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犹太人的幽默与智慧
2964000000004

第4章 经商智慧(2)

“先生,为了区区一分钱争个没完,太没意思了。说实在的,对你不能再降价了。况且,你历来都是赊账的,差一分钱,又有什么关系呢?”

艾布拉却回答说:

“我所以不厌其烦地跟你们讲价,是因为我愿意到你们的商店来买东西,我喜欢你们的商店,我多讲下一分钱,碰到我赖账的时候,你们店里也可以减少一分钱的损失,这本身就是两全其美的事。”

他分明是把讨价还价当作了一种乐趣,当作了消费过程中一份必不可少的享受,即使买不成东西,这份乐趣还是不能放弃的。

喜欢讨价还价是一回事,如何讨价还价又是一回事。精于此道的犹太商人的原则是:讨价还价实质上是一个买卖双方谁说服谁的问题,同样一件商品,卖方总要千方百计说好,而买方总要千方百计说不好。

聪明的鲱鱼

有两个女秘书,同在一个大公司工作。一个叫谢莉,是犹太人。另一个叫南希,不是犹太人。她们的关系一直比较融洽。

南希经常对她的朋友说,她很羡慕犹太人,羡慕他们的智慧和聪明。有一天吃午饭时,南希不停地要谢莉把犹太人聪明的“秘密”告诉她。谢莉被她问得厌烦起来。

最后,谢莉只好告诉她:“好吧,我告诉你。不过,你得保证不告诉任何人。”南希马上答应了。

“那好,”谢莉好像在搞什么阴谋似的悄声对她说,“秘密在于吃洒汁鲱鱼。如果你能在每星期四早饭时吃一块洒汁鲱鱼,你也会变聪明的。”

南希不知所措地说:“明天就是星期四了,请你给我带块洒汁鲱鱼吧。谢莉,你说要多少钱,我就付多少钱。”她恳求着。

“好吧,明天早上我给你带点洒汁鲱鱼来,你得付10美元。”

第二天早上,南希把钱交给了谢莉,然后把鲱鱼拿走,并在桌旁偷偷吃了起来。中午吃完饭休息时,她出去散步,在路过一家开胃食品店时便走了进去。她发现洒汁鲱鱼的标价是1.80美元一磅。南希回到办公室后就去找谢莉,问她是怎么回事。

谢莉微微一笑,把那张10美元的钞票递给了朋友,然后说道:“明白了吧?你已开始变得聪明起来。”

反客为主

摩西在一家保险公司当职员,由于他的工作业绩卓越,公司董事会决定提拔他为高级职员。但是公司的高级职员都是天主教徒,而摩西却是一个犹太人,是个异教徒。

董事会讨论结果认为,让摩西成为高级职员的提议似乎不妥。可是,常务经理献计说,他认识一位叫麦克兰的神父,极有说服力,一定能说服摩西皈依天主教。

众人一听,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大家纷纷表示同意。

把麦克兰神父请来之后,让他找摩西一个人单独谈话。他们足足谈了有3个小时,神父才神色疲惫地走出房间。大家纷纷向前对神父表示感谢。可神父一脸无奈的样子。

董事长不放心地问:“神父,你说通了吧?”

“还没有,看样子至少还得1个小时的时间。不过,摩西已经把10万元的保险推销给了我。”

这个笑话,既没有介绍摩西在自己的业务中如何能言善辩,也没有描述摩西与神父两人之间的唇枪舌战,仅仅让“极有说服力”的神父“一脸无奈”地承认已经接受了10万元的保险,读者就不难想象在房间里神父如何被说服的情景。如果再继续谈上1小时,说不定还会有10万元的保险可以得到落实。

出奇制胜

一位犹太富豪走进一家银行,来到贷款柜台前,大模大样地坐了下来。

“先生,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效劳吗?”贷款部的经理一边小心翼翼地询问,一边仔细打量来人的穿着:名贵的西服,高档的皮鞋,昂贵的手表,还有镶宝石的领带夹子……

“我想借点钱。”

“完全可以,您想借多少?”

“1美元。”

“只借1美元!”贷款部的经理愕然不解。

“我只需要1美元,可以吗?”

贷款部经理的大脑立刻高速运转起来,这个人穿着如此阔气,为什么只借1美元呢?恐怕他是想试探一下我们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态度。于是便满脸堆笑地说:“当然,只要有担保,无论借多少,我们都可以办理。”

“好吧。”这个犹太人从皮包里取出一大堆股票、国债、债券等有价证券,放在经理的办公桌上。“拿这些做担保可以吗?”

经理清点了一下,“先生,拿这些做担保足够了,不过先生,您真的只是要借1美元吗?”

“是的,我真的只需要1美元!”犹太人不动声色地说。

“好吧,到那边办手续吧,年息为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我们就把这些股票和证券还给您!”

“谢谢!”犹太人办完手续,便准备离开。

一直呆在一旁的行长怎么也弄不明白,一个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跑到银行来借1美元钱呢?

他从后面追了上去,有些窘迫地说:“对不起,先生,可以问您一个问题吗?”

“您想问什么?”

“我是这家银行的行长,我实在弄不明白,您拥有50万美元的有价票券,为什么只借1美元呢?要是您想借30万元,40万元,我也就不会问您这个问题了。而且我也愿意为您效劳……”

“好吧,既然您如此热情,我不妨把实情告诉您。我到这儿来,是想办一件事情,可是随身携带的这些票券很碍事,我去过几家银行,租用他们的保险柜,租金都很贵,我知道贵行的保安很好,所以嘛,就将这些东西以担保的形式寄存在贵行了,由您替我保管,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况且利息很便宜,存一年才不过6美分……”

银行行长如梦初醒,但他不得不佩服这位先生的精明。

为精明而精明

犹太民族的笑话大多都是精明的笑话,而现实生活中的犹太人也多是精明之人。

旧上海有一个大名鼎鼎的犹太富商,名叫哈同,他是来上海的犹太人中惟一由清贫而变为富豪的人。他的精明在上海也是妇孺皆知,几乎成了一种传说,还被看作犹太商人的典型。

哈同1851年出生于巴格达,1872年只身到香港谋生,次年到上海,当时他衣衫褴褛,囊中空空。他经熟人介绍进入老沙逊洋行供职,先做看门人,后做仓库保管员和收租员。由于工作勤勉,头脑灵活,1879年被提拔为大班协力兼管房地产部。1901年,他独立开办了哈同洋行,专门从事房地产,事业兴旺,最后于1931年逝世。

哈同做生意时的精明以及他对精明的心态,从他计算地租房租上就可以看出来。

哈同出租一般住房和小块土地的租期都比较短,通常3至5年。租期短,既便于在需要时可及时收回,又可以在每次续约时增加租金余额。在哈同的地皮上,哪怕摆个小摊子,也得交租。有个皮匠在他所属的弄堂口摆一副皮匠担,每月也要付地租5元。哈同每次向他收地租时,总是很和蔼地对他说:“发财,发财。”但钱是一个也不少收的。

哈同计算租金的时间单位也与众不同。他不是按阳历而是以阴历计租。大家知道,阳历月份一般为30或31天,而阴历月份为29或30天。所以,按阴历收租每3年可以多收一个月的租金,每5年可多收2个月的租金,每19年可以多收7个月的租金。

哈同在发达之后,曾花了70万两白银建造了上海滩上最大的私家花园,名之为“爱俪园”。为了便于管理园内职工,哈同对职工的职责和等级作了明确的规定,并让账房制作了相应的徽章。但即使这样一个表明工作职责的徽章,也要职工自己掏钱购买。每个徽章的制做成本仅为5个铜板,却收每人4毛钱。

哈同的这种精明恐怕已经到了极点。

“危险的旅游”

一家犹太人旅游公司在做广告时宣称,在本地旅游有“十大危险”,警告游客当心:

当心吞下舌头或胀破肚子,因为这里的食物味道太美了;

当心晒黑皮肤或脱几层皮,因为这里的海滩太迷人了;

当心潜在海底太久而忘了上来换气,因为这里的海底生物太令人惊讶着迷;

当心胶卷太少不够用,因为这里的生动镜头取不胜取;

当心登山临渊累坏了你的身体,因为这里山青水秀,常使人流连忘返;

当心坠入爱河而不能自拔,因为这里是谈情说爱、欢度蜜月的世外桃源;

当心买东西太多而不易带走,因为这里的物价太便宜了;

当心被这里的豪华酒店、旅馆宠坏,因为这里的服务太体贴入微了;

当心与本地的所有人都交上朋友,因为他们太友善、好客了;

当心乐不思蜀,不愿归家。

当印有这样说明的广告册子广而散发后,竟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游客们都希望在这个“危险”的地方饱受“恐怖的折磨”。将好处往坏里说的广告,达到了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

巧打时间差

“时间就是金钱”,对犹太人来说,尤其如此。在他们眼里,钱是可以借用的,而时间绝不可以借用,时间远比金钱宝贵。

南非首富之一的犹太商人巴纳特就是惜时如金的典型代表。

巴纳特初到南非时仅带着40箱雪茄烟,他把雪茄烟作为抵押,获得了一些钻石。以这些钻石来回滚动,这样,在短短的几年中,他就发展成一个大老板。

巴纳特的生意呈周期性变化,每周六是他获利最多的日子,因为这天银行停业很早,他可以尽自己的能力用支票购买钻石,然后在下周一银行营业前售出钻石,以所得款项支付货款。