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外科处方手册
2959800000036

第36章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12)

(3)八正散: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栀子、甘草梢、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焙干)各10g,灯心10节。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湿热毒蕴者。

(4)黄连解毒汤:黄连9g,黄芩、黄柏各6g,栀子14枚。上药用水1200ml,煎取400ml,每日1剂,分2次服。用于湿热毒蕴者。

(5)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地丁各15g,紫背天葵子6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湿热毒蕴者。

2.正虚邪恋证:常见于慢性淋病。小便不畅、短涩、淋漓不尽,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口干舌燥。酒后或疲劳易发,食少纳差,女性带下多。舌淡或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治宜扶正利湿祛浊。

基本处方熟地黄240g,山茱萸(去核)、山药各120g,牡丹皮、白茯苓、泽泻各90g,黄柏、知母各60g。上药共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30丸,每日2次,白开水送下。

备选处方

(1)大分清饮:茯苓、泽泻、木通、栀子各10g,枳壳、车前子各5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正虚邪恋者。

(2)慢淋通治方:银花、板蓝根、车前子各20g,土茯苓25g,黄柏、木通、萹蓄、泽泻、甘草各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正虚邪恋者。

3.毒邪流窜证:常见于伴有合并症的淋病。前列腺肿痛、拒按,小便溢浊或点滴淋漓,腰酸下坠感。女性下腹部隐痛、压痛,外阴瘙痒,白带多,或有低热等不适感。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解毒化浊。

基本处方通草、王不留行、葵子、白茅根、桃胶、瞿麦、当归(去芦、洗)、蒲黄、(炒)、滑石各30g,甘草(炙)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毒淋汤:金银花18g,海金砂9g,石苇、牛蒡子、甘草各6g,生杭芍9g,三七6g,鸦胆子30粒(去皮)。上药8味,先将三七末、鸦胆子仁开水送服,再服余药所煎之汤。每日1剂,分2次服。用于毒邪流窜者。

4.热毒入络证:常见于淋菌性败血症。小便灼热刺痛,尿液赤涩,下腹痛,头痛,高热,或寒热往来,神情淡漠,面目浮肿,四肢关节酸痛,心悸烦闷。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治宜清营解毒,凉血化浊。

基本处方犀角9g,生地15g,玄参9g,竹叶心3g,麦冬、银花各9g,连翘(连心用)6g,黄连4.5g,丹参6g。上药水煎,每日1剂,犀角磨汁和服。

外治

1.苦参汤:苦参、金银花、黄柏各30g,菊花、蛇床子各20g。上药煎水后待温,每日1次,泡洗外阴。

2.二矾汤:皂矾、白矾各120g,孩儿茶15g,侧柏叶250g。清热解毒利湿。上药煎水,每日1次,泡洗外阴。

3.地榆油:生地榆粉40g,大黄粉10g,麻油50ml。上药调成稀糊状,每日1~2次,涂敷或滴入尿道口。

4.冰硼散:冰片1.5g,朱砂1.8g,玄明粉、硼砂各15g。上药共研极细粉末,每日5~6次,吹、搽患处。

警示

治疗上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及时、足量、规则用药,疗后应进行随访判愈。

§§§第三十一节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又名生殖器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增生性疾病。尖锐湿疣在中医古籍中尚没有一个与之完全相对应的确切病名,虽对“疣”早有记载,而对发于肛门及生殖器部位者鲜于记载。现代中医皮肤外科专著中多称尖锐湿疣为“臊瘊”、“瘙瘊”、“臊疣”、“尿瘊”等。

诊断要点

主要发生在生殖器、会阴和肛门部位的表皮瘤样增生,是一种皮肤黏膜良性赘生物。好发于16~35岁的年轻人,多为性活跃者。

辨治原则

掌握本虚与标实之间的辨证。标实者分清湿热毒之主次兼夹,本虚者多为脾虚。

处方

1.湿热蕴结证:生殖器或肛门部出现一个或多个疣状丘疹或增生,大小不等,或呈菜花状,或鸡冠状,表面灰白湿润或粉红滑润,易于糜烂,渗流污液,女性白带增多色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治宜清热燥湿,解毒除疣。

基本处方龙胆草(酒拌炒)、柴胡各6g,泽泻12g,车前子(炒)、通草、生地黄(酒拌炒)、当归尾(酒拌)、栀子(炒)、黄芩(酒炒)、甘草各9g。每日1剂,加水煎服。以本方组成的中成药有龙胆泻肝丸、龙胆泻肝片、十味龙胆颗粒等。

2.毒热互结证:阴部可见散在增大或集簇增多疣体,甚者巨大覆满会阴,患处溃烂积脓,气味臭秽,自觉瘙痒,或压迫疼痛,小便黄,大便干结,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热解毒,化浊消疣。

基本处方黄连9g,黄芩、黄柏各6g,栀子14枚。上药用水1200ml,煎取400ml,每日1剂,分2次服。

3.脾虚毒蕴证:湿疣反复发作,疣体淡红,屡治不愈,女性白带多而稀薄,伴神疲乏力,便溏纳呆,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腻,脉濡弱。治宜健脾除湿,解毒消疣。

基本处方炒苍术、厚朴(姜炒)、陈皮、猪苓、泽泻、赤茯苓、白术(土炒)、滑石、防风、生栀子、木通各8g,肉桂、甘草各3g,灯心2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外治

1.尖锐湿疣熏洗方栺:马齿苋60g,大青叶30g,明矾20g。上药煎水,每日2次,每次15分钟,先熏后洗。

2.尖锐湿疣熏洗方栻:板蓝根、黄柏、紫草、生苡仁、木贼草、桃仁、红花、川芎、牡蛎、枯矾各50g。上药煎水,每日2次,先熏后洗。

3.尖锐湿疣擦洗方栺:虎杖、龙胆草、大黄、石榴皮、莪术、紫草各30g,赤芍、枯矾各20g。上药煎水,每日1~2次,每次15~20分钟,微温擦洗疣体。

4.尖锐湿疣擦洗方栻:马齿苋45g,板蓝根30g,木贼15g,细辛12g,白芷、桃仁、露蜂房、甘草各10g。上药煎水,每日2次,每次20分钟,微温擦洗疣体。

5.鸦胆子油:鸦胆子仁1份,花生油3份。上药浸泡半月后,每日2~3次,涂于患处。

6.鸦胆子膏:鸦胆子、五倍子各5g,乌梅肉20g,白矾10g,冰片1g。上药共研为泥,加醋20ml调匀,每日1~2次,点敷患处。

7.水晶膏:石灰水、糯米各适量将糯米放于石灰水中浸泡24~36小时,取糯米捣烂成膏备用。使用时将膏直接涂在疣体上,每天1次,直至疣体脱落。

警示

治疗上主要通过局部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免疫疗法来去除肉眼可见的疣体,改善症状和体征,避免复发。

§§§第三十二节生殖器疱疹

生殖器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的发生在生殖器部位的单纯疱疹。传染途径主要是性接触,也有母婴传播和间接传染的。当宿主受外伤、细菌感染、月经来潮、精神创伤及免疫受抑制等情况下,病毒可以复苏和再激活,而出现感染复发。治疗上以抗病毒为主。生殖器疱疹,当属于中医学“热疮”、“阴疮”、“阴疳”、“瘙疳”等范畴。

诊断要点

1.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据统计表明20~39岁居多,男女感染的机会均等,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2.生殖器部位皮肤黏膜成簇小水疱或糜烂溃疡,疼痛剧烈,易于复发。

辨治原则

掌握实与虚的辨证。实证者分湿热毒之主次兼夹,虚证者多为肝肾阴虚。

处方

1.湿热下注证:阴部出现群集小水疱,基底周边潮红,或糜烂、灼热痒痛,口苦纳呆,大便不爽,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此证多见于原发性生殖器疱疹或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发作期。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止痛。

基本处方龙胆草(酒拌炒)、柴胡各6g,泽泻12g,车前子(炒)、通草、生地黄(酒拌炒)、当归尾(酒拌)、栀子(炒)、黄芩(酒炒)、甘草各9g。每日1剂,加水煎服。以本方组成的中成药有龙胆泻肝丸、龙胆泻肝片、十味龙胆颗粒等。

2.热毒内蕴证:阴部疱疹糜烂,脓液腥臭,疼痛明显,发热、头痛,纳差、心烦口干,小便短赤,大便无力。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治宜清热凉血,解毒利湿。

基本处方黄连9g,黄芩、黄柏各6g,栀子14枚。上药用水1200ml,煎取400ml,每日1剂,分2次服。

备选处方

(1)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地丁各15g,紫背天葵子6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热毒内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