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外科处方手册
2959800000046

第46章 眼科疾病(6)

(11)清开灵注射液:每次3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适用于肝胆热毒者。

(12)鱼腥草注射液:每次4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适用于肝胆热毒者。

3.湿热犯目证:黑睛出现树枝状、地图状或圆盘状混浊,迁延不愈,时轻时重;头重胸闷,溲黄便溏。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治宜清热除湿。

基本处方杏仁、制半夏各15g,薏苡仁、滑石各18g,白蔻仁、白通草、竹叶、厚朴各6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青叶蓝根汤:大青叶、板蓝根、青葙子各10g,金银花15g,连翘10g,黄芪12g,黄芩、黄柏、茯苓、车前子各10g,甘草3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湿热犯目者。

(2)甘露消毒丹:滑石15g,黄芩10g,茵陈12g,石菖蒲6g,川贝5g,藿香、连翘、白蔻、薄荷、射干各4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湿热犯目者。

(3)抗病毒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2~3次,口服。适用于湿热犯目者。

(4)穿琥宁注射液:每次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适用于湿热犯目者。

(5)湿热敷方:用秦皮、银花、黄芩、板蓝根、大青叶、紫草、竹叶、防风各15g。煎水,每日3次,每次15~20分钟,湿热敷。适用于湿热犯目者。

4.阴虚夹风证:病情日久,时愈时发,眼内干涩明显,轻度抱轮红赤,星翳疏散,或于痊愈的瘢痕上又出现星翳。舌红少津,脉细或细数。治宜滋阴祛邪。

基本处方熟地黄、泽泻、茯苓、麦冬、黄柏、山萸肉、知母各9g,淮山药16g,丹皮12g,五味子4.5g,蒲公英9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金黄密蒙汤:金果榄10g,黄精18g,密蒙花6g,谷精草、菟丝子各10g,枸杞子12g,炙甘草3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阴虚夹风者。

(2)扶正退翳汤:党参、女贞子、生地、丹参、密蒙花、谷精草各10g,木贼草15g,决明子3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阴虚夹风者。

(3)六味地黄汤:熟地、山萸肉、淮山药、泽泻、茯苓、丹皮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阴虚夹风者。

(4)生地桑白皮汤:生地黄、桑白皮各20g,先煮半小时,加入菊花6g,金银花10g,再煎10分钟,加入适量白糖,每日分2次饮。适用于阴虚夹风者。

(5)杞菊地黄丸:每次6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6)杞菊地黄胶囊:每次5~6粒,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7)知柏地黄丸:大蜜丸,每次1丸;水蜜丸,每次6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阴虚火旺者。

警示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睑结膜、球结膜水肿,角膜表面病变发展迅速,伴有发热咽痛等全身症状,即病情严重者,需结合全身口服或静滴抗病毒药治疗,以免病变向深层发展,从而危害视功能。

§§§第十六节角膜基质炎

角膜基质炎又称角膜间质炎,是发生于角膜基质深层的非化脓性炎症。病变主要位于角膜基质深层,角膜上皮及基质浅层一般不受影响,不会形成溃疡,故又称为非溃疡性角膜炎。可单眼发病,但常累及双眼,且病程长,易于复发,视力多严重受损,以青少年发病为多。本病属于中医学“混睛障”范畴。

诊断要点

1.角膜基质层浸润、水肿混浊,角膜呈毛玻璃状外观。

2.角膜基质层新生血管呈毛刷状。

3.角膜表面不发生溃疡,荧光素染色阴性,伴虹膜睫状体炎。

4.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睫状充血。

5.作梅毒血清反应和胸透、OT试验等检查可帮助病因诊断。

辨治原则

内治以明目退翳为治疗基本原则,应贯穿始终;外治以消障退翳为要。

处方

1.肝经风热证:眼痛,畏光,流泪,抱轮红赤,黑睛深层混浊;兼见头痛鼻塞。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祛风清热。

基本处方柴胡12g,黄芩15g,白术10g,荆芥12g,川芎、防风、羌活、前胡各10g,薄荷(后下)6g,甘草3g。每日1剂,加水

煎服。

备选处方

(1)桑菊饮:桑叶7.5g,菊花3g,杏仁、桔梗、芦根各6g,连翘5g,薄荷、生甘草各2.5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肝经风热者。

(2)栀豉散:淡豆豉、杏仁、白菊花各9g,薄荷3g,桔梗4.5g,山栀、生白芍各9g,生甘草3g,桑叶、炒荆芥各9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肝经风热者。

(3)羌独防己汤:羌活、独活、防风、防己、鸡血藤、赤芍、丹皮、苍术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肝经风热者。

(4)夏桑菊冲剂:每次2包,每日2次,开水冲服。适用于肝经风热者。

(5)鱼腥草注射液:0.3ml,隔日1次,球结膜下注射。适用于肝经风热者。

(6)中药热敷方:龙胆草、黄连、当归、千里光、秦皮各15g。煎水过滤后洗眼,亦可用药液浸湿纱布,每日2次,每次15分钟,湿热敷。适用于肝经风热者。

2.肝胆热毒证:黑睛深层弥漫性混浊,抱轮红赤,赤脉自周边伸入,刺痛流泪,便秘溲黄;口苦。苔黄,脉数。治宜清肝解毒,凉血化瘀。

基本处方金银花15g,蒲公英20g,大黄、龙胆草各6g,黄芩、蔓荆子、桑皮各10g,天花粉15g,枳壳10g,生甘草3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龙胆泻肝汤:龙胆草6g,黄芩、栀子、泽泻各9g,当归3g,生地、柴胡、生甘草、车前子(包煎)各6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肝胆热毒者。

(2)龙胆泻肝丸:水丸,每次3~6g;大蜜丸,每次1~2丸,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肝胆热毒者。

(3)泻青丸:丸剂,每次3丸,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肝胆热毒者。

(4)八宝眼药:点眼,每日3次。适用于肝胆热毒者。

(5)中药熏眼方:野菊花、白蒺藜各9g,决明子15g,加水1000ml,煎沸10分钟后取汤,每日1次,每次20分钟,趁热熏洗患眼。适用于肝胆热毒者。

3.湿热内蕴证:患眼胀痛,羞明流泪,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黑睛深层呈现圆盘状灰白色混浊、肿胀;常伴头重胸闷,纳少便溏。舌苔黄腻,脉濡数。治宜清热化湿。

基本处方滑石15g,黄芩10g,茵陈12g,石菖蒲6g,川贝5g,藿香、连翘、白蔻、薄荷、射干各4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平胃散:苍术15g,厚朴、陈皮各9g,甘草4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湿热内蕴者。

(2)藿朴四苓汤:藿香梗10g,川朴3g,茯苓、猪苓、苍术、泽泻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湿热内蕴者。

(3)中药熏洗方:柴胡10g,土茯苓15g。加水煎,熏洗患眼。适用于湿热内蕴者。

4.阴虚火炎证:病变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干涩隐痛,黑睛深层混浊,抱轮微红,眼干不舒。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

基本处方白芍、当归、白术各15g,天门冬、熟地黄、知母各9g,黄柏、陈皮各6g,生地黄、炙甘草各3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滋阴地黄汤:熟地30g,生地45g,黄芩、当归身各15g,柴胡、天门冬、五味子、地骨皮、黄连、甘草各9g,人参、枳壳各6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阴虚火炎者。

(2)知柏地黄汤:熟地黄24g,山萸肉、山药各12g,泽泻、茯苓、丹皮、知母、黄柏各9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阴虚火炎者。

(3)知柏地黄丸:小蜜丸,每次8丸,口服。适用于阴虚火炎者。

(4)百合固金丸:每次2丸,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阴虚火炎者。

警示

1.角膜基质炎的发生常可能因梅毒、结核、麻风等疾病引起,原发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故治疗同时必须配合西医进行全身治疗。

2.对于角膜炎症消退后遗留的瘢痕,视力低于0.1者,可结合西医治疗,考虑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第十七节角膜软化症

角膜软化症是以维生素A缺乏为主的高度营养障碍造成结膜和角膜上皮干燥变性,引起角膜基质溶解和坏死性变化的一种眼病。本病多见于婴幼儿,常累及双眼。如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则预后良好;若已出现角膜穿孔,则预后不良。本病属于中医学“疳积上目”范畴。

诊断要点

1.有喂养不当、营养不良或慢性腹泻及寄生虫病史。

2.眼部干涩,频频眨眼,夜盲,畏光,视力下降。

3.结膜干燥,在睑裂部近角膜缘的球结膜上出现三角形干燥斑;角膜失去光泽,上皮干燥,继之角膜呈灰白或灰黄混浊,进而自溶坏死形成溃疡甚至穿孔。

辨治原则

采取综合治疗,以控制病情,挽救视力。针对致疳原因辨证施治,肝脾亏虚者,治宜健脾益气;脾虚肝热者,治以健脾清肝;中焦虚寒者,治宜温中散寒。

处方

1.肝脾亏虚证:白睛干燥,夜盲,胃纳不振,形体消瘦,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脉细弱。治宜健脾益气,消积明目。

基本处方莲子肉、薏苡仁、砂仁各10g,白茯苓、白扁豆各15g,人参10g,炒甘草3g,白术10g,山药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参实术杞汤:党参、白术、茯苓、扁豆、淮山药、芡实、木耳(另炖兑服)各10g,枸杞子12g,甘草3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肝脾亏虚者。

(2)补中益气汤:黄芪18g,炙甘草9g,人参、陈皮、升麻、柴胡各6g,白术10g,当归5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脾气亏虚者。

(3)八珍汤: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各9g,炙甘草、生姜各6g,大枣5枚。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脾气亏虚,气血不足者。

(4)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各9g,炙甘草6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脾气亏虚者。

(5)理脾丸:党参、白术、茯苓、神曲各15g,炒麦芽12g,枸杞15g,砂仁6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肝脾亏虚者。

(6)参苓白术散:散剂,每次6~9g;片剂,每次6~12片;口服液,每次10ml;水丸,每次6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脾气亏虚者。

(7)八珍丸:水蜜丸,每次6g;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肝脾亏虚者。

2.脾虚肝热证:白睛干燥,黑睛溃疡,黄液上冲,抱轮红赤,畏光闭目,烦躁不宁。舌红,苔薄,脉弦。治宜健脾清肝,退翳明目。

基本处方神曲10g,黄连3g,肉豆蔻6g,麦芽10g,麦芽6g,茯苓、炒白术、谷精草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归芍银花汤:银花15g,当归、白芍、车前子、天花粉各6g,槟榔5g,神曲、夜明砂、谷精草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肝热者。

(2)望月砂散:谷精草、密蒙花各10g,蝉蜕15g,望月砂30。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肝热者。

(3)加减肥儿丸:党参、白术各10g,茯苓、炒神曲、炒麦芽、山楂肉、刺蒺藜、使君子、连翘各8g,胡黄连6g,甘草3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脾虚肝热者。

(4)夜明砂猪肝汤:夜明砂15g,猪肝500g。夜明砂布包水煎,另用猪肝煎汤,每日1次,兑服。适用于肝热者。

(5)苍术猪肝汤:猪肝120g(切片),苍术15g。加米泔水煎汤,每日1次。适用于脾虚肝热者。

(6)肥儿丸:每次1~2丸,每日1~2次,口服;3岁以内的小儿酌减。适用于脾虚肝热者。

3.中焦虚寒证:白睛干燥无泽,黑睛混浊呈乳白色,形寒面白,四肢不温,大便溏薄,完谷不化。舌淡少津,脉细无力。治宜温中散寒,补益脾胃。

基本处方人参6g,白术9g,干姜、炙甘草各3g,黑附子2g,茯苓、苡仁各9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附桂理中汤:肉桂、附片(先煎)各1g,人参2g,白术3g,炙甘草0.3g,炮姜0.6g。每日1剂,加水煎,先煎附片约30分钟,余药入煎。适用于中焦虚寒者。

(2)附子理中丸:水蜜丸,每次6g;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3次,口服。适用于中焦虚寒者。

(3)十香暖脐膏:贴脐部。适用于中焦虚寒者。

警示

1.角膜软化症如果发生角膜穿孔,易引起眼内炎,甚至失明,需结合西医及时治疗。

2.角膜软化症患儿部分伴有严重的营养不良,需结合西医治疗给予营养支持,否则可能危及生命。

§§§第十八节表层巩膜炎

表层巩膜组织主要是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组织,富于血管,此层组织的炎症称表层巩膜炎。本病好发于成年女性,它是一种复发性、短暂性、自限性、并常为非特异性的眼病。可一眼或双眼发病,原因未明,不少全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多发性结节性动脉炎、皮肌炎、结核病、带状疱疹等亦可发生本病。故认为本病属于胶原病并可能与自体免疫有关。亦有认为与结核、病毒或内分泌失调有关。预后良好。本病属于中医学“火疳”范畴。

诊断要点

1.患眼涩痛,畏光流泪,病程长,易反复发作。

2.病变区巩膜表层弥漫性充血水肿,或有浸润而形成局限性微凸的结节,微痛拒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