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外科处方手册
2959800000006

第6章 体表软组织及骨化脓性疾病(6)

基本处方托里消毒散加减。黄芪、蒲公英各30g,党参、银花各10g,当归、茯苓各12g,桔梗、皂刺、炮山甲、苍术各10g,川芎10g,甘草6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托里散加减(《外科真诠》):黄芪20g,银花、枸杞、白芍各15g,当归、茯苓、党参各12g,川断、连翘、香附、炮山甲各10g,生甘草6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慢性骨髓炎溃后或有死骨者。

(2)骨炎灵片:每次8片,每日4次,口服。适用于慢性骨髓炎溃后或有死骨者。

(3)复方蜈蚣散:蜈蚣60g,淫羊藿30g,肉桂10g(湿热蕴毒者不用),共研细末,每日20~30g,分型加药煎汤送服:栙湿热蕴毒型,加金银花30g,连翘、天花粉各10g,玄参15g,甘草6g;栚脾胃两虚型,加黄芪30g,金银花15g,当归、桃仁各10g,炮姜、白芷各6g;栛气血两虚型,加黄芪、党参各30g,白芍15g,当归、炙甘草各10g,炮姜6g。后二型均同时服十全大补丸或参苓白术丸。适用于慢性骨髓炎。

(4)复骨汤:金银花、熟地黄各20g,黄芪、野葡萄根各30g,鹿角片、甘草、蚤休各10g,当归8g,补骨脂15g,白芷5g,炙甘草5g。随证加减,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慢性骨髓炎。

(5)克骨汤:淫羊藿、白芥子、骨碎补、穿山甲、鬼见羽、升麻各10g,寻骨风、毛大丁草、绣仙菊各20g,新疆卫茅、丸头青各30g,肉桂8g,水蛭6g。热毒型去淫羊藿、肉桂,加蒲公英、筋骨草各50g;寒湿型加天葵子10g,壁虎1只,蜈蚣1条;肾虚血亏型加黄芪15g,当归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慢性骨髓炎。

(6)骨炎汤:蒲公英、紫花地、金银花、当归各30g,连翘、赤芍、牛膝各15g。随证加减,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7)骨炎拨毒膏:白降丹、乳香、没药、寒水石、牛膝、赤芍、桐油、麻油、铅丹制成膏药。外敷患处,每日1次。适用于慢性骨髓炎。

(8)五枝膏:将长13~14cm,粗如筷子的柳、槐、桃、桑、榆树枝各4支,剪为数段,取香油500g烧沸,将各树枝加入熬焦,用双层纱布过滤,再加入研细之乳香、没药各35g,继续熬至滴水成珠后加樟丹20g,摊成膏药备用。治疗时,将制好的膏药加温贴于患处,膏药大小应超过病变范围0.5~1cm,3~5日更换1次,疗程3~9个月。适用于慢性骨髓炎。

(9)厚黄合剂:厚朴100g,黄连500g,蒸煮提纯,配成5%浓度溶液100ml,双管闭式灌注,每日1次。适用于慢性骨髓炎。

(10)二虫油纱条:全蝎5g,蜈蚣10g,共研细末,消毒备用。用时常规消毒,取油纱条蘸少许二虫粉,塞入窦道,每2日换药1次,2~3周内愈合。适用于慢性骨髓炎形成窦道者。

警示

1.加强锻炼,增加营养,禁食鱼腥发物及辛辣炙煿之品。

2.急性期患者,患肢必须用夹板作临时固定,以减少疼痛和防止病理骨折。股骨上端骨髓炎病者,最好行下肢皮肤牵引以防病理脱位。

3.慢性骨髓炎患者虽形成了骨包壳,但应避免负重及跌跤,以防骨折发生。

§§§第十四节骨与关节结核

骨与关节结核是骨与关节的结核杆菌感染性疾病,属于中医“流痰”范畴,因后期可出现虚劳征象,亦名“骨痨”。

本病的特点为:好发于骨与关节,尤以脊柱为最多,其次为上、下肢;患者多为儿童和青少年;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初期症状不显,化脓亦迟,难于破溃,溃后流出稀薄脓液,淋漓不断,久则成瘘,迁延难愈,后期多损筋伤骨,轻则致残,重则成痨。

诊断要点

1.有其他部位结核病灶,或有结核病接触史。

2.早期有低热、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贫血等结核病所特有的全身症状。

3.病变关节早期轻度肿痛,晚期关节呈梭形肿胀、疼痛、功能障碍、肌肉萎缩。病灶附近可形成冷脓肿,溃破后形成窦道。

4.病程进度缓慢,病程较长。

5.X线检查有阳性改变。

6.各部位结核具有相应的症状与体征。

辨治原则

流痰之治,原则上宜分期拟定法则。病之初,阳衰阴盛,温通为主,使阴霾得散,痰消于无形;及至成脓,则温补托毒,以促速溃;溃后寒化为热,阴转为阳,应培补肝肾,兼清虚热,肾水足而虚火归根,其症可平;溃后日久,脓液淋漓,气血大耗,非大补无助,壮其脾胃,滋其生化之源。

外治亦是同样缘由,初期温药敷之,以冀消散;脓成宜祛腐、除死骨,病灶清除为上策。

处方

1.寒痰凝滞证:形体消瘦,面色白,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畏寒肢冷;患部隐隐作痛,而肿胀不明显,皮色不变,表面不热,肢体活动功能障碍。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宜益肾温经,散寒化痰。

基本处方阳和汤加减。熟地15g,当归10g,鹿角胶10g,茯苓10g,白术10g,桂枝10g,麻黄10g,白芥子10g,百部10g,甘草6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成药:阳和丸,每次2丸,每日2~3次,口服。适用于流痰初起。

(2)小金丹: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流痰初起。(3)芩部丹: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流痰初起。

(4)单验方:熟地黄、泽漆、桑枝各30g,炮姜、桂枝各3g,白芥子、生甘草各9g,鹿角霜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流痰初起。

(5)三味散:全蝎、蜈蚣、土鳖虫等份研末。每次3g,每日3次,冲服。适用于流痰初起。

(6)加味骨痨散:全蝎、蜈蚣各12g,土鳖虫10g,硼砂15g,浙贝母、白芥子各20g,三七15g,乳香、没药各10g,朱砂、雄黄各6g,血竭15g,远志20g,川郁金、川大黄各15g,麝香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流痰初起。

(7)阳和解凝膏另掺桂麝散或黑退消:外敷,每日换药1次。适用于流痰初起。

2.化热酿脓证:局部肿胀明显,按之应指,皮色微成透红一点,肌肉萎缩,身热朝轻暮重。舌红,苔黄或微黄,脉细数。治宜育阴清热,托里透脓。

基本处方托里消毒散加减。生黄芪15g,当归10g,赤芍10g,枸杞15g,玄参10g,山萸肉10g,皂角刺10g,百部10g,茯苓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神功内托散:黄芪、当归、白术、茯苓、川芎、白芍、人参、陈皮、木香、附子、山甲、甘草。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寒性脓肿,未见化热者。

(2)成药:复方金荞麦片,每次4~6片,每日4次,口服。适用于流痰中期。

3.阴虚火旺证:溃破后脓流稀薄,夹有败絮样物伴午后潮热,夜间盗汗,口燥咽干,食欲减退或咳痰血。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养阴清热。

基本处方清骨散加减。银柴胡15g,生鳖甲、秦艽、青蒿、地骨皮、知母、百合、麦冬、生龟板各10g,炙甘草5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秦艽鳖甲散加减:秦艽、地骨皮、熟地、知母、当归各15g,柴胡、生鳖甲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流痰溃后阴虚潮热者。

(2)成药:壮骨丸,每次9g,每日2~3次,口服。适用于流痰溃后。

(3)知柏地黄丸:每次8粒,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流痰阴虚火旺证。

4.气血两虚证:溃后脓液稀薄,淋漓不尽,久不收口,身体日渐消瘦,精神萎顿,面色无华,形体畏寒,心悸失眠,自汗。舌质淡红,苦薄白,脉细或虚大。治宜调补气血。

基本处方十全大补汤加减。炙黄芪30g,党参、茯苓、熟地、白芍、银花各15g,白术、川芍各10g,甘草6g,鹿角胶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人参养荣汤加减:炙黄芪、熟地各20g,白芍、党参、白术、当归各15g,陈皮、肉桂、甘草、大枣各6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流痰溃后气血两虚证。

(2)成药:鹿骨胶,每次10g,每日2次,口服,儿童酌减。适用于流痰后期阳虚证。

(3)十全大补丸:每次8粒,每日3次。适用于流痰气血不足证。

警示

1.加强营养,忌食酒类及辛辣发物。

2.节制房事,怡情逸性。

3.对胸椎、腰椎、骨关节流痰患者,肘、膝、腕、踝流痰患者,应予固定制动。

4.并发瘫痪者,应常变换体位和擦浴,以防褥疮的发生。

§§§第十五节颈部淋巴结结核

颈部淋巴结结核是由颈部淋巴结的结核杆菌感染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属于中医“瘰疬”范畴,因其结块成串、累累如串珠状故名,欲称“疬子颈”或名“老鼠疮”。本病的临床特点是:多见于儿童或青年人,位于颈项两侧,起病缓慢,经久难愈,易成窦道或瘘管,严重者可伴虚劳见症。

诊断要点

1.有结核病接触史。

2.颈部淋巴结肿大,逐渐形成不规则肿块,晚期出现寒性脓肿,溃破后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或溃疡。

3.颈淋巴结结核未破溃前,可作穿刺活检或切取活检,常能明确诊断。

辨治原则

本病是以颈部淋巴结肿大、逐渐形成不规则肿块、晚期出现寒性脓肿为特点的慢性特异性感染疾患。发病与肝郁脾虚、肺肾阴亏关系密切,但因有标本虚实之异,故应视其病证,见机而作。或以祛邪为主,但务求祛邪而不伤正;或以扶正为主,寓攻寓补,最后均能解除痰结。总之,实证偏多者以疏肝养血、健脾化痰为法,而虚证偏多者以滋肾补肺为法。

本病外治亦为紧要,初期宜外敷温经活血、散寒化痰之品;脓熟宜切开排脓;后期用提脓祛腐之品,脓尽则用生肌之药,形成窦道者用腐蚀药,形成漏管者则需作扩创或挂线手术。

处方

1.气郁痰结证:颈部结核如指头大,1枚或数枚不等,皮色不变,推之能动,或融合成块,按之坚实,不热不痛。伴精神抑郁,胸胁胀痛,腹胀纳呆,疲乏无力。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细数。治宜疏肝养血,健脾化痰。

基本处方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生牡蛎30g,柴胡、白芍、茯苓各15g,当归、连翘、法半夏、玄参、夏枯草、陈皮各12g,浙贝母10g,甘草6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消瘰丸加味:煅牡蛎、煅龙骨、猫爪草各20g,夏枯草、浙贝母、连翘各20g,白芍15g,当归、玄参各12g,甘草6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瘰疬初起者。

(2)小金丹: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瘰疬初起者。(3)芩部丹: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瘰疬初起者。(4)内消瘰疬丸、消瘰丸、夏枯草膏,任选1种,按说明服。适用于瘰疬初起者。

2.热盛肉腐证:结核增大,皮核粘连,有的结核相互融合,渐感疼痛,皮色渐转暗红,按之微热或微有波动感。伴轻微发热,胃纳不佳。舌淡红或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治宜托毒透脓,滋补肝肾。

基本处方托里透脓汤加减。黄芪30g,党参、生地各15g,当归、玄参各12g,白术、皂刺、炮山甲、陈皮各10g,甘草6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神功内托散:黄芪、当归、白术、茯苓、川芎、白芍、人参、陈皮、木香、附子、山甲、甘草。适用于寒性脓肿,未见化热者。

(2)成药:小金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瘰疬初、中后各期。

3.肺肾阴亏证:颈部结核肿硬,或溃后脓水清稀,夹有败絮样物,脓液淋漓不尽,或疮面肉色灰白,四周皮肤紫暗,不易收口,或形成窦道。伴潮热、盗汗、咳嗽或有痰血,心烦,失眠,或伴有面色苍白,头晕,精神疲乏,胃纳不香。舌质红,苔薄,脉细数。治宜滋肾补肺。

基本处方六味地黄汤加减。熟地、生地各30g,淮山药、丹皮、黄芩、知母、太子参各15g,山萸肉、浙贝母、沙参各10g,甘草6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成药:六味地黄丸、小金片、芩部丹片、消瘰丸、芋艿丸等,任选1种,按说明服。适用于瘰疬阴虚证。

4.气血两虚证:破溃脓水清稀,夹有败絮样物,创口日久不愈,伴面色少华,精神倦怠,头晕,失眠,月经量少或经闭。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治宜养营化痰。

基本处方香贝养营汤加减。熟地20g,党参、白芍、黄芪、茯苓各15g,当归、象贝母各12g,白术、制香附各10g,川芎、炙甘草各6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人参养荣汤加减:炙黄芪、熟地各20g,白芍、党参、白术、当归各15g,陈皮、肉桂、甘草、大枣各6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瘰疬气血两虚证。

(2)成药:芩部丹、小金片,任选1种,按说明服。适用于瘰疬各期。

(3)十全大补丸:每次8粒,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瘰疬气血不足证。

警示

1.增加营养食物,忌服辛辣刺激之品及陈腐、酸辣食物。

2.避免过度体力劳动,注意劳逸结合。

3.调情志,保持心情舒畅。

4.控制性生活,以免房劳损伤肾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