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不可不知的地理常识
2961600000059

第59章 东非(2)

国家地理

位于东非高原,地跨赤道,是个内陆国家。北接苏丹,东邻肯尼亚,南与坦桑尼亚及卢旺达交界,西与刚果(金)接壤。平均海拔1000~1200米。中部平坦,西部、东北部和东部边境均为山地。玛格丽塔峰是全境最高峰,非洲第三高峰,海拔5109米。东非大裂谷的西支纵贯西部,谷底河湖众多。有高原水乡之称。主要河流有维多利亚尼罗河、艾伯特尼罗河、阿苏瓦河、卡富河和卡通加河等。乌干达拥有43%面积的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产地之一,还有艾伯特湖、爱德华湖、乔治湖等。大部分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从埃尔贡山到维多利亚湖沿岸有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

乌千达国名的由来

乌干达的名称是从“布干达”转变而来的。在班图语中“布”是指国家,“干达”是指当地一个部落。“布干达”意为“干达人的国家”。14世纪时,阿拉伯人来到这里,他们按阿拉伯的语言,把“布干达”读成了“乌干达”。

坦桑尼亚国家档案

国名: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TheUnitedRepublicofTanzania)

首都:达累斯萨拉姆

面积:94.5087万平方千米

人口:3700万(2004年)

民族:主要部族有苏库马族、马康迪族、查加族、哈亚族等。

语言:斯瓦希里语为国语。与英语同为官方语言。

货币:坦桑尼亚先令

国家地理

位于非洲东部、赤道以南。北与肯尼亚和乌干达交界。南与赞比亚、马拉维、莫桑比克接壤,西与卢旺达、布隆迪和刚果(金)为邻。东濒印度洋。地势东南低、西北高,呈阶梯状。沿海为低地。内陆是东非高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1200米。裂谷带从马拉维湖分东、西两支纵贯南北。东北部乞力马扎罗山的基博峰海拔5895米。为非洲最高峰。主要河流有鲁伍马河、鲁菲吉河、潘加尼河、马拉加拉西河等。非洲最著名的湖泊多集中在这里。自北而南有维多利亚湖(非洲第一大湖,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坦噶尼喀湖(非洲第二大湖。也是非洲最深的湖。世界第二深湖,最深处1435米)和马拉维湖(非洲第三大湖,世界第四深湖)等界湖。此外,还有鲁夸湖、埃亚西湖、马尼亚拉湖和纳特龙湖等。坦桑尼亚矿产资源较贫乏。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45%。东部沿海地区和部分低地属热带草原气候,西部内陆高原属热带山地气候,桑给巴尔、奔巴及马菲亚等岛属热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湿热。

坦桑尼亚国名的由来

坦桑尼亚由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两部分组成。坦噶尼喀西部有一同名湖,“坦噶尼喀”的班图语意为“众水汇集的地方”。地名就来源于湖名。桑给巴尔,“桑给”意为“黑人”(阿拉伯语),“巴尔”意为“海岸”,“桑给巴尔”意为“黑人的海岸”。

“和平之港”:达累斯萨拉姆

达累斯萨拉姆是坦桑尼亚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也是非洲重要的政治城市。非洲许多重要政治会议都在这里举行。达累斯萨拉姆的原意是“和平之港”,它地处非洲印度洋岸中段,居于西印度洋航运要冲。这里的港口港区屏蔽良好。仓库、修船、装卸设备齐全。港区水域面积96公顷,是国内最大的港口,也是东非最著名的港口之一。城市的文教事业也比较发达,有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工学院等高等学校。市中心的火炬广场上耸立着白色的自由火炬纪念碑,象征着坦桑尼亚人民渴望自由、团结的民族精神。另外,这里还是著名的坦赞铁路和坦赞中央铁路的起点。

“香岛”:桑给巴尔

位于西印度洋中。隔桑给巴尔海峡与坦噶尼喀大陆相望,有“香岛”之称。桑给巴尔气温适宜。雨量充足。形成热带植物景观,丁香花到处皆是。

乞力马扎罗山

乞力马扎罗山位于坦桑尼亚东北部。靠近肯尼亚边境,是非洲第一高山。乞力马扎罗山由3座主要火山组成,其中基博和马文齐两个主峰最为著名,尤其是年轻的基博峰海拔5895米,是非洲的最高峰。马文齐峰海拔5149米,另一座沙拉峰海拔3778米。是老火山口的残余部分。约在5200米以上的山顶部,覆盖着永久冰雪,形成了赤道雪峰的奇观。平时,山顶云雾缭绕;当云雾散尽之时,雪峰就会显现出来,在阳光照射下显得光彩夺目。美国作家海明威来过此地后写下了著名作品《乞力马扎罗的雪》,更吸引了每年数以万计的游客来此。这座赤道雪峰的壮丽景色“犹如天地般恢弘宽广”。

卢旺达国家档案

国名:卢旺达共和国(TheReloublicofRwanda)

首都:基加利

面积:2.6338万平方千米

人口:920万(2006年)

民族:由班图系的胡图、哈莫系的图西、俾格米系的特瓦三个部族组成。

语言:官方语言为卢旺达语和法语,民族语言为卢旺达语,部分居民讲斯瓦希里语。

货币:卢旺达法郎国家地理

卢旺达位于非洲中东部赤道附近,北邻乌干达,东接坦桑尼亚。南接布隆迪,西与刚果(金)交界。全境多山,有非洲的瑞士、千丘之国之称。东部是草原、丘陵和沼泽湖泊地带,中部为高原,西南部边境地区较平坦,卡里辛比火山海拔4507米。为全国最高峰。尼亚巴隆戈河是最大河流。尼亚卡班戈钨矿为非洲之最大。森林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9%。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高原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温和凉爽。年平均气温18℃。

卢旺达国名的由来

国名来源于主体民族卢旺达的名称。他们的祖先于10~11世纪在这里建立过卢旺达王国。布隆迪国家档案

国名:布隆迪共和国(TheRepublicofBurundi)

首都:布琼布拉

面积:2.7834万平方千米

人口:790万(2005年)

民族:主要有三大部族:胡图族占83%,图西族占16%.特瓦族占1%。

语言:布隆迪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民族语言为布隆迪语。

货币:布隆迪法郎国家地理

布隆迪是非洲东部的内陆国,北接卢旺达,东、南与坦桑尼亚交界,西邻刚果(金),西南濒坦噶尼喀湖。境内主要为高原、山地。西部属东非裂谷带,东南部为盆地,属热带草原气候:中部为高原,属山地气候。河网稠密,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一般为20~24℃。最高可达到33℃。布隆迪素有“山国”之称,境内多高原和山地,全国平均海拔1600米,西部刚果尼罗山脉贯穿南北,形成中央高原。有许多死火山。海拔大多在2000米以上,为尼罗河和刚果河的分水岭。东部为高地草原。西部为热带森林,布琼布拉附近为低地。较大的河流有鲁济济河和马拉加拉西河,鲁武武河是尼罗河的源头。矿藏资源主要有镍、泥炭、钽、铈、锡等。森林覆盖面积为国土面积的5%。属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山地气候,年平均气温是20~25℃。

布隆迪国名的由来

旧名乌隆迪,国名得于主要民族龙迪人(又称巴隆迪人,为胡图族和图西族的总称)。“乌隆迪”是布隆迪的斯瓦希里语的译名。

塞舌尔国家档案

国名:塞舌尔共和国(TheRepublicofSevchelles)

首都:维多利亚

面积:455.39平方千米

人口:8.5万(2005年)

民族:主要为克里奥尔人和班图人,还有法国人、印度人、华人、巴基斯坦人后裔等。

语言:克里奥尔语为国语。英、法语亦通用。

货币:塞舌尔卢比国家地理

塞舌尔位于印度洋西部的群岛上,距非洲大陆1500千米,南距马达加斯加900余千米,由大小岛屿115个组成。全部岛屿分为4个岛群:马埃岛及其周围卫星岛,锡卢埃特岛和北岛。普拉斯兰岛群。弗里吉特岛及其附近礁屿。塞舌尔山为马埃岛上最高点,海拔905米。全境多丘陵山地,无河流。岛屿周围有200海里经济区,盛产金枪鱼。属热带雨林气候,一年只有热季和凉季。终年高温多雨。

塞舌尔国名的由来

16世纪时取名“七姐妹岛”。1742年11月。法国探险家把它改名为“拉布多纳岛”。1756年,法王路易十五以其财政大臣摩罗·塞舌尔的名字命名。后来塞舌尔就成了这个岛国的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