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外科处方手册
2959800000050

第50章 眼科疾病(10)

备选处方

(1)三七饮:三七30g,青葙子10g,白菊花3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肝热夹瘀者。

(2)复方丹参片:每次3片,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气滞血瘀者。

(3)血府逐瘀口服液:每次10~20ml,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气滞血瘀者。

(4)川芎嗪注射液:每次8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适用于气滞血瘀者。

(5)复方丹参注射液:每次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10天1疗程。适用于气血瘀滞者。

(6)葛根素注射液:每次0.4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适用于气滞血瘀者。

(7)脉络宁注射液,每次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适用于气滞血瘀者。

(8)醒脑静注射液:每次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适用于气滞血瘀者。

(9)丹参、川芎、三七之类注射液:作电离子导入,每日1次,每次20分钟,10次为1疗程。适用于气滞血瘀者。

2.痰热上壅证:视力骤失,眼底可见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改变;全身伴有头眩而重,胸闷烦躁,食少恶心,口苦痰稠。舌苔黄腻,脉弦滑。治宜涤痰通络,活血开窍。

基本处方法半夏、胆南星、陈皮、枳壳各10g,茯苓20g,菖蒲5g,竹茹10g,甘草3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三仁饮:薏苡仁50g,栝蒌仁、冬瓜仁、三七各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痰热上壅者。

(2)三仁汤:杏仁、滑石、白通草、竹叶、白蔻仁各10g,厚朴6g,生薏仁15g,法半夏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湿热蕴蒸者。

3.肝阳上亢证:视力骤降;眼底见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表现;兼见头痛眼胀或眩晕时作,心悸健忘,面时潮红,烦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治宜滋阴潜阳,活血通络。

基本处方牛膝10g,生牡蛎(先煎)、龙骨(先煎)、生龟板(先煎)各15g,玄参、麦冬各10g,丹参12g,地龙、川芎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钩藤饮:钩藤15g,天麻10g,白菊花、三七各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肝阳上亢者。

(2)羚羊角胶囊:小粒,每次2~4粒;大粒,每次1~2粒,每日1次,口服。适用于肝阳化风者。

(3)羚羊角口服液:每次5ml,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肝阳化风者。

4.气虚血瘀证:视力骤降,视网膜水肿,视盘颜色淡白;兼见短气乏力,面色白,倦怠懒言。舌淡有瘀点,苔少,脉涩。治宜补气养血,化瘀通脉。

基本处方黄芪30g,地龙12g,赤芍10g,当归12g,川芎6g,桃仁、红花各10g,葛根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益气通脉汤:黄芪20g,葛根15g,丹参、党参、茯苓、川芎、当归、赤芍、地龙、菖蒲、白术各10g,桂枝3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气虚血瘀者。

(2)血府逐瘀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血瘀者。

(3)黄芪注射液,每次10~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适用于气虚者。

(4)丹参注射液20~40ml,加入5%葡萄糖50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适用于气滞血瘀者。

(5)血栓通注射液:每次4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10天1疗程。适用于气滞血瘀者。

(6)葛根素注射液:每次0.4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适用于气滞血瘀者。

警示

本病为眼科的急症,常造成不可逆的视功能损害,应争分夺秒挽救病人的视力。各种治疗可综合应用(如扩张血管、吸氧、降低眼压和支持营养治疗),务求视力恢复至最大限度。同时做全身详细检查以尽可能去除病因。

§§§第二十六节视网膜静脉阻塞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以发病急骤,视功能损害严重,视网膜中央静脉迂曲,伴大片火焰状浅层出血及渗出为主要临床特征的视网膜血循环障碍性疾病,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根据其不同的病理改变分为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和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多见于中老年人,多单眼发病。病程长。缺血型的预后较差,视网膜中央静脉主干阻塞可造成严重的视功能损害,甚至失明。本病属于中医学“络损暴盲”的范畴。

诊断要点

1.中老年发病,有高血压等病史,视力急降,严重者失明。

2.视网膜广泛性火焰状出血,视网膜水肿,视网膜静脉扩张、迂曲,呈腊肠状,视网膜动脉变细。

3.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早期可见视网膜静脉荧光素回流缓慢,充盈时间延长,出血区有遮蔽荧光,阻塞区毛细血管扩张,可有微动脉瘤;造影后期可见毛细血管的荧光素的渗漏和静脉管壁的染色,或可见新生血管及其荧光素的渗漏。

辨治原则

早期以活血止血为治法;中后期以活血化瘀为治法。根据全身症候,兼以行气解郁、清热化痰、养阴益气等。

处方

1.气滞血瘀证:视力骤降,眼底可见视网膜静脉栓塞表现;或见头晕头痛,眼胀胸闷等症。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治宜理气活血。

基本处方当归10g,生地15g,桃仁、红花、枳壳各10g,赤芍15g,柴胡10g,甘草3g,川芎、牛膝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凉血通脉汤:连翘15g,蒲黄20g,侧柏炭、赤芍、丹皮、当归、川牛膝、路路通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热盛血瘀者。

(2)当归化瘀汤:当归尾、川芎、五灵脂、蒲黄、赤芍、生地、早莲草各9g,丹参、夏枯草各12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气滞血瘀者。

(3)舒肝破瘀通脉汤:紫丹参、白芍、赤芍、银柴胡、羌活、防风、当归、白术、云苓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气滞血瘀者。

(4)归芍芎花汤:当归、赤芍、蒲黄、丹参各15g,川芎、红花、桃仁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气滞血瘀者。

(5)三七粉:每次2g,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气滞血瘀者。

(6)血塞通片:每次50~100mg,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血瘀者。

(7)复方丹参片:每次3片,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血瘀者。

(8)和血明目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热伤血络,气滞血瘀者。

(9)血府逐瘀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气滞血瘀者。

(10)复方丹参注射液:每次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适用于气滞血瘀者。

(11)血栓通注射液:每次4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10天1疗程。适用于气滞血瘀者。

(12)脉络宁注射液:每次10~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适用于阴虚有热、气滞血瘀者。

(13)葛根素注射液:每次0.4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适用于气滞血瘀者。

(14)灯盏花素注射液:每次20~4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适用于气血瘀滞者。

(15)丹参、川芎、三七之类注射液:作电离子导人,每日1次,每次20分钟,10次为1疗程。适用于气滞血瘀者。

2.阴虚阳亢证:视力骤降,视盘及视网膜静脉周围出血较少或中等,但血色鲜红,静脉迂曲怒张,病程长者可伴有黄白色渗出;兼见头晕耳鸣,面时潮红,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质红,舌苔少,脉弦

细。治宜滋阴潜阳。

基本处方天麻、钩藤各10g,生石决明(先煎)20g,山栀、黄芩、牛膝、益母草各10g,菊花6g,夜交藤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潜阳活血汤:生地15g,玄参、生牡蛎、石决明、牡丹皮、赤芍、茜草各9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肝阳上亢者。

(2)知柏二至通脉汤:熟地、生地各20g,山萸肉10g,山药15g,茯苓20g,泽泻、丹皮、知母、黄柏、丹参各10g,女贞子、早莲草各2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者。

(3)和血明目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阴虚肝旺、热伤血络之出血。

3.痰瘀互结证:多见于本病中、后期,视网膜水肿渗出明显,或有黄斑区囊样水肿;形体肥胖,头重眩晕,胸闷脘胀。舌质有瘀斑,苔厚或腻,脉弦或濡。治宜清热除湿,化瘀通络。

基本处方半夏、胆星、陈皮各10g,茯苓20g,石菖蒲5g,竹茹、桃仁、红花、当归、川芎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温胆汤:陈皮、半夏各9g,茯苓12g,甘草3g,竹茹10g,枳实6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痰热阻滞者。

(2)二陈丸:每次10g,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痰湿郁结者。(3)涤痰丸:每次10g,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痰湿郁结者。4.气虚血瘀证:视力骤降,经治未恢复、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尚存;兼见气短乏力。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脉虚。治宜益气活血。

基本处方黄芪30g,地龙、赤芍、当归各10g,川芎6g,红花、丹参、茯苓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黄芪活血汤:黄芪20g,当归、地龙各12g,赤芍、桃仁、红花、桔梗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气虚血瘀者。

(2)黄芪注射液:每次10~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适用于气虚者。

警示

本病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积极寻找病因,治疗原发病。激光治疗减少毛细血管渗漏从而减轻水肿,促进渗出吸收。封闭无灌注区,预防和治疗新生血管。

§§§第二十七节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为双眼周边部视网膜静脉周围间隙或血管外膜的炎症,其临床特征是视网膜和玻璃体内发生反复的出血,故又名青年复发性视网膜和玻璃体出血。一般认为,本病与结核有关,可能是由于结核菌蛋白所致的过敏反应,亦可能与其他病灶感染有关。多见于20~40岁男性,多两侧性发病,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可以致盲。本病属于中医学“视瞻昏渺”、“云雾移睛”、“暴盲”范畴。

诊断要点

1.多见青年男性发病,眼前黑影或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2.常在周边小静脉周围有出血和渗出,血管迂曲扩张,血管旁有白鞘或机化膜。

3.若青年突然失明,玻璃体出血混浊不能看清眼底时,宜将另一眼瞳孔充分散大,检查周边视网膜,如有出血、渗出、机化及血管白鞘,即可诊断本病。

4.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见受累静脉管壁有荧光素的渗漏和染色,毛细血管扩张和微血管瘤的形成,周边可见视网膜血管无灌注区。

辨治原则

早期宜清热凉血,后期以活血化瘀,通络明目为治法。

处方

1.热伤血络证:视力急降,眼底血管充盈、怒张,出血量多而色鲜,或玻璃体积血,眼底不辨;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细数。治宜凉血清热止血。

基本处方仙鹤草、旱莲草各15g,白茅根30g,生地15g,栀子炭10g,白芍12g,白及、白蔹、侧柏叶各10g,益母草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生地蒲黄汤:生地、旱莲草、荆芥炭各12g,丹参、郁金各15g,生蒲黄24g,丹皮10g,川芎6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热伤血络者。

(2)生地丹皮止血方:生地黄15g,丹皮6g,黑山栀9g,黄芩3g,茜草炭、小蓟炭、蒲黄炭各9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热伤血络者。

(3)凉血清热消瘀方:生地黄12g,丹皮6g,黄芩3g,黑山栀、连翘、赤芍药、紫丹参、决明子、蒲黄炭(包煎)各9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热伤血络之出血。

(4)宁血复明汤:白芍、连翘、白茅根各20g,丹皮、茜草根、旱莲草各12g,生地、藕节各15g,当归、女贞子各10g,川芎4g,三七(冲服)3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血热妄行的急性出血期。

(5)和血明目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用于热伤血络之出血。

2.阴虚火旺证:反复出血,但量较少,或伴少许新生血管;并见唇红颧赤,口苦咽干,眩晕耳鸣,腰酸遗精,五心烦热。舌绛,苔少,脉弦细数。治宜滋阴降火。

基本处方知母、黄柏各10g,生地15g,丹皮、泽泻各10g,山药12g,山萸肉、茯苓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清营汤加味:川黄连6g,生地黄、丹皮各15g,石斛10g,元参、白芍各15g,白茅根、金银花各30g,血余炭6g,羚羊角粉(冲服)2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阴虚血热者。

(2)知柏地黄丸:每次6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阴虚火旺者。

(3)石斛夜光丸:每次6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肝肾阴虚、阴虚火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