所以很多顾客在买了之后,受到了亏损才知道,自己的财产面对多大的风险。

陷阱二:条款难理解

有些银行的理财产品在签订合同前,会让顾客仔细阅读一下合同。但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想要理解其中的真实含义不太现实。很多枯涩的条款和数据,顾客根本看不懂,更别提计算。所以整个过程中银行就站在主导地位,它说是什么就是什么。从某种程度上看是欺骗顾客的行为,但你又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对理财产品的了解达到专业水平。

想要避开这些陷阱,你最好能有个熟识的理财顾问或朋友来为你进行分析指导,或者根据网络上的评论来看哪家银行的理财产品最好。一般在网上的信誉度高的产品,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做投资参考。

如果你既没有熟识的理财顾问或朋友,也懒得上网看评论,那还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

第一,就是快速读懂理财产品说明书。在阅读理财产品说明时,你需要化繁为简,看懂说明书里的关键几项就行了。

明白这款理财产品是要去投资哪些东西,因为理财产品投资的东西决定了这款理财产品的风险。如若投资的多是债券、信托、银行承兑汇票等这些风险较小的投资产品,那么这款理财产品的风险较低,收益也就相对比较稳定。反之,如果投资的多是股票等这类风险较大的投资工具,那么这款理财产品的风险较大,那收益不稳定。

除了明白理财产品所要去投资的产品外,也需要注意条款里提到的“预期收益”这个概念。因为“预期收益”不是真正的收益,它只表现在银行运作好的情况下所达到的收益。

第二,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可以向银行的客户经理咨询。不过,当然不是直接问客户经理“我应该买哪款产品”,而是应该通过我们所问的问题可以快速地了解理财产品的特性,同时又不被一些不负责的客户经理忽悠。

首先,我们可以向客户经理咨询产品是不是保本的。如若是保本的,是不是只有持有到期才保本。

其次,还可以询问产品的收益情况,是固定收益还是浮动收益。如若是浮动收益,它的收益区间又是在哪一个范围,是不是也必须持有到期等。

最后,很重要的一点是产品的流动性,这也是前面为什么要问客户经理理财产品是不是只是持有到期才有收益的原因。因为世事难料,如果有急用,而资金因为买了固定的理财产品拿不出来,也只能干着急了。所以,流动性也是极其重要的。

无论购买什么银行产品,我们一定要清楚,银行开设的这些理财产品都是有风险的,不要因为看到较高的收益率,看到大幅的广告就昏了头脑。往往是你贪图小便宜和忽视风险的心态让你更加容易上当,从而跳到风险的陷阱里!

贷款,正在压弯你的腰

虽然贷款买房买车已经是很普遍的事情了,但是一旦你贷款的钱超过了你所能承受的范围,那它就成了你的痛苦和负担了。

在生活中,曾听到这样的感叹:“攒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的确,随着物价上涨,房价也飞了似的猛涨。很多家庭有房万事足,没房天天苦。要仅靠工资买房,恐怕支付不起,于是很多人就想到了贷款买房。

可是,贷款后的生活就像套上了一个无形的拘束,就像是蜗牛背上沉重的壳,让人感到心情郁闷。真是“成也贷款,愁也贷款”啊!

某杂志社的李先生,每天至少要工作14个小时。他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还兼职做自由撰稿人。紧张的生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当问及他的收入时,他说:“大概有5000~6000元,可是这样还是不够。”

这完全是因为他贷款买房造成的。为了还房贷,他不得不像个机器人一样快速运转,并且还想再挣些外快。正常的工作已经够让他疲惫了,再加上这些,他的生活显得要比一般人忙碌很多。到下午6点,李先生一下班,想到还有事情要忙,就觉得腰酸背痛,更没什么心情去吃饭休息了。

读了上面的案例,你可能会觉得深有同感。有很多这样背负贷款的人,都被巨额的还贷压力压得喘不过气。就算累得腰酸背痛,也要咬着牙硬挺。虽然贷款买房买车已经是很普遍的事情了,但是一旦你贷款的钱超过了你所能承受的范围,那它就成了你的痛苦和负担了。

所以,为了要理性运用贷款,在贷款之前,你要研究贷款里面的学问:

1.自我评估的学问

在贷款之前,你要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评估自己的经济实力。然后根据综合评估的数据,来确定购房的首期付款金额和比例。经济实力一般包括不动产和动产两大部分。

2.收支预算的学问

为了将来能更好更快地还清贷款,你必须对家庭未来的收入及支出作出合理的预期。这其中一定要考虑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一般来说,高学历的年轻人个人收入预期较高,还款的日期就可以适当加快。

3.计算可贷额度的学问

为了能确定自己的可贷额度,以免过度增加自己的还贷压力,你应当根据自己的收支情况,按照每月的家庭收支余额来计算可贷额度。而且,在计算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家庭收支情况的变动,以免出现财务真空。

4.规定借款年限的学问

很多时候,你会发现,有的人怕自己到时候还贷会有压力,于是就选择尽可能长的贷期。其实,这样不一定合适。如果你的收入没过多久就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于是你有了相当一部分还贷款的能力,甚至可以还清全款。那就没必要等到几年甚至十几年后再来还款。不过若此时你提前还贷,就要浪费一笔违约金,对你十分不利。所以,对于大多数工薪族来说要慎重考虑借款期限。不过对于一般人来说,15~20年就足够了。

了解了贷款里面的学问后,还需了解贷款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这样才能避免因为还贷压力而给自己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1.切合实际的借贷

在贷款之前,你最好注意到你的贷款数额以及每次还贷的数额一定要与你的资产状况相符合。要适度合理地借贷。这点你必须要有清楚的认识。如果你所借的数额远远超过了你的偿付能力,那你以后将不可比避免地要成为“债奴”。

2.杜绝过度消费

你借的钱,贷的款,并不是为了满足你无止境地消费。在花钱的时候,你并不觉得奢侈,可是偿还的时候该怎么办?你必须改掉过度消费的错误习惯。否则,小钱就会变巨款,总有一天你会吃到自己为自己种下的苦果。

3.警惕各种风险

在一波波的购房热后,不少家庭都看到,即便买了房,由于对自己的还贷能力估计过高,对金融市场上的隐性风险没有过多认识,从而忽略了利息风险、个人意外险和财产风险。结果,当被忽略的风险突然冒出来的时候,借贷者很快就感到力不从心,越来越还不起了。

为了对付这些意外因素,你不如先买些意外伤害险、财产险等,以维护自己的利益,减少意外因素的干扰。只有在贷款前全盘考虑,贷款后便可轻松应对各类问题了。

别让信用卡“卡”住你

虽然信用卡可以享受到“免息”的便利,但这并不意味着信用卡就是免费的午餐,它也是双刃剑,使用得当可以带来收益,使用不当同样会带来损失。

信用卡是一种银行发放的金融凭证,它的好处,想必大家都清楚,比如给持卡人带来极大的方便,不必为现金苦恼等等。但是因为它是用今天的卡花明天的钱,所以使用它有一定的风险。因为,一旦你超过期限没有还钱,一方面,你的信用等级会下降,并被记录在案;另一方面,你将背负较高的利息压力,给自己添加了金钱上的包袱。

虽然信用卡可以享受到“免息”的便利,但这并不意味着信用卡就是免费的午餐,它也是双刃剑,使用得当可以带来收益,使用不当同样会带来损失。

为了不让信用卡“卡”住自己,要识别信用卡的误区,绕开这些误区。

误区一:信用卡是“免费午餐”

使用信用卡享有免息的便利,那是不是就不需交其他费用了呢?目前,使用各个银行的信用卡都要支付一定的年费,费用从40元至260元不等。每家银行还会根据卡的级别制订不同的透支额度,同时也收取不同等级的年费。其次,持卡异地存取款也要收取手续费。许多信用卡在提取现金时也要收3%左右的手续费。所以,信用卡并不是“免费午餐”。

误区二:免费卡“不办白不办”

现在有些信用卡年费打折,刷卡送年费,甚至干脆免年费,还有开卡送礼等促销活动。这不免让人心动,有人一办就是好几张。不过拿到促销礼物之后,就把这回事丢在脑后,卡片也不知所踪。

信用卡与借记卡的一个明显区别是:银行可以直接在卡内扣款。如果卡内没有余额,就算作透支消费。免息期一过,这笔钱就会按18%的年利率“利滚利”计息。100元一年的利息至少18元。如果一直不交,就被视作恶意欠款,严重的还会构成诈骗罪,引起刑事诉讼。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免费卡真是那么好拿的。如果不想继续持卡,需要向银行主动申请注销,有的银行还规定,注销申请必须以书面形式。

误区三:能像借记卡一样提现

用信用卡取现金,除非是万不得已的情况。银行发信用卡,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客户多消费,赚取更多佣金,如果客户用现金消费,银行就赚不到钱。所以,信用卡的通行惯例是,取现要缴纳高额手续费。有些银行的取现费用高达3%,取1000元,要缴纳30元给银行。

即便是为了应急,取现后也一定要记得尽快还款。因为各家银行普遍规定,取现的资金从当天或者第二天就开始按每天万分之五的利率“利滚利”计息,不能享受消费的免息期待遇。这也是信用卡与借记卡的重要区别之一。

误区四:提前还款很保险

有些人觉得每月还款太麻烦,或者怕自己到期忘记,索性提前打入一笔大款项,让银行慢慢扣款,而且需要钱的时候还能取款。其实这是不明智的做法。因为存在信用卡里的钱是不计利息的,等于你给银行一笔“无息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