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菜根谭一日一悟
2947200000008

第8章 为人处世篇(8)

同样都是两个人,得到的也都是同样的两种东西,却正是因为分别采取了各自为战和积极合作这两种不同的具体做法,于是最终也就得到了截然相反的两种结局。而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不仅正是与他人合作的全部意义所在,同时更是寓言中的后两个人获得最终成功的第一步。

待人宜宽,律己宜严

【菜根语录】

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己则不可恕;己之困辱①宜忍,而在人则不可忍。

【菜根注释】

①困辱:困苦、屈辱。

【菜根新读】

别人的过失和错误应该多加宽容,可是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却不能轻易宽恕;自己受到屈辱时应该尽量地加以容忍,可是别人受到屈辱就应该设法替对方消解。

【菜根解味】

得容人处且容人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虽然其中蕴涵的人生哲理非常浅显易懂。可是一些自认为十分聪明的人,还真就很难做到这一点。在这些人看来,生活中似乎总是有着太多不尽如人意的缺憾和不足,从而让他们无法适应更无法自由地发挥。也许在这些人身上确实具备着非常出众的才华,也许他们的抱怨只是一种缓解压力或是释放情绪的有效方式。可是如果从一个客观和公正的角度来看,他们也确实缺了一份宽以待人的胸怀,少了一种严于律己的能力,更不懂得“得容人处且容人”的生存之道。

当然,这并不是要求每个人就应该做到毫无原则地包容和忍让。人毕竟都有自己的原则,而且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也会有自己完全不同的感受和反应。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日积月累、不留余地的抱怨,又能解决多少问题呢?毕竟那种于事无补、于己无利的频繁抱怨,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不仅不会为我们带来任何意义上的正面功效,相反倒是极有可能使一些本来并不严重的问题陷入无法挽回的僵死局面。

何苦非要让这种得不偿失的抱怨,来破坏我们本该一往直前的人生呢?

宽以待人,严于律己。说到底,这就是我们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应该懂得遵守和实践的一种生存之道罢了。宽以待人,为的正是给他人留有改过自新的机会和途径;而严于律己,则是因为如果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听之任之,就极有可能给自己一错再错的理由和契机。

事实上,假如我们都能以苛责他人的那种方式来对待自己,自然就会减少自己再犯错误的可能。同样的,一旦我们可以用宽恕自己的那种方法去对待他人,也就自然会增加他人与自己保持一份良好关系的概率了。能够实实在在地做到这种推己及人的为人之道和处世之法,也就真正地实现了“己所不欲毋施于人”这一古训的所有内涵,更是充分体现出了一个人所具有的全部的品德修养。至于常常在自觉或不自觉之间,盲目坚持着“以圣人望人,以常人自待”这一错误做法的那些人,不仅很难与他人进行任何的合作,甚至就连如何立足于这个社会都成了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有个关于地狱和天堂的故事,就很能够说明这个问题:曾经有一个武将很想知道地狱和天堂间的区别,于是就去请教于一位智者。可是智者不仅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反而嘲笑像他这样粗俗无知的人是没有必要去问这种深奥的问题的。就在恼羞成怒的武将准备拔出佩剑教训智者的时候,智者才告诉武将说这时的情形就是所谓的地狱。聪明的武将当然明白对方的意思,就羞愧地放下了手中的佩剑,而智者又说现在的情形就是所谓的天堂了。

由此可见,对于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来说,那种抱怨和仇恨的情绪就像所谓的地狱一样可怕,而另外一种宽容和忍让的态度却能让人间变成美好的天堂。究竟是身陷地狱还是如在天堂,就完全取决于我们在为人处世中的态度和做法了。

慈悲之心,人生之本

【菜根语录】

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古人此等念头,是吾人一点生生之机①,无此,即所谓土木形骸而已。

【菜根注释】

①生生之机:生生是繁衍不绝的意思,所以这里用来指使得万物生长的那些想法和作为。

【菜根新读】

为了不让老鼠饿死而留下一些剩饭,因为可怜飞蛾不被烧死而在夜里不点燃灯火,古人的这些慈悲心肠,就是作为人类的我们得以繁衍不息的基本生机。假如缺少了这些,那么人也就跟没有生命的泥土和树木没什么区别了。

【菜根解味】

不妨多些菩萨心肠

既然世人常用所谓的“菩萨心肠”来赞颂那些好心之人,那么即便我们没有资格成为普度众生的真正菩萨,倘若可以多一些这样的慈悲心肠,也总是一件有百利而无一弊的事情。

事实上,能够拥有一颗善良的心灵,一份宽容的胸怀,还有一种懂得分享、乐于助人的精神,已经就是我们最值得珍惜的一笔人生财富了。尤其是身处于这个复杂多变、人心难测的现实社会中,就算人性之中确实存在着善恶有别的不同差距,我们在待人接物的时候还是应该要坚持着一种慈悲为本的做人原则,而不是以算计他人或是利用他人的小人之心,来作为自己处理一切事物的出发点。只有这种怀着一份慈悲心肠的人多起来了,这个世界才会因为爱心与温情的无处不在而变得更加美好。

关于这样的一个道理,著名作家朱丽叶·曼汉曾在其作品中讲述过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那是一个总是幻想着能够亲眼看看上帝模样的小男孩。因为听说要想找到上帝就必须得走很远的路,所以他就先是准备了一些食物和饮料,然后又在走了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后,才在路边公园的长椅上坐下来休息。在这条长椅上,他还遇到了一位同样坐下来休息的老婆婆。于是,错把这位面带微笑的老婆婆当成上帝的小男孩,就把自己包里的食物和饮料拿出来分给对方。在这样一言不发而只是微笑着彼此面对了整整一个下午后,小男孩在离去之前紧紧地拥抱了这位老婆婆。回到家后,他兴奋地告诉父母,他在这个下午亲眼看到了上帝,因为以前的自己从未看到过那样亲切的微笑。

也同样是在这个晚上,当那位老婆婆回到家里的时候,也对着自己的孩子们兴奋地宣布,自己在这个下午一直是和上帝坐在一起,而且他赐给自己的食物和饮料是那么的美味可口。

故事虽然简单易懂,但其中蕴涵着的道理却十分耐人寻味:原来,上帝是人人都可以做得起的,只要你愿意付出自己的爱心与关怀,并为其他的生命带去幸福与快乐,那么在他人的眼中看来,这时的你就已经是一个当之无愧的上帝了。

尽管在我们的身边,还有一些人总是以为享受别人的爱与付出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且也没有因此就心怀感激,或是作出自己的回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应该去学习或是效仿这种错误的态度和行为。因为这种错误不仅会让我们失去他人的尊重与善待,甚至还可能让我们丢掉做人的起码尊严和威信,最终成为众叛亲离的孤家寡人。

所以话说回来,即便只是出于一种为了自己的长远发展来考虑问题,我们也应该提醒自己要尽量多一些这样的菩萨心肠。至于古人所说的这种“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的具体做法,其实也并非是要求我们真的就去给老鼠留饭或是为飞蛾熄灯,而只不过是在有意识地告诫我们应该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具备一种能够同情和体恤其他生命的胸怀罢了。

贪名求利,害人害己

【菜根语录】

好利者逸出于道义之外,其害显而浅;好名者窜入于道义之中,其害隐而深。

【菜根新读】

一个追求利益的人可能会超出道义的范畴,但这样的祸害还是比较明显而浅白的;而一个贪图名声的人可能会流窜于道义之内,可这样的祸害就十分隐晦和深远了。

【菜根解味】

放下那些无用的贪念

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总是得到而从不失去,无论是谁都要不可避免地在有意或是无意之间,不断面临着得与失的选择问题。不管是情感、家庭,还是名利、事业,甚至包括我们的生命在内,既然人人都会无一例外地有所得又有所失,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看不开或是放不下的呢?尤其是对于渴望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实现理想、赢得成功的那些人来说,就更是应该抛弃贪得无厌的念头,以及急功近利的那些想法,既不要因为眼前的一点利益就迷失了自己,也不能受那些私心贪欲的支配和左右,否则又怎能抓住稍纵即逝的难得机遇,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和目标,从而在努力奋斗的基础上,把自己的全部理想变成现实呢?

当我们认识到了生命总是要在得失之间的交替往复中度过的这一现实后,就应该静下心来,想想自己究竟打算得到什么,又在担心失去什么。一旦经过了这样一个思考和沉淀的过程后,我们在得到时也就不必过分得意,而在失去时也就不会过度悲伤了。因为通过这种思维角度的转换,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得与失在很多时候只不过是因为我们的一言一行、甚至是一个念头或是一个动作所决定的,得到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失去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而造成这种得失区别的关键,也只是在于当时的我们选择了怎样的一种思维角度,或是作出了怎样的一个决定而已。

很多小时侯生活在农村的人,想必都曾玩过在庭院里扣麻雀的游戏吧。它的玩法说来也很简单,无非就是在庭院里选块空地,用一根木棍支起一个筐,筐下面再撒些用以“诱惑”麻雀的食物,然后把长度足够的一根细绳的一端系在木棍上,另一端则抓在手里,最后就是找个隐蔽之处躲藏起来,等着麻雀飞来吃那些食物的时候拉动绳子放下筐,也就可以达到抓住麻雀的目的了。虽然这个游戏很简单,但很多孩子却时常因为想要抓到更多的“猎物”而最终落得个一无所获的失败结果。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在这些孩子的心里都或多或少地怀有一份小小的“贪心”,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更多的“战果”罢了。

孩子们的这种游戏,很容易又让我们联想到了在现实生活中总是频频更换工作的那些人。他们或是因为对自己的薪水很不满意,或是因为对未来的发展空间还怀有更大的幻想和期待,于是也就只有在这些想法的驱动下一次次地跳槽了。本来这种选择也没什么过错,但是如果总是用这样的贪求去代替一种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那么到头来就很有可能会让我们错过很多原本已经掌握在手中的大好时机。

有这样一则寓言,说的是一位农夫同时在地里种了两棵一样大小的果树苗。其中的一棵树苗拼命地储备从地下吸收的养料用以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壮,而另一棵树苗却拼命地储备从地下吸收的养料用以实现自己尽可能快地开花结果。于是在第二年的春天,第一棵树苗只是吐出了嫩芽,可另一棵树苗则是迫不及待地吐出了花蕾。在接下来的第三个春天里,第一棵树苗虽然还是没有开花结果,但已经长得很是粗壮了,而另一棵树苗虽然已经结出了果实,却因为果实不够成熟而酸涩难吃。等到第四年的春天来临后,第一棵树苗终于吐出了花蕾,并且结出了又大又甜的果实,而此时的另一棵树苗则因为开花结果得太快太早,已成为一棵毫无生气的朽木,不得不面临着被农夫砍成一堆柴火的可怜结局。

两棵原本没有任何区别的树苗,却因为在面对一时间的得失问题时作出了完全不同的两种选择,以至于最后竟然得到了截然相反的两种结局。可见与一种厚积薄发的沉着进取比较起来,那种急功近利的贪欲不仅不会让我们得到更多,甚至还会把我们原本已经拥有的东西也全部彻底地夺去。如果不能放下那些无用的贪念,那么我们也就很有可能像寓言中的那棵树苗一样,最终落得个无法挽回的悲惨下场了。

不离不即,处世要义

【菜根语录】

处世不宜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宜令人厌,亦不宜令人喜。

【菜根新读】

为人处世最好不要流于世俗,但也不必与世俗完全大相径庭;行事最好不要处处都惹人厌恶,但也不必凡事都得讨人欢心。

【菜根解味】

你也可以说“不”

为人处世,要准确地把握一个既合情合理、又利人利己的尺度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当你真的不想或是不愿时,千万不要忘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你也可以痛快地说出那个“不”字。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或者是由于情感上的不好意思,或者是由于个性方面的无法放开,再或者是由于当时所处的环境和形势根本就不允许,总之是因为各种各样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我们很难把“不”字说出口,有时甚至不得不采取一种曲意逢迎、委曲求全的妥协做法。

其实,绝大多数人都会有这种经历,这种做法不仅没有什么奇怪可言,相反倒是会有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件极为正常的事。因为置身于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又有谁从来没有遭遇过这样的事情呢?无论是工作里的应酬或是钱财上的贷偿,还是家庭内的责任或是情感中的得失,哪一样能够事事顺心如意?至于朋友间的交往以及同事间的相处,甚至是活动时的疲于奔命,还有聚会时的推杯换盏,又有哪一件能够时时应对自如?诸如类似的情况,其实还有太多太多。

虽然从表面上看去,这些事情也确实都是生命中必须面对的正常情况,但其中潜藏着的那些既无可奈何又只能勉为其难的复杂情感,却是最让我们难以承受的一种客观存在。毕竟如果真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来作出选择的话,我们又难免会去担心对方的不满情绪;可是如果一切都以让对方满意作为标准的话,我们就显然还是要被迫去违背自己的意愿。而这样一番思想斗争与利益权衡的结果,往往就只能是作出一个与其让别人不满、还不如自己受冤的最终决定了。假如这样的情况只是偶然出现倒也无妨,可一旦类似的事情频频发生甚至是长此以往,那么可就值得我们去重新思量一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