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外科处方手册
2959800000010

第10章 乳房疾病(4)

(7)乳癖化坚汤加减:半枝莲、全瓜蒌各30g,海藻、昆布各12g,乳香、没药、橘叶、青皮各6g,浙贝母、山慈菇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肝郁痰凝者。肿块有疼痛者,加延胡索、广郁金;肝火偏旺者,加牡丹皮、栀子、夏枯草。

(8)平消胶囊:每次4~6片,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肝郁痰凝证。

2.冲任不调证:乳房结块,形似丸卵,一个或多个生长极慢,自觉无痛,伴有月经不调等症。舌质正常,苔白,脉弦或沉细。治宜调理冲任,软坚散结。

基本处方二仙汤合四虫散加减。菟丝子30g,当归身10g,仙茅10g,熟地10g,黄柏10g,土鳖10g,炮山甲10g,全蝎6g,浙贝母10g,甘草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坤灵丸:每服15粒(1袋),每日2次。并同时服桂枝茯苓丸,每次1丸,每日2次。适用于冲任不调者。

(2)散结止痛膏:外贴,每1~2日换药1次。适用病程较久,血瘀阻滞较重者。

(3)手术疗法:由于本病不能自行消除,且可逐渐长大,原则上均宜手术切除,即使暂行中医药治疗的病例。若3~6个月之内仍未消失,亦应手术切除。手术不能简单的“剥萝卜式”的将肿瘤取出,应连同周围乳腺组织一并切除,以防复发。术后宜送病理活检。

(4)二仙汤加减:仙茅、仙灵脾、当归、黄柏、知母、巴戟天、橘核、八月扎、川芎、红花、香附各10g,丹参15g,牡蛎2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冲任不调者。有痛经者,加延胡索、艾叶;伴肝肾阴虚者,加枸杞子、女贞子。

(5)山慈菇、生半夏、浙贝母、生南星、僵蚕、川乌、白芷、细辛、生草乌、白蔹、樟脑各10g。共研末,用鸡蛋清调匀,外敷患处。

(6)阳和解凝膏:加桂麝散外贴,5日更换1次。

(7)川乌10g,草乌6g,蟾酥3g,共为细末,取2.5g,以蜂蜜适量调膏敷于脐孔穴及乳核上,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1次。

警示

1.平日注意乳房生理卫生。

2.调节情绪,舒畅气机,以免乳络不通。

3.定期自我检查,一旦发现即去医院诊治。

4.手术切除后,宜定期复查,至少不短于3~5年。

5.其他同“乳腺囊性增生病”。

§§§第七节乳腺癌

乳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其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研究表明与内分泌因素、病毒因素、遗传因素、免疫作用及电离辐射、化学制品等因素有关。根据本病证候表现,属中医“乳岩”病证。本病好发于35~55岁的女性,男性少见,发病率正在不断增加。本病预后较差。

诊断要点

1.多发生于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尤以独身、婚后未生育、或生育后而未哺乳者较为多见。也可由乳腺增生病、乳管内乳头状瘤等良性病变转变而成乳癌。

2.大多数乳癌患者早期多在乳房的外上象限有一孤立性小肿块,质地坚硬,若是胶样癌则质地较柔软,形态不规则,边界尚清楚,表面有结节感,推之活动较差。

3.肿块逐渐增大后,表面凹凸不平,坚硬如石,推之难移,皮肤呈橘皮样水肿,乳头抬高或内缩,患部溃烂后,状如岩穴或莲蓬,根很硬。

4.少数患者乳头有血性溢液。

5.湿疹样癌在乳晕或距其较远处有皮肤发红、潮湿、糜烂流滋、脱屑,经适当治疗后无好转,甚至病情不断加重。

6.炎性癌主要表现为患乳迅速增大,皮肤呈红色,灼热不适,乳内无明显肿块,病变常快速波及对侧乳房,并很早出现淋巴转移,病情严重,按一般炎症治疗后,病情无好转。

7.大多数乳癌无疼痛,约有1/3的患者可有轻重不等的隐痛或刺痛。

8.晚期乳腺癌患侧腋下,锁骨上、下窝,甚至对侧腋下、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变硬。

9.X线检查、B超、细胞涂片等检查有疑为乳癌的表现。活体组织病理切片发现癌细胞是确诊的主要依据。

辨治原则

乳腺癌的治疗以手术及放化疗为主,结合生物治疗及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在抗乳癌转移、复发和防治放化疗的副反应以及晚期乳癌的治疗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基本原则是扶正与抗癌并举,在分证施治的基础上,着意调理冲任,有目的选加抗癌药物,如夏枯草、山慈菇、黄药子、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昆布、海藻、野荞麦等,以及中成药如小金丹、西黄丸、牛黄醒消丸、消肿片、槐耳冲剂等。

此外,气功、食疗等在乳癌的综合治疗中亦有重要作用。须知七情损伤之病,不能全持药饵,尤当以持心为先,即现代心理治疗,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处方

1.肝郁痰凝证:情志抑郁,多愁易怒,性情急躁,胸胁胀闷不适,或伴经前乳房胀痛,乳房内有单发性肿块,质地坚硬,边界欠清楚,尚能推动,或活动稍受限,表面皮肤正常。舌质正常,苔薄,脉弦。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基本处方神效瓜蒌散合开郁散加减。瓜蒌30g,柴胡10g,当归15g,白芍12g,白术12g,茯苓12g,夏枯草15g,浙贝母15g,白花蛇舌草30g,郁金12g,香附12g,橘叶10g,全蝎3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蛇莓20g,猫爪草20g,白花蛇舌草20g,夏枯草15g,牡蛎30g(先煎),郁金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肝郁痰凝者。

(2)舒郁丸:每丸重9g,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肝郁痰凝者。

(3)逍遥散加减:柴胡、当归、白芍、茯苓、海藻、昆布、八月扎、橘核各10g,青皮6g,白花蛇舌草20g,半边莲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肝郁气滞者。

(4)清肝解郁汤加减: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半夏、贝母、栀子、香附各10g,青陈皮各5g,白花蛇舌草20g,半枝莲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肝郁化火者。伴有腋淋巴结肿大者,加夏枯草、玄参;血瘀症状明显者,加三棱、莪术;疼痛明显者,加全蝎、延胡索。

(5)小金丹:每次1粒,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肝郁气滞、毒邪蕴结证。

2.冲任失调证:乳房内有单发性肿块,质地坚硬,表面不甚光滑,活度稍受限,经事紊乱,经前双乳胀痛,经后乳痛消失,或婚后从未生育,或有多次流产史,或提早绝经,腰膝酸软,烦劳体倦,口干咽燥。舌质淡,苔少或薄黄,脉弦细。治宜调理冲任,理气散结。

基本处方二仙汤合开郁散加减。仙茅10g,仙灵脾10g,熟地15g,山茱萸10g,龟板(先煎)10g,枸杞子15g,郁金10g,香附10g,当归10g,山慈菇15g,土贝母12g,莪术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海藻20g,海带20g,决明子30g,女贞子30g,枸杞子30g,仙茅15g,白花蛇舌草20g,龟板10g(先煎),当归15g,橘叶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冲任失调者。

(2)慈桃丸:每丸6g,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冲任失调者。

(3)二仙汤加减:仙茅、仙灵脾、知母、当归、柴胡、白芍、茯苓、香附、郁金、八月扎、天葵、山慈菇各10g,路路通12g,丹参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冲任失调者。经后阴虚者,加生地黄、山茱萸;经前有气滞症状者,加重理气药的用量;病轻者,加艾叶、延胡索。

3.毒邪蕴结证:乳房肿块扩大,形如堆栗或覆碗,坚硬如石,推之不移,表面网布血丝,溃后如岩穴或菜花,渗流血水,根肿愈坚,散发恶臭气味,乳窍经常流血水,或乳晕部潮红、糜烂,滋水淋漓,结痂;或乳房迅速增大、发红、肿胀、灼热,并很快波及对侧乳房。患乳疼痛,心烦口渴,小便黄少,大便干结。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黄腻,脉弦数。治宜解毒攻毒,理气散结。

基本处方五味消毒饮合桃红四物汤加减。金银花15g,蒲公英15g,半枝莲20g,猫爪草20g,山慈菇20g,生地15g,赤芍10g,当归15g,桃仁10g,红花10g,苡米20g,郁金10g,香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金银花20g,金刚刺20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板蓝根15g,土茯苓15g,当归15g,生黄芪20g,橘叶15g,田七粉(吞服)3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毒邪蕴结者。

(2)西黄丸:每丸0.3g,每次3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毒邪蕴结者。

(3)牛黄醒消丸:每次3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毒邪蕴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