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舍与得人生经营课
2959200000024

第24章 舍的境界(23)

你无论如何努力去迎合、迁就别人,也会有人发出反对你的声音,说三道四。既然被指责是避免不了的,那么就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吧!

不在乎出丑

人们都想显示自己聪明,怕在他人面前出洋相。这似乎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聪明人绝不会出丑,反之,出丑的人不聪明。然而,实际生活却并不是这样。最聪明的人有时简直如同傻瓜,他们当众出丑,却不以为然,他们被人嗤之以鼻;然而,他们就这样迈向了成功。

罗茜读书时网球打得不好,所以老是怕输丢人,不敢与人对垒,所以到今日她的网球技术仍然很蹩脚。罗茜有一个同班同学,她的网球比罗茜还要逊色,但她不怕出洋相,越是输越打,后来成了令人羡慕的网球手,成为了大学网球队的杰出成员。

聪明是令人羡慕的,出丑总使人感到尴尬。但是聪明是在屡屡出丑中练就的,若不出丑,就无法做一个聪明的人。

那些敢于实现自己梦想的人是值得赞赏的,即使有时在人前出了丑,他们还是潇洒地说:“哦,这没什么!”就是这么一类人,他们还没学会反手球和正手球,就勇敢地走上网球场;他们还没学会基本舞步,就相拥踏入舞池;他们甚至没有学会基本的滑板动作,就站上了滑道。

艾米会说的法语微乎其微,但她却毅然将生意重心放在法国。虽然人们曾劝告她:巴黎人对不精通法语的人是很看不起的,但她依旧坚持在展览馆、在咖啡店、在爱丽舍宫用生涩的法语与每个人交谈。难道一个孤身一人在他乡的女孩不怕结结巴巴,不怕语塞傻笑、出丑吗?她不怕。因为艾米发觉,当法国人对她所说的法语大为震惊之后,许多人都热情地与她交朋友,为她的“生活之乐”所感动,从她积极的生活态度中得到极大的乐趣。他们为艾米鼓掌,为所有有勇气执著梦想而不怕出丑的人欢呼,当然,这类人还包括费尽千辛万苦去掌握新知识的人。

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总是要冒出丑的危险。除非你决心在同一种生活方式下“钉死”了。不要担心出洋相,否则你就会碌碌无为,而且更重要的是你同样不会内心平静、生活舒畅。你会受到困于静止的生活而又时时渴望变化的内心中的痛苦煎熬。我们也许应该铭记这一点,由于我们害怕出洋相,我们也许会错过许多美好的东西,而遗留下来的只有长久的后悔。我们应该记住法国的一句谚语:“聪明人都不在乎出丑。”

生活中有些人不愿接受新鲜事物,就总是拒绝学习新鲜事物。他们因为害怕“出洋相”,而宁愿放弃自己的机会,扼杀自己的欢乐,禁锢自己的生活。

别让松懈瓦解意志

在人生的征途中,惰性会在无意间阻碍你,让你前进的步伐停滞不前,甚至会阻碍你事业的前进,让你半途而废。松懈情绪便是侵袭你、干扰你的毒素,毫无疑问它是惰性的产物。

我们经常会这样抱怨:“唉,算了吧,我不想再这么卖力地干下去了。”这是松懈情绪产生的一种表现。产生松懈是对自己此前努力拼搏的不负责任。否定此前为事业的奋斗有乐趣存在,你的精神支柱便会迅速崩塌。要是你再坚持一刻,熬过难熬的关卡,也许你就尝到了奋斗的乐趣,品尝到成功的硕果。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成功贵在坚持。

裁判员来判定运动员的成绩和名次并不以运动员起跑时的速度为准。你要想取得冠军荣誉,必须坚持到底,到最后一瞬也不能松懈。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得付出常人无法想象的坚强的心力和耐性,付出毕生的心血与经历。

人类之所以会产生松懈情绪,是因为他们过去辉煌过,或曾经一时在某一方面取得过成就,于是他们开始躺在辉煌的光环下不再动弹,始终翻不过新的篇章。

可悲的人一般都是松懈的。凭过去夺取荣誉、获得成功的才智,假如现在仍旧发挥,乘胜追击,一定可以夺取更高的荣誉,获得更大的成功,拥有辉煌的人生。但有些人却目光短浅、鼠目寸光,停滞在中途,与荣誉和更大的成功擦身而过。

可见,如果不怀有雄心壮志,就很难持之以恒,不仅因挫折而倦怠,还因成功而松弛。正如萧伯纳所说:“人生有两出悲剧:一出是心灰意冷;另一出是踌躇满志。”成功都会被这两种悲剧所阻止。

正因为这样,有自知之明的人总会冷静对待成功,害怕妨碍自己继续前进,不让自己的生活太安逸,以此来督促自己保持奋斗状态。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奖金之后,依旧钻进实验室埋头苦干,而把代表荣誉与成功的奖章放在家中给小女儿当玩具。其实,她和许多著名科学家都有相同的感触:人生最美妙的时刻是在刻苦钻研和不断探索之中,并不是成功后的荣耀。

以此来看,勤奋的努力又如同一杯浓茶,比成功的美酒对人更加有益。一个人,如果毕生能保持勤奋努力,那么就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成功了。它使一个人从内而外散发出耀眼的光芒,绝非胸前的奖章所能匹敌。

人生弹指一挥间,生命的弓弦应该是紧绷不松的。生命不息,就不应停止奋斗,应该是每个人生存的原则。只要战胜了惰性,便是战胜了自己,而后,我们便会拥有幸福。

拆除心墙

一位建筑大师有着丰富的阅历,一生杰作无数,但他毕生唯一的遗憾就是把城市布局分割得支离破碎,由于楼房的独立也加速了都市人们的冷漠。大师准备过完65岁寿辰就在家颐养天年,而在封笔之作中,他想打破常规的束缚理念,设计一条让住户相互沟通的通道,打破人们之间的隔阂,让大家生活在温馨的大家庭中。

一位颇有远见的房地产商很赞同他的观点,巨额聘请他进行设计。草图出来后,果然受到不同领域学者的一致好评。

然而,等大师的巨作变为现实后,结果却出乎意料的惨淡,乃至打破了楼市新低。

房地产商急了,进行调查分析原因。调研结果出来后,让人出乎意料:人们不愿掏钱买这种房的原因竟然是嫌这样的设计使私人空间减少了,无益于处理相互间的关系;在这样的环境里活动空间大,但是孩子们却不好看管;还有,空间一大,人多口杂,让人们担心的社会问题也就不由得变多……

大师没想到自己最后的绝作会落得这般下场,心中哀痛万分。他决定从此隐居深山,再不出山。起程前,他感慨地说:“我只了解我的作品不了解人,这是我一生最大的败笔。”

其实,我们可以打破阻隔空间的砖墙,但谁能拆除人们的心墙呢?

心墙不除,心跳便会日益减慢,人就会变得忧郁、孤独。爱是医治心灵创伤的苦口良药,爱是滋润心灵得以健康生长的沃土。爱,以和谐为中轴,照射出温馨、甜美和幸福的光芒。爱把宽容、温暖和幸福带给了整个世界的万物生灵。无爱的社会太沉寂,无爱的荒原太孤寂。爱能打破冷漠,敲醒我们沉睡的心灵。

在与人交往时,要打开沉睡的心灵,不要吝啬心中的爱,奉献爱是相互的。当你陷入困境时,你便会发现周围充满了爱与关怀。

从零开始

归零就是摒弃一些事物,从零开始。有时候归零十分痛苦,因为每一个数字都有它独特的含义;有时候归零又是那么轻而易举,只要按一下键盘上的删除键这一个动作就可以了。

年轻的时候,艾莎十分贪心,凡事都要追求最好,拼了命想把握住每一个机会。有一段时间,她手上同时拥有13个广播节目,忙得晕头转向,她形容自己:“简直累得如同狗一样!”

事物都不是绝对的,所谓有一利必有一弊,事业愈做愈大,随之而来的压力也就愈来愈大。到了后来,艾莎发觉拥有更多、更大反倒不是乐趣,反而是一种沉重的累赘。她的内心始终无法平静,预示着不安。

1995年“灾难”发生了,她所自主经营的传播公司被恶性倒账四五千万美元,交往了长达7年的男友和她分手……打击接踵而至,就在极度颓废的时候,她甚至考虑过轻生。

面临崩溃的边缘,她向一位朋友求助:“如果我把公司关掉,我觉得我便一无所有。”朋友沉吟片刻后告诉她:“你可以翻开崭新的一页,别忘了,当初我们都是从‘零’开始的!”

这句话如醍醐灌顶,也让她重拾了勇气:“是啊!我本来就是身无分文,既然如此,也便无所畏惧了。”就这样念头一转,没有想她竟然在短时间内连续接到两笔大的业务,濒临倒闭的公司死里逃生,又重新开始了正常的运营。

熬过这些劫难,艾莎体悟到人生“变化无常”的一面:费尽心思去强求,虽然勉强得到,但最后还是留不住;反而是一旦“归零”了,也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她学会了“舍”。为了使生活简单化,她谢绝应酬,搬离了豪华的房子。索性以公司为家,挤在一个10平方米不到的狭小空间里,弃置豪华的家当,只留下一张床、一张小书桌,还有两只作伴的狗儿。

艾莎发现,原来一个人所需要的其实是如此的简单,许多额外的东西只是徒然的累赘而已。朋友不解地问她:“你为何对自己如此狠心?”她回答:“我现在是发自内心地爱自己。”因为她懂得了:舍弃不必要的复杂,人生反而更踏实。

舍弃不必要的复杂,人生反而更踏实。

别让自己内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在有了过失之后勇于去承认错误,前途依然是一片光明的,但若徒有感伤而不从事切实的补救工作,那才是最毫无意义的!

人很容易被“负罪感”击败,而有所牵绊,在人性文化中,有人甚至竟将人们的内疚当做手法加以运用。

我们应当汲取经验教训,而绝不能总在阴霾下存活,内疚是对错误的反省,是人性中非常美好的一面,但却同时也属于情绪的消极一面。我们应该划清两者的界限,自省之后迅速行动起来,把消极的一面变积极,积极面愈加积极。

哈蒙是一位商人,拥有多年经商经验,少有闲时。当有时间与全家人享受团聚时光时,他非常高兴。他父母住的地方,从他家去只有一个小时的车程。哈蒙也非常了解自己的父母是多么希望见到他和自己的孙子。但他总是寻找借口避免到父母那里去,最后几乎发展到与父母不相往来的地步。不久,他的父亲死了,哈蒙好几个月都沉浸在自己的内疚之中,回忆起父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父爱,他责怪自己在父亲有生之年未能尽孝心。从悲痛中自拔出来后,哈蒙意识到,再大的内疚也无法挽回父亲的生命。认识到自己的不孝之后,他如同改头换面一般,常常带着全家人去看望母亲,并与母亲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赫莉的母亲很早便孤独一人,她勤奋工作,以便让赫莉能过上舒适的生活,在城里较好的地区住上舒适的公寓,能参加夏令营,上名牌大学。她为赫莉付出了一切。当赫莉大学毕业后,找到了一个待遇较好的工作。她打算搬到一个小型公寓去,公寓离母亲的住处不远,但人们纷纷劝说她不要搬,因为母亲为她无私奉献了许多,现在她撇下母亲是不孝的。赫莉经过思考后,便同意与母亲住在一起。后来她倾心于一个青年男子,但她母亲不赞成她与他交朋友,一气之下她离家出走了,几天后听人们说母亲由于她的离家而终日哭泣,强大的内疚感再一次作用于赫莉。她向母亲妥协了。几年后,赫莉完全受控于她的母亲之下。最终,她又觉得对自己也十分愧疚,并因生活中的任何失败都指责自己和自己的母亲。

在过错发生之后,我们会因不安而过度沉溺在悲伤中,但不要长期沉浸在内疚之中无法自拔,让身心备受折磨。过去的便过去了,再内疚也于事无补,要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向光明的未来昂首进发。

在过错发生之后,我们会因不安而过度沉溺在悲伤中,但不要长期沉浸在内疚之中无法自拔,让身心备受折磨。过去的便过去了,再内疚也于事无补,要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向光明的未来昂首进发。

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法国名将拿破仑,曾率领千军万马,征服土地,所到之处屡战屡胜。但是他说:“我就是无法克制自己的脾气!”

是的,人往往“无法战胜自我”。在遇到感情受挫、情绪波动时,就是无法理解、钻牛角尖,以致怒火中烧,常常逼得自己走投无路。但是,人必须明白EQ中最重要的是“情绪忍受力”,也要知道:“脾气来了,赶走福气了!”我们不能让自己总是处于出奇愤怒的状态,要懂得“情绪快速转化”,绝不能使“情绪的癌细胞扩散”啊!

我们必须要知道,当遇到矛盾、生气时,必须要先沉淀自己的心情,然后再处理事情。“遇事沉着冷静,切勿轻易发怒”,而且,“不要急着说,不要抢着说,做事要三思而后行!”

毕竟,人活着,不是为时常出奇的愤怒,而是要“斗志”!人活着,不是要比盛气凌人,而是要比“气长”!人活着,不是要“争一时”,而是要斗智斗勇,不急赢在一时!

生活中因脾气暴躁、情绪失控而造成的惨剧数不胜数。有个辍学的青少年,无所事事,结小帮派,为了“抢地盘”,19岁就把朝夕相处的同学砍死;而一名女研究生,为了博士男友,也把同班好友(情敌)用化学药剂毒死;还有一父亲在情绪失控之时,一巴掌把小女儿打成耳膜破裂,造成终生的残疾……这些事例都表明:“冲动是魔鬼!”

我们必须认识到人际交流的重要性。因为“山不需要倚靠山,但是人们必须相互依赖”!让我们珍惜身边的邂逅、相处的机会,学习“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方便”;但同时,也别忘记生活不怕严厉批评,学会用真心接受身边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