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外科处方手册
2959800000028

第28章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4)

现在较常用的外用制剂有:

5%~20%硫黄软膏或霜剂:硫黄5~10g,凡士林90~95g,硫黄研细与凡士林调匀。成人一般可外搽10%~20%硫黄软膏,婴儿外搽5%硫黄软膏。搽药时先用肥皂、热水洗澡,每日早、晚各搽1次,成人自颈以下遍身涂搽,好发部位应多涂几次,三天为一疗程。第4天再洗澡1次,更换衣服、被单,换下衣物要烫洗或暴晒。2周后如未愈,应按上重治。家庭或集体单位中若有相同的其他患者,应同时治疗。

警示

病人因瘙痒而常发生继发疹,如抓痕、血痂、脓疱,重者还可发生湿疹样改变或继发其他化脓性皮肤病,甚至肾炎。挪威疥疮是一种感染最严重的疥疮,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可在局部地区造成流行。

§§§第九节痱子

痱子亦称“粟粒疹”,是汗孔闭塞导致皮肤内汗液潴留的一组疾病,发生原因是在高温闷热环境下出汗过多和蒸发不畅,引起汗孔堵塞,汗管破裂,汗液外渗进入周围组织引起刺激,而于汗孔处发生疱疹和丘疹。本病中医又称为“汗疹”。

诊断要点

1.好发于夏秋高热潮湿季节,小儿易患;肘窝、腋窝、颈项、股内侧、妇女乳房下等多皮折部位及前额躯干等处。

2.初起是皮肤发红,继而出现密集的针尖大小丘疹或丘疱疹,周围绕以轻度红晕,皮疹密集但不互相融合。

3.自觉轻度瘙痒灼热感。

辨治原则

掌握分辨暑湿热毒之间的主次兼夹。

处方

1.暑湿蕴蒸证:皮肤发生密集的小水疱,针尖或芥子大小,壁薄色白,疱液清澈透明,周围无红晕,轻擦之易破,消退后有极薄的细小鳞屑。一般无自觉症状,大小便基本正常。舌质淡,苔腻,脉濡滑。治宜解暑祛湿。

基本处方连翘、花粉、赤芍各10g,滑石(包)20g,银花15g,车前子(包)、泽泻各10g,生甘草5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金银花10g,连翘6g,蒲公英10g,野菊花10g,黄芩6g,赤芍6g,六一散10g,大青叶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暑湿蕴蒸者。

(2)绿豆适量蒸水代茶饮或薄荷煮水加糖代茶饮。用于暑湿者。

2.湿热郁滞证:皮肤潮红,迅速出现密集的红丘疹或丘疱疹,针头或粟粒大小周围红晕,刺痒灼热,无汗,皮疹成批出现,消退后有少量脱屑。舌质淡红,苔薄黄腻,脉弦或滑。治宜清暑泄热,益气生津。

基本处方西洋参5g,石斛15g,麦冬9g,黄连3g,竹叶6g,荷梗15g,知母6g,甘草3g,粳米15g,西瓜翠衣3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六一散:滑石180g,甘草30g,共为细末,每次9g,每日3次,口服。用于湿热郁滞者。

3.暑热化毒证:皮肤出现红丘疹、水疱,继而出现脓疱,多少不等,散在或密集,部分患者伴身热口渴,小便短黄。舌红,脉数。治宜清暑祛湿解毒。

基本处方黄连3g,黄芩、黄柏各6g,栀子9g。每日1剂,加水煎服。

警示

瘙痒明显者可口服抗组胺药,脓痱可口服抗生素。

§§§第十节湿疹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其本病病因复杂,目前多认为系过敏性疾病,属迟发型变态反应。根据发病的急缓和病程长短,一般可分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三种。临床根据皮损发生部位的不同,又可分为耳部湿疹、乳房湿疹、脐部湿疹、阴囊湿疹、肘腘窝湿疹、手部湿疹、小腿湿疹、以及女阴湿疹、肛门湿疹等。另外,还有特殊表现形式的钱币状湿疹。相当于中医的“湿疮”。

诊断要点

1.急性湿疹的特点是发病较急,皮损潮红肿胀,以丘疹、水疱为主,糜烂、渗液明显。

2.亚急性湿疹的皮损以丘疹、鳞屑和痂皮为主,仅有少数水疱和糜烂。

3.慢性湿疹多由急性或亚急性湿疹演变而成,特点是皮肤增厚,色素加深,粗糙脱屑,可见苔藓样变,常伴有急性或亚急性发作。

辨治原则

掌握实与虚的辨证。实证者分清风湿热主次兼夹,虚证者分清脾虚、血虚。

处方

1.湿热蕴结证:皮损初起为皮肤潮红、焮热、轻度肿胀,继而粟疹成片或水疱密集、渗液流津、瘙痒无休。伴身热、口渴、心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滑或弦数。治宜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基本处方龙胆草、柴胡各6g,泽泻12g,木通、车前子、生地、当归尾、栀子、黄芩、甘草各9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萆薢渗湿汤:萆薢10g,黄柏15g,泽泻、苡仁、赤茯苓、牡丹皮、滑石、通草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湿热蕴结者。

(2)银鲜止痒汤:银花15g,白鲜皮、绿豆衣各12g,菊花15g,丹皮12g,陈皮6g,苍术、地肤子各12g,甘草6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湿热蕴结者。

(3)清热燥湿方:银花30g,连翘15g,滑石30g,黄柏15g,黄芩10g,白鲜皮、海桐皮各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急性阴囊湿疹属肝经湿热下注,舌红苔白腻,脉滑数者。

(4)石蓝草煎剂:生石膏、板蓝根、车前草、干生地、马齿苋、六一散各30g,龙胆草、黄芩各10g,牡丹皮、赤芍各15g,白茅根30g,大青叶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湿热蕴结者。

2.风热交阻证:皮损可呈播散性,范围较广,丘疹、脱屑、红斑、肿胀、干燥,瘙痒较甚。常因搔抓而合并有抓痕及结血痂,渗出少。伴心烦,失眠,口干,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舌苔黄白相间,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利湿。

基本处方荆芥、防风、当归、生地、苦参、苍术、蝉蜕、胡麻仁、牛蒡子、知母各10g,石膏(煅)30g,甘草、木通各5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金银花汤:金银花、菊花各60g,黄连12g,土茯苓、苡仁各30g,防风、蝉衣、甘草各9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风热交阻者。

3.血虚风燥证:皮肤干燥,脱屑、淡红斑、丘疹、抓痕、结痂,或皮损颜色暗淡,浸润肥厚,苔藓样变,脱屑,色素沉着。舌质淡红,苔白,脉弦缓或沉细无力。治宜养血润肤,祛风止痒。

基本处方生地黄12g,当归9g,川芎6g,天冬、麦冬各15g,僵蚕、首乌、丹皮、桑枝各9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血虚风燥者。

备选处方

地黄饮:生地黄、熟地黄、何首乌各9g,当归6g,丹皮、黑参、炒白蒺藜、炒僵蚕各4.5g,红花、甘草各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血虚风燥者。

4.脾虚湿盛证:皮损为红斑、丘疹、鳞屑为主,少许渗出,皮肤粗糙无弹性。伴腹泻,纳呆,怠倦,乏力。舌质淡红,苔白,脉濡细无力。治宜健脾化湿导滞。

基本处方云苓、苍术、白术、当归、丹参各10g,鸡血藤16g,赤芍、白芍各20g,生地15g,陈皮6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健脾除湿汤:生薏仁、生扁豆、山药各15~30g,芡实、枳壳、萆薢、黄柏、薏仁、生扁豆、山药、白术、茯苓、大豆黄卷各9~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脾虚湿盛者。

外治

(1)皮炎洗剂:大黄、黄芩、黄柏、苦参。上药共研粗末,纱布包后开水冲泡或煎煮,待药液凉后作冷湿敷或浸渍。

(2)青黛散(油):青黛、黄柏各60g,石膏、滑石各120g。上药共研粗末,和匀,干撒或用麻油调敷患处。

(3)马铃薯泥:马铃薯。马铃薯适量洗净去皮,切成小块后用搅拌机或手工捣成泥,瓶装置冰箱内备用。使用时将药泥涂于患处约0.5cm厚,盖上纱布,再盖油纸,绷带包扎,每天换2~4次,至愈为止。

(4)蒿苏艾冰合剂:黄花蒿100g,紫苏、艾叶各50g,冰片10g。先将前三味药加水适量煎煮取药液1000ml,再加入研细的冰片混匀备用。用纱布或药棉蘸药液湿敷患处30分钟,另每日4~6次,用此药外搽患处。

(5)肛门湿疹外用散:煅石膏200g,炉甘石30g,朱砂3g,硫黄20g,黄丹4g,冰片适量,共研细末备用。用干净水清洗肛门后,用棉签蘸药粉,每天2~3次,撒患处。

(6)炉珠油:炉甘石粉90g,朱砂30g,滑石粉500g,冰片30g,蓖麻油750g,混合调匀备用。每天2次,直接外搽患处。

(7)枯椒散:枯矾、花椒、青黛各30g,雄黄、轻粉各9g,硫黄21g,黄连6g,黄柏18g,共研细末。用香油调成糊状外搽患处。

警示

瘙痒明显者可口服抗组胺药,急性期可用钙剂、维生素C、硫代硫酸钠等静脉注射。有继发感染者可加用抗生素。

§§§第十一节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是由于皮肤、黏膜接触刺激物或致敏物后,在接触部位所发生的急性皮肤炎症性疾病。中医没有一个统一的名词来概括,一般以接触的物质不同而命以不同的名称,如接触生漆引起者称“漆疮”,接触膏药后引起者称“膏药风”,接触花粉引起者称为“花粉疮”,使用马桶后引起者称“马桶癣”等。

诊断要点

1.皮损一般发生在与过敏物质接触的部位,界限比较清楚,皮疹分布及其面积大小与接触范围一致。

2.轻者仅出现红斑、丘疹、瘙痒;重者出现水疱、大疱、肿胀、糜烂、渗液、疼痛。长久反复的接触过敏物者,局部皮肤增厚、粗糙。色素加深,呈慢性苔藓样变。

辨治原则

掌握实与虚的辨证。实证者需分清风湿热盛,虚证者多为血虚风燥。

处方

1.风热蕴肤证:皮肤红斑、丘疹、风团、干燥作痒,搔之其痒更盛且皮肤起痕隆起,或有抓痕、血痂。可伴轻度发热、口干、尿赤、心烦。皮损遇热加剧,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治宜清热凉血,祛风止痒。

基本处方荆芥、防风、当归、生地、苦参、苍术(炒)、蝉蜕、胡麻仁、牛蒡子(炒研)、知母各10g,石膏(煅)30g,甘草(生)、木通各5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黄连石膏解毒汤:黄连12g,石膏20g,知母12g,元参15g,牛蒡子、人中黄、升麻、连翘各12g,甘草5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风热蕴肤者。

(2)麦疥速愈汤:银花、菊花各10g,蒲公英18g,地丁10g,生地、元参、赤芍各6g,丹皮、竹叶各10g,黄连6g,甘草3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风热蕴肤者。

2.热毒挟湿证:突然皮肤出现焮红肿胀,水疱,大疱,或丘疹和丘疱疹与水疱并发。剧烈瘙痒,抓破渗流滋水,露出潮红的糜烂面,严重时甚至发生浅表皮肤溃疡。伴发热、胸闷、腹胀、心烦、口渴等症。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基本处方玄参、石膏、知母、人中黄、黄连、生麻、连翘、牛蒡子各9g,生甘草1.5g。上药以水400ml,加淡竹叶20片,煎至320ml,不拘时服。

备选处方

(1)清热凉血除湿方:生地、生石膏各30g,知母、元参、生栀子各9g,茯苓皮12g,木通6g,牛蒡子9g,蝉衣、甘草各6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热毒挟湿者。

(2)地芍解毒汤:生地、赤芍各12g,丹皮、黄芩各10g,茵陈15g,栀子12g,白术、当归各4g,苡仁16g,地肤子、茯苓各12g。加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于热毒挟湿者。

(3)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芩、栀子各6g,赤芍、紫草各10g,白茅根30g,木通3g,泽泻10g,连翘15g,车前草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热毒挟湿者。

3.血虚风燥证:经常接触某物就迅速发病。表现为淡红斑、风团、肿胀,除去接触物后,皮损消退亦缓慢。反复发作可致皮肤增厚,失去弹性,甚至苔藓样变。舌质淡,苔白,脉细。治宜养血祛风、化瘀止痒。

基本处方生地、熟地、黄芪各12g,当归9g,天冬(去心)、麦冬(去心)各6g,升麻、生黄芩各3g,桃仁泥、红花各2g,天花粉4.5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外治

1.活蟹汁:新鲜活蟹5~10只,洗净捣烂,用布包之绞汁备用。早晚各1次,用汁涂搽患处。适用于生漆接触性皮炎。

2.马齿苋洗方:马齿苋60g(鲜马齿苋250g)。上药清水洗净后,用水2000ml煎煮20分钟,过滤去渣(鲜药煮10分钟),每日2~3次,每次20~40分钟,用净纱布六七层沾药水湿敷患处。适用于接触性皮炎急性期。症见皮疹焮红肿胀,水疱、脓疱,滋水淋漓,刺痒灼痛。

3.五蜂石方:五倍子9g,生炉甘石9g。上药分别研碎,过筛。蜂蜜18~24g放入烧杯内,置火上加热至沸,取下立即加入五倍子粉和生炉甘石粉,搅拌成膏。每日1次,局部涂搽,外敷纱布。适用于强酸、强碱等灼伤的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症见皮损色红,糜烂溃疡,疼痛剧烈者。

4.狼毒浸剂:黄柏、龙骨、狼毒各500g。上药浸于酒精8L中,历7天,取滤液5L,加漆片、松香各200g,聚乙烯醇缩丁醛250g,搅拌均匀即成。外用涂成膜。适用于稻田皮炎。

警示

需积极寻找致敏原,避免再次接触,以免复发。视病情轻重可内服抗组胺药或糖皮质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