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南怀瑾的最后100天
2944900000006

第6章 月在波心说向谁(2)

南师在数十年前就曾经讲道:今日的世界,由于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达:如交通的便利、建筑的富丽、生活的舒适,这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幸福的时代;但是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这在精神上来看,也可以说是历史上最痛苦的时代。在这物质文明发达和精神生活贫乏的尖锐对比下,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这段话,我也多次听南师阐释过。

两千多年前,孔子感叹当时的时代礼崩乐坏,诸侯为了膨胀的欲望而使整个社会逐渐陷入混乱不堪的局面。于是孔子奔走四方,随缘教化,想要用上古的文化传统恢复社会的秩序。

南师怀有的,也是相同的理想,他想运用认知科学、生命科学与传统文化结合的研究与传播,挽回这个时代所面临的危机。他说:我们虽失望,但不能绝望,因为要靠我们这一代,才能使古人长存,使来者继起。为了挑起这承先启后的大梁,我们一方面要复兴东西方固有文化精华,互相取长补短,作为今天的精神食粮;一方面更应谋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汇,以期消弭迫在眉睫的人类文化大劫。这是南师心中的宏愿。

关于太湖大学堂的定位,南师有一套自己的标准:第一,非一般学校性质,与中外大学或文化团体签约,针对特定主题进行合作。第二,致力于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的研讨与发扬,倡导深化基础教育及社会教育的重要性。第三,放眼世界,推动中西人文科技文化实质的融会贯通。第四,太湖大学堂不是宗教场所,对于宗教文化,重点在学术及实证,故不举办宗教性活动。

在太湖大学堂六年,南师公开授课五十多次,有数千中外学生当面聆听过南师精彩纷呈的演讲。演讲内容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与认知科学、生命科学,中国传统文化与经济管理、大众传播、金融监督,东西方文化与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现代工商与人文,会计,国学与中国文化,国学经典导读,《黄帝内经》与中医科学,当代教育问题,女子德慧修养,中学西学体用问题,新旧文化企业家反思,人性的真相,如何提高身心修养,人生的起点与终站,神通与特异功能问题,答问青壮年参禅者,如何学佛,释读《达摩多罗禅经》《成唯识论》等佛学经典……真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学识涵盖儒释道、禅净密,融汇诸子百家、医卜天文、西方文化,涉足社会各行业,教化男女老少、中西精英、三教九流。南师的每场演讲,智慧通达,幽默风趣,率性真情,慈悲可爱,让不同国籍、种族、党派、职业、年龄、性别的各色人等,都有一次聆听、终身受用的亲切感受。

凡事我但尽心,成功不必在我。对于太湖大学堂是否陈义过高的问题,大学堂这样回答: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南师定居七都庙港后,不仅心系太湖大学堂的管理,同时对于当地传统文化资源十分重视。建设太湖浦江源国家水利风景区,是七都镇利用自身自然生态及历史文化资源实现转型发展的一次重要契机,南师对此极为支持,2011年,他以94岁高龄亲笔题写景区名——希望借由这个景区的建设,能对七都(庙港)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使其得以传承与发展。

2012年,七都镇政府决定建设老太庙文化广场,南师对此鼎力支持,他不仅捐出18亩土地指标作为文化广场核心区建设用地,亲笔为老太庙题词,同时还发动太湖大学堂同仁共襄盛举,为广场建设捐资350万元。其中100万元是南师自己的稿费,他说:这是读书人心血换来的干净钱,虽然不多,但希望为此地人民的福祉与文化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

老太庙文化广场的恢复重建,从起意到规划设计直至最后破土动工,都凝聚着南师的心血,他特命自己的学生——国际知名建筑大师登琨艳先生为文化广场做义务建筑设计。

2012年9月4日,老太庙文化广场举行隆重的奠基典礼,南师又派学生出席并致贺词——这是张扬人文正气,在新时代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标志性大好事。

太湖大学堂的大门墙壁为黑色,显得庄严肃穆。

大门左侧的石墙上刻着烫金的太湖大学堂几个大字,右侧的一块牌子上用繁体字和英文写着一系列大名鼎鼎的合作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

法国国立东方语言与文化学院

中国科技大学

复旦大学(儒学文化研究中心)

美国管理协会(中国)

整个大学堂呈现出一种宁静与安详的气氛,一条光洁的水泥路环绕着主要建筑,进门的第一栋建筑,就是吴江国际实验学校的教室和孩子们的住宿楼,琅琅书声不时传入耳中。

学校对面是七号楼,门口有一个书店,里面摆满了南师的经典著作或批注作品等中英文版本数十种。另外还有萧天石的作品《我读参同契》《道家养生学概要》《道海玄微》《道德经圣解》等,练性乾的作品《我读南怀瑾》及南师学生编辑的《怀师》等。

很多拜访者都会来这里买上几本图书,带回去慢慢研读。

七号楼的一楼还有一个大厅,是吴江国际实验学校的孩子学习打坐和开会的地方。四周墙壁上挂满了李鸿章、康有为等名家的书画。晚饭后,这里也会成为练习太极的临时场所。楼上有可供外地客人住宿的客房,我前几次来时都住此楼。

六号楼紧挨着七号楼,楼下是厨房、学生餐厅和南师餐厅,南师餐厅中可坐20—30人,悬挂有宋代道教大师陈抟老祖的作品: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另悬挂有雍正的书法作品博问广采等字画。

二楼和三楼依然是客房,主要供南师身边的学生居住,包括李淑君女士、王洪欣先生、马宏达先生等,我的住处即在二楼。

因为江南多雨,所以太湖大学堂内很多建筑之间都用回廊连接。从六号楼穿走廊前行60米左右,便是南师工作的主楼。南师、刘雨虹、马宏达和太湖大学堂的工作人员等皆在一楼工作。大厅悬挂有司马光、唐伯虎、文徵明、孙中山等人的字画。还挂有刘子仁的画,王凤峤题词一华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据说以前是挂在香港的客厅中的。一楼还有厨房,主要为南师临时做一些食品。二楼有理发室和各种讨论室等,南师在其间布置了许多古代与近现代的名家书画。三楼是图书馆,据说藏书有25万册以上,经过国家的特别批准全部从美国带来,藏书之富世人难以企及。所藏之书,上自先秦,下至民国,经史子集、诗词曲赋、佛道经典、名人传记、世界经济、外国史地、哲学论著、各国政论、中西医药、当代科技,甚至中外美术、音乐、武侠小说……堪称收藏宏富的图书馆。楼上还有一个中药房。方便学生、客人患病来抓药,包括南师自己身体不适,也会在此自己配药帮助治疗。

出主楼,穿走廊前行60米左右便是禅堂,是南师讲学、学生修行的地方。每日早、中、晚,这里的大堂和二楼禅堂都有人在打坐修禅,二楼还有闭关室,有治疗室,有洗浴室、桑拿室。

站在太湖大学堂的高处,俯瞰下面,我惊奇地发现,整个操场的草坪,赫然一幅巨大的天然太极图。

我认为太湖大学堂最迷人的地方当属太湖大堤。湖风轻拂,涛声阵阵,苍翠的柏树护卫着太湖大学堂的宁静与神秘。据说,有人来太湖大学堂时,竟然心中升起一些神秘的感觉。陪同的马宏达说:不假,这里真是神仙居住之地。

晚饭时,遇见北大教授袁明女士来访南师。

袁明是美国问题研究专家,早在香港时就读南师作品,听南师讲课。袁明此行,是为明天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家长会做学术报告的。饭后,我向南师等人推荐观看了湖南卫视高考专题节目《高考天问》,因为下午完全没有想到袁明要来,节目中有批评清华和北大的内容,弄得我实在有点不好意思。

随后,南师说:国平来自四川,在灌县工作,前不久做了我的一个关于四川的访谈,现在谁来给袁教授读一读?于是,由上海教育电视台的崔德重兄用非常标准的普通话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