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外科处方手册
2959800000067

第67章 骨伤疾病(6)

基本处方指迷茯苓丸加味。茯苓12g,枳壳10g,半夏8g,白术、桑枝各10g,姜黄8g,白芥子6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根据症情用药加水煎服。用于痰湿阻络者。

(2)春泽汤:白术、桂枝各10g,猪苓12g,泽泻15g,茯苓12g,人参3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痰湿阻络者。

(3)胃苓汤:苍术、厚朴、陈皮各10g,生姜5g,桂枝、白术各10g,泽泻12g,猪苓、茯苓各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脾虚湿滞者。

(4)导痰汤:半夏6g,南星、枳实、茯苓、橘红各3g,甘草2g,生姜3g。每日1剂,加水煎服。燥湿祛痰,行气开郁。用于寒痰阻络者。

4.肝肾亏虚证:髋痛隐隐,绵绵不休,关节僵硬,伴心烦失眠,口渴咽干,面色潮红。舌红,脉细数。治宜补肾益精,养肝柔筋。

基本处方虎潜丸加减。龟板10g,黄柏12g,知母10g,熟地12g,白芍、锁阳、陈皮、牛膝、独活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左归丸:熟地240g,山药、枸杞子、山茱萸各120g,川牛膝90g,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各120g。炼蜜为丸,每次3~6g,每日2次,淡盐汤送下。补肾养阴。用于肾阴亏虚者。

(2)六味地黄丸:熟地240g,山萸肉、山药各120g,泽泻、茯苓、丹皮各90g。炼蜜为丸,每次3~6g,每日3次,淡盐汤送下。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者。

(3)调元肾气丸:生地120g,山萸肉、山药、丹皮、白茯苓各60g,泽泻、麦冬、人参、当归、煅龙骨、地骨皮各30g,知母、黄柏各15g,缩砂仁、木香各9g。上药研末,鹿角胶120g,老酒化稠加蜜120g同煎,滴水成珠,和药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80丸,空腹温酒送下。补益肝肾。用于肝肾亏虚者。

警示

对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治疗的关键是在早期就能对本病作出准确的诊断。而该病的难点也就是在早期诊断。从目前的趋势来看,MRI对本病的诊断及判别预后有着其他检查所不能达到的目的,所以,临证时一旦怀疑有本病发生,MRI扫描是必需的检查。如早期就能作出判断,通过中医药的早期干预治疗,可使本病向好的预后转归。

§§§第十二节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膝关节半月板分内侧半月板和外侧半月板,位于膝关节的内、外侧间隙内———股骨髁与胫骨平台之间。半月板损伤是膝关节最常见的损伤,男性多于女性,尤多见于青壮年。由于半月板具有一定的移动性,随膝关节运动而改变形状,当膝关节在运动中突然变化,半月板来不及适配关节的运动轨迹,产生了矛盾运动,导致半月板的损伤。由于半月板损伤后,难以自行痊愈,易形成退行性关节炎疾患。所以,对于半月板损伤应该积极地治疗,防止出现后期严重的后遗症。

诊断要点

1.明确的外伤史,膝关节疼痛、打软腿,出现关节交锁。

2.关节间隙压痛,股四头肌萎缩,过伸、过屈试验阳性,旋转挤压试验阳性。

3.MRI检查及关节镜检查明确半月板损伤。

辨治原则

本病总属本虚标实,创伤早期属瘀血停滞为患,久之炼液化痰而成痰湿阻滞,后期病势迁延肝肾亏虚,致久病不愈。

1.气滞血瘀证:膝关节疼痛肿胀明显,关节交锁,局部压痛明显,动则痛甚。舌暗红,脉弦或细涩。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基本处方桃红四物汤加味。当归、川芎各10g,白芍15g,生地、桃仁、红花各10g,川牛膝12g,防风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续骨活血汤:归尾12g,赤芍、白芍各10g,生地15g,红花、地鳖虫各6g,骨碎补12g,煅自然铜10g,续断12g,落得打10g,乳香、没药各6g。每日1剂,加水煎服。祛瘀活血。用于气滞血瘀者。

(2)桃仁四物汤:桃仁25粒,川芎、制香附、当归、赤芍各3g,生地、红花各2g,丹皮、延胡索各3g。每日1剂,加水煎服。活血通经,行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者。

(3)活血祛瘀汤:当归15g,红花6g,地鳖虫、自然铜、狗脊各9g,骨碎补15g,没药、乳香各6g,三七3g,路路通6g,桃仁9g。每日1剂,加水煎服。活血化瘀,通络消肿。用于气滞血瘀痛剧者。

(4)活血止痛汤:当归12g,川芎、乳香、没药各6g,苏木、红花各5g,地鳖虫、三七各3g,赤芍9g,陈皮5g,落得打6g,紫荆藤9g。每日1剂,加水煎服。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者。

(5)海桐皮汤:海桐皮、透骨草、乳香、没药各6g,当归5g,川椒10g,川芎、红花、威灵仙、甘草、防风各3g,白芷2g。煎水熏洗患部,活络止痛。用于气滞血瘀者。

2.痰湿阻滞证:损伤日久或术后膝关节肿胀明显,酸痛乏力,屈伸受限。舌淡胖,苔腻,脉滑。治宜化痰除湿,

基本处方指迷茯苓丸加味。茯苓12g,枳壳10g,半夏8g,白术、桑枝各10g,姜黄8g,白芥子6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根据症情用药加水煎服。用于痰湿阻络者。

(2)春泽汤:白术、桂枝各10g,猪苓12g,泽泻15g,茯苓12g,人参3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痰湿阻络者。

(3)胃苓汤:苍术、厚朴、陈皮各10g,生姜5g,桂枝、白术各10g,泽泻12g,猪苓、茯苓各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脾虚湿滞者。

3.肝肾亏虚证:无明显外伤史或轻微扭伤,肿痛较轻,肌肉萎缩,膝软无力,弹响交锁频作。舌红或淡,少苔,脉细或细数。治宜补益肝肾。

基本处方补肾壮筋汤。熟地、当归、山茱萸、茯苓、续断各12g,牛膝、杜仲、五加皮各10g,青皮5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益肾壮骨丸:熟地、骨碎补各15g,锁阳、续断、黄明胶各10g,香附、姜黄各6g。研末,炼蜜为丸,每次9g,每日3次,口服。益肝肾,壮筋骨。用于肝肾亏虚者。

(2)六味地黄丸:每次6g,每日3次,口服。用于阴虚火旺者。

(3)健步虎潜丸:龟胶、鹿角胶、虎骨代用品、何首乌、川牛膝、杜仲、锁阳、当归、熟地、威灵仙各2份,黄柏1份,川附子1份半。研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次10g,每日3次,淡盐水送服。补气血,壮筋骨。用于肝肾亏虚者。

(4)大活络丹:每日1丸,口服。壮筋活血。用于肝肾亏虚筋肉挛痛者。

警示

M湽ller等将半月板分为三个区,即红—红区,红—白区,白—白区。红—红区撕裂位于滑膜缘有血运区,愈合能力很强。红—白区位于有血运与无血运的分界部为,有一定的愈合能力。白—白区则完全无血运,极难愈合。所以,对于半月板损伤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使治疗效果、满意度有着明显的提高。对于目前关节镜技术的广泛运用,可为半月板的早期缝合、部分切除提供可靠的治疗手段,结合中医药的使用,有可能使损伤降到最低程度。

§§§第十三节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膝关节的滑液囊上起自股骨髁关节软骨边缘,两侧由股骨髁内外软骨缘向后延展,再返回行于伸膝筋膜内面,止于髌骨两侧。两侧的下方止于胫骨平台关节缘稍下。形成一个封闭的囊腔。滑膜血供丰富,但滑膜很脆弱,易受伤出血。膝关节急性受伤后滑膜即损伤出血,形成创伤性炎症反应———关节积液,滑膜水肿、充血。久之,机化粘连,滑膜充血、肥厚、肿胀,而成慢性创伤性滑膜炎改变。

诊断要点

1.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2.局部压痛,浮髌试验阳性。

3.影像学见髌股关节间隙增大,排除骨折。

辨治原则

本病属标实本虚,急性起病,络脉伤损,血溢脉外,气血瘀滞。一方面夹湿邪流注筋脉,若湿瘀混杂,浸淫经脉,郁久化热,易成湿热壅盛之势;久之络虚脉损,正气不固,风寒湿邪三气夹杂而至,又成痹痿之患。而慢性起病,多见肥胖妇女,致湿邪留恋,炼液成痰,致久病不瘥。所以该病辨证当从急缓入手,辨清病因,慎防成为痿痹之疾。

1.气滞血瘀证:伤后即肿,肿胀较甚,按之如皮囊,广泛瘀斑,疼痛,活动时疼痛剧烈。舌红,苔薄,脉弦。治宜散瘀生新,活血通络。

基本处方桃红四物汤。桃仁8g,川芎、当归各10g,赤芍12g,生地8g,红花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四物止痛汤:当归9g,川芎6g,白芍9g,生地12g,乳香、没药各6g。每日1剂,加水煎服。活血止痛。用于气滞血瘀者。

(2)正骨紫金丹:丁香、木香、血竭、儿茶、熟大黄、红花各30g,当归、莲子肉、白茯苓、白芍各60g,丹皮15g,生甘草10g。研末,炼蜜为丸,每次10g,口服。活血散瘀。用于气滞血瘀痛剧者。

(3)行血破瘀汤:三七、当归、延胡索各10g,乳香、没药、血竭各5g,苏木、五灵脂、赤芍各10g,红花5g。每日1剂,加水煎服。活血破瘀,通络止痛。用于瘀肿痛剧者。

(4)活血止痛汤:当归6g,赤芍3g,紫荆皮9g,川芎2g,乳香、没药各3g,落得打、苏木各6g,红花、陈皮各3g,地鳖虫9g,三七3g。每日1剂,加水煎服。活血行气,化瘀通络。用于气滞血瘀者。

(5)活血化瘀洗方:归尾、泽兰、刘寄奴各12g,路路通、丹参、苏木、地鳖、乳香、没药、紫草各9g。煎水熏洗。活血化瘀。用于气滞血瘀者。

2.风寒湿阻证:进行性反复性肿胀,按之如棉絮。游走性痛为风重,重坠肿甚为湿重,固定冷痛为寒重。舌淡,苔白腻,脉弦滑。

基本处方蠲痹汤:当归、黄芪各12g,白芍9g,羌活、姜黄、防风各6g,炙甘草3g,生姜5片。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筋风丸:五加皮、杜仲、当归各10g,川芎、防风各6g,细辛、桂尖各3g,威灵仙12g,虎骨代用品15g,羌活、独活各5g,秦艽10g,肉桂(冲)3g。研末,炼蜜为丸,每次9g,每日2次,口服。祛风胜湿,通络强筋。用于风寒痹痛者。

(2)风痹汤:制川乌、制草乌、寻骨风各10g,苍术、猪苓、茯苓各12g,乌梢蛇15g,地龙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祛风除湿,宣痹通络。用于风寒湿痹者。

(3)复方南星止痛膏:每日1贴,贴敷患处。适于各型膝痛者。

(4)二号洗方:川乌、草乌、花椒、艾叶、苍术、独活、桂枝、防风、红花、刘寄奴、透骨草、伸筋草各9g。煎水熏洗患部。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用于寒湿痹阻者。

3.脾肾不足证:肿胀持续日久,面色少华,纳呆便溏,肌肉萎缩,膝酸软无力。舌红光,脉细无力。温补脾肾,泻浊化痰。

基本处方归脾汤。白术10g,当归、党参各3g,黄芪、酸枣仁各10g,木香1.5g,远志3g,炙甘草、龙眼肉各5g,茯苓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防己黄芪汤加减:生黄芪、防己各20g,党参、白术、萆薢各15g,赤芍、地龙各10g,菟丝子15g,牛膝10g,生地、熟地各15g,制附子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补肾健脾,化痰除湿。用于脾肾阳虚湿阻者。

(2)泄浊方:熟地20g,山萸肉、山药、附子各10g,生黄芪30g,防风10g,白术12g,生薏仁30g,木瓜15g,茯苓皮12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肾虚湿滞者。

4.痰湿结滞证:肿胀持续日久,肌肉硬实,筋粗筋结,膝关节活动受限。舌淡,苔白腻,脉滑。

基本处方蠲水汤。白花蛇舌草、土茯苓、泽泻各30g,黄柏、赤芍、夏枯草各15g,车前草20g,透骨草18g,刘寄奴、王不留行各12g,全蝎9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舒筋软坚汤:黄芪、当归、白芍、制草乌、羌活、白芥子、牡蛎、片姜黄各10g,川芎、干姜、威灵仙各6g,伸筋草15g,甘草3g。每日1剂,加水煎服。祛风活血,散寒通络,舒筋软坚。用于瘀湿相兼者。

(2)小金丹:白胶香、制草乌、五灵脂、地龙各45g,木鳖子、乳香、没药、当归身各22.5g,麝香9g,墨炭3.6g。研末,糯米粉和糊为丸,每料250粒,每日1粒,陈酒送服。化痰除湿,祛瘀通络。用于久病痰湿入络者。

(3)复方南星止痛膏:每日1贴,贴敷患处。适于各型膝痛者。

警示

本病系急性发作,易成慢性迁延。在急性期除了早期就穿刺抽液、服药外,还需及时加压包扎固定制动。如迁延形成慢性病变,应合理地安排功能锻炼、理疗、中药外敷等综合治疗手段,不应以单纯口服药物为主。

§§§第十四节胫骨结节骨骺炎

胫骨结节骨骺炎是青少年时期发于胫骨结节骨骺的无菌性炎症。此处骨骺正是髌腱的指点,承受股四头肌收缩的牵拉力。由于青少年喜好运动,髌腱止点受到牵拉致成末端病,可引起局部血运障碍,腱内形成软骨岛,钙化、骨化。亦可因牵拉使得腱止点骨骺的撕脱性软骨骨折,腱止点周围的滑囊发炎。

诊断要点

1.青少年喜好运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